彪悍和剽悍: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 阎红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6:02

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能体察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在于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做事做人想成功,也是一个道理: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了解对方的观点(1)

    能体察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在于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做事做人想成功,也是一个道理: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被誉为“汽车大王”的福特说过一句话:“如果成功有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来看事情的那种才能。”

    做生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无论是你还是对方,都是觉得有利可图才会达成合作的协议,有一方觉得自己吃了亏,或者无利可图,生意就做不成;反之,如果对方觉得自己能从中获取利益,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同你合作。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利益,不是搞慈善,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和善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弄明白对方在想什么,满足他的愿望,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现。

    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定理: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通常,成功的公司都会投入大量资金来研究消费者的需要。比如,询问顾客关于某种产品的味道、品质、大小以及包装等方面的意见,并据此宣传产品的特色来配合消费者的喜好。因为广告要想有效果,商品要想卖出去,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无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只知道从卖方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必然无法达到目的。

    米勒先生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担任撰稿员兼主任。公司与一家新的饮料产品签订了合约,并决定由米勒先生负责制作该产品的电视广告节目。

    广告推出已经有一个月了,但是,产品的销量并没有大的起色,事实表明,该广告的效用十分有限,几乎可以说根本没起到效果。

    公司做了认真的观众调查后发现,大约有4%的人认为广告创意很好。他们甚至赞美说:“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广告节目。”其余96%的受访者要么没什么印象,要么认为毫无价值,更有甚者,毫不客气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所有调查意见都被仔细分析后,公司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4%完全认同广告的人在收入、教育、社会经验与个人兴趣等方面,跟米勒先生极为相似;其余的96%的人则出自不同阶层。也就是说,米勒赢得了自己了解的人,失去了自己不了解的人。

    广告花费了将近300万美元,这么大笔支出,却因为米勒只考虑到他自己的兴趣而糟蹋了。如果他能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尽可能多地了解别人的兴趣和想法,结果将会大不相同。

    米勒的失误并不是偶然的。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他人是人类的本性使然。每个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所在,却很少有人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照顾到对方的需要。

    但是商业活动说到底还是一个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要想影响对方、打动对方,使对方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必须先要知道对方关心什么,想要什么,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打动对方。

    平时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怎样对我?”“如果我是顾客,我喜欢哪种商品?”“如果我是老板,我想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如果我是父母亲,哪种广告会打动我的心去为子女买鞋?”之类的问题,养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才能很自然地去了解到别人的需求。

    当然,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你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对方满足你的需要。所以,了解了对方的观点、立场、利益所在之后,你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去说服他。只要充分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利益所在,就能化被动为主动。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正是这方面的高手。

了解对方的观点(2)

    在纽约的一个饭店,卡耐基曾经租用他们的会议室来举办讲座,每个季度需要使用20个晚上。但是第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接到饭店的通知,要求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3倍的租金。此时,讲座的入场券早已经发放出去了,广告和通告也已经在很多地方公布了,改换场地损失将是巨大的,但是卡耐基也不想多付房租。
    于是,卡耐基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先找到饭店经理,对他说:“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但是我没有理由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增加饭店收入。”接着,卡耐基话锋一转:“但是你也不能不仔细权衡一下增加租金后的利和弊。”说着,卡耐基迅速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边写上“利”字,一边写上“弊”字。

    在“利”字这边,他写:会议室空下来。然后他说:“当然,你可以把会议室再租给别人开会或者举办讲座,这样你可以增加不少收入。但是,你得冒一定的风险,屋子不一定就能顺利地租出去。”他又拿笔在“弊”这边写: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高额租金。他又接着说:“所以,你不仅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这是第一点。还有一点,我的讲座将会吸引不少受过高等教育、水准很高的人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们饭店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即使你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不一定能像我的课程这样吸引这么多人来你的饭店。”卡耐基把纸递给饭店经理,然后非常诚恳地说:“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这件事的利和弊,然后告诉我您最后的决定。”第二天,卡耐基就接到了饭店经理的电话,说租金只涨一半,而不是3倍。

    在遭遇突然的提价时,卡耐基既没有气急败坏地指责对方不守信用,也没有悲观地只想着自己将会如何麻烦、如何艰难或是寄希望于对方的体谅,而是理智地从对方的立场来分析事情的利和弊,并冷静地把这些呈现在对方面前,最终他赢得了自己想要的。

    其实,做事的关键常常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如何和人打交道。你如果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会像米勒一样,费力又不讨好,了解了对方的心理和观点才能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可以说,这一武器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包括上下级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等等。大家高兴了,你才会更高兴。

    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你能迅速获得工作成绩的有效武器。现在企业、公司招聘都要求有经验,为什么呢?公司方面当然是希望员工能马上上手,投入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去培训、等待员工的成长、成熟。但是,经验不是天生的,是靠摸爬滚打练就的。这是个矛盾,逼得职场新人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去处理工作中的一切。其实,就算是有经验的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难缠的人也是常有的事。而如果你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准对方的需求并满足他,那么很多貌似“不可能的任务”最后都可以顺利完成。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给自己找个“教父”(1)

    公司里优秀的人很多,各有所长,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向别人学。职场的成功者可以教给你专业知识和职场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教你本公司的办事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经验,可以使你更快地了解公司的文化,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最终独当一面。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边走边学。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找个“教父”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职场上的“教父”有两种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父是你的引路人。每个人在自己前进的路上一定要有人带领,尤其是刚入行的职场新人,一定要有人引导、扶持,否则等你好不容易在摸爬滚打中弄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原先与你同一起点的人早就跳了好几级了。自己的努力诚然重要,但是有个懂行的人引领你的话,你就能更快地进入状态而快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赚的钱可能仅够糊口,可是一两年之内差距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有些人可能慢慢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收入;而有些人却能够在短时间里赚取巨额财富,这不是仅仅靠好学、勤奋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过来人的帮忙。过来人知道秘诀,这些秘诀将会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收益。

    通常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下属分享。你要相信,老板的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秘诀。所以,做事时你就要保持一种随时随地虚心学习的心态,并且认真地去学习他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凯文在纽约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应聘进了华尔街一家人力咨询公司工作。他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公司愿意聘用他是看中了他的亚裔背景,他的汉语、日语都很流利。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对他的能力很怀疑,而且不断地压制他。不过幸运的是,大老板却很赏识他,并且耐心地从一点一滴教他,帮了他很大的忙。

    大老板告诉凯文,要做好人力咨询,首先要建立人才库。这就需要你主动给别人打电话,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情况。起初,凯文不太敢打电话,因为公司处理的业务都是来自华尔街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银行,打交道的人都是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初来乍到的凯文有些胆怯。尽管如此,老板仍然规定他每天至少要打50个电话,而且耐心地教他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正是在老板的规范和教导下,凯文才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路,这个过程磨炼了凯文的意志,锻炼了凯文的能力。在两年后,凯文做得比当初那个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还要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凯文摸索出的一条职场经验是:如果你能收起自己的虚荣心,丢开面子,平心静气地向最优秀的人学习,你就有机会成为第二优秀的人,甚至赶超第一。

    其次,“教父”是你的保护伞。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使你很小心,也难免会有失误,这些失误落在有心人眼里就有可能对你产生致命的影响。如果这时候能有位居上位者相信你的能力,支持你,就算跌了跤你也能有机会站起来。否则,也许会酿成“一步之错,满盘皆输”的惨状。

    寻找“教父”不提倡拉帮结派,虽然这在职场上在所难免。你必须清楚,没有上司的赏识和支持,很多工作你是无法展开的。当然,要赢得上司的信任和支持,还需要你自己确实有实力才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其碰运气,听天由命,不如在找工作的时候擦亮眼睛,在对方考察你的时候,也注意考察一下公司的领导者和企业文化。

给自己找个“教父”(2)

    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有着很美好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但是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薪水的高低作为惟一标准来衡量工作的价值。正因这一误区的存在,他们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什么样的老板能发展公司,自己是否能够以老板为师迅速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俗话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年轻人正处在事业的积累阶段,寻找一位好的职业生涯的导师要比短期利益重要得多。因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于是在变相地压制自己的成长,只有懂得随时吸收知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
    野间城次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业务有了很大起色,急需补充人手,于是他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有几位年轻人来应聘。通过交谈,其中两位聪明又很勤奋,给野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打算就从这两个人中选一个。

    他分别向两个年轻人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向他们坦言:由于公司刚刚起步,薪水不可能太高。他开出了一个基本月薪,名叫山本的年轻人沉吟了一下,说:“请让我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而另一位年轻人中田在听了介绍和开出的薪水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山本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比野间所给出的要高很多。后来,野间问中田:“我给你的薪水算是比较低的,你不觉得吃亏吗?”中田回答他:“我当然希望能多挣点钱,但是我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想我能从你那里学到很多的经验,薪水低一点也值得。从长远来看,这个工作很有前途。”这让野间很欣慰。

    几年后,中田的月薪翻了十几倍,而且成了野间的合伙人,共同分享公司的利益。而山本在这几年中,频繁跳槽,至今尚未找到归宿,薪水也增长得十分缓慢,能力上也没有大的提高。

    两个资质差不多,又都愿意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对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般来说,公司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领导者,一种是下属。大多数领导者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在开始时能够做聪明的跟随者。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比他们强的人作为“导师”。能最有效地跟随领导者的人,往往是能最快发展为有领导才能的人。

    因此,对于那些野心勃勃、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在起步的时候,做一位跟随者是最聪明的选择。

    人们常常会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做法。和伟人比,差距太大的话就会打击你的信心,导致你放弃;和身边的普通人比,往往就会陷入鸡毛蒜皮、勾心斗角之中,这是一种巨大的内耗,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不要消极地同非常成功的人士或者身边任何人去比,而是要以杰出的人为榜样。你希望在你的生活中做到什么,你能够做什么,就动手去做什么,并且要投入你的全部力量。尽量和积极优秀的人交往、相处,学习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公司里总是有上下级之分的,但是这上下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信心、有能力的人迟早会出人头地。

    能不能找到可以遮风挡雨的“教父”,有时候要看机缘;但找一个学习的榜样,则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够真正虚心地去向“榜样”学习。榜样树在那里仅仅只是一个目标,一种激励,真正落到实处的还是在于你是否行动起来,以及你行动的方式是否正确。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1)

    虽然卓越的领导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的,然而只要用对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效率的执行者。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要事第一”,忙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千万不可主次不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妄想可以面面俱到。
    这是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你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就够让人头疼的,何况还有工作之外的事情来分散你的精力。所以,要事第一,这是提高你工作效率的最有效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这是你拥有执行力的惟一保证。你想做什么,不是问题的关键,任意而为只是人类缺乏控制能力的表现。一个做事情有效率的人,必须清楚需要首先处理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不清楚这个问题,必将导致你的工作低效甚至无效。

    1945年杜鲁门当选总统时,他原本最想做的事是完成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经济和社会的改革,这些改革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没能最终完成。可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作为战胜国的美国,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是诸如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关系,日本和德国的重建等国际事务。杜鲁门上任后,意识到了国际事务具有绝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于是他改变了原来的工作安排,把重心放在了国际关系上。杜鲁门的当机立断使他成为了处理外交事务最成功的美国总统。

    卓越的领导者是需要有超凡魅力的,但是一个有执行力的人,一个高效的人却不需要。从历史上看,杜鲁门并没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但是他却是最有效率的美国总统之一。

    “要事第一”的工作原则,也是许多管理专家推崇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可以为你指引一个确切的方法,促使你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查尔斯是一家钢铁公司的总裁,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形势虽然不错,但是在管理上却比较混乱。为了解决运营中效率不高的问题,他专门会见了效率专家艾维。在会谈中,查尔斯坦承,虽然他在公司管理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同时他强调,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空洞的理论,而是能很快见效的实用方法。他还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非常清楚。如果你能告诉我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说:“没问题,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接着,他递给查尔斯一张白纸,要求他在这张纸上写下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然后,他让查尔斯按照重要程度把这6件事排列清楚。做完这一切,艾维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能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还让查尔斯在他的公司中推广这个方法,最后他说:“至于报酬,看到成效后由你来定。”

    几个星期之后,查尔斯给艾维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和一封信。信上说,那次会面是他一生中上的最有价值的一课。而5年之后,这个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成功的人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比别人多,做得比别人好的人。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一直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

    某些时候,正确的行动方式会创造惊人的价值,就像查尔斯一样。当他分不清事情的主次,眉毛胡子一起抓的时候,他的工作就陷入了混乱,效率低下,连带的整个公司运转得都不大顺畅,高层的决策常常不能被有效地执行。当他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把工作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后,虽然人员不变,时间也没有延长,却做出了比以前更优秀的业绩。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做最重要的事(2)

    为什么要先做最重要的事呢?因为选择也是有成本、有代价的。用经济学上的概念讲,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必须放弃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机会,而这第二件事情所带来的利益就是损失了的好处,这损失了的就是机会成本。
    有个老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跟着一位老师傅在山上学手艺,没几年,年轻人就觉得自己已经学好了想要下山。师傅没说什么,只让他提来一只桶,并吩咐他把桶装满石头。年轻人很快就把石头装了进去,师傅问他:“装满了吗?”他点了点头说:“满了。”

    师傅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堆沙说:“那你再把那些沙子装进去,看还能不能装得下。”年轻人拿着沙子往桶里倒,沙子果然顺着石头的缝隙漏了进去。这时,师傅又问他:“这次装满了吗?”他自信地回答:“这次真满了。”师傅不再言语,转身走进房子,舀出一瓢水慢慢地把水倒进了水桶,水很快就渗了进去。徒弟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最明显的寓意是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应当谦虚,不自满,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富。现在,时间管理学家对这个故事又有了新的解释: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那只桶,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放在桶里的石头、沙子和水,桶虽然大,但是容量毕竟有限。如果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先放进桶里,假以时日,它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排挤出桶外。如果你因为做不重要的事情而耽误了做重要事情的时间和精力,那你付出的机会成本可就更大了。

    为了你个人的最大利益考虑,你必须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要想做到“要事第一”,你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所谓“要事”,是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它来自个人内在的需求。通常,要事的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大的方面说,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要事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说,学生时代学习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步入社会后,工作就成为生活中比例最重的事;结婚后有了家庭,你就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出判断,到底哪个更重要。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对“要事”的判断也会存在差异,而你的判断则决定了你如何安排时间和精力。具体而言,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学习,都包括了很多环节,在这些不同的环节中,重要的程度也有差异。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取决于你想达成的目标。

    如果你不能分辨出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纷纷扰扰的事情难免会分散你的精力,迷惑你的心志,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最该做的事反而没有做。

    想要不迷失在纷乱的事情中,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每天晚上用几分钟的时间来整理你明天要做的事情,按照主次顺序排好。第二天起床后,就执行这个安排。当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要事上时,你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每天的工作而且保证不会遗漏、不会产生混乱。

    很多人常常分不清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他们会以为重要的事就是需要马上去做的事。其实不然。要事有时并不紧急,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天天做;紧急的事则可能是出乎你意料的突发事件,并且常常会影响你原本的安排。

    想要做好重要的事情,就要学会对并不重要的事情说“不”。通常人们习惯想法就是做加法,多做点事,多获得点经验,好为自己不停地增值,但如果你聪明的话就会明白,真想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学会运用减法,懂得去拒绝实际上不需要或者不应该浪费精力去做的事。当你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琐事时,其实是在提高效率,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选择能做到最好且最喜欢的事全力以赴,往往产生高价值和高效率,这比一次性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更有效果。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细节到位(1)

    其实,发生在你生活中、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情有时候很难分辨到底算大还是算小。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是决定你成败的关键。你留给别人的印象,你带给别人的感动常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个细节中。细节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想要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武器,但是单单提高做事情的速度还不够,还要保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到位,成功才会有坚实的基础。细节做得好,才能见到你的功夫。无论难易,细节都不容忽视。

    伊川杏子在东京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她常给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东京-大阪”的往返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

    经理询问杏子其中的缘故。杏子笑答道:“车开往大坂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不同的车票刚好能让您来回都能欣赏到富士山的美景。”这位美国经理听后十分感动,深深折服于这家公司职员注重细节的精神。他很快就提高了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杏子也因此而得到了升迁。

    杏子的成功就在于对细节的注重,这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大笔的生意,也为她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不要轻看任何细节,它往往能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奇迹。细节是你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别人评价你的重要依据。

    你该知道,往往一个细节就能让你脱颖而出。因为别人忽视的,你看到了做到了,这就是你的出众之处。细节是你的个人才能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看出你不同凡响的地方。如果你能把很小的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你必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日本一代霸主丰臣秀吉最初只是给贵族织田信长拿拖鞋的仆人。虽然只是拿拖鞋的卑贱仆人,丰臣秀吉也没有放弃努力,反而想尽种种办法接近织田信长。譬如在寒冬的清晨,他将织田信长的拖鞋放进怀里温暖,织田信长对于这种用心当然会有所回报。不久,他就任命丰臣秀吉为杂物采购官,丰臣秀吉的发迹从此开始了。如果他不能关注到把拖鞋先放到怀里温暖这样的细节,他也不会得到织田信长的重视,从众多的仆人中一跃为官员。

    可能有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这些人的眼睛里只看到一些重要的事情,觉得那些小事根本就没有意义。其实不然。试问,如果你连小事都做不好,你又怎么能干成大事呢?

    不要抬眼过高,那样你将错过很多东西。眼高手低的后果是你将一事无成。不要总想着干什么不平凡的大事业,而对很多细节却视而不见。事实上,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最好就能造就不平凡。

    一件件的事情总是环环相扣,形成系统。所谓大事也都是由许多的小细节组成,忽视任何部分,你都可能会功亏一篑。只有每个部分都认真完成,你才能干成“大事”。再者,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通常,我们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地培养起我们的办事能力。

    也许一个细节是很不起眼的,但很多细节串联起来力量就非常强大了。你忽视了一个环节,它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蝴蝶效应”: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会引发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可以这样来解释:一件极小的事情经过一定的时间,并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就有可能演变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忽视细节的后果与“蝴蝶效应”颇为相似。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细节到位(2)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爆炸,机上7名宇宙员全部遇难。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击中了飞机左翼前的隔热系统。应该说,飞机整体性能、系统等技术指标都是一流的,但是一小块脱落的泡沫却毁灭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7个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生命。在这里,一个小小细节的失误,使一个重大的计划功亏一篑甚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无论在何种场合,细节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要觉得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要知道你忽视细节,成功也必将忽视你。因为真正的成功是在一个个细节成功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就好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你才有可能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果你在某个细节上给你的上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的升迁和发展就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如果你在商贸会谈上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了杜绝可能的损失,我们必须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你该意识到,注意不到的地方往往就是灾祸发生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把隐患消除殆尽,为我们的成功铺平道路。记住一点:要想成功,就必须从每个相关的细节做起。

    怎样才能把细节做到位呢?

    首先你要能看出细节的所在并高度重视它。很多吃过这方面亏的人都会抱怨,我怎么当时就没注意到它呢?那是因为你不够细心谨慎。如果你有粗枝大叶的毛病,就一定要改掉。因为,粗枝大叶会让你错过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具有重大意义,你必须能够判断,哪些细节是举足轻重的,是你必须全力以赴的。有些人的眼睛非常敏锐,能从很小的细节上看出很关键的问题。这种敏锐的眼力是很难得的,它需要长久的实践训练。

    你不仅要能看到细节的重要性,更要能认认真真地去做好每个细节。“到位”,就意味着你必须把每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很多人看到细节了,也去做了,但却对自己要求不高,以至潦草完事。这样做不仅不会有收获,还浪费时间。所以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你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你才能做成大事。

    其实,要真正把细节做到位是很难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看不到细节,而是我们自己太懒惰,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对待一些细节,因此,很多重要的细节被忽略。要做好每个细节,就必须克服人性中固有的惰性。你要勤思考、勤动手,决不放过任何细节。

    注重细节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你去精心培养。告诉自己,细节万万不可忽视。凡事多看看多想想,多去注意别人没注意的地方。注重细节,你就能发现很多虽细小却又意义重大的事情,你就能出奇制胜。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这个习惯、这个能力,那你就从现在、从身边做起。对每一件事,你都要坚持多观察多思考,多去注意一些细小的环节。长期坚持下来,你就能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也能练就发现重要细节的能力。

    注重细节还必须从全局着眼,能在全局之中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在全局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它的价值也就在于与全局的重大联系上。你要能在全局的关照之下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那样你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成功。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沟通是管理的灵魂(1)

    想把事情做好就离不开沟通,沟通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能让交往变得更加顺畅。延伸到企业中的管理沟通,则充斥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良好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传递信息、思想、情感并达成协议的过程。想要完成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你必须与人合作,合作就免不了沟通。

    沟通是管理的灵魂,但是沟通本身决不是目的,你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只有与人良好地沟通,才能正确理解他人并为他人所理解;只有与人良好地沟通,才能获得充分必要的信息;也只有能够与人良好沟通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鼎力相助。

    美国一位知名主持人有一次在节目中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想当飞机的驾驶员!”

    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突然都熄火了,你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个回答让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主持人却留意到孩子涨红了脸,眼泪夺眶而出。他觉得这个孩子也许并不像观众所想的是自作聪明。于是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孩子的答案充满悲悯之情,透露出一个孩子美好而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个采访其实就是一个沟通过程,孩子开始的回答之所以让观众觉得可笑,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孩子说话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当孩子做出解释后,想必观众一定会有不同的反应。

    人际交往中两个人的关系出了问题,往往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你很可能没有了解到对方行为、语言的真正含义,并因此对对方产生误解;你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也可能在沟通过程中失真,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这个意思,嫌隙常常产生在不经意间。所以,明白一个人某个行为的真正动机实在很重要,这就要靠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原则就是自己表达充分,好让对方了解真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沟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只有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能有效沟通,才能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起学习型的企业;对企业外部而言,只有拥有了谈判与合作的沟通技巧,才能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中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优势;对企业自身而言,只有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才能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

    沟通对个人而言,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的沟通效果最后也要落实到个人沟通能力上。

    一家企业采购部门的秘书接受了上司布置的一项任务——对供应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秘书辛辛苦苦工作,尽快把资料整理好交到了上司手上。她原本以为上司会对她有效率的工作表示赞扬,没想到,上司看后却皱起眉头,连呼“不对”。原来,上司希望资料按照材料类型分类整理,而这位秘书却是按照地区进行分类整理的。

    在公司中,上司布置一项任务,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下属对上司的指令理解产生误差,甚至有时候下属的理解和上司的意图南辕北辙。也就是说,如果沟通不好,很容易造成执行时“走样”。

    如果遇到一个宽容的上司,或者遇到上司心情好的时候,这样的错误也许能一笑而过;但是如果遇到一位苛刻的上司,或者上司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样的错误就会造成很糟糕的后果。一位主管指责下属没有理解他的意图,下属争辩说:“你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以前都是这样处理的,我没有做错。”主管回答说:“这次的情况不同怎么能按照常规处理?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告诉你你才会做,我不需要这样的助手。”

    想要提高效率,显示出你的办事能力,你应该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因此,工作中与上司和同事的沟通就必不可少。在领受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无论自己认为多么简单,也要与布置任务的人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团队合作中,更应该注意与同组的队员及时沟通,互通信息,避免互相不理解造成隔阂和不必要的内耗。

    工作中事情很多,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很多问题是因为误解或沟通不够造成的。有效的沟通则可以了解问题的症结,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矛盾。所以,沟通是必需的,闷葫芦或装酷在工作中并不是合适的做法,而且沟通必须及时,尤其是在有问题征兆的时候。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沟通是管理的灵魂(2)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沟通,在沟通中你既要收集信息,又要给予信息。每人每天都在沟通上耗费很多的时间,例如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用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秘书70%,一般行政人员约50%。
    沟通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有效和无效之分。想要获得有效沟通就要具备明确的沟通目标,在沟通中注意细节,能根据沟通的进程自我调整,最后沟通的结果至少要达到一个目标。无效的沟通不仅会使事业受损,家庭不和睦,而且对于个人的信誉和心态都会有不良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促成有效的沟通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相互的,在单向的没有共鸣的交流中,是不会也不可能建立起信任与合作的,而在一个企业中合作和信任则是最基本的工作条件。所以作为上司尤其要注意避免粗暴的、单向的命令式沟通。作为上司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下属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想法之前,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大加评论或作出评断。

    无论是同级还是下属,如果习惯于经常打断对方的讲话,或者常常固执地作出片面的决策,往往会使对方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就没有人愿意向你反馈真实的信息。一旦信息反馈系统被切断,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得不到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反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并能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沟通不只是言语上的交流,聆听、回馈与表达同等重要,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才能成为沟通能手。当然,想成为沟通的能手,首先要有愿意沟通、乐意沟通的意识。

    某著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生,满怀信心地来一家公司应聘研发和技术支持的职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准确到位,但是他却输给了一个知识储备不如他却具有很好的表达力、沟通力和感染力的本科生。

    原来,在面试的时候,他从来不与面试官进行目光的交流,眼光几乎停留在面试官的旁边,仿佛在对着墙说话。而且,在面试中他明显流露出不耐烦与一个非技术的人员交流的态度,当然,他并非清高,而是因为在不同技术层面上的认知不同罢了。他被淘汰不只是因为他没有沟通的技巧,更因为他没有沟通的意识。

    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是直来直往还是婉转曲折,也要看人而定。当你表达的方式不对,所要传送的信息便会被曲解。这也就是为何父母子女之间、主管部属之间会造成冲突的原因了。

    差不多任何在沟通时所产生的问题,都源自于对对方的性格不了解。如果能掌握住这点,那问题往往便能轻易地化解。惟有当你了解了对方的性格,针对他的特性去引导,你才能有成功的沟通,如果只就自己的性格去看待事情的话,往往会遭遇不必要的挫折。

    有四种行为是沟通中的大忌:好主观臆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两种态度;好追根究底,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去探查评价别人的隐私;好为人师,总是试图以自己的经验给别人提供忠告;好自以为是,不能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持这样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其实已经不成其为沟通,而只是单方面的意愿。

    沟通是非技术性因素,它往往为许多人所忽略。而事实上,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沟通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总体目标到细节,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沟通技能的学习、能力的训练都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你能转变观念,培养意识,成为沟通高手指日可待。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不找借口找方法(1)

    好方法是成功的捷径,而借口则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不要为自己的失败百般寻找借口,而要为成功不懈地寻找方法。
    无论是独立作业还是团队合作,都难以避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成功人士对待此类问题的做法是,当遇到问题时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逃避责任,为自己开脱。

    尼克·史蒂文森小时候不爱学习,考试常常得C。每次考完试,尼克总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不是题太难,就是自己身体不适,或者老师判分有问题等等。

    有一天,当尼克再次为自己考得不好找借口时,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为自己找借口了。你考得不好,是因为你不认真学习,也不善于总结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地学习,你就不会也不用找借口了。”

    这句话给了尼克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尼克再也不为自己的坏成绩找借口,而是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尼克不仅据此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把“不找借口找方法”贯彻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终跻身成功之列。

    我们很多人都像小时候的尼克一样,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托词。似乎失败只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而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试想一下,你自己是否已经尽了全力;你是否克服了不利条件而坚持到底;你是否寻找到最为便捷的方法等等。如果你失败了就好好反省一下,不要找借口,那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在职业场所,老板最憎恶的就是不找方法找借口的员工。如果你是老板,你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员工,员工不仅没有完成任务反倒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你会如何反应呢?

    任何工作首先要求的就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找借口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错了就错了,勇敢承担起来,从自身找原因,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如果你总是为失败找借口,那你永远都不会成功。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于找借口的人。

    只有主动寻找方法,你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你才能迈向成功。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而一味蛮干只会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个员工做性质相同的工作,一个加班加点、身心疲惫仍然做得不好,而另一个则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并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在这里,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方法对了,你才能省时省力地完成任务。

    好的方法往往能让你脱颖而出,为你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你该清楚,绝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一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开启机会大门的钥匙,也可能成为你一生之中的转折点。

    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优越、款式新颖、价格合理的新车。但这款新车的销售业绩却平平,完全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公司的经理们焦急万分,但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

    这时,刚毕业的见习工程师艾柯卡是个有心人,他了解了情况后就开始琢磨怎样能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标题是:“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很多人纷纷打听详细的内容,原来艾柯卡的方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5%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分期付清。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不找借口找方法(2)

    他的建议被公司采纳,而且成效显著。“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不久他就被调往华盛顿总部成为地区经理,并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这个极富创意的广告不仅解决了福特56的销售危机,更成为艾柯卡成功人生的起点。这就是寻找方法的妙处。不惧困难,相信自己,找到方法就能令你脱颖而出,为你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为你的事业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即使不考虑那么长远,面对具体问题,我们依然要善于找方法。问题不会自动消失,方法找对了,你才能成功解决它。否则,问题依然还是问题,你怎么都无法越过这座高山而前进。千万不要坐以待毙,一定要尝试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和危机。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好方法。方法不是现成的,也不是你等来的,它往往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思考、琢磨,反复试验。看到别人使用的好方法,你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不是你想不到,而是你功夫没下到。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首先你得对问题分析透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你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来,而不能去误打误撞,那样成功的机率很少。很多问题是纷繁复杂、环环相扣的,你要能追本溯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想办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如果你对问题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你又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所以,你还要善于开拓创新,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思维的转换非常重要。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那样只会把问题看死,你的思路也会走进死胡同。你可以逆向思维,也可以把问题转换一个方式。

    你的眼界一定要开阔,要能从方方面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要常常问自己:“我是不是只能这样看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不要觉得自己只有一两条路可走,你一定还有能力去发掘第三条,而成功往往就蕴含在其中。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你还必须善于学习。你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系统知识、逻辑知识、统筹方法等等。不要看轻这些知识积累,它们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好方法的灵感来自平日的知识积累,它从来不会凭空产生。

    你可以从类似事件的成功处理中汲取经验,你也可以把你知道的所有好方法加以罗列,然后再精细地分析比较,大胆地尝试探索,从而选定一种最经济的方法。

    如果你有什么新颖的想法,你一定要勇于去试验它,不管它看起来多么不切实际。不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个方法是有效还是无效。你要相信自己,既然你能想得出来,就有其一定的道理。也许你再把它加以完善,它就是一个绝好的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好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其费心思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不如花时间为自己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做一个为成功找方法的人,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化危机为转机(1)

    成功的机会往往就隐藏在狰狞吓人的假面下,如果你冷静、有胆识、能够审时度势,就一定能揭开假面,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在危机面前心慌意乱、进退失据,危机自然就会成为致命的袭击。
    找方法不找借口是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一位卓越的员工不能止步于解决问题,应对危机,而要努力化危机为转机。

    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和成功就像是孪生兄弟,想成功就避不开危机。危机可能来自于个人的生理、心理,也可能是来自于外界因素。但无论哪一种,只要你拿出勇气充满信心积极想办法都能克服。不仅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中常常蕴含着转机,关键看你能不能做到。

    如果你在某方面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要自卑,不要害怕,更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一个人的缺陷有时候就是上苍给他的成功信息。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肾病患者的遗体时发现,死者的体内那只患病的肾要比正常的大,而且,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后来,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在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对这种奇特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解释。他认为,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患病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器官机能。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这种病理现象,也可以延伸到了社会中:许多搞美术的学生其实视力大不如常人,有的甚至是色盲;一些颇有成就的人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有一部分也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

    自然界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鲨鱼没有鱼鳔,所以它只能无休止地游动,而这种永不停息的游动,却使它成了海中霸王。

    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似矛盾却又是现实,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警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透湿,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面的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第三个旅行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不觉被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特别小心,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专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在中文里,“危机”这个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危”字的意思是“危险”,“机”字则可以理解为“机遇”。通常,保守胆怯的人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那些胆大心细,敢想敢干的人却能拨开危险的迷雾抓住机遇,而抓住机遇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这个观念是我们老祖宗早就了解了的:出现危机可能正是取得发展与进步的大好时候。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化危机为转机(2)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最繁华的街市失火,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被大火吞没,顷刻间化为灰烬。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被大火所包围,眼看大半辈子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但他却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帮他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不地指挥大家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令人困惑不解。
    事后,裴先生不动声色地派人大量收购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不久,朝廷下令重建杭州城,因建筑材料短缺,凡经营销售建筑材料者一律免税。杭州城里一时大兴土木,建筑材料供不应求,价格陡涨,因此裴先生经营建材所得盈利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原本是一场可能导致破产的大火灾,却变成了积累财富的一个契机。

    无独有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虫子怎么会带来经济繁荣?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阿拉巴马州原本是美国种植棉花的基地,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阿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象鼻虫所到之处,棉花毁于一旦,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世世代代种棉花的阿拉巴马州人,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了,于是,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此时虫子的数量锐减,根本不足为患,少量的农药就足以消灭它们了。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也都很好。

    结果种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阿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阿拉巴马州的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遂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

    化危机为转机首先就要敢想敢干。在平时,敢想敢干、坚持不懈对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采取勇敢的态度不但有助于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且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常常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一个人的潜能,使他做出在平常状态下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

    在危机当中,成功者不但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努力去改变不利的环境。他们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尝试新的想法,创造新的办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面临着两次大危机,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1932年他在奥格尔索普大学发表过一次演讲,表明了他对于问题采取进攻姿态的决心:“美国需要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地实验新的道路。而且,如果我没有错误地理解全国的情况的话,也要求这样做,提出新办法去尝试乃是常情。如果失败了,就坦率地承认失败,再试另一个办法。”

    罗斯福信守他的诺言,提出了革新的纲领和社会改革的计划。他这种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误的态度的确导致了某些失败,但是也获得了影响全世界的成功。

    虽然我们中间很少有人有机会领导一个国家。但是,大家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勇气,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尝试,特别是要学会在困难的时刻如何坚持下去,这对于成功是很重要的。在处理意外事件和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只要积极去尝试,就一定可以找出摆脱困境的办法的。

    化危机为转机还需要一个人有弹性。弹性是任何商业人士的关键品质。所谓迅速反弹的能力,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古怪的人或者市场多么恶劣等等一系列的意外,这时,放弃、埋怨甚至哭泣都毫无意义,而只有咬紧牙关继续战斗才能赢得转机。

    化危机为转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念,它来自强烈的自信心、过人的勇气和胆识。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为你事业成功提供保险,更没有谁能为你家庭的幸福提供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况中,危机难以避免。所以,如果你能掌握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和方法,相信你的路“即使有惊也会无险”。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如果错了(1)

    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只有不怕犯错误的人,才能渐渐远离错误。能容忍合理性错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敢于承认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传统的观念是“你绝不能犯错!”“你绝不能失败!”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常被挂在嘴边,但实践中我们常常避讳失败,不容忍错误,甚至苛求犯有过失的人。其实,人无完人,无论你多么小心都无法保证百分百的正确,关键是你如何看待。

    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排除隐患,避免犯错。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永不犯错只是美好的愿望,就像是坐标上的极点,你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到达。不允许员工犯任何错的公司和上司,无法获得员工的忠诚。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很少为下属的失误恼怒,至少对不再重复的失误不暴躁。他知道从事商业是个非常不完美的过程,难免会犯错误。韦尔奇认为如果因为员工坦率承认错误或有胆量尝试结果却事与愿违而惩罚他们,远远不如从中汲取教训来得聪明。

    过去流行的管理风格是要求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这种惯性思维忽视了员工的个性特长。现在的理念和过去截然不同,通常会采取鼓励进取,不惧怕失败的做法。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领导者不仅善于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而且还鼓励下属犯“合理性的错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所谓合理性的错误是指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商战中敢于开拓、勇于承担风险而做出经营决策时,或因对手过强而自身条件不足,或因对方配合不够、不守信用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产生的错误和问题。至于知法犯法、怠工懒惰、莽撞胡来自然不在此列。

    这种理念是有理论和现实支持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风险越大,往往商机越大,获得的利润也越高。一个不敢冒风险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要比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所以,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如果受聘人员在一年的任职工作期间不犯“合理性的错误”,则意味着此人缺乏创造性、竞争力,保守平庸,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成问题,不可能有所建树。

    希尔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相信员工,放手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负责地工作。如果员工犯错误,他常常单独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先鼓励安慰一番,告诉他们:“当年我在工作中犯过更大的错误,你这点小错误算不得什么,凡是参加工作的人,都难免会出错。”然后,他再客观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一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之所以对下属犯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因为他认为,只要企业的高层领导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员工犯些小错误是不会影响大局的。如果一味地横加指责,反倒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根基。

    对于领导者来说,容许合理性错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领导者处理好与下属关系不可缺少的品质,而且这对企业管理本身也有许多好处。

    允许合理的错误、失败存在的管理者更容易建立威望,也容易形成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有利于大大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失败,人们就不会因有所顾忌而加以隐瞒,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失败的原因,利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允许错误、失败存在这一条,真正敢于直言的人,敢干能干的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

    对于普通员工来讲,意识到合理性错误的难以避免,不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是要大胆承担责任,在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敢于冒风险,作抉择。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尽快成长以求脱颖而出。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如果错了(2)

    上班族不能怕犯错,要有“失败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冲劲。美国管理学家吉宁指出: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不怕犯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为什么铅笔的一头会有橡皮擦?它给了人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一个人如果能做对百分之七十,并且乐意把另外百分之三十的错误改正过来,他就是很不错的人。

    所以,不要在“千万不能犯错”的压力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只会增加你犯错的几率。不要怕犯错!以往的错误对你惟一的意义就是为你提供经验教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能藉此类推、借鉴,这是最好的悔过。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和企业,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漩涡中。因为许多的创新和进步都是从错误中得来的。宏基董事长施振荣就多次鼓励员工,不要怕犯错,但犯错后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他还指出,没有犯过错的人,一旦犯错会因承受不住打击而一败涂地。

    虽然错误能够给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错误不仅不能成为你的财富,反而会令你陷入懒惰和消沉,最终令你退缩。

    许多人在面对既成事实的错误时,常常会责怪自己:“为什么我不小心一点?”“为什么我那么容易上当?”这是最不可取的态度。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你重复用这些破坏意志力的问题来问自己时,很快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失望之中。每这样自责一次,自信心就会受到一次伤害,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你越是这样责备自己,就越觉得自己无能;越是觉得自己无能,失误也就越多;失误越多,自信心就越少,进而更加自责。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其最终结果是心灰意懒,无所作为。不做了,当然也就没有磨难,没有失误,没有失败了。然而,不幸的是,也再没有成功的机会了。因此,出现错误,决不要责备自己或者推诿责任,你应该做的是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并且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总结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的确是你的疏忽导致了错误的发生,那就勇敢承认,并且要迅速而坦诚地承认。当然,承认错误也是有技巧的,不怕认错,怕的是认错不当而错上加错。

    戴尔在2001年就曾公开对手下20名高级经理认错。他承认自己过于腼腆,有时甚至显得冷淡难于接近。最后他承诺将和公司的经理和员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大家对“极度内向”的戴尔公开反省非常震惊——如果戴尔为了公司都可以改变自己,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效仿呢?

    当然,戴尔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突发狂想改变自己,事情的起因在于调查发现戴尔公司半数员工都想跳槽,随后的内部访谈也表明:下属认为戴尔不近人情,感情疏远,因此对他没有强烈的忠诚感。戴尔以员工为镜,照出了惹祸的根源——“腼腆”。腼腆也是一种错误吗?戴尔回答说:“如果员工说是,那就是。”“认错要认员工眼中的错,不是认自己脑中的错。”

    认错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象和方式,不是怎么高兴怎么来。一般来说越早认错越好。戴尔在知道结果后一周之内当众认错。至于对象,原则是伤害了什么人就向什么人认错。认错要用最能传递真诚的方式,而不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像戴尔那样当面认错,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如果不能当面认错,也要采取最接近面对面的方式。

    不同的错误,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里讲的只是一般的原则。把握了这些原则,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灵活调整,相信这是你完全可以胜任的事。

    当我们着手去做一件新的事情,或者同别人建立新的关系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犯错误的话,这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如果错了就坦白承认。承认错误,反映了你愿意改正错误,下次会努力做好的姿态;掩饰错误,失去的是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机会。一个人,如果能胜不骄败不馁,不计较胜利和失败,他就拥有了一切。

    当你能自动自发地解决问题,出现失误不推诿、愿意承担,长此以往,你就能够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上司和同事心目中可以信赖的人。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良好的个人形象(1)

    形象不只是外表,而是你的精神气质和个人修养的由内到外的体现。你的穿着打扮显示着你的品味和爱好,你的言谈举止更是你个人修养的明证。所以,不要以为把自己打扮打扮就能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它是需要你从内到外的长期修炼。
    在你的一生当中,有时候你的个人形象往往会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不要抱怨你长得不够美丽或帅气,要知道形象不是天生的,而是你精心塑造的结果。

    保罗·贝迪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个追求独特个性、胸怀抱负的年轻人。他崇拜比尔·盖茨和斯蒂文·乔伯斯这两个电脑奇才,并追随他们不拘一格的休闲穿衣风格,他相信人真正的才能不在外表而在大脑。于是,他不修边幅,以轻松舒适为最高原则。

    然而,他的一次次面试却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最后一次,他与同班同学被某公司面试,他才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他的同学全副“武装”:发型整洁、面容干净、西装革履,看起来已经俨然是成功者的姿态。其他的应聘者也都是西服正装,看起来不但精明强干,而且气势压人。他那不修边幅的休闲装,显得格格不入,巨大的压力和相形见绌的感觉使他终于放弃了面试的机会。保罗·贝迪的自信和狂妄一时间全都消失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还不是比尔·盖茨。

    保罗·贝迪可以说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典型。很多人都像保罗一样,认为内在比外在更重要。这个说法原则上是没有错的,但它并不等于说外在形象就无足轻重了。要知道你的外在形象是你内在精神的外部显现,是了解你的一扇很重要窗口。你的内在美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被别人所认可,而在此之前,你的外在形象无疑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再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内外兼优呢?要知道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得益彰的。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更能提升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

    道理是很简单的。假如你穿了一件漂亮衣服,你的心情往往会不自觉地变得好起来。同样,如果你衣着大方、谈吐优雅、举止得体,你会对自己非常满意从而充满自信,你会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个人形象会极大地影响你的精神面貌、情绪起伏和人际关系,而这些都直接左右着你的事业发展。

    其实,个人形象影响职业发展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看过几个成功人士是衣衫不整、邋遢不堪、精神颓废的呢?

    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的收入通常比一般人要高14%。

    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成败。

    人们通常以为形象就指穿着打扮,实际上形象还包括个人气质和言谈举止等等。人们往往会忽视气质和举止的重要性,似乎只要打扮得漂亮就足够了。其实不然。

    试想一下,一个打扮得非常美丽高雅的女士,言语粗鲁,行为鄙下,她能算形象良好吗?不仅不好,而且还会给人留下徒有其表、表里不一的印象。你的美丽外表的确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你要知道,别人对你的最终判断取决于你的整体形象和长期表现。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良好的个人形象(2)

    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呢?
    首先当然是外在的穿衣打扮。说起穿衣打扮,人们习惯于认定那是女人的事。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女都一样。女人要光彩靓丽,男人也应当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不要觉得自己是男士就无所谓形象,要知道,你的形象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问题,它更关系到公司的整体形象。

    且不说如何让自己潇洒靓丽,你最起码应当让自己衣着整齐干净,大小合体。再则,你的服装打扮应当上下、颜色、风格协调一致,除非你极有创意。你还应当注意,职业人士通常不能过分追求前卫,更不能奇装异服。你既不能穿得过于随便,也不能过于隆重,要恰到好处。

    再说化妆的问题。职场女士是应当化妆的,它不仅能提升你的个人形象,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不要认为浓妆艳抹才是好,其实,略施粉黛往往效果更佳。化妆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千万不能做得过了头。

    个人气质是很内在化的,穿衣打扮只能起到烘托的作用。气质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个人后天的培养。你的家庭出身、知识积累、个人教养、言谈举止等等都是构成你气质的因素。它是你多年积累的结果。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能根据个人气质来进行判断。

    要想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你还应当注重细节,时刻提醒自己言谈举止要得体大方。哪怕你在公司的形象是装出来的,你也要一装到底。现代社会人都是多面人,在什么位置上扮演什么角色。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千万不能乱了套。不要让偶尔的小细节暴露你的不足之处,你一定要把你的良好形象坚持到底。

    良好的个人形象还应当与职业、地位相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人好的形象,不光是把自己装扮漂亮,也不仅仅是气质优雅,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自身发型服饰、气质、言谈举止与职业、场合、地位以及性格相吻合。

    你的个人形象最好能与你的职业紧密结合,能体现出专业色彩。假如你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以暖色为宜,能给人以亲切感。除此以外,你还应当笑容可掬、彬彬有礼,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如果你一袭黑衣,冷若冰霜,那你只会把顾客吓跑。你的形象应当与职业相匹配,否则,你会让别人认为你不适合你的职业。

    场合不同,你也应当有不同的形象。比如在商业酒会上,你要气质高雅而不冷傲,你要察言观色、活跃健谈,你也要八面玲珑、善于应对。而在商业谈判时,你必须要精明干练、寸土必争,从言谈、气势等各方面压倒对方。不管你平日是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宽容大度,在谈判时你必须有一个老练精干的形象。

    地位不同,个人形象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职场你不能喧宾夺主,在穿着上要配合你的上司,甘当绿叶。反过来说,如果你是高层领导,你就不能穿得过于寒酸,至少你得看起来像个领导。

    注重你的个人形象吧,要知道你的形象价值无限。如果你能在个人形象上有效投资,它必定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即使不是为了追求事业成功,作为一个人,好的形象也是我们必须去努力塑造的。再说,谁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光彩夺目呢?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找准自己的定位(1)

    你选择的行业和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你事业的起点和方向。方向对了,才有发展前景;方向不对,就像在走一条死胡同,速度越快,碰壁越惨。
    找准自己的定位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如果说前面讲的是如何正确做事的原则,那么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是如何去做正确的事。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做正确的事,才会有价值、有效果。

    选择也是一种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却常常被忽视。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被动的,在他们的人生里,很少想到要主动寻求变化,寻求生命中无穷的可能,只是随命运的安排,碰到什么算什么。运气好的话就会有一个富足、成功的人生;运气不好,可能就会颠沛流离,难以安身立命。其实如果你能善用选择的力量,你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性,获得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公元前250年,当时李斯已经26岁了,还只是楚国上蔡郡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登记仓内粮食的进出。他的地位虽然谈不上重要,但也衣食无忧,日子也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

    改变李斯命运的说起来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一天他内急进厕所,不料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只老鼠。这只惊慌失措的老鼠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令人恶心。李斯看着这只老鼠,不由想起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它们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的这只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李斯不禁长叹一声,想着自己已经在小小的上蔡粮仓中做了8年的文书,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就好比生活在厕所中的老鼠一样,不知道还有粮仓这样的天堂。他告诉自己:一辈子能否荣华富贵,全看自己找一个什么位置了。

    李斯决定换个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20年后,他成了秦始皇的丞相……

    诚如李斯所言,人生如鼠。不同的定位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能为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位置。如果你需要一份新工作、一辆新汽车或一间新房子,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设计达成目标的路线。如果你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承受接踵而来的一切,那么你就无法体会到选择的力量及它所带来的收获。一旦你尝试着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你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

    对人的职业生涯来讲,有策略的职场一族,总会将眼光瞄准持续高薪的行业,并会挑选这些行业中的好企业。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那只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你想要成功却不知道该如何成功,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固定的答案,你要自己摸索、寻找、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成功者的经验可以学习,成功者的经历却不可复制,你首先要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陈安之是当今国际上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第四代成功学励志大师,也是世界华人中惟一一位世界级成功学励志大师。追寻陈安之所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入对行”,那么回报也是迅速而巨大的。

    陈安之十几岁就负笈美国,他虽然有强烈的成功渴望,但身体中蕴含的力量却找不到合适的爆发点。他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他做过服务生,卖过净水器,推销过汽车、美容保养品、电话卡,散发过超级市场折价券,从事过物流、邮购等工作,但这些都不能带给他想要的一切。直到21岁遇到他的启蒙老师安东尼·罗宾之前,几乎是一事无成。

    是安东尼·罗宾的两句话重新点燃了他成功的欲望。这两句话是:“这世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过去不等于未来。”陈安之决定追随安东尼,投身到该公司的推销和课程推广中。

    在这个行业中陈安之如鱼得水,他在25岁时成立了陈安之研究训练机构,写了多本畅销书,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陈安之就由一个“迷途羔羊”成为亿万富翁,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巨大成功。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
找准自己的定位(2)

    陈安之的成功就在于他牢牢地掌握了选择的力量,在反复的尝试和失败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粮仓”。他充满激情地投入这个行业,平均每年阅读300至500本书籍,并拜访过100位以上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尖成功人士,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成功学体系,迈向了金字塔的顶端。试想如果他满足于推销电话卡、邮购服务这样的行业,怎么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功?
    连续12年保持全世界推销汽车的最高纪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也同样认为,事业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投入聪明、有智慧的工作。

    无论陈安之还是吉拉德,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其共同的秘诀就是“舍厕而就粮仓”,不在没有增长力、见效慢的行业中蹉跎青春。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正是抓住了计算机迅猛发展的主潮;陈天桥能排在财富榜的第一位,也与他敏锐地抓住游戏行业的巨大增长力分不开。所以,入行一定要谨慎,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才能有前途。

    谨慎选择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旦你做出选择,启动了轮盘,就很难使其停下来。每做一个决定,你既要承担机会成本,还会被卷入随之而来的惯性,也就是说,一个决定接一个决定,无法轻易回头。用经济学上“路径依赖”的概念来解释就是,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要面临的选择。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好的路径会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通过行为惯性和冲击力而进入良性循环;错误的路径则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用而进入恶性循环。

    时年43岁的史密斯先生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任职,他并不讨厌广告,在这个行业也已经干了二十多年。可是,他清楚自己的性格和这个行业不符。他的工作干得不错,收入丰厚,但是因为违反了自我意志,他总是觉得很勉强,他觉得自己的心脏、腹部及其他器官在长久的压力中已经造成了慢性伤害。

    他说:“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多年前,我同样为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工作,负责一家饲料公司的策划,学到了很多饲养牛的知识,我学得越多我就越喜欢它。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就感到自己很愚蠢。我在大学念了6年书,就是为了要从事这一行,只有神经病才会把好几万美元的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史密斯先生虽然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但是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他无法承担放弃目前一切而重新选择的代价。

    选择合适专业的职业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但不要过于迁就自己的偏好,人毕竟要在社会上生存,必要的妥协是明智的做法。在决定职业前,作充分的准备,知道哪些行业更有发展前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做得最好的企业而投身于内,你就会比那些没有计划、误打误撞的人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