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女主:奇诗妙联趣解围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7:32:29

人们在交往中吟诗作对,妙用修辞,往往能收到特别好的效果,尤其是处在窘境中,奇诗妙联更是解围的绝招。
  明朝万历年间,晋江有一位才女叫邱应仪,她的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一次,当地某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去为他写匾牌。黄根据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并当众挥毫。也许是多喝了两杯酒,黄志清书写时.不慎写成“听月楼”。旁边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赏月、踏月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志清听了面带窘色,想涂改重写。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邱应仪走过来解围:“听月楼’取名最佳,‘听月’二字妙绝.何须重写?”众人闻言面面相觑。邱应仪笑吟吟地说:“今有《听月诗》可以为证。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乐奏广寒声细细,斧伐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众人听了,纷纷赞叹《听月诗》果然绝妙,更为这位才女的机智应变所折服。
  旧时风俗,男女结婚,要闹洞房三夜。某老者为儿子完婚,众人已闹房两夜,第三晚闹得更凶。此时,有人提议请新郎出联由新娘对。大家鼓掌赞成。只见新郎信口念道:“两夕为多,今夕何夕?”巧用拆字修辞方法,暗含已闹房两夕,不要再闹下去了之意。其中“今夕何夕”出自《诗经》中闹新房的诗《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新娘沉吟片刻,对日:“三心共惢,将心比心。”意谓闹房太辛苦了,请大家将心比心,适可而止。众人仍不理会,反而讥笑云:“‘惢’字没有个草头,应该是‘蕊’字。”这时老人家出来为媳妇解围:“诸位,已经没有吵(草)头了,何必再吵呢?”妙语双关,逗引得宾客捧腹大笑。大家佩服新郎新娘多才多智,更赞叹老人家幽默机敏,便高兴地散了。
  (胡琴芝荐自《思维与智慧》2006年第8期)
  责编:曹凯新
  
  昭君诗话
  孙国文
  
  王嫱,字昭君(后因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改“昭”为“明”),汉元帝时南郡秭归人。昭君出塞,千古美谈,历朝历代歌咏昭君的诗就有600多首。
  哀怨型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西晋石崇《王明君辞》写道: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躯已抗旌。仆御涕流漓,辕马为悲鸣。
  舒心型白居易在《王昭君》一诗里作了另外一种描述: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这里看不到昭君的凄凄惨惨,生活在异域,比生活在汉宫还好。诗一反前人,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艳羡型唐代王睿《解昭君》一诗写道: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赞颂型唐代张仲素的《卫昭君》一诗言简意赅: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思尽,牛羊绕塞多。
  清代女诗人郭润玉在《明妃》诗中写道:漫道黄金误此身,朔风吹散马头尘。琵琶一曲干戈靖,论到边功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