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钱包:叶赫城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54:31

叶赫城之战 - 简介

叶赫城俯瞰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攻克海西女真叶赫部叶赫城(今吉林梨树县叶赫乡)的作战。努尔哈赤数次进攻叶赫,均因明朝干涉而不果。于是,努尔哈赤转兵伐明。经过数次大战,明军在辽东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叶赫部也因此陷于孤立状态。四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数万,大举进攻叶赫部,直逼叶赫城。二十一日夜,东、西二城均得知后金兵将大举来犯,居民纷纷拥入城内,城外加强防守。二十二日晨,后金军逼近城下。努尔哈赤分兵两路:一路由皇太极、代善率领进攻布扬古所据之西城;自己亲率一路进攻锦台失所据之东城。交战之初,布扬古等曾率队出城,与后金大战于西山,双方杀伤相当。后力不能支,退入城内固守。在叶赫城激战的关键时刻,明经略熊廷弼令李如桢、李光荣、贺世贤三总兵,率队进攻后金的新寨(今辽宁抚顺东,旧边墙以东),企图抄其后路,迫使努尔哈赤回救。由于努尔哈赤预先在各关口设有精兵,加之明军将领怯战,三支明军均未深入其境,增援计划破产。努尔哈赤加紧进攻叶赫城,后金兵拥入城内,将锦台失及妻子围困于城内高台。锦台失闻救援无望,纵火自焚。西城布扬古闻东城失守,开城投降。努尔哈赤大获全胜,终于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

叶赫城之战 - 女人与战争

叶赫古城

明朝时女真分为东海、海西、建州三大部分。东海女真散居于黑龙江流域,处在分散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势力。海西女真则不然,海西女真分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等四部,《清太祖实录》卷六及《满洲实录》卷一中记载:明成祖永乐四年二月,叶赫始祖星根达尔汉蒙古国人,姓土默特,初灭扈伦国所居张地之纳喇姓部,遂居其地,冒姓纳喇,后迁叶赫河岸建国,故名叶赫国。所以,叶赫部其实是蒙古族和女真族的混合体。

海西四部都曾是较为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其中哈达、乌拉、辉发等三部在开原之战前已为努尔哈赤所灭,女真之中,仅剩下一个叶赫,尚苟延残喘,灭了叶赫,女真便基本实现了统一。但由于明王朝将叶赫视为牵制努尔哈赤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全力对其扶持。而叶赫由于觉得有明朝的支持,一直与努尔哈赤公开抗衡。叶赫和建州之间曾演绎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仇。

嫁女给努尔哈赤

史料记载: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不久,有一次他到了叶赫,叶赫贝勒扬吉努见努尔哈赤年轻有为,料他将来必成大事,提出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嫁给他。万历十六年(1588年),扬吉努的儿子纳林布禄履行其父生前许下的婚约,将十四岁的妹妹孟古送给努尔哈赤为妻。孟古极得努尔哈赤的宠爱,生下了皇太极。这是叶赫和建州的蜜月时期。

叶赫古城

东哥——传奇色彩的女人

史载叶赫见努尔哈赤日益强大,十分不安,他们派使臣向努尔哈赤索要地盘,努尔哈赤当然不能答应这个无理要求,坚决顶了回去。于是,万历二十一年,叶赫纠集乌拉、哈达、辉发等三部组成四部联军攻打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三个月后,叶赫又纠集了八部组成九部联军再次攻打建州,这一次败得更惨,叶赫贝勒布桑被斩于阵中。布桑的弟弟纳林布禄向努尔哈赤索要哥哥的遗体,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将布桑的尸体劈成两半,还给叶赫一半,纳林布禄看到哥哥的遗体痛不欲生,不久患病死去,从此叶赫与建州间结下了冤仇。

海西女真四部的相继灭亡与一个女人直接相关,一些史家们说:一女亡四部。部族与部族间的战争,往往是以争夺土地、财产、人口等为目的,但有时也为了一个女人而大打出手,有的战争甚至就是为一个女人而发动的。古人在形容美女的威力时说过: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可见美女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叶赫部中就有一位这样绝色的女子,这个女人就是被努尔哈赤一劈两半的叶赫部贝勒宰桑的女儿东哥。传说东哥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巫师)曾评论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不幸的是,这位萨满的预言被言中了。

努尔哈赤大败九部联军之后,势力日益强大。万历二十五年,叶赫贝勒布扬古、金台石慑于努尔哈赤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了缓和关系,他们向努尔哈赤送上了一份厚礼:将叶赫美女东哥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喜出望外,他派人送去聘礼,商定了婚嫁的日期。

努尔哈赤久仰东哥芳名,早就想得到她。但东哥性格十分刚烈,她坚决不同意嫁给杀父仇人,并发誓:谁能为她报杀父之仇,她就嫁给谁。布扬古无奈,只有悔婚,努尔哈赤平白受到了一次羞辱,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哈达部发生内讧,叶赫贝勒金台石趁机率兵狠狠抢了哈达部一把。哈达部为了报仇向努尔哈赤求援,条件是送三个儿子到建州作人质。叶赫得到消息后十分震惊,建州当时已经很强大了,如果哈达再听命于努尔哈赤麾下,势必会对叶赫造成更大的威胁。大敌当前,叶赫亮出了杀手锏,布扬古和金台石致信哈达贝勒猛骨孛罗,愿意将东哥嫁给他,重修和好,但是条件是抓住建州统兵将领,不向建州送人质,并杀死建州士兵。猛骨孛罗是个色胆包天的人,为了一个女人,他不顾叶赫的劫掠之仇,不衡量自己到底有多大实力,竟答应了叶赫的请求,与叶赫贝勒结成了同盟。努尔哈赤闻讯大怒,当即发兵讨伐哈达部,哈达部岂是建州大军的对手,结果猛骨孛罗被俘,哈达部灭亡。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秋,努尔哈赤的爱妻孟古病危,临死前想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为了心爱的妻子,不得已低下头来,派遣使者到叶赫部希望他们能满足垂死之人的心愿。但两家仇恨已经如此之深,布扬古和金台石坚决不同意。后经努尔哈赤再三恳请,他们才派出孟古的乳母前往探视。努尔哈赤非常气愤,不久,孟古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间。爱妻亡故,努尔哈赤极度悲伤,他为孟古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三年之后才将其安葬于尼雅山岗。为此,建州与叶赫的仇恨因此又增加了一层。

万历三十五年,海西女真中的辉发部发生内讧,一些重要人物纷纷逃到叶赫,危难中,辉发部贝勒拜音达礼请努尔哈赤出兵相助。努尔哈赤欣然允,帮助拜音达礼收复了许多反叛的村落。叶赫生怕努尔哈赤和辉发交好,同样向拜音达礼亮出了东哥这张王牌:如果你和努尔哈赤断交,我们就将东哥嫁给你。这张王牌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拜音达礼不顾利害,当即答应了叶赫的条件,和努尔哈赤断绝了往来。然而正当拜音达礼作着新郎官的美梦时,叶赫却故伎重演:悔婚。拜音达礼又气又恼,他再一次投向了努尔哈赤的怀抱。努尔哈赤不愧是个政治家,他原谅了拜音达礼,为了将他紧紧拉在自己一边,他也打起了女人牌,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拜音达礼。叶赫闻听后,再次以东哥相诱,这个拜音达礼实在是不可理喻,用民间俗语说:吃一百个黄豆不嫌腥。他竟毫无信义出尔反尔地背叛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义愤填膺,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他率大军攻打辉发,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将其吞没再说海西的乌拉部,其贝勒叫布占泰,在叶赫发动的九部联军之战中,布占泰曾是急先锋,在这次战役中,布占泰成了俘虏。努尔哈赤并没有虐待他,相反却对其相当优待,还将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建州屈居三年,颇有点勾践困吴的味道,这三年,他曲意逢迎,韬光养晦,尊努尔哈赤为父,赢得了努尔哈赤的欢心,努尔哈赤也想结好乌拉,三年后送布占泰归国。也许在建州的三年为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所感染,归国后,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很快强大起来。他同努尔哈赤一样,也搞远交近攻,对努尔哈赤,他仍旧以父相称,还将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这个阿巴亥就是多尔衮的母亲。而对周围各部,他用兵征讨,恨不得将所有部落都纳入自己的实力范围。

乌拉部的扩张必然与努尔哈赤的利益发生冲突,于是双方关系从蜜月再次转为仇敌。这时,一个偶然事件导致了双方再次刀兵相见。女真中有一个叫蜚优的部落,原本依附于布占泰,据说他们不堪布占泰的欺凌,转而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派兵去迎接。布占泰不能容忍原本归顺自己的部落叛变,便以三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兵力设伏于乌竭岩,欲一举吃掉努尔哈赤的一万精锐。没想到建州兵个个勇猛异常,他们以少胜多,将布占泰杀得大败而逃。

布占泰战败后,觉得势单力孤,便主动结好叶赫,共同对付努尔哈赤。叶赫也有此想法,双方一拍既合。为了进一步将布占泰套牢在对抗努尔哈赤的战车上,叶赫再一次推出了东哥,他们要将东哥嫁给布占泰。布占泰何尝不想得到女真第一美女,能与叶赫连手,又能得到天下美女,何乐而不为?

于是叶赫与乌拉达成了联盟。在建州与乌拉的蜜月期间,努尔哈赤曾将两个女儿和一个侄女嫁给布占泰。双方关系恶化后,三个建州女人遭到了虐待,努尔哈赤再也无法容忍了,他以乌拉背义为由,亲率大军征讨乌拉城(今吉林省永吉县内)。战斗一开始,努尔哈赤便率先冲入敌阵,大将安费扬古奋勇当先,乌拉部虽拼命抵抗,但终是不对手,布占泰战败逃往叶赫,乌拉部灭亡了。乌拉是因东哥而亡的第三个部落。布占泰可怜得很,他败逃到叶赫后已如丧家之犬,叶赫并没有将东哥嫁给他,而是将东哥嫁给了蒙古的一个贝勒,这一年据说东哥三十三岁了,成了一个老姑娘。她作为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牺牲品,被叔叔、哥哥当作一个政治筹码转来转去,出嫁后的第二年便抑郁身亡,结束了其红颜薄命的悲惨一生。

叶赫城之战 - 战争过程

叶赫古城

万历四十七年(1619),即天命四年八月十九日,努尔哈赤在横扫开铁后,稍作休整,挥师东进,将剑锋指向了叶赫,22日抵达叶赫城下。叶赫在今天吉林省铁岭市的梨树县境内,叶赫古城分东城和西城。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统兵出城,列阵迎敌。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叶赫之战在叶赫河畔展开。叶赫兵同样抵挡不住八旗兵的进攻,渐渐处于劣势,布扬古急忙鸣金收兵,退入城中坚守。努尔哈赤分兵为二,他率兵围东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围西城。

叶赫二城修得十分坚固,后金军动用楯车,楯车是攻城的一种利器,它上面有一块大木板,木板上覆有几层牛皮,以防火攻,人在木板底下推进,抵达城下后,在底下挖洞,然后放入火药。金兵正是凭楯车将东城挖开了一个大洞,炸开一个大豁口,金兵从豁口处蜂涌而入,叶赫城被攻陷了。金台石见大势已去,率妻儿登上城中八角台,作最后的顽抗。

金兵将金台石包围在八角台上,生死关头,金台石表现得非常英勇,虽再三相劝,宁死不降。从史书记载的劝降场面看,他是担心降后被杀,降是死,不降也是死,何不死得壮烈些。金台石是皇太极的亲娘舅,在劝降的过程中,他提出要见皇太极,并让皇太极保证收养他。皇太极回答:杀与活,惟父汗之命是听,我无法保证。他的儿子也在下面劝降,他的妻子从八角台上逃了下来。八角台上的金台石成了孤家寡人,绝望中他放火自焚,却被涌上来的金兵俘获,在历数了其种种罪行后,努尔哈赤下令将他绞死。

东城陷落,西城守城将士的士气当即垮了下来,布扬古的弟弟吴达哈关键时刻反水,携妻子老小开门投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率兵入城。布扬古被困在室内不出来,代善再三劝其投降,他却不答应,逼得代善发誓说:“今汝等降,我若杀之,殃及我;汝俾我誓,饮誓酒而仍不降,惟汝等殃!”

布扬古这才相信了代善的话,走出内室投降了后金,但他见到努尔哈赤后傲而不拜,努尔哈赤大怒,下令将其绞死。代善因有誓言在先,虽极力相劝,但没起作用,叶赫两位贝勒双双殉难,历二百余年十一位贝勒的叶赫国从此寿终正寝。

叶赫城之战 - 民间传言

叶赫古城的傍晚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灭大清者必叶赫也。”而这一传闻由于慈禧和她的侄女光绪皇后隆裕都是叶赫纳拉氏,宣统退位的诏书又是由隆裕皇后签发的,似乎得到了神奇的验证,一些人将慈禧看成是复仇女神。为了避免叶赫灭大清的悲剧上演,据说清朝皇帝有祖训:“夜黑氏(叶赫氏)不得备椒房。”椒房指的是皇帝后宫。近来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灭大清者叶赫那拉------考古学的惊人发现!”说是皇太极在建沈阳故宫时,在一个墙基下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灭大清者叶赫那拉。”不知这块石碑是否真的存在,现在还没听说有谁见过此碑。但一传说因此而也越发神秘。

其实,这些传闻纯属无稽之谈,乃小说家者言。建州、叶赫之间血肉相连,世代姻亲:

努尔哈赤的后妃有两个是叶赫纳拉氏,一个是皇太极的母亲,一个皇太极的姨娘。

皇太极有一侧妃叶赫纳拉氏,是海西叶赫贝勒阿纳布的女儿。

乾隆有叶赫纳拉氏舒妃。

咸丰有贵妃慈禧。

光绪有皇后隆裕。

由此可见,所谓祖训根本不存在,起码正史上未见记载。

其实,早在叶赫被吞灭之前,许多叶赫的主要将领就已经归顺后金了,叶赫被灭后,叶赫将领们被编入了八旗,在廓清辽东,定鼎中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元勋,同时也是大清统治集团的中坚骨干力量,深为历代皇帝所倚重,建州和叶赫之间的情仇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烟消云散。

在建州统一女真过程中,灭掉了许多部落,杀死了许多部落首领,尤其蒙古的林丹汗,被皇太极逼到了大漠,客死青海,林丹汗的几个女人成了皇太极的妃子,儿子额哲成了皇太极的女婿。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都有一段怨恨,如果被征服者都是复仇者,都不可重用话,建州女真将无人可用了。实际上这些被征服部落的后人们早就成了大清国各部门的要人,如康熙朝重臣明珠就是叶赫人,著名的文人纳兰性德也是叶赫人。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传言是不可靠的,也是站不脚的。

叶赫城之战 - 历史意义

叶赫古城一角

一、开、铁、叶赫之战在明清存亡的十大战役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抚顺之战是征明第一战,萨尔浒之战是金清王朝300年伟业的奠基之战的话,那么,开铁叶赫之战就是廓清辽北,统一女真之战。抚顺之战,后金政权的疆域扩展了二百余里,开铁叶赫之战,努尔哈赤将辽北尽收囊中,打开了与东海女真的通道,控制了松花江、黑龙江、长白山、兴安岭广大地区的山泽之利,其疆域与这些地区连成了一片,开疆拓土千余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成为足以与明朝抗衡的第二大国。

二、叶赫之战最重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统一女真之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万历十一年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始,努尔哈赤便走上了艰苦卓绝的统一女真之路,他先是统一了建州五部,然后又统一建州女真,收服东海女真,至万历四十七年时,除叶赫之外,所有具有一定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女真部落均已臣服,惟独叶赫凭借明朝的支持,仍然在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成为努尔哈赤的一块心病,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经过了漫长三十六年征程后,叶赫终于被征服,努尔哈赤由此完成了统一女真的伟业。女真民族四分五裂的时代结束了,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分裂了近五百年的女真民族重兴凝聚起来,走上了伟大的振兴之路。

三、努尔哈赤不愧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萨尔浒大战刚刚结束,他便抓住了明军在辽东战场重大失利的时机,绝不给明军以喘息之机,及时打响了廓清辽北的开铁之战,拔掉了明在辽北的两颗钉子,解除了进军辽沈的旁顾之忧。开铁之战后,努尔哈赤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界藩城下,成了一个兵工厂。在这里,他造大船,造兵器,造战车,为攻克辽沈坚城精心筹划着。十八个月后,即天命六年三月(1621)努尔哈赤率兵十万,水陆并进,走出大山,挺进辽沈,一场更壮烈,更伟大的战役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