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拼音软件: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杜郎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4:35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杜郎口” ——赴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听课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冯昆    教学研究来源:府城中心学校    点击数:1188    更新时间:2010-2-24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杜郎口”

——赴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听课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府城中心学校  冯昆

 

2010年1月10日至13日,我和实验初中、德安初中、太白初中管理干部及教师一行24人,在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听课学习。出发前,我想大多数名校往往靠独特的办学环境和办学优势,才有高质量的教学,才滋生出一些先进的超前的理念,而并非用超前的理念来赢得高质量的教学,而其超前的理念往往让人景仰却又难以实施。然而杜郎口中学的所见所闻着实让人眼睛发亮,心灵震憾,捶胸跺足,感慨万千,难以相信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课堂、有这样的管理,而这一切却是眼睁睁的事实!这所学校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课堂教学,把新课改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深入到了学校的骨髓,深入到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漫步校园让人感觉到空气中都弥漫着课改的气息。至今我仍然难以抹去杜郎口印象,总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似曾相识“杜郎口”的感觉。说杜郎口中学似曾相识——是因为这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农村中学,周边都是大片的农田,“远不着村,近不着店”,与我们印象中的农村中学并无二致,而且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我来说早也是耳熟能详,我曾无数次用这些理论在心中描绘过理想的教育。但是杜郎口中学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农村中学,也不是理论上的课堂改革,经历了十多年课改的我,而如今蓦然回首——惊现“杜郎口”。

一、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始于逼上梁山,兴于自发自觉,它因课改而成功、因课改而兴盛、因课改而辉煌、因课改而享誉全国。

不堪回首的过去。课改前杜郎口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中考成绩连续10年全县倒数,学生流失严重,教师人心涣散,经常闹矛盾,上班打扑克,教学秩序混乱,学校连会都不能开,县里几次想把这所学校撤并。1998年初三有个62人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人。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听天书、等下课,不耐烦就跺脚,批评重了就顶撞,甚至逃学在菜地里玩,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几乎天天发生。班主任收钱不交学校,学校用钱就找班主任,班主任还要校长打领条,学校清帐时有个班主任因回家拿领条误了上课,查课领导说他空堂,他说是校长叫他回家拿领条的,是出公差。

课改源于老师不会讲课。1997年4月,当时35岁(62年出生)、土生土长、茌平师范毕业、历任杜郎口联合学校业务辅导员、业务副校长的崔其升调任杜郎口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除了基本够用的平房校舍,配套设施几乎没有一样现代化的东西。师资队伍也是参差不齐,正规院校毕业的不到10人,没有一个本科生,由于学校位置偏僻,多年没有调进新人,现有的教师年龄老化,专业结构复杂,教学方式僵化,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厌听、厌学情绪严重,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在下面捣蛋。调查学生,有的说:“老师不讲我就会。”私下交谈,学生更是语出惊人:“老师讲还不如我们自己学!”这些气话使崔校长茅塞顿开。他想: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过去有的私塾先生学问浅,怕上课露馅,经常叫学生代替自己讲课,结果看不出破绽的学生学得还很好,现在我们的老师讲课又讲不好,学生上课没事干,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学、相互学,把内容、问题和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有事做,说不定效果会很好!老师讲得再好,总是一个面孔、一个声音、一种模式,学生不困才怪!课堂上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老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渴求。于是,他决定就让全校教学成绩最差的那位老师先下水尝试。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结果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1998年秋,崔其升大胆提出了“10+35”课堂模式,要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少讲或不讲。崔其升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拆讲台,将教室里三面都安上黑板,这样“学生围着老师学”变成了“老师围着学生教”。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个偏僻的农村中学开始被彻底打破,改革的触角“不守常规”地探入到了许多教育大家都不敢涉足的领域。

崔其升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全面推行“10+35”课堂模式,学校采取强制措施,发现有人超时讲课,不但给予经济处罚,还要停课两周。有个思想转变较慢的数学老师,曾连续两次被罚停课。讲了一辈子的课,现在不让讲了,刚开始老师们很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不让明着讲就偷着讲,不让在台上讲就在台下讲,甚至罢课三天,还有人列举了崔其升“十大罪状”,在学校厕所和通往茌平县的电线杆上到处贴,往县教育局和其它学校到处发,甚至出现教师家属在学校敲锣打鼓骂校长的现象。茌平县教育局也有人提议撤销崔其升的校长职务。然而崔其升却顶住双撤(撤校撤职)的各种压力,硬挺了下来,他想:“坐着不累,站着不累,蹲着最累,要改就改个彻底!”他首先抓领导班子,解决了干部队伍的思想问题,接连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开展大规模听评课活动,同时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个人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以往评课总是人人都说,落下谁都不好,而且都是优点一、二、三,建议一、二、三,为此,学校要求听课后碰头交流,把优点和缺点归纳成几点建议,选取一位代表作评课发言,不搞人人都说一、二、三的传统形式。据说崔其升本人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一听就是一天,从第一节听到最后一节,一年听了一千多节。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和多层次的评比促进了课改的深入推进。二是规定每个月领导干部上示范课、优秀教师上观摩课、所有教师上达标课,每周每个学科的优秀教师上引领课、一般教师上研究课、较差教师上提高课。这项制度一直坚持了五年,每月一轮,每周一轮,硬是把全体教师一步一步逼上了课改之路。考察期间,在杜郎口中学校园内,我听到看到最多的就是谈“课”说“课”。三是采取“一谈二警三停”措施。在上达标课中,一次不达标的,先个别谈话,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教改意图,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两次不达标的,在学科组内予以警告。三次还不达标的,则停课一周,由学科主任对口进行辅导,专门听优秀教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和发动学生的方法。

课堂评价引领着课改进入自发自觉的境界。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自主构建阶段,其重点是构建课堂评价体系,核心是坚持“不看老师看学生”的评价标准,始终把好课的评价定位于学生的“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教师退下来,把学生推上去。1999年秋学校提出“四看”:一看课堂气氛: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二看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自学、互学、对学、群学,不拘一格,有独立思考,有合作学习,有小组竞赛,甚至有曲艺节目、讨论辩论、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形式进入课堂;三看学生参与的活动量和人次: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四看学生表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2000年秋学校在各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提出要求:发言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2002年秋学校明确提出课堂要求:(1)课堂气氛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上黑板、敢下位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种氛围,读、说、议、评、写、演、练贯串始终;(2)不集体集中背答案,不长时间做练习题;(3)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4) 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人人参与、个个展示;(5)课堂效率高,效果好。2004年秋学校明确提出课堂结构的要求:(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5)穿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2005年春学校明确提出两点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生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关注学生智慧的火花、灵感的生发、心灵的成长。2006年春学校又修订课堂结构要求:(1)预习交流(5分钟),教师抽查、或结对子检查、或小组长检查、或展示预习笔记;(2)确定目标(2分钟),学生讨论提出,教师修改补充、检查掌握情况;(3)分组合作(8分钟),教师分配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小组合作完成;(4)展现提升(15—20分钟),小组讲解,师生点评,归纳知识,总结规律;(5)穿插巩固(5分钟),当堂练习,当堂处理;(6)达标检测(5分钟),注重检查差等生。

这样的评价标准具体而实在,让我想起了两个关健词:一是落实,二是坚持。不是吗?很多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没有做到,或者说很多人曾经做过,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沉入课堂的落实,而最终不了了之。杜郎口中学坚持把课堂评价落实到每一节课,是推动学校课改的重要引擎,它深深地触动着教师们的职业敏感性,他们开始由原来注重自己的“教”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改由此进入了自发自觉的境界。

开设教师业务论坛。从2000年秋起,杜郎口中学利用周六下午,开设教师业务论坛,全体教师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每个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至今,该校已进行了“说课”、“说我”、“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我的课堂优与缺”、“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听课评析”、“谈预习”、“有感于学生评教”、“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等70多个专题的演讲辨论活动,讲稿堆积了两米多高。教师业务论坛还不定期举行优秀教师观摩课活动。学校不断完善的课堂评价,在教师业务论坛上形成了共识,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业务论坛是杜郎口中学课改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对推进课改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舆论导向作用。

课改引起了轰动效应。课改,使杜郎口中学由乱而治,人心凝聚,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01年,中考成绩升至全县中游。2004年,中考升入茌平一中96人,是此前10年的总和。2005年,中考268人,考入茌平一中267人,且全县最高分出自该校。课改之前,每年考入重点高中的是个位数,课改之后每年没考入重点高中的是个位数。现在的杜郎口中学不仅升学率高达91%,而且培养的学生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课改不为升学却赢得了升学。课改,也终于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课改,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2003年秋杜郎口中学的课改进入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视野。当时24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400多名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山东省教科所专家深入该校调查后,撰写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当代教育科学》上发表。2006年《人民教育》刊载的《寻求现实道路——2006年课堂改革的反思》一文中说“杜郎口中学是2006年新课程改革绕不过去的名词,在中国没有哪所学校敢将每间教室的讲台拆掉,让教师集体转变角色,没有谁敢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预习,自己展示,自己反馈,也没有谁敢让学生都在课堂上爬黑板、闹翻天。”杜郎口课改情况先后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媒体长篇报道。一时间“杜郎口原生态课堂”、“杜郎口现象”、“杜郎口效应”、“杜郎口旋风”、“义务教育的解放区”等等说法风靡大江南北,热遍教育同行,形成南学“洋思”、北学“杜郎口”的格局。2005年11月12日至13日,山东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该校召开。仅2006年就有六个全国性的教育教学会议在该校召开。截至2008年底,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26万领导、专家和教育同行到杜郎口中学考察访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初中教育改革特色学校”、“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合作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创新教育杂志社重点调研基地”、“全国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旧时有“地因人名”一说,而这里却是“地因校名”——学校出了名,茌平县和杜郎口也跟着出了名。

崔其升在创造了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学校建设的奇迹。2007年县委、县政府深受感动,投资360万元,用深圳速度三个月新建教学楼三栋,总面积3993平方米,并建起高规格的面积均为825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学生餐厅和会议接待餐厅,彻底改变了杜郎口中学的办学条件。有人说,杜郎口中学现在是“日进斗金”。目前到校听课参观包吃住每人每天120元,参加研训班包吃住每人每天270元、380元(该校设有体验式“课堂驾校”四日研训班和七日研训班),该校教师经常赴全国各地执教示范课、讲学、作报告,每年超过1000人次,在聊城以内每节课1000元,聊城以外每节课2000至4000元不等,往来交通和吃住由对方全包。该校自主研发的导学案、典型经验汇编、各种教学资料等在校园内高价热售。2007年以来,该校还自筹资金建起了配套的运动场、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研训楼、宾馆旅行等。

课改历程给我们的启示。目前,该校有学生436人,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39人,后勤服务人员77人。教师和学生人数相当于我们一所小规模小学。然而,看着会议室琳琅满目的荣誉牌、校园内到处参观穿梭的人流、高规格的配套建设,我在心底里无数次发问:学校何为小、何为大?我们总在强调做强做大,何为做强做大?杜郎口中学会让你感慨:学校不以小而小、不以大而大!扩大招生规模是做强做大,专攻课改也能做强做大。

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只是换了一位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因学校而存在,学校因校长而发展。如果能从校长推想学校,同理,通常情况下,从学校也能推想校长。杜郎口中学的变化印证了这一论断。崔其升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位优秀的校长不仅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有思想、有头脑的设计师。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成功告诉我们:其一,围绕考试的教育是没有更大前途的教育。其二,课改首要的是解决思想问题、胆略问题、领导班子问题,其次才是模式问题、操作问题。其三,教育的问题大多都出在上层!学生出了问题不能老是在学生身上找原因,关健要在老师身上、领导身上找原因。差生大多是我们的老师教出来的!把基础教育搞成了精英教育、淘汰教育,是造成差生的主要原因。

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焕发着生命活力的鲜活的课堂,其最大特点是“活”而“实”,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先进理念引领的高效课堂。杜郎口中学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活与实的关系、静与动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材与生活的关系、记忆与表达的关系、举一与反三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理解与应用的关系、掌握与生成的关系。秉承十大教学原则:民主性——教师不许有话语霸权和课堂专制,学生享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以对话、商量、征求、请教的方式与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求变、求异、求新、求奇;拓展性——上接下联,形成整体;尝试性——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实践性——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动手实践;技巧性——抓特征、找方法、寻规律、强技能;全员性——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薄弱生更加关爱;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预习、自己反馈,自己展示;合作性——师生、生生、组组、优弱之间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互补共赢。实现课堂十大转轨: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由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由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解答,由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由精英式变为全员化,由死记硬背变为体验感悟,由听、说、读、写变为渗透演、唱、作、画,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由安分守纪变为超市自选。培养学生十大能力:自学能力、疏理知识、整理笔记、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总结方法、寻求规律,创新实践,发现发明。

听到看到的真实课堂。有人说,杜郎口中学的讲台没了,师生反了,教师找不到了,四面变成黑板了,课堂变成市场了。确实如此!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所有的现象都会让人震惊!一是所有班级全部对外自由开放——名副其实的自由开放,所有教室的前后门都敞开着,任由一群群、一簇簇胸前挂着听课证,手里拿着照相机和听课本的参观听课者,任意穿梭于其间甚至扎堆挤满教室。刚到时,我们急于跟学校联系,安排一个听课表,后来才知道杜郎口中学不管是迎接上级检查,还是有领导同行来校听课,一律不打横幅、不打欢迎牌,听课不安排凳子、不提前安排听课表,自由随便,“超市自选”,检不检查都一个样。二是一所享誉全国的名校,教室里唯一的电器居然就是电灯,没有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机这些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教学设备。三是教室里的布置令人耳目一新,没有讲台,三面是黑板,一面是各种专栏,有学生档案、图书角、作业展示、纠错误本展示、预习笔记展示(这是杜郎口中学的一大特色,工整、清晰的书写,详实、有条理的内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试卷展示等,三面黑板的顶上面有很多激励学生的语录,如“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把握”、“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展示更精彩”、“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口才是练出来的”、“让激情燃烧成为我们的学习状态”、“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试一试我能行,拼一拼我能赢”、“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快乐,展示使人自信”等,所有的语言无不散发着浓浓的课改气息,喷薄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渴望。每块黑板都分到了组、分到了人,每个课桌上都有学生名片(姓名、目标、对手、宣言、座右铭等)。学生课桌摆放成六、七个组块,每个组块六至八人,学生“散乱”地相围而坐,各具形态,桌上都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凌乱地摆放着课本、参考书、工具书、作业本、草稿纸等。四是课堂上自由随便,热闹非凡,学生或坐,或站,或不停走动,或趴在课桌上,或跪在凳子上,或蹲在地上,甚至有坐在桌子上,站到凳子上,靠在别人身上,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想走动就走动,没有“座位”概念,没有“纪律”观念,没有“不许随便讲话”、“发言先举手”、“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等传统的清规戒律,只要围绕着完成目标任务,不注意其他小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无拘无束地学习。讨论有小组讨论,有全班参与,学生一会在黑板前讲解,一会到座位上与同组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讲解,相互之间“随意”插话、接话,老师站在学生后面,时不时提个问题,几句简单话语便引起学生热烈讨论、激烈争论。发言随便,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坐着也可以说,一个学生说完,另一个接着说,有时呼啦啦站起了几个,老师也不调解,让学生自由说、随便说,谁的嗓门大,谁先开口,就算争取到了发言权。展示时呼啦啦三面黑板全是学生,每人分得一小块,黑板不够用了,有的干脆就蹲在地面上板演。课堂上学生敢问、敢说、敢上黑板、敢下位讨论,读、说、写、讲、评、议、演贯穿始终,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五是教室站满了外来听课的人,进进出出,流动穿梭于每间教室,象农村集市上的“赶集者”,象“逛超市”,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无法想象是怎样的一种热闹非凡的景象!而每一个学生都象是旁若无人,两耳不闻,目不斜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全都专注于学习,全身心地激情投入——让我们这些听课的人倍感冷落,因为没有人在意你!学生讲解、提问、发言都是一脸自信,毫无羞涩,“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我有意试探身边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根本就“不理会”我问的是什么问题,而是小声地对我说了六个字:“老师,我在上课!”我被学生们的这种“定力”所震撼。六是课堂上老师混杂于学生和听课者中间,很难辩认,黑板前“侃侃而谈”的“小先生”,一看就知道他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全班同学围着他,前面的蹲着,后面的站着,有的还趴在前一个同学的身上,“小先生”煞有介事地讲着,围着的同学全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不时有人“钻”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补充,有否定,有质疑,有争论,刚一讲完不知从哪儿又“冒”出一个学生来接着讲,学生们抢着说、抢着讲此起彼伏,不仅有题意的分析,有解题的思路,而且有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有本题易错点及解题方法的归纳,让人感觉到讲解者俨然就是一位老师,却不知道这节课的真正老师在哪里,等听到旁边有人在提醒,在质疑,在评价,在强调,在补充,或在布置下一个环节时,才知道哪个人就是老师。七是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完全是自觉地全身心地激情投入,还特别热衷于表现自己,敢说、会说、勤思、善问,每一个学生都在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每个教室都是抢着说、抢着上黑板的情景,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八是课堂上听不到老师“侃侃而谈”,整栋教学楼里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老师把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问题都交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讨论交流,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教服从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为主体”变成了鲜活的事实。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甚至是观众,但又是“幕后”的主持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教师很少讲甚至不讲,教师的作用就是“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指导,教师需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由老师的愿望决定,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听了一节化学课,上课开始,所有学生都在各自的黑板前默写化学方程式,教室里三面黑板全被“占领”,教室外面黑板前也爬满学生,有人还在检查默写的情况,不到10分钟四面的黑板全都写得满满的,还有红色粉笔的批改。我又来到另一个教室,是一节化学实验课,所有学生都围在一起,中间有两个学生在做实验,最外层的学生干脆站到了凳子上,有的还站到了课桌上。我挤不到跟前,就来到隔壁教室,这是一节历史课,教室里“人声嘈杂”,有的站着,边走边背书,有的坐着,在“交头接耳”,有的在黑板前边背边写,有的则“你提我答”。转了三节课,我都没有认出真正的老师。这不是“活动课”而是学科正规课竟然能这样上!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实录,真让我见识了“乱”的课堂——“乱”出了教育的真谛,“乱”出了学习的激情,也让我领略了“好课”的特征和风采。我突然间有种感悟——我们很优秀的教师,也只能说是课“讲”得好,不能说是课“上”得好!

我完整地听了一节初三物理课,是一节展示课,内容是《机械与功》。课堂教学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对预习课中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时间3分钟。第二阶段,对上一节课后发下去的学案(共有28个题)进行点评。首先,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成果,然后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的题号写上黑板,除掉同类题后共有13个题,接着教师将这13个题分配给六个小组,然后分小组讨论解答,到黑板上板演,其间学生争论、合作、探究,直至得出结论,教师则巡视各小组予以点拨、指导。时间15分钟。第三阶段,先由第一小组板演的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有疑问的随时提出来,主讲的学生能解答的就解答,解答不了的同小组的学生帮助解答,同小组学生也解答不了的,其他小组学生再补上来解答,教师时而插一两句,点出关健,指出规律。最后由教师点评、拓展、提升。下面依次是第二题、第三题……其间,全班学生都围拢到讲解学生周围,或坐或站,或听或记,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时间25分钟。第四阶段,学生讲解完毕,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写好课后反思。时间2分钟。下课时,我统计了一下整堂课学生发言达86人次,展示点评了13个题,容量之大,节奏之快,学生活动面之广,教师讲解之少,使所有听课者无不在窃窃私语中流露出惊讶之情。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是叶澜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的呐喊。今天我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动态的课堂——全身心地解放了学生,学生全身心“动”起来了,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质疑,主动检查,敢说、会说、能说、能写、讲解、分析、点评、辨论、表演、板书、绘图,异常活跃、丰富多彩!这是自主的课堂——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把课堂的空间、时间、机会还给了学生,最大限度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是合作的课堂——生生、师生、男女、优差,全方位、立体式互动合作,共同探讨,平等交流,相互质疑,人人参与,个个展示。这是激情的课堂——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激情投入。这是欢乐的课堂——自由、宽松、快乐,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欢呼雀跃,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这是高效的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学生活动面广,课堂活而实。

杜郎口中学课改成功给我们启示:教育不是强制、不能僵化,教学不是灌输、不能硬塞。学习的敌人就是依赖,教学的悲哀就是包办。

我本不想用任何概念化、模式化的总结来概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因为这样就有些显得辞不达意了。但是为了更好地介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我又不得不以模式化的方式来阐述该校的“10+35”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0+35”课堂模式。杜郎口中学“10+35”课堂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他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诸多不足,集中到一点就是教师主宰了课堂的话语权。因此课改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首先教师必须“让说”。每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35分钟,每节课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参与率超过100%)。二是必须让学生“会说”,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好预习笔记。三是让学生“敢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课为学生合作学习、敢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四是用课堂评价来保证学生“有说”。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杜郎口中学课堂的基本模式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一个“三”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个“三”即三种课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预习课,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课,展示交流预习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反馈课,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六”即“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到小组,由各组合作完成。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有时是两节,也可能只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都是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退居第二线。

在杜郎口中学教师与我们的交流活动中,有一位年轻的教师非常从容地介绍了“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的授课程序,最后她说:“展示课中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学生的预习过程之中,我们将它收集、整理、分类后写在活页纸上,还要提出一些可预见性的问题、可拓展的部分、学生易错点等,看似松散的课堂,其实就像放飞的风筝一样,‘线’总在老师手上。”我从心底里感叹:就是研究新课程的专家又有几个能有如此真切的实践经验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重要的课堂模式。在杜郎口中学,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实行优化组合,分成六、七个小组,桌对桌,面对面,便于学生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如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明确每个学生在组内的具体分工,规定1号带6号、2号带5号、3号带4号,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形成习惯,从而保证了全组学生有序地探究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展示讲解,避免了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教师在重点处、疑难处、关键处,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学生不仅自己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种课堂形式,就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弱生积极参与,人人踊跃,优生个个展示,气氛浓厚。

三、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管理实行校委会、学科组、年级组、班主任四级管理,四管齐下,直指课堂,相互捆绑,利益相生,其最大特点就是“勤”和“细”,天天反馈,周周评比,月月总评,勤到每一天、每一节课,细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持之以恒,常年如一日,坚持落实到位。

以课堂评价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杜郎口中学实行校委会、学科组、年级组、班主任四级管理(不设教务处、政教处),四管齐下,直指教学过程,直指课堂教学。校委会每天一名值日校长,由中层干部轮流做,人人是主人,个个是校长,负责对全天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学科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六个学科组,各设主任一名,负责组织本学科的集体备课、管理本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年级组各设年级主任一名,负责管理本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主任负责管理本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卫生、纪律和学生管理由学生管理处负责,学校赋予了班主任有聘任教师、管理教师、辞退教师的权利。各学科组内设有考评组和质检组,考评组负责按评课标准对每节课进行量化评分,这叫课堂分;质检组负责对每节课进行当堂检测(分层次有2至3题,根据教师提前上交的导学案事先准备好了),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当堂打分(检测结果有75分以下的,本节课为0分),这叫质检分。堂堂课评分、堂堂课检测,课堂50分、质检50分,就这两招!月平80分以上为中高、70分以上为中一、60分以上为中二、59分以下为中三(该校保留教师档案职称不变、财政工资不变,校内实行教师职称月月评、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各职级教师当月奖励分别为500元、400元、300元、200元。月平40分以下,下月向学校交200元生活费,脱工作服,摘校牌。考评和质检情况一日一反馈、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组作反馈和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是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学科组作解剖和分析,这叫晨会和午会,会上点名道姓直指问题。我现场听了三场晨会,地点就在教学楼门口大厅内,分三块(语文、数学、英语)围站着三堆人,中间各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着点名册,桌前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围着桌子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昨天李华老师的数学课,点评不到位,没有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点O是△ABC内心的最简方法,还有一个错别字‘园’没有改过来。”这是一位发言者点评的一句话——一群“毫不留情”的同事!学校采取团体(学科组、年级组、班级)捆绑式的“株连制”:根据各学科教师的考评质检情况,六个学科组每周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在公示时要指出共性问题、个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学校每周给评为“优秀”的学科教师每人奖励30元,“良好”的每人奖励20元,“进步”的每人奖励10元,“待提高”的不奖励;各学科组每月的综合得分又决定相关学科主任每月的工作绩效分;年级组每周要对年级内各班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四个等级,三个年级主任每周要评比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在公示时要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各班级所有任课教师每月的综合得分又决定班主任的月考核分;发现有教师违规上课,相关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的考核都要减分。学校还通过各种评比激励教师,为全体教师树立榜样和标尺,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四个层次的教师,即专家教师、能手教师、优秀教师、进步教师,分别给予每月500元、300元、150元、80元奖励。大张旗鼓宣扬“把优秀教师推出去,把优秀教师捧得大红大紫,让优秀教师名利双收,让那些好斤斤计较的教师输得精光,把学校最差的教师打造成全县最优秀的教师。” 提拔干部,谁最优秀提拔谁。选派教师外出讲课,谁最优秀派谁去。

杜郎口中学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抓课堂评价,可以说课堂评价在杜郎口中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推动了教师们的课改实践。其管理模式非常及时有效,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种管理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耗费的精力之大。杜郎口中学的办法就是象调动学生管学生一样,调动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管理。如考评组和质检组成员都是学科教师轮流担当,相互监督。如果有人考评或质检不公,经公示后有问题,那么这个人从此在学校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了。当然学校领导干部的勤奋务实更是令人景仰!这里,我实录该校干部的任课情况与一天的工作概况。业务副校长李吉涛任初二两个班语文,后勤副校长陈波任初一四个班地理,初一年级主任李守明任八个班体育,学科副主任时静任初三两个班数学。他们还承担着学校管理工作。早上5点起床,查学生到班、班主任签到、宿舍卫生,上操,开晨会,上下午听课、评课、开午会,查学生纪律、卫生、生活,落实各项工作,与师生座谈,协调各种关系,晚上查学生就寝,至10:30休息。听校长说学校领导班子没有一次集体到饭店吃喝,没有一人多沾学校一分钱。

灵活有效的备课与学生作业管理: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上课看似轻松,但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和耗费的精力很大,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备课上,备课的核心是采取怎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如何发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说每个教师都积累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学校禁止抄袭教学参考书或现成教案,规定统一备“导学案”,其基本环节为目标、课前检测、知识小结、措施、个人展示、突破、达成、课后反思,要求备课必备“十大要素”:知识、解读、规律方法、应用、生成、预设、点评、亮点、情感。实行分学科集体办公,各学科组教师围坐在一张椭圆形办公桌周围,一人一台电脑,一人一个抽柜,集体备课、查找资料非常方便。学科组内实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复备即二次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的内容在学科组内通用,资源共享。备课一律备活页导学案,用八开白纸分三栏,中间为集体备课的内容(黑色笔),两边为个人复备充实修订的内容(红色笔)。导学案必须提前两天上交,先审批后上课,节节课如此。学生手中几乎没有什么资料,有资料也是给学生看题用的,要当堂回收,作业都是老师自制的,有手写稿,也有打印稿,当堂练习,当堂处理。平时周一至周四没有课外作业,导学案就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就是预习。周末才发几一套试卷。如果说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套餐”的话,他们则是节节课“点菜下单”。

每周“亮晒”教学反思:该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及时反馈,及时反思,及时展示,及时矫正,其反思程度可以概括为:勤和细、真和实。学校要求反思以提问题为主、建议为主、鼓励为主,还特制了很多小反思板,一人一块,一个学科组一块,一个年级组一块、一个班级一块,一周一反思,一周一公示,全都“亮晒”在教学楼门口大厅内,有得分、有排序、有批评、有建议、有上周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有本周工作计划及改进措施,言简意骇,直指问题,具体明确,直截了当。反思板上都写着姓名、组别、班级,还有一些个人感言如“给我提不足的人,就是对我最关心的人。”“我不足我纠正我快乐。”“工作是为自己干的,不是为别人干的,干好了才有自己的生存价值。”“为公就是最大的为私,自律就是最大的效益,严格就是最大的关爱。”“自己的发展需要他人指出不足,写出来就是为了与同伴公开透明地交流,使自己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发展。”能有这样的胸襟对待批评,能这样毫不摭掩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真让人肃然起敬!

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杜郎口中学的校园文化是纯校本文化、纯课改文化、纯知识性文化。有人说,一流管理靠文化、二流管理靠制度、三流管理靠干部。杜郎口中学印证了这句话!该校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闹,实行封闭管理,周边无网吧、歌厅、游戏室、小卖部,学生生活在原生态中,俨然是一所世外桃源般的学校。很远就能看到教学楼楼顶上高高悬挂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自主自信,探索创新”的校训。走进校园,首先让人震憾的是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第一眼就看到在办公楼前耸立着一尊巨石,上书一个“实”字,这应该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似乎是在有意策划一个“课改文化圈”,因此,校园里排除了一切非课改的东西,没有政治口号,没有班风学风,没有守则规范,没有名家名言,没有格言警句,没有雕塑壁画,唯有自己独创独特的课改理念,唯有一股浓浓的课改气息扑面而来!漫步校园,随处可见的都是精致的语录牌,彰显着学校先进的思想理念,展示着教师对教育的感悟,表明着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课堂的理解、追求和热爱。漫步校园,你会无时不在感受着课改的真谛,无处不在聆听着课改的倾诉——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室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殿堂;陶冶情操,迸发情感,净化灵魂,张扬个性,快乐求知,幸福成长;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明辨是非、高尚文明,教师通情达理、有所作为,领导品味高雅、创造奇迹,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校园里还有一排排橱窗,橱窗分教师和学生两类,并细分到各学科,教师橱窗有优秀论文展评、导学案展评、教材拓挖思悟展评、教材分析文本解读展评、教师名言等,学生橱窗都是由学生自办,有学科知识园地、学生作品展示等。整个校园看不到一片纸屑——校园里每一处卫生都承包到了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直至承包到了每一片地砖、每一面墙壁,且教师包得多、学生包到少、教师包重活、学生包细活。学生在校园里任何地方碰到老师或参观者都有会彬彬有礼地说一声“老师好!”,在校园里任何地方都是排着队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闹,听不到说脏话,学生就餐后都是自己清理生活垃圾,学生自律、自理、自觉意识让人叹服!教学楼门口大厅悬挂有班主任名片(照片和简历)、学生会成员名片(照片、姓名、职务、名言)、每周校园之星和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公榜、每周考评和质检情况公示、每周各学科组各年级组各班级各个教师的反思板,整个大厅俨然成了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情况集体公开亮相的展台。教学楼内走廊两边悬挂的都是学生书画作品、学生像和学生名言,下面都是黑板,分到了各学科组、各年级组、各班级,每个教室门口都有学生自己创办的“学习专栏”,细分到了每一个学科,展示着学生学习的精彩精华内容。楼梯两边都有文化布置,甚至连台阶坎上都贴有各学科知识。

四、一分为二看待“杜郎口”,理性学习“杜郎口”, 学其思想,学其精髓,创造性地学习借鉴,汲取适合于自己的精华部分,冷静地思考和反思,结合自身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在自己的“土壤”中扎下“根”,内化为“己有”,走出有自身特色的课改之路。

正确看待“杜郎口”。“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杜郎口’。”无疑,杜郎口中学“不守常规”的课改,已触及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杜郎口中学为农村教育贡献了一种成功的课堂模式,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成功范例。这次参观听课,让我受到了无数次震憾,也给我洗了脑子,换了思想,然而兴奋激动之余,我也静下心来冷静反思,“杜郎口”课改的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劣势又在哪里?我姑且提出以下四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思考。一是教学手段单一。其课改的一大特色是学生“爬黑板”,到处是黑板,地面当黑板,让学生讲和练是学生动口动手的最主要方式,也是解放学生、活跃课堂的最主要方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室。我们所见没有实验,没有兴趣小组,没有课外活动,没有现代化的设施。二是课堂模式“一刀切”,忽视了学科的差异性。许多知识连教师都必须借助于工具书,靠学生自学如何能挖掘到位?英语口语、听力训练,靠学生预习、展示能解决吗?三是学生学习的层次基本上还停留在学生本身的水平上。我感觉到这是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的原因之一,加之课堂上学生到处走动,时聚时散,进进出出,环境噪乱,似乎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不受干扰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还停留在浅层次、散状式、忽闪即过的状态,不利于优等生的拔高培养。四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少,甚至找不到人不一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些是学生必须掌握且学生自学不可能很好解决的内容,教师必须精讲、细讲。听课期间,我一直在深究这个问题,其实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也是默认的。

理性学习“杜郎口”。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杜郎口”,甚至提出了“不换思想就换人,不换头脑就换人”的口号。但我认为“杜郎口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师从杜郎口必须从思想观念、硬件设施、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教师素质、学生习惯等各个方面全方位革新,如果只取其一个方面,如果仅从形式上照搬,恐怕不难,但这种徒有其表的引进,无异于“摘花插瓶”——采摘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插在自己的花瓶里,但没有把根和土壤一起带回来。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成功,是建立在有一定办学自主权,全体师生高度自发自觉、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学校高度精细、勤奋务实、持之以恒的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等等这些都是它成功的“土壤”,而杜郎口人的创新实干精神就是它课改成功的“根”。学习“杜郎口”需要的是“土壤”和“根”。没有这样的“土壤”和“根”,“杜郎口鲜花”只能是昙花一现。辽宁有所学校三次派人到杜郎口学习,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无奈而自嘲地说:一支队伍,两位校长,三下杜郎口,学成四不象,每天研究到五更,学生分成六七组,教师能力八面玲珑,就是学不到九阴真经,实属无奈!学习“杜郎口”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怀着景仰之情而全盘照搬,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其形式,最重要的是学其思想,学其精髓,创造性地学习借鉴,汲取适合于自己的精华部分,冷静地思考和反思,结合自身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在自己的“土壤”中扎下“根”,内化为“己有”,走出有自身特色的课改之路。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其中,“结合自身实际”是最为关健的。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是以校为本、脚踏实地的探索过程。校长的主意不是舶来品,也不是闭门造车拍脑袋瓜想出来的,而是从调查研究中来,从学生中来。整个过程是从一位老师和一个班级开始的,然后通过教师业务论坛形成共识,通过上“三课”逐步实施,逐步推开的。他们的课改是为学校找出路、为学校站起来,而不是为了装门面、搞摆设,他们的每一步都迈得很艰难、很扎实。在内外条件无优势的情况下,硬是走出了一条课改成功之路。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学其思想,学其精髓,借鉴其适合自己的精华部分。学习“杜郎口”还要防止一阵风。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地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堪称百花齐放,实乃教育之幸事。于是乎参观学习、取经借鉴、专家报告遍地开花,这对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前几年风风火火一阵子“洋思风”,几乎要把全国的学校都办成洋思中学。现在的“杜郎口旋风”又要把人刮得东西不分了,媒体宣传、专家点评、教师心得,一句话拼命学啊!其实杜郎口中学就是洋思中学的翻版。那些师从“洋思”和“杜郎口”的学校,不是民办学校,就是濒临倒闭,不是有办学自主权,就是背水一战。为什么他们都是到了“危急关头”才会思变,才会改革,值得深思!如果崔其升不是面临“双撤”的情况,而是在一所条件很好、质量很高、校长好当的学校,不知还会不会刮起一股“杜郎口旋风”?

对我们的课改现状的思考。在杜郎口中学,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是“解放”。我们的课改已进行了近十年,然而过多的束缚、过度的竞争,让我们的校长丧失了改革的勇气,让我们的老师丧失了改革的锐气,让我们的教育丧失了改革的氛围。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教师工作越来越累,校长压力越来越大,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有偿家教依旧盛行,资料推销仍有市场……

今年是市教育局确定的“课堂效益建设年”,课改已到了不得不认真落实、扎实推进的时候了。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力争尽快搞出我们的特色,办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教育。为此,我谨提出几点想法:一是课改的关健在校长,校长是决定学校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的关健人物。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忍不拔、敢于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校长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要有创新的意识、改革的勇气和务实的精神,更要有改变学校落后现状,不断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去开创学校美好的未来的胆略和气魄。二是课改不要讲客观条件。谈到提高教学质量,谈到课堂教学改革,很多校长、老师都会抱怨客观条件差:生源质量差,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设施落后,考试制度不变,升学压力大。非得具备很好的客观条件才能进行课改吗?杜郎口中学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三是课改必须有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如学校要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教师要有一个实验平台,这些都靠学校自己去创造。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杜郎口中学课改成功的根本在于培养了教师群体的课改精神!这是杜郎口中学课改致胜的法宝!这是“不可能复制的!”考察听课期间,使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杜郎口人”的精神!包括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不破不立、锐意改革、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全体教职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师生团结合作、坦诚互助、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杜郎口中学的领导经常到教室听课,和学生们交流,倾听他们对学校的看法,还带头上示范课,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在座谈中分析问题,在整改中解决问题,慢慢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五是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任何成功的改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精细的管理做支撑。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很不利于课改的落实和推进!尤其是学校内部严重存在着“管人而不管课堂”、“工作重心不在课堂”等现象。六是改进和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好课”的评价标准至少应具备两点:一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仅要看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更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二是不仅关注要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等。一句话,要把学生参与的活动量、人次和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七是课改的核心是变“讲堂”为“学堂”。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喋喋不休地满堂灌、单口相声式的独角戏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剥夺。杜郎口中学正是瞅准了当前教育的软肋,下狠心拆讲台,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方式,以学生“集体自学”和学习“成果展示”取代了教师“一言堂”,以学生的自主、互动学习改变了课堂的死板面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乐此不疲,正好契合了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杜郎口中学课改的价值就在于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这是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根本所在,也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参观听课期间,我一直在想三个问题:黑板为“谁”而准备?讲台真的不存在了吗?教师真的“轻松”了吗?杜郎口中学把黑板和讲台让给了学生,把学习内容、目标和任务交给了学生,把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让学生预习、自学、互学、交流、展示,卸下了“讲”的负担,但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准备,在课堂上要随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教师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学堂”的重要标志是学生“预习”和“展示”,是我在杜郎口中学听课感受很深的两个词。正是“预习”和“展示”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三大问题,使学生的两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重点发展。八是推进课改重在落实、重在坚持并不断完善。反思我们的课改,也有许多好的想法与做法,可以说我们的很多理念和想法绝不落后于杜郎口中学,甚至比他们还要先进、还要超前,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方案上,没有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或只是“一时热”。我们有很多课题研究开头轰轰烈烈,过程简简单单,结尾草草收兵,最后混了一张结题证书,便心满意足了。具有“原生态、开创性、扎根本土”特色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来自于实践,却又契合了当代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容易学习和借鉴。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一味地去学什么高深的理论,想到就去做,去做就做好,做好就坚持,不怕失败,不怕挑战,这也是杜郎口中学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九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训。杜郎口中学经验还告诉我们,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没有共识就没有成功。校本研训是从实践中产生认识,并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是推进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业务论坛成为学校校本研训的一大特色,是教师们喜闻乐见、自主探索、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反思我们的校本研训,当务之急是要改进形式,给老师们话语权和自主权,确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容,不能让老师们光“坐冷板凳”,不能总是学习理论文章、搞空洞说教、搞政治学习或工作布置。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是刚睡醒的样子!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的推进过程,只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强力推进,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相信一定会迎来第一朵报春花!

 

 

                                          二0一0年二月十四日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在何处?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以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至哪首词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翻译成英语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在何处?? 众里寻她千百度 众裏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是什么意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作者和出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话是什么意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栏栅处是谁写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问是谁写的? 近代谁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什么意思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语出何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删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什么意思啊 说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出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