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农谚:【今日话题】恢复一夫多妻?利比亚在倒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00:02
【今日话题】恢复一夫多妻 利比亚在倒退?
(2011-10-26 16:16:12)
上周日,随着卡扎菲身亡,利比亚人迎来了宣布全国解放的时刻。然而,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的演讲中,没有谈未来的大选,没有谈权力的分配,他着重强调的,是要把伊斯兰教法作为立法的源头,他举的例子是“在卡扎菲的统治下,一夫多妻制是被禁止的,但这在伊斯兰教中是允许的”。
消息传出,立马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怕利比亚走上极端原教旨主义的道路。而在中国国内,贾利勒宣言也引发了一阵哗然:反对派费劲心思推翻了卡扎菲,还没让利比亚人民过上自由民主的生活,就先恢复了损害妇女权益、地位的落后的多妻制度,这革命动机也太不纯洁了吧!相比之下,卡扎菲禁止一夫多妻才是为女性说话的一方吧?利比亚革命,果真是一场正义革命吗?

不必过度解读“恢复一夫多妻”伊斯兰教法传统规定男子可娶4位妻子

卡扎菲时代并未真正废除“一夫多妻”制
贾利勒在演讲中提到,“在卡扎菲的统治下,一夫多妻制是被禁止的”,这让人们以为,卡扎菲时代确实已经废除“一夫多妻制”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名受教法传统束缚较小的贝都因人,卡扎菲确实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采取过一些进步措施,提高妇女地位,废除一夫多妻制。这也是打着革命者旗号的人通常所需要做的。然而,从许多研究利比亚问题的文献以及报道可知,虽然卡扎菲在名义上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但在实际生活中,利比亚男性还是可以根据伊斯兰传统最多娶四个妻子的,只要他的第一位妻子允许,就可以这么做。
著名埃及裔穆斯林问题女学者艾尔塔哈维就声称,所谓卡扎菲“禁止一夫多妻”根本就没有强制执行过,只是卡扎菲装点自己的手段。
恢复“一夫多妻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所以,贾利勒宣称要恢复“一夫多妻制”,更主要是象征意义的。而且,恢复“一夫多妻制”并不是说所有男的都将享受“一夫多妻”,而只是说可以这么做而已。事实上,由于人口结构的天然限制,在所有伊斯兰国家,“一夫一妻”都是主流。想要“多妻”,不仅要经济上的实力,还需要首任妻子的同意才行。另外,有社会学者认为,由于伊斯兰社会传统上男女地位就不平等,因此,“一夫多妻制”客观上有利于解决寡妇的问题。
不过,贾利勒之所以理直气壮地要推翻卡扎菲“一夫多妻制”禁令,根本不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因为伊斯兰教法里规定了可以“一夫多妻”,所以他就要这么做。贾利勒一直是一个宗教保守派,他在卡扎菲政权任职时就曾主张教法治国,在过渡委中,他的这一派得到更多地方和部族实力派的认同,而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的自由派主张则曲高和寡。
从当下利比亚政局的实际情况来看,贾利勒也需要高调祭出伊斯兰教法的大旗。因为卡扎菲长期压制利比亚的保守传统势力,各路反对派就是打着恢复传统的旗号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卡扎菲的,如今卡扎菲已死。要维持整个新政权不分裂,理所当然要摆出恢复传统的旗号。所以说,贾利勒的这番宣言,重点并不是恢复“一夫多妻”,而是恢复伊斯兰教法,把伊斯兰教法作为立法的源头。之所以特意提出“允许一夫多妻”和“禁止银行收取利息”,是因为这两者是伊斯兰教法的特点所在。
是否真会实行尚未可知,利比亚已经有人质疑“贾利勒宣言”的合法性
即便如此,贾利勒的宣言也引起了不安,以致他抱怨西方过度夸大了他宣布恢复“一夫多妻”制这一问题。就在周一,贾利勒对前一天的宣言做出了澄清,称“利比亚人是穆斯林,但是是温和的穆斯林”,表明利比亚不会走极端原教旨的路线。
但是,除去西方的担忧之外,利比亚本国人也已经纷纷质疑贾利勒在周日的宣言,有年轻人在接受外国媒体时表示:“贾利勒现在根本没有权力决定这些事,现在只是过渡阶段,贾利勒并非选出来的领导人,他的话不具有代表性。”
利比亚的一些年轻女孩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夫多妻制”,认为这是对女性权益和地位的损害。
而前述的女学者艾尔塔哈维也宣称,贾利勒应该鼓吹民主而不是鼓吹“一夫多妻制”,新利比亚的法律不应光建立在伊斯兰教法上,还应建立在现代社会和妇女权益的基础之上。
虽然,这些声音在普遍信仰比较虔诚的利比亚人中或许只是少数,但至少声音已经发出来了。
从通常的意义来讲,“一夫一妻制”已经是人类文明的主流,“一夫多妻制”终究是不符合人类普遍价值,最终要被淘汰掉的。不过,当一个信仰国家的民众能自由争论这个话题,并能通过民主投票来决定是否采取这种制度时,即便“一夫多妻制”最终被通过了,也不必称之为制度的“倒退”。相应的,卡扎菲时代的“伪一夫一妻制”,也不能称之为进步。
阿拉伯革命下的妇女权益:忧虑与希望并存
阿拉伯世界的女权运动者们
保守势力抬头对妇女地位确实有影响
这次阿拉伯革命的特点是,在已经发生政权更迭的三个国家中,都是原先主张世俗化的政治强人被打倒,而教会保守势力在革命过程中得到了壮大。对于妇女地位本身就相对低下的伊斯兰国家而言,这次革命确实对妇女的地位有所影响。
例如在埃及,自一月以来,反对妇女加入革命的呼声不断。三月国际妇女节当天举行的示威游行上,不少围观的男性奚落游行的妇女,叫她们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有目共睹的是,内阁成员中女性人数从四人下降到了一人。宪法起草委员会则清一色的男委员,而实际上很多女性都能胜任委员会的工作。总理夏拉夫邀请妇女代表讨论共商她们的忧虑,却没有什么结果。
更让人不安的是埃及军事领导者的态度。出于对改革速度的不满,三月九号,示威者们再次在解放广场集中,重申他们呼吁自由公正平等的口号。军队驱散了游行队伍,并逮捕大量示威者,其中包括18名妇女。拘留期间,她们遭殴打,被恐吓将被控告卖淫罪,并被强迫进行“贞洁检查”。
而在突尼斯,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复兴党领导人拉希德·加努西也曾攻击过突尼斯争取个人权利和禁止一夫多妻的自由法典。这让突尼斯当地的女权主义者感到了担忧。
但仍存在很多积极因素
不过,对于女性来说,也并非一面倒的坏消息。由于西方价值的传播和媒体、沟通手段的发达,以及一些女权积极分子的运动,尊重女性权益的呼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
前国有电视台尼罗卫视的副总兼主播夏奇拉·阿敏制作了一部关于穆斯林姐妹(兄弟会的女性组成部分)的纪录片,告诉世人女性在这次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影片展示了女性“充分参与到了各种辩论之中,和男孩子们一样热血,并且这些女性所谈论的不是取得从属地位”。
一位开罗的女权研究机构主管哈桑在四月时宣布她将成为埃及第一位竞选总统的女性。虽然她没有经验,获选机会渺茫,但起码证明了妇女是可以挑战埃及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的。这也鼓舞了广大有志于改变自身地位的妇女们。
穆斯林兄弟会,这个埃及最大的保守派团体,接受了女性参加总统选举,这表明他们面对妇女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
而在阿拉伯世界妇女权利无与伦比的突尼斯,这个已经废除了“一夫多妻制”,批准男女享有平等的离婚权益,并将堕胎视为合法,女性识字率超过70%的国度,女性们更是积极运作在新大选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从整体上看,最近一年来突尼斯女性的运动是成功的,在主张世俗化、提高女性权利的政治强人本阿里被推翻后,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活力。
而近来,在“革命”尚未波及到的国家也传来了不少令女权主义者振奋的消息,例如,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宣布允许妇女参加市级选举投票,而科威特更是批准妇女进入议会。
以上这些说明,即使传统、保守主义的势力抬头,女性主义运动仍然是可以前进的。
扳倒萨达姆、卡扎菲:西方搬石砸脚?
萨达姆也曾经保护妇女权益
世俗化与民主化:两者不可兼得?
有种论调认为,阿拉伯的伊斯兰国家要想进行现代化、世俗化改革,必须出现萨达姆、穆巴拉克等军政强人,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用世俗化的手段控制军队来对抗传统教会势力才行。这些国家虽然专制,但为此才能世俗化,世界上公认的普遍价值才能传播进来。而如果失去了这些军政强人,那么由于保守势力抬头,这些国家在某些制度方面的建设反而会倒退。例如,2009年牛津的一份报告显示,萨达姆下台后,伊拉克女性的权益受到了影响,一半女性曾被迫离家,80%的妇女从学校退学,这与女性地位的下降有很大关系。而在萨达姆统治初期,妇女是有上学,就业和不蒙面纱出门的自由的。
而顺着这种逻辑,就有人认为,这些伊斯兰国家世俗化与民主化不可兼得,西方国家扳倒萨达姆、卡扎菲等独裁者后,即使这些国家实现了民主化,那留下的空间也只会被保守势力占据,西方的价值观也无从进来。这种行为果真是搬石砸脚?
西方国家要的到底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上述理论或许描述的事实的相当正确,伊拉克等地发生的一些事实确实不是各方所愿意看到的。但这并不是说推翻萨达姆、卡扎菲的决定是错误的,因为脱离自由、民主这两大普遍基石,萨达姆、卡扎菲们所进行的世俗化改革是无法能够保障的。所谓萨达姆解放妇女,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其实就放弃了,萨达姆吸纳了伊斯兰主义者和部族来壮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妇女权益逐渐下降。而萨达姆本人以及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全都为荒淫好色之徒,何谈能够真正保障妇女?而卡扎菲平时正义凛然,但在政权临危之际却想到“用强奸做武器”,让士兵强奸平民妇女以瓦解对方斗志,这岂能叫做“女性解放者”?
民主、自由在西方进行价值输出时占据主导地位,其原因就在于此。
伊斯兰国家世俗化、民主化的榜样是土耳其
所以说,尽管阿拉伯革命后,伊斯兰保守势力抬头,但相比强人政治压制的时代,仍是这些国家迈向民主化、现代化的更好机会。虽然现在的进展还不明显,但在埃及、突尼斯等国可以看到许多积极因素。从已有经验来看,对包括伊斯兰教法在内的许多伊斯兰传统进行现代化革新也是完全可能的,这方面,有近百年世俗化、民主化经验的土耳其可以作为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榜样。
结语:放脚比裹脚进步,但满清强制汉族妇女放脚也是进步吗?如果裹脚真的是汉族文化,那么文化无高低,凭什么说裹脚就是倒退?如果裹脚其实不是汉族文化,而是妇女被迫接受的,那么给了人们民主权利,又何愁这样的压迫不被逐渐取缔?一夫多妻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