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鞋子教案:共同富裕——重庆探索进入新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1:19
共同富裕——重庆探索进入新篇章 

如果说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毫无疑问,重庆成为全国人民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五个重庆”,唱红打黑,三进三同,民生工程,共同富裕,一连串激浊扬清振奋人心的组合拳,展现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世界处于激烈动荡之中,进入2011年后,北非国家内乱,以色列爆发游行,挪威发生恐怖袭击,英国爆发几十年以来最大的街头骚乱,德国抗议游行,美国信用评级近百年来首次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显然,由于危机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矛盾趋于激化,中国经济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如果我国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大幅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型,就能够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领先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国际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   

近年,胡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庆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出的各种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五个重庆”显魄力  

2008年7月20日,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大力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五个重庆”的提出背景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有效应对危机,薄熙来提出,“在新一轮发展中,谁更开放,谁就更能抢占先机,跑在前边;谁就可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五个重庆”建设快速推进,大量基础设施快速开始建设。  

“五个重庆”互为依托,相互支撑,不仅有严密的经济规划,也蕴涵着浓郁的人本思想。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以改善硬件环境。建设“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以改善软环境。“森林重庆”侧重环境,“畅通重庆”偏重效率,“宜居重庆”重舒适,“平安重庆”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健康重庆”是关注人本身。“五个重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改善民生的体系。  

“五个重庆”符合重庆实际,个个紧扣环境,连着民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打黑除恶”保平安  

薄熙来:“打黑不是我们要主动而为,而是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  

重庆黑恶势力的发展非一日之寒,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更好为重庆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2009年6月,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展开,到2010年4月,共抓获“涉黑涉恶”人员4781人,67名黑恶首犯和骨干被抓捕、12名厅官涉黑落马。  

据调查,市民对打黑除恶的支持率高达96%,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4.3%,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达85.6%,创历年新高。“每天有警察叔叔在校门口执勤,坏人进不了学校,我们感到更安全了。”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学生王佳说。 “重庆打黑”名列2009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排行榜首位。  

“重庆打黑”开展中,有些人表现出一种担忧:打黑扫黄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怎么办?  

事实胜于雄辩,在重庆的打黑除恶过程中,涉及到的10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停产停业,这些企业的20万员工无一人下岗失业。这些企业都被妥善托管。  

打黑除恶打掉了一批地下黑钱庄,切断非法资金链330亿余元,拉动银行贷款大幅增长;破获大批涉税案件,助推重庆税收连续6年30%高增长。  

打黑除恶助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重庆综合竞争力。吸引了一批全球知名企业落户重庆, 2009年重庆市GDP增长14.9%,列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47.7%和74.2%。2010年一季度,重庆市GDP同比增长19.3%,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打黑除恶不仅得到了重庆人民的认可,还被国外媒体认同:美国《时代周刊》、英国《金融时报》在2010年亚洲最佳投资城市中把重庆列在了第7位。  

10月17日在佛山市发生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重庆“打黑除恶”进行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规范重建的必要性。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不仅会滋生各种黑恶势力,也会导致社会群体冷漠现象产生。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道德堕落更不是社会主义。  

红歌唱遍全中国  

薄熙来:共产党不唱“红”唱什么?难道唱黄唱黑?  

历史上,许多思想大师认为,音乐是比文学、绘画更高级的艺术,因为它可以跨越不同语言的鸿沟,突破不同地方的认知习惯。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好的音乐给大脑一个好的思维基础,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优化。  

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唱遍白山黑水,又随着中国人民战斗的脚步最终走向新中国的成立。多少中华儿女在歌声中警醒,奋发,战斗,向前……  

莫斯科保卫战,面对纳粹钢铁洪流的碾压冲击,一曲莫斯科保卫者之歌(纪录影片《全歼德寇于莫斯科城下》主题歌),激励多少苏联人民奋勇反击,将德寇全歼于莫斯科城下。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经典歌曲传世之作诞生,表达出祖国儿女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心情。  

改革开放后,一批经典歌曲如《八十年代新一辈》《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激励人们积极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春天的故事》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都非常优美动听、和气可亲,这首歌曲很容易让人们进入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老人视察南方的那种情景和氛围,十分感人,激人奋进。  

虽然红歌诞生于不同的年代,但红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人的精神健康积极,快乐向上。  

不容否认的是,如果每个地方街头巷尾都是靡靡之音,或是暴力狂躁的音乐,那么每天被这些音乐包围的人们,其心境精神,很容易被音乐影响,进入不平静不安宁不积极的亚健康状态中。  

重庆读毛选、唱红歌,正是从内向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怡情养性的好方法好措施。如果说“森林重庆”带给人民清新的自然环境,“打黑除恶”带给人民安宁的社会环境,那么“读毛选、唱红歌”带给人民的就是舒畅祥和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物质生活开始变得富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年代,让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回归,是非常有意义的。  

民生十条五十事  

薄熙来: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够仅仅是追求GDP,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核心的位置。  

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推出了"十大民生工程",具体细化为“民生50事”,包括3 000万平米公租房、1 000万农民工转户、6万微型企业等",涉及金额数千亿元。所谓“民生十条”就是要在一段时期内重点投入,着重办好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从改善老百姓生活状态着手,狠抓民生工作。  

重庆不是先发展经济,等有了钱再去改善民生,而是现在就把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动力。政府50%以上的财力和精力,投向了跟民生有关的领域。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那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应该要充分体现“人”本身的作用和价值,谋求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重庆“民生10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对科学发展观实质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践。  

党群关系新风貌  

薄熙来: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党员干部不主动关心群众,干群关系就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了。  

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会带来许多问题,是世界范围的现象,也是客观规律,有些问题是发展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展自然化解,而有些的问题会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矛盾,需要及时解决,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有效解决的工作方法就会对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造成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郑重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重庆的党群关系工作,正是对上述讲话精神的最好贯彻。  

从2008年开始,重庆率先探索建立“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刚性职责。   

2009年,重庆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三进三同”,是指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0年,全面开展“三项治理”工作,以期从制度层面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2010年,全市机关干部参加“三进三同”近20万人次,参与率达98.9%。按照重庆市委要求,重庆市的干部打起背包进农家,用农家筷、吃农家饭、睡农家床、盖农家被、干农家活,累计参加劳动85.2万天。  

“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亲’。”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帮助“穷亲”子女入学11.1万人、就业19.3万人,解决具体困难45.1万个。  

进家入户走访,3年接待群众435.5万人次,走访群众4212.3万户次,覆盖97.5%的城乡居民,建立民情档案20万册。通过走访,切实改变了过去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的状况;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336.9万件,帮助解决281万件,全市信访量每年下降20%以上。   

这样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是重庆干部教育的新方式,也是干部联系群众的新方法,完美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共同富裕大鸿图  

薄熙来: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解决起来就越难,成本就越高,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  

2011年7月20日,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十二条”重点举措,作出了全面回答,胡总书记的“为民”思想在字里行间均有细致体现。  

《决定》提出的“十二条”重大举措,看得见、摸得着、可测量、可调控。初步测算,落实好这“十二条”,今后5年直接惠及民生的“真金白银”可达1万多亿元。其中,新增330万就业岗位和200万个市场主体,会让老百姓增加几千亿元收入……  

需要看到,重庆的国有企业是共同富裕规划的重要保障。近年,重庆创新国有企业运行模式,坚持“国进民进”,使国有经济规模从2002年的1700亿增加到目前的1.5万亿,总量居全国第4。重庆国企已成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力量,为政府扩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空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重庆的共同富裕的提出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直接体现。  

民生经济共发展  

还是一个个有说服力的数字:2007年至2010年,重庆人均GDP 连续3 年迈上了2000、3000、4000美元三个台阶;利用外资2007年10亿美元,2011年预计100亿美元;对外投资2010年50亿美元,居全国第一。显然,重庆改善民生的种种举措,大力推进了经济发展。  

“民生和经济发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重庆市开县县委书记李殿勋说,“民生和经济发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不像很多地方,老认为发展经济就是要不断地靠投资增长拉动,和民生的改善好像是一个矛盾的关系。”     

重庆的实践证明,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是良性互动。这一实践有效减轻了一些人关于“民生建设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这一伪命题的顾虑。  

共同富裕:道德至高点  

薄熙来: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气魄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2011年9月17日,近千名美国民众在纽约金融中心——华尔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治斗争以及社会不公正。此次示威活动被命名为“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  

“占领华尔街”运动从纽约扩散向美国各地,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金融中心扩散到政治中心华盛顿,并已经蔓延到欧洲主要城市。  

“在美国,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我们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华盛顿的政客都在为这1%的人服务。”  

“我们全体的共通点在于,我们是占总人口99%的普通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我们都是99%,我是,你也是!”  

“终结资本主义制度!”“现在就要革命!”“为社会主义而战!”  

这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喊出的口号,再一次显示了美国深重的制度性困局。  

从英国1640资产阶级革命算起,370多年以来,西方国家常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口号为荣,在全球不断推销其制度模式及价值观,但从不提及“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  

几百年来,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气魄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显然,中国模式下的“共同富裕”之路,将使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至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