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刁蛮小皇后: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及教育对策—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3:07
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及教育对策 作者或出处: 阅读次数:134 发表日期:2009-11-13 具体内容:     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其教育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企业是学校学生的用户,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生还远不习惯于这种要求。他们在企业实习就业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较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不能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技能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到就业之间的磨合期变长,因而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本次调研通过深入企业和个别访谈,了解了中职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自身存在的困惑,了解了实习就业过程中影响就业稳定率的因素,总结出了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的教育对策,便于职教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及时地指导,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信心。 经过了解、调查概括,影响中职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人生职业理想模糊 经过调查,中职毕业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许多学生没有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外企老板“打工”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不甚清楚。人生信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变得复杂不一,中职生普遍缺乏较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就业时常常混天了日,不思进取,影响着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 (二)个人综合素质欠缺 中职生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易型期,也是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这种现象的后果,会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因此,他们在生产流水线工作时,具体操作时往往不用心思考其原理,而是将其配件简单组装,完成一道工序了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重新返工的现象。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个别人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导致个人意志消沉,工作时经常出现迟到、甚者打架、旷工等违纪现象。中职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也同样影响着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 (三)适应企业能力较差 学生到企业就业,就要认同企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都有自己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求,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3Q、5S考核是现代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也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文化之一。3Q意思是争当优秀企业、优秀班组、优秀员工,5S意思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我校就业基地长电科技、富士康等公司均对员工采取3Q、5S管理和考核,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非常严格,在无菌车间内统一着装,剪短发、穿工作鞋,按规定进行风淋浴,按规定的通道行走,手套、口罩规范佩戴,按时上班,经常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10小时左右。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学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由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漫,大部分学生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工作,当了“逃工”,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工作中就业的稳定性。 (四)个人心理素质低下 据调查: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易型期的中职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学生进入企业就业前,对企业、社会估计过高,对一切环境理想化,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了解不够。就业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发生动摇,心灰意冷,心灵孤寂,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不协调而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工作中出现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对人冷僻、淡漠等现象。不少同学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原因而中断甚至放弃工作,影响着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 (五)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中职毕业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不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同样影响着中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 三、促进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措施及方法探讨 (一)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实习就业氛围  职业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企业是学生的用户,成为企业的一员,因此,中职生在校期间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的由学生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角色的关键时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营造“零距离”的实习生产氛围,推进中职生的社会化、企业化过程,为就业打好基础。 企业文化在教室布置的要求,要体现出融合性和时代性。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冠名合作班的目标、班风与富士康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公司的工作精神(融合、责任、进步)相统一,与长电科技合作班则以公司的经营方针(自立、自主、自强;诚信、诚意、诚恳)作为班风,放大后张贴在教室前方,美观怡人,国旗悬挂在班级正前方,端正居中,宣传栏、公告栏、学习园地、德育园地布置的个性切时,黑板报的书写工整清晰,桌凳的排列整齐划一,卫生洁具的摆放规范得体。静(安静)、净(干净)、敬(尊敬)、省(节省)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中。后黑板上方中央悬挂石英钟,两侧是班级获得的荣誉奖状。德育园地是专门张贴学生的3Q、5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公司的简介、总裁的话语及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每一双手紧紧相扣,质量之环牢固永久”、“唯有用心才能铸就用户的满意”、“今天不努力学技术,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今日学校技术标兵,明日企业岗位明星”等等,整个布置朴素淡雅,既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又营造出一种企业生产的浓厚氛围,时时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二)加强就业前就业指导,使中职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学校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就业单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中职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是中职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3)专业部在学生就业前,简要介绍就业单位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企业的录像,让中职生知道即将就业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4)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就业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中职生法制观念。(5)学习就业单位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范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在就业前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安全的相关内容,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产品的安全包装制度等。 (三)强化实习就业前技能训练,以“准员工”标准严格要求 中职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就业单位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进入就业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集中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强化训练,训练后对中职生逐个进行考核,不及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就业。在中职生实习就业前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 就业前对学生进行与企业“接口”的5S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坚持日常严格考核,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按规定放置物品,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在就业中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奠定基础。 (四)及时的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生在就业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中职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朱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