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 李末子:宿州市十三校重点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6:38

宿州市十三校重点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共6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中国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 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 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 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 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 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 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8-9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8.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每题一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富贵非吾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⑤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⑦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⑧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九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会上楼的牛仔裤     刘永飞

    十年前初来这个城市工作,为了省钱,我在市郊租了一套六楼一居室的老式工房。因公司每天加班,我终日早出晚归,快半年了还没真正认识一个邻居。

    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视自己叽里咕噜的方言极度优越,视所有的外地人均为乡下人。

    那时候我从市区回到住处往往已是深夜,自己随便弄点吃的,或者洗洗积攒下来的替换衣服,粘床就睡。常遇到早晨挂上阳台晒干的衣服,被傍晚突来的雨打湿,第二天还要重洗。而那条牛仔裤就是在一次风雨交加的夜晚掉下楼的。

   发现牛仔裤不见了,我没着急,一是因为那是条旧裤子,本不打算穿了,二是因为已是午夜,底楼的邻居早睡了,如果贸然为一条旧了的牛仔裤以一个陌生人加外地人的身份去敲邻家的门,遭训斥和白眼肯定少不了。

第二天下班,我发现我的那条牛仔裤被装在一只干净的马夹袋里系在一楼楼梯扶手上。本来就破的牛仔裤,经过大雨的洗礼,污秽的浸泡,越发显得丑陋。看到的第一眼我决定放弃它。于是,我没去动,继续让它留在那里。

奇怪的是第二天下班,那条牛仔裤又出现在二楼的扶手上。我没收牛仔裤,我相信过不了两天这条裤子会像垃圾一样被人丢掉。

    然而,我没料到,第三天这条牛仔裤竟然“走”上三楼,我觉得这个“好事者”真够执著的。我产生一个好奇的想法:“就不收,看你会不会‘跑’上六楼。”我想人的耐心总是有限的,他(她)总不至于为了一条无人理睬的旧裤子给自己过不去吧。

    出乎我的意外,第四天这条牛仔裤上到四楼,这让我感动之余感觉很有意思,我有了“认识认识”这位好心人的冲动。

    不出意外,第五天下班它在五楼出现。此刻,我坚信明天这条裤子准会跑上六楼。倘若再不见见这位执拗的好心人,我会后悔一辈子的。第二天我破天荒地请了“病”假。

    第六天的早晨醒来后我感到莫名兴奋,楼道里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跑至猫眼前望一望。后来我干脆搬个凳子持本杂志在猫眼下坐等。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那个人没有出现,我的耐心受到挑战。我正为是否先去买菜而犹豫不决时,楼道里忽然传来沙沙的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我预感到那个人要出现了,忙起身,向外张望,结果猫眼里除了墙壁上的一只电表盒,其他一无所有。我没失望,因为那脚步声正越来越近。我发觉这个人的步履间隔很长,行进停停留留,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而他的喘息越发强烈,胸腔内不断发出“咝咝”杂音。

    脚步声和喘息声先在五楼短暂停驻,随着一阵悉悉索索的摆弄东西声,脚步向六楼来了。我原想开门迎接,怕是误会,决定在猫眼里观察。

    终于,他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弯腰、低头、银发稀疏的老人。老人拎着那条牛仔裤,背对着我的门口一阵粗喘,然后哆哆嗦嗦将手里的塑料袋系在楼梯扶手上。

    “大爷。”老人欲转身下楼,我喊住他。老人先是一愣,左耳缓缓面向我,接着眯起的双眼斜睨过来。天哪,他竟是个盲人!!!

    我告诉老人这条裤子是我的,不准备要了,并表示了歉意和感谢。老人听后很开心,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问老人既然行动不便又为何一层层“送”上来?老人说这栋楼里像我这样性质的年轻人还有几户,远离故乡异地“讨生活”不容易啊,我是怕你们来去匆匆的看不见。我说你完全可以敲门问问的,也不至于费这番周折。他说,这样不好,一个瞎老头子随便敲人家的门不礼貌,再说了,好多人只希望过自己的小日子反感人家打扰呢!

老人下楼时我要送他,被他婉拒,他说自己能行。看他颤颤巍巍摸索着下楼,我的心弦莫名地被谁抚动了,眼睛湿润起来。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就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于接受她罢了。

11.在第二段中,作者说“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刻画“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会上楼的牛仔裤”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小说主旨,谈谈“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也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于接受它罢了”这句话对你的启示,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失利谈谈你对启示的理解。(写出其中一种启示即可。)(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包庇( bì   )    央浼(  miǎn )   倒嚼 (  jiào )   直栏横槛( kǎn )
B.翘首( qiáo  )   辖制(  xiá  )    筵席(  yán )   并行不悖( bèi )
C.梵文(fán   )   付梓(  zǐ   )    躯壳(  ké  )   大大落落( luō )
D.胴体( tóng )    稽首 ( qǐ   )    迤逦(   yǐ  )   装模作样( mó )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泥淖/掉书袋   沧桑/寒伧    喝采/没精打采   毕竟/锱铢必较
B.纰漏/捅娄子   挈机/镌刻    起讫/迄今为止   纹身/文过饰非
C.渡船/度假村   海涵/涵洞    鼓噪/名噪一时   闪烁/众口铄金
D.宵夜/元宵节   谂知/熟稔    汇集/融汇贯通   撕杀/耳鬓厮磨
1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消息一经确认,广大工作人员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C.古人云“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的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历史的集体记忆,就难有社会的广泛认同,就难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悲哀。
D.10月16日,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江阴闭幕。陈坤以《画皮》和《花木兰》两部作品强势入围,最终战胜甄子丹的《叶问》、张国立的《建国大业》和侯勇的《惊天动地》,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A.由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短短几周时间就取得了5个亿的票房收入,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讲述了一个修复被撕裂的亲情的感人故事所致。
B.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赤壁之战的成功,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只可惜天妒英才,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C.中国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国政府提出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19.当前,国家提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下面题目。(6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一条建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试选“一绝”,简述三个具体事例说明其“绝”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参考答案

1、A  2、C  3、C   4、答案  C解析  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
5、答案  B
解析  ①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②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⑥左思对其他典籍
的研究。
6、答案  D
解析  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C
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7、(1)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
(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8.“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9.《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10、略

11.答:①欲扬先抑,“我”先后的情感变化(“冷漠”——“兴奋”“感谢”)形成对比,突出爱心对“我”的感化效果。②“我”因为对这个城市“毫无好感”,才会对牛仔裤屡屡被人“关爱”感到惊异,这样写在情节展开上起铺垫、引起下文的作用。

12.答:①老人容颜苍老、行动病态的外表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对比; ②最初认为城市“冷漠”的看法与老人的“热心肠”的对比;③“我”与“老人”对牛仔裤的态度的对比。                                               

13.答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标题用了比拟手法,具有形象感;③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4.  答:依据主旨,扣住句意,言之有理。主要观点有:⑴人间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慧眼。⑵大胆走向世界,敞开心扉,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⑶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拥有爱和幸福的人。

15、B     16、 C   17、C   18、  B
19.(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3分)

    (2)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

       或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3分)

20、答: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遇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