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泰人 匈奴人:童大焕:道德的梯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8:01

童大焕:道德的梯度

发布时间:2011-10-26 09:34 作者:童大焕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33次

  最近,两个人的死牵动世人心。一个是统治利比亚42年的独裁者卡扎菲死于非命。另一个,离我们更近的,2岁女童小悦悦之死更令人感叹世风日下世道炎凉。10月13日下午,这名2岁女童悦悦在佛山广佛五金城连遭两车碾轧,直到被拾荒老太陈贤妹救起,悦悦熬过了387秒。在这段时间里,18名路人经过,但没人伸出援手。更令人心寒的是,陈贤妹之举,竟被质疑是“想出名、炒作”。人心到底怎么了?


  为此,广东十余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大讨论。但于本案,法律问责比道德谴责更紧迫。仔细看了视频,也读了很多报道,窃以为,本案中首先要追究的是肇事司机责任:第一辆车,撞倒小悦悦并且前右轮碾压后还停了一下,但却没有下车查看,而是重新发动直接开走,导致小悦悦被右后轮第二次碾压;第二辆汽车,也是稍有犹豫后又直接开过去。这是小悦悦之死的直接原因。


  从这个事件上,可以追问我们的汽车文明。中国人均汽车占有量并不高,但是汽车故事率和死亡率却全球第一。这种强者对弱者的霸横心理,必须从法律上坚持予以反击。就在小悦悦事件后,10月20日上午,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锦往立石方向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撞倒一名放学回家的5岁小孩,小孩被撞后,又站了起来,车子往后退了一点又往前继续开了10米左右,致使孩子被卷到车轮下,当场死亡。


  其次责任在监护人。全国舆论声讨“见死不救”的18路人,对小悦悦父母的同情,却大于对他们责任的追问。毫无疑问,小悦悦的父母既是受害人也是责任人。有人说得好: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事发时,小悦悦父亲忙着店铺生意,母亲上楼晾衣服,监控视频显示,小女孩已离家百米外,事发路段车水马龙,从第一次遭碾压到被拾荒阿婆救起,已6分钟。根据10月22日《新京报》报道,发现小悦悦脱离父母视线以后,小悦悦母亲赶紧寻找,但方向错了。虽然如此,也不能完全抹去他们的过失。


  一对瑞典夫妇带着孩子去美国旅行,可能觉得咖啡馆里的空气不好,于是将婴儿车留在橱窗外,结果被逮捕并面临剥夺监护权诉讼,还闹出外交风波。一个意大利父亲在瑞典当街将孩子按倒在地上,结果被判监禁六个月。美国更有很多动不动就要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的案例,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胆战心惊、不敢懈怠。美国法律规定,不得让不满12岁的儿童脱离监护独处。


  先理清前面的罪、责,再来谈路人的德,美好的愿望才能落到实处。至于路人冷漠,可以讨论,但不是要害。况且,路人中确有没看见的。当日下午,佛山阴云密布。17时20分左右,广佛五金城已近打烊时间,路灯尚未开启,大棚下面光线暗淡。况且,还有一个所谓的“旁观者效应”,在所有人群中都适用——1964年纽约克尤公园发生一起谋杀案,有38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受害者被刺,但没有人下来施以援手。舆论纷纷声讨纽约人冷漠,心理学家拉塔内和达利提出大胆假设,用系列研究证明“旁观者效应”是导致人们不伸援手的原因之一,这些心理效应包括:责任扩散、社会抑制(他人在场令人行为更小心)、社会影响(从众)和多数人忽略……简单谴责无法带来进步,总结规律才能干预。


  10月21日上午,在珠岛宾馆举行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系列座谈会的最后一场。与会人员全部来自广东省法学界,29名专家围绕“小悦悦事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社会上近期热议的焦点“见死不救入刑”的说法,在场的法学专家都认为不应将见死不救入刑,另一方面,法学专家都不约而同提到要将见义勇为立法,并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利益。斯为正道矣。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然而,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西安第一实验的做法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目前也已被叫停,校长也已出面道歉。


  红领巾绿领巾的背后,其实是用所谓的“学习、品德”这惟一标准把学生分成好和坏。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第一个孩子都有N多种可能、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此之谓教育之“道”,不先坚持这个“道”,哪里去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何以去激发孩子们求道求德之心?


  在这方面,中美教育差异差距不可谓不大:美国学生为兴趣而学,中国学生为前途而学;美国重视创造力,中国重视记忆力;美国教育重启发,中国教育重总结;中国老师称师长,美国老师是朋友;美国考试很放松,中国考试为淘汰;美国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中国不鼓励;美国学生成绩是隐私,中国学生成绩张榜公布。其最终成果:美国人创造能力强,中国人考试能力强。


  央视《看见》栏目,柴静专访最年轻博士:十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六年关切此事,成就一档20分钟节目。但天才少年并未长大成人。火箭升空时,航天器里的人会因加速度有严重的压迫感。张炘炀16年来一直在赶超。他曾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对父亲“先盖楼,再装修”的超常规培养理论,他显得异常冷静:“那就只能祈祷不要有地质灾害,不然就楼脆脆。”并称,“最希望我留北京是你们,你们应为此努力。”


  父母牺牲自己全身心培养,结果却是如此。你可以说他有智而缺德,忘恩负义。但16岁少年,冷静得让我吃惊。令人略感欣慰的是,三口之家并没有剑拔弩张,父母和孩子都在反思。成长,要顺着自然的规律和规则。教育是这个理,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这个理,不能超越式发展,要均衡,才有进步。三角平衡结构才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情商智商财商,三足鼎立;政治经济文化,文明并举。此亦为“道”,遵循“道”,则德自生。


  道德是有梯度的。今天把道德混为一谈,与道越来越远,与德也越来越远。有道,才会有德。道,是规律、是规则、是法度,规律、规则、法度起作用,则人心自然向上、自然向善。反之亦然。
 


来源: 作者博客 | 来源日期:2011年10月26日 | 责任编辑:郑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