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耳鼻喉医院:讲座:做一个快乐幸福的老师——教师专业成长漫谈 - 教育科研 - 刘老师政治学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42:16

第一部分:职业与态度。

我们有幸(注意:不是不幸)来到这个世界上,体验一次生命的精彩历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环境不同,职业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幸福的。正如一句很有名的诗:“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职业和工作占据了生命最重要的时光和位置。如果我们在职业工作中不能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无疑会逊色许多。作为老师,我们可以经常追问自己,我们快乐、幸福吗?

孩子们带着绚烂的梦想,满怀期待走进学校,但是,问问每天从教室里出来孩子,你还是会听出来——他们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时候,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快乐,都不如意。

不只是学生。问问我们整天泡在教室里的同事们,一天教下来,欣慰吗?充实吗?快乐吗?我们做了很多吃力还不讨好的事情啊,还有多少老师在心疲神竭的劳碌中为自己保留一份可以执着追求的教育梦想?

那么,学校里,更确切地说,是在教室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不用推开教室的门,你都能“听”出来——怒火中烧、焦头烂额的老师,还有无动于衷、调皮捣蛋的学生,还有,无辜受伤的教鞭和三角尺。在这里,没有梦想,没有了朝气,只有紧张,日复一日的紧张,年复一年的紧张。最终,教室里的人儿,都消磨了所有的热情,还有曾经很诱人的梦想。

我想起了400多年前,王阳明描述的一种情景:“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一位北京的政治老师和我聊天时问我:“我们这边的老师普遍职业倦怠。刚上班的大学生就盼着退休呢。刘老师,您有职业倦怠吗?”

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个教育事业终身者的思考:教师——这个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它的从事者却没有光辉灿烂的感觉,没有职业的幸福和快乐感?大家都感受的却是职业倦怠。

20世纪有一门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就是心理学。未来学家说: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这是心理学得到巨大发展的原因。

但是心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人类比过去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教育,但是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反而大大增加且心理疾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传统心理学着眼于诊断和解除心理痛苦,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治疗)。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学生你曾经学过心理学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可能会说,“学心理学呀,以后有什么心理问题我就找你可以吗?”传统心理学使心理学远离了它本来的主题———使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因为它所关注的已不再是全部的人而只是部分有问题的人。

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了一场心理学运动,这就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积极的视角,积极的价值取向,积极的态度,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它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如果心理学能集中力量于利用人积极的本性来使人更像个人,而人又能在个人和集体的解放中表现出充分的积极,那么,心理学在使社会更具有人性方面就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雷夫?艾斯奎斯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在和许多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向我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也想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学校、社会、家长的压力太大了。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有老师看见我写的文章后对我说,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但是你的文章如果能够让我们的校长看看就好了。

阅读该书时我们常常也会抱怨雷夫?艾斯奎斯很幸运,他是在美国,换到中国看你怎么办?

这本书却让我们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们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仔细想想,不管在哪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都是时代共有的困境,如电视、电玩剥夺太多的时间,贫穷、破裂家庭的问题以及普遍欠缺大人的指引。很多人对中国教育体制不满,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教育理想。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阅读中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伟大的。

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让我平静地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勇敢地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识别哪些事情我可以改变,哪些事情我无法改变的智慧。——爱比克泰德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一种智慧,区分哪些是应该学生自己做的,哪些才是老师应该做的。比如作业,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检查,主动去完成,有问题再咨询老师。比如班主任工作,许多班主任当得很累,是因为他们把许多应该学生自己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对于这种老师的责任心和付出,我不能不发自内心地敬重,但是我却不愿意自己也成为这样的班主任。相信学生吧,相信他们自己的成长,即使开始走得不那么稳,不那么好,但是放心让他们自己走,我们自己才可以解放出来,去做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后记:这是2010年7月8日我在四川南充九中讲座的第一部分。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职业与态度;第二部分是经验与反思;第三部分是境界与高度。本站愿意把讲座的课件提供给本站读者分享。需要者可以在后面留言,或直接与我联系,要求留下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请予以支持与合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