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的生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云南师大马列主义教研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7:41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概述
1、     职业的概念
职业的概念由来已久,有关职业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但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职业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经济学意义上的职业同劳动的精细分工是紧密相连的,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某项社会职业工作,并从中获取报酬,这种社会工作便是劳动者的职业。经济学的职业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劳动者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色。职业根源于社会分工,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有诸多工种和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职责、不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还有不同的劳动规范和行为模式,因此,劳动者便有了特定的社会标记和专门的劳动角色。如:工人、医生、教师、企业家、科学家、邮递员、乘务员,等等。
②职业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具有社会性。职业是劳动者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或社会工作,均为他人所必须并为国家所认可,所以,职业是社会的职业。
③职业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劳动者连续地从事某种社会工作,或者相对稳定地从事某项工作,这种工作才能成为劳动者的职业。如果不固定地、间断地从事某项专门工作,就无所谓职业了。
④职业具有经济性。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必须从中取得经济收入。其实,劳动者就是为了不断取得这份个人收入,才较为长期、固定地承担某项社会职业的。没有经济报酬的工作,即使劳动活动较稳固,也不是一项职业。例如家庭主妇,即无职业可言。
总之,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职业并非一成不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职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都会带来许多职业的兴衰,而社会经济因素是直接制约和影响职业变化的重要因素。
2、     职业生涯的概念
“职业生涯”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活动。尽管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职业生涯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职业生涯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生涯是个体的概念,是指个体的行为经历。它表示一个人一生中在各种职业岗位上的行为经历,与群体和组织的行为经历无关,也不包括成功与失败或进步快慢的含义。
(2)职业生涯是职业的概念,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的终生职业经历。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它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涉及一个人的价值观、需要、动机、能力、发展取向等。
(3)职业生涯是时间的概念,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职业生涯期。起始于工作之前的专职学习和训练,终止于完成或退出职业工作,而不仅仅是指一个工作阶段。
(4)职业生涯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有着变更和发展的经历,其中包括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的发展、转换、晋升等等。
3、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其目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规划(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自我管理(明确需要进行的自我学习、提升准备和行动计划);自我实现(反馈评估,修正完善)。按照规划的时间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1)短期规划:即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
(2)中期规划:一般涉及2—5年内的职业规划,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
(3)长期规划:即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
从字面上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到长期,直至整个人生规划,如同台阶需要一步步地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跨度时间太长的规划由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变化难以把握,而时间跨度太短的规划意义又不大,所以,一般人们把个人职业规划的重点放在2—5年内的中期规划,这样既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目标,又便于随时根据现实的反馈进行修正或调整。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据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能胜任工作的只有1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许多大学生的报考,升学志愿是由老师、父母包办的,他们入学后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往往不一致,本人也不了解专业范围内的许多问题,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及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业准备不足。不少毕业生就业后,也不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需要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甚至长期不能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职业规划着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应当开始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大学生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效果更经济、更科学。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
1、立足人生规划,实现职业规划
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你终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一个实现那些影响你日常生活的无数更小目标的时间表。人生规划的设计是要使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地利用你的脑力和体力。事实上,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们一般应该选择个人兴趣爱好及个人才智能力优势与社会、家庭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相配合的区域,是人生定位的上选,成功的概率很高。相反,个人处于劣势和排斥的区域,是人生发展应该避开的暗礁区,不宜于作为成功人生的定位。大学生在进行人生规划设计首先是确立主要人生目标,所谓主要人生目标(人生定位),应该是一个你终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标,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围绕着它而存在。明确人生定位后,就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自我素质及职业选择等准备实施人生目标、细化人生目标、制订行动方案、修改、更新人生目标。
职业规划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避免人生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大学生职业规划在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善于计划自己的人生。在做好人生规划的同时,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立足人生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估、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的选择、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反馈等几个方面。
2、立足大学生活规划,实现职业规划
大学生活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是为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过渡的一段时光,也是做好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规划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够在大学里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就会比别人早走一步,距离成功也就近了一步。大学生应该从一踏入大学校门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总体设计,为自己的发展设立长远目标。在充分做好大学生活规划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在职业规划的指导下规划好大学生活,确立大学生活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根据职业规划的发展理论,职业规划不是一个人面临就业时的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生命的全过程。为此,职业规划作为自我发展的观念就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职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业、考研或出国,不是到毕业时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生经过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早做准备,在大学四年中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到了毕业时才做准备,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才去构想未来发展并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困难可想而知。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因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包括四个阶段。
1.一年级:职业规划试探期
大一,对于刚从高考熔炉中锻炼出来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新鲜而美好的开始,这时候对人生、对未来、对以后的职业思索较少而又不深刻,充其量也只是个模糊的规划,比如以后想做律师,却不会仔细思考做一名律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应该怎样去实现等。但这时候的自我可塑性很强。处于职业规划试探期的大学生可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心灵深处明白到底人生在追求什么,从而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基础。这时候应该初步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要领、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与该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行业的具体特点、从事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从事该行业需要付出什么将会得到什么、该行业近几年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等等各方面做详尽而具体的了解,具体活动可包括多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向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院(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
2.二年级:职业规划定向期
这个时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素养的同时,应选择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选修课,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注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把自己培养成既懂专业,又具有其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三年级:职业规划冲刺期
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工作信息方面,认真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尽可能地考取相应的能力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究生。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同已经毕业的校友以及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参加TEFL、GRE考试,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4.四年级:职业规划分化期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多种选择,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还是先找工作?是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到企业、基层亦或自办公司创业?这些都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这个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就业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相一致,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学校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演练。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社会需求规划职业生涯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我们强调大学生求职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二)根据所学专业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元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三)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己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需要提醒的是,知识多、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大学生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1、确立志向
确定志向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远大的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在进行生涯设计的关键,也是生涯设计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燕尾服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3、生涯机会的评估
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函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
4、职业的选择
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也就是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分析自我、了解自我、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这一点对将来步入社会初选职业的大学生非常重要。
5、确定职业生涯路线
在职业选择后,还须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向行政方面发展,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发展路线不同,对其要求也不同,这一点不能忽视。因为,即使同一职业,也有不同的岗位,有的人适合搞行政,可在管理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有的适合高研究,可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一名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人适合搞经营,可在商海大战屡建功勋,成为一名经营人才。如果一个人不具有管理才能,却选择了行政管理路线,这个人就很难成就事业。
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有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十年。
7、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到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防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8、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生涯设计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且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你的前进指导一个方向。而你是它的创造者,你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作出调整,让它符合你的理想。在今天,我们的工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除了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外还得时时审视自己的生涯资本并意识到其不足的地方,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i.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要弄清楚这些根本性问题:你想要什么?你喜欢什么?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你的气质和性格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职业才能让你充分发挥潜能?你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让你最有成就感?你最不愿意放弃的是什么?
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使个人的人格特质与职业的要求相匹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1.    气质与职业
气质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秉性”、“脾气”,这些是天生的,不容易改变的。
古今中外对气质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根据四种体液在人体中所占比重不同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气质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动力方面的类型,并无性质上的好坏之分。任何一类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一般说来,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从事某些职业时,都会特别有效率。
多血质的人适合与外界打交道,从事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外事、公关、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工作者、演员、公安侦察员、服务员等。多血质的人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和单调机械的工作。
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工作内容环境充满变化性的工作,如导游、勘探、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员和演员等,但对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很难胜任。
黏液质的人适合做稳定的、按部就班的、静态的工作,如外科医生、法官、文员、播音员、会计、出纳和统计工作等,而不太适合需要经常策划创造的工作。
抑郁质的人适合安静、细致的工作,如人事、机要、秘书、编辑、档案、化验、保管工作,也适合从事研究工作和艺术造型等工作,而不适合热热闹闹的场合。
2.          性格与职业
性格是指人的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经常性的、习惯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是那种特殊条件下偶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必须经多方面的、持续的、科学的观察、归纳和总结。
性格类型的概念是由瑞士的精神分析家卡尔·荣格(c.G.lung)于1920年在他的《心理学类型》中提出的。根据观察,荣格推断不同的行为,是源于个人在运用心智方面具有不同的倾向,人们按照各自的倾向行事,便逐渐形成各自的行为模式。荣格认为,世界上有3种维度和8种性格类型。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对母女麦耶斯(Myers)和布瑞格斯(Briggs)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一种维度,这样就共有4种维度,8种行为风格,16种性格类型。从对专注外在世界的角度不同,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从人们认识外在世界方法不同,分为感觉型和直觉型;从下结论、作决定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思考型和情感型;从处理事情的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判断型和知觉型。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选择职业要考虑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因为无论哪种职业都会对人们的性格提出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有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要求。性格类型没有好坏,而工作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3、兴趣与职业
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当这种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表现为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职业或工作所抱着的积极态度。职业兴趣是职业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就业人员自身个性的多样性相对应下反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点,是个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L.霍兰德通过对职业兴趣的深入研究,将人的个性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每一种职业兴趣类型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1)现实型:一般劳工、工匠、农夫、机械员、货车司机。
(2)研究型:心理学家、工程师、化学家、数学家、学者。
(3)艺术型:艺人、诗人、小说家、舞台导演、室内设计师。
(4)社会型:传教士、辅导人员、教师、咨询师。
(5)管理型::推销员、企业经理、政治家、律师。
(6)常规型:编辑、图书管理员、银行助理、行政助理、文员、会计、出纳。
4、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也叫工作价值观。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
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极其活跃、极不稳定的部分。职业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它具有历史性、社会性、个别差异性。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个人的择业标准以及对具体职业的评价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
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Milt.nR.keach)将人的职业价值观分为以下13种类型。
(1)利他主义: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别人也会因为你的行为而受惠颇多。
(2)审美主义:能不断地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感的享受。
(3)智力刺激:不断进行智力开发、动脑思考、学习和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4)成就动机:提升社会地位,得到社会认同;希望工作能受到他人的认可,对工作的完成和挑战成功感到满足。
(5)自主独立:在工作中有弹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做,不受他人干扰。
(6)社会地位:所从事的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而使自己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
(7)权力控制:获得对他人或某事的管理权,能指挥和调遣一定范围内的人或事物。
(8)经济报酬: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
(9)社会交往:能和各种人交往,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关系,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结识。
(10)安全稳定:希望不管自己能力怎样,在工作中要有一个安稳的局面,不会因为奖金、加资、调动工作或领导训斥等而经常提心吊胆、心烦意乱。
(11)轻松舒适:希望将工作作为一种消遣、休息或享受的形式,追求比较舒适、轻松、自由、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12)人际关系:关心他人,与别人分享,协助别人解决问题;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
(13)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燥。
5、能力与职业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人的能力,而人的活动是复杂的、多样化的。所以,要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相结合。
心理学上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指认识过程紧密相连的完成某种活动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等,智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一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延伸,在某种专业实践活动得到体现的能力,他只在特殊活动领域中发生作用。比如,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能够跟踪速度很快的空中飞行物,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必须具备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记忆等能力。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相互联系,构成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某些职业对从业者的智力水平要求很好,智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所要从事的职业类型,比如说从事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职业,要求其智力水平比较高,相对而言律师、工程师、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职业要求具有较高的智商,而一般的职业受智商的影响则不太明显。在特殊能力要求方面,如教师、服务员要求具有语言表达能力,会计、出纳要求具有算术能力,市场总监、市场分析师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工程师、无线电修理工要求具有空间判断能力,外科医生、画家要求具有较好的手指灵巧度等等。
ii.            环境分析
要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在规划过程中对环境因素加以系统的探索分析和研究,以初步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瞬息万变是今日世界的基本特征,也使得我们探索、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在了解外部环境时,一定要运用统整的视角。并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来说,“知彼”主要分析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
1、政治环境
政治因素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体制、方针、政策、政局等。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2、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职业的影响是最为明显又最为复杂的。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效益降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因而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减少;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处于扩张阶段,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就会增加,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就随之增多。其次,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会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就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相对来说就比较少。再者,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对商品消费的需求会增加,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增多;相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减少。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条件和水平、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欲望、行为的基本因素。社会文化反映着个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变动。如果一个地区的人们崇尚职业的新奇性和变换性,那么这个地区的人们在各个企业之间的变动频率就会较高,如美国公民普遍喜欢市场的契约制度;如果人们追求工作的安全感和稳定性,那么人力资源在各企业之间的流动就相对较少,如日本公民喜欢终身雇佣制。我国是一个大国,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个人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要考虑工作所在地的文化因素,如我国沿海地区的人们可能喜欢与员工保持契约关系,而内地公民可能喜欢传统的稳定的雇佣制度。
4、教育环境
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多的年轻人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高学历人才迅速增多,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但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忽略了职业技术教育,将来我们将面临技术工人匮乏的问题。因此,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成为高级蓝领,也是不错的职业选择。
5、职业环境
职业环境就是今后可能选择的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趋势等等。
大学生需要了解:当前的热点职业是哪些?发展前景怎样?社会发展趋势对所选职业有何要求?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大学生认识职业环境的渠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1)静态渠道。阅读刊物;企业简介;互联网查询。
(2)动态渠道。请教;社会实践;短期培训;实习、参观、访问等等。
只有对职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破除我们对某些职业或工作的刻板印象。有些工作例如企业主管常常是学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想找的工作,但是公司的一个部门适合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管理吗?有些工作的薪水是比较固定的,对于一个职场新手来说,是很难达到年薪百万的目标,例如公司的文员。
6、家庭环境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最核心环境,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父母对子女未来职业的期待以及期待程度、父母的职业身份和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均在不同层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艺术世家、教育世家、商贾世家等。但研究也表明,如果大学生个体自我认识程度越高,将自身兴趣与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越紧,那么家庭因素对他的影响也就相对越小。
iii.                  确立目标
目标就是期望之果。“期望”代表你追寻的,你需要的,你愿意为之奋斗、为之付出的;“之果”代表结果,这是你可以描绘叙述的、能够说明的成果,是一种丝毫无误的、的确能够被感觉到的事物。
目标可以引导人们发挥巨大的潜能。人要发挥潜能,就要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优势方向,以获得最快的高回报或高成果。目标最能吸引人集中精力,最优化地开发其潜能。当人不停地在其优势方面拼搏时,这些优势就会进一步发展。当人不停地在其优势方面拼搏时,这些优势就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达到目标时,自己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比得到什么东西重要得多。
职业生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目标的确定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尽早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这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或者至少是可以帮助自己少走弯路。西方有句谚语:“用一天好好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徒劳。”因此,大学生在设立目标时,要反复琢磨、论证,比较自己的阅历、素质和社会环境条件与需要的诸多因素,把它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来追求,每天都有付出,每天都有回报。
职业目标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了解如下以下几个要点。
1、职业目标必须有具体的量化
没有量化的职业目标无论如何都很难估算出需要投入的努力,也很难检测目标完成的好坏。最简单的量化方法是: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自己的目标,使目标数字化。如一个想改变自己英语学习落后状况的大一学生,他给自己制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我一定要在英语四级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个目标就比较含糊、不够具体,何谓好成绩?什么时候实现呢?不具体、元法量化的目标是不好测评的。如果,改为"我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四级中取得610分的好成绩",这个"610"就很具体,简单而直接。这种量化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也不需过多解释,完成与否能很容易判断出来。
2、职业目标应该有相应的期限
没有时间期限的职业目标,即使已量化得很具体,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职业目标在什么时候被完成仍是模糊的。没有截止时间,就很难估计要投入多少精力去实现目标。
如果确定的目标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你也有充足的时间去努力,为了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不妨为目标设定一个或几个“子期限”。这样你的潜能很有可能会由于设定的"子期限"而激发出来。"比如,这个学期要完成一个职业目标65%的工作量,而剩下的35%的工作任务可在下个学期完成。
3、职业目标需要写在纸上
虽然有了职业目标,却没有把它写下来,忽略了白纸黑字的力量。事实上,设定目标的一个关键,就是把它写下来。因为,当你写下来之后,在你脑海中,已经把这个目标"清晰化"了。清晰的目标意味着目标是可衡量的。如果有必要,可将要完成的职业目标清单写在一张纸上,并根据目标进展的情况不断补充这张清单,直到完成所有目标为止。在纸的顶端写下总目标,然后认真思考"我该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这时在你面前会呈现出一个清晰可见的金字塔,塔尖是总目标,中部是各种各样具体的分目标,底部是你的行动计划。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集中精力{故事,创造出更高的效率,从而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4.职业目标要有重点
职业目标确立时,要突出重点,要避免出现面面俱到的求全情况。目标过多而没有重点,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你的精力,不但会使效率变低,还会使自己变得犹豫不决。如果每个目标都是重点,那么每个目标都不是重点。因此,为了突出重点,就需要严格控制职业目标的数量。这如同用放大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一个明确的点上,光线的集中会很快使几张厚厚的纸烤出一个洞来。如果没有集中到一个点上,即使照上一年,也不会把这些纸烤出一个洞来。可见,这个明确的点就是一个重点,这就像我们职业目标当中一个发力点,需要我们集中力量技入到关键性目标上,从而顺利实现原先既定的目标。
5.职业目标要有挑战性,但可达到
制定职业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实现难度,而这个难度将是你通过努力所能克服的,这不但会激发你自己努力向前,还会促使你挑战面临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所定的目标难度太高,乃至经过努力都没有方法完成,最终你会因为看不到实现的希望而选择放弃。如假设一个26岁的美国小伙子,刚从常青藤大学毕业,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在周围人的眼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才子。他三年内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美国的参议员,高学历、很好的家庭背景、良好的社会关系、相貌出众、口才超群,有头脑等条件会使他在现代的社会中拥有很高的选民支持率。但是他的这个职业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美国竞选参议员的一个条件是候选人的年龄至少需要30岁。
所以,只有所努力的目标是可实现的,我们才会继续坚持下去。
iv.                        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把职业目标转变为相应行动的工具。缺少行动方案,你的职业目标将变得没有意义和价值,更不会出现美丽、快乐的职业人生。因此,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制订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行动方案,把行动方案具体化,成为你每天都要做到的一些任务,而且这些任务是可以完成的,根据外在环境和自身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记住,每天都要把你的行动方案摆放在你的面前。如果你这么做了,你的职业目标终有一天就会成为现实。
这套行动方案,其实就是一套寻找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同步的方案。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需要移动数个拼板,才能使所有的部分都相互吻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并据此制定学习或接受培训的详细行动方案,来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职业目标。
在开始行动之前,要使用目标分解法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若干个小目标分解成更多更小的阶段性目标,最后将它们分解成马上就能做的即时目标。该方法可以从最远、最高的职业目标开始,一直分解到最近的职业目标。而在实现一个个更为具体的小目标的过程里,你能从中感受到种种成功的喜悦。
为了在今后求职的时候能够胜人一筹,你必须对照职业目标来估计自己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培训以及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渴求程度是怎样的。找出任何你觉得必须强调的要点:你是需要获得学位、职业证书、执照,还是更新自己的知识或增添新的关键技能?通过该环节,作出相应的行动。
1、修读职业所要求的课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代表着力量、财富和资源。缺乏必要的知识,你再怎么努力都不能提高你的技能。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来学习必要的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假如你现在的专业与你今后的职业方向差别比较大,那么你一定要想方设法、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选修与职业方向有关的课程。充分利用所在学校或邻近大学的教学资源,来为自己充电。
(2)选择电视或远程教育课程。可以查阅网站来获得更多关于课程的时间表和内容的信息。
(3)选择远程教育。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
(4)修习自考课程。还可以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接受必要的培训
为了掌握一些职场上需要用到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大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职前培训II机构的服务。
(1)素质拓展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参加职业证书培训班、商务礼仪培训班、领导力训练营和演讲提高班等。
(2)参加会议
参加专业性的会议可以获得信息,发展自己的技能。当你回顾会议手册时,将有助于你对职业目标进行更好地了解。
3、做兼职、实习生或志愿者
通过上述角色的投入,可以提高你的技能,并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在技能方面的实际水平。
(1)做兼职或去实习
你不必始终从事该工作,只要做这份工作的时间足够长,那就可以掌握技能、获得好印象、并为将来建立了重要的关系。哪怕你所做的工作不是你理想中的那种,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可以从中学习转换的技能。如在超市里打工,你就可以学习如何推销、如何与顾客打交道、如何服务周到、如何管理时间等。
聪明的话,你甚至可以研究在这家单位里哪些部门有加强你的目标技能的体验活动,然后,创造机会转到该部门工作。
(2)做志愿者
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活动的对象获益,而且还可以使本人的一些技能得到锻炼,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学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
4、寻找职业生涯贵人
大学生要作个有心人,寻找你自己的职业生涯责人,所谓职业生涯贵人,就像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一盏明灯是引导你成长、指导你进步、激励你发奋、帮助你发展、照亮你前程、栽培你成功的前辈、良师或益友。经常同他们进行互动,向他们虚心请教,与他们建立深厚交情,以便获得生涯智慧,掌握成功的机会,走向美丽的职业人生。
v.                  反馈评估
在人生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与现实存在偏差,因此需要对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进行评估和修订,并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以便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反馈评估。它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手段。
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地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道路,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地取得成功。
1、反馈评估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每一种经历、每一种职业体验,都会导致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校正自己的职业抱负。大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自我的认知和最终职业目标。研究表明许多人都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寻找之后,才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于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的,这段时间在缺乏反馈和修正的情况下可能长达十几年。而且,人的技能和要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人们有必要据此不断重新思考当初的职业选择,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做出必要的职业变动。
即使在自我定位和目标设定正确时,反挠和修正可以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职业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之有效,同时可以极大地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2、反馈评估的要点
评估可以参照各类短期、中期预定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而行。一般说来,任何形式的评估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素质和行为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判断,分析自己现状,特别是针对变化的环境,找出偏差所在,并做出修正。
(1)                抓在最重要的内容
猎人如果同时瞄准几只兔子,那他可能一只兔子也打不到。同样的,在我们的评估过程中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两个关键的目标和最主要的策略方案进行追踪。在大学阶段,总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的,你完全可以通过优先排序,重点评估那些可能达到这个核心目标的主要策略执行的效果。
(2)    分离出最新的需求
针对变化了的内外环境,要善于发掘最新的趋势和影响。俗话说“跟上形势”,对于新的变化和需求,怎样的策略才是最有效而且最有新意的。
(3)找到突破的方向
有时候,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使整个局面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想一想,先前规划中的策略方案,哪一条对于目标的达成应该有突破性的影响?达到了吗?为什么没达到?如何寻求新的突破?
(4)      关注最弱点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容量的大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反馈评估过程中,当然要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绩与长处,但更重要的是切合变化的环境,发现自己的素质与策略的“短木板”,然后想办法修正,或者把这块短术板换掉,或者接补增长,惟有如此,你的职业生涯这只桶才能有更大的容量。
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你在制定实施策略前,通过SWOT分析发现的弱势点如今是否通过阶段行动的努力而有所改观?如果没有,为什么会行而无效,或者行不通?差距又在哪里?一般来说,你的短期目标可能存在于下列方面:
(1)观念差距:观念陈旧往往会造成策略的失误,导致行动失效。
(2)知识差距:按照实施策略所积累的知识仍然不够?还是学错方向了?
(3)能力差距:环境在变化,对人的能力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彼一时你通过种种努力提高了某些能力,但此一时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差距。另外,前一阶段是否坚持按计划措施来提高能力了?提高了多少?遇到什么困难?这对以后都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4)心理素质差距: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并不是规划得不够好,或者措施不够得当,而是心理素质不够。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成长过程。
3、反馈评估的方法
(1)    全方位反馈评估
全方位反馈评估是将你的家人、好友、老师、同学、邻居、社团伙伴等与你联系密切接触的人员,与大学生自我的评估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它又可称为多源评估或多评价者评估。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进行评估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模式。也就是说,在反馈评估过程中,尽可能打开窗户,向其他人征求意见。这些人可以是学校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其中,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每天与你共处的时间时最长,联系非常密切,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你的变化,捕捉到你的失误点。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全面的信息交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是检查你的技能、能力、职业、喜好和职业机会的有用工具。通过它,你会很容易知道自己现有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你会仔细地评估出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优势:你自己比较出色的方面军,尤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优势的方面。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亲和力、同情心等。
弱势:你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和对你不职业选择不利的短处,尤其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落后的地方。如不善于社交,缺乏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比竞争对手差等。
机会:有利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一些新机会。如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急缺人才;你一直向住的某知名企业,需要招聘新员工等。
威胁:存在潜在危险的方面。如所在行业走向衰落,来了一个强劲的新对手,所在公司业绩一直在下滑等等。
运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反馈评估职业生涯发展机会时,你要穷尽所有选择来评估各种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全面分析各种机会,选择最优职业发展机会,及时有效地调整职业目标,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4、行动方案的调整
接下来,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修正;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1)对自己的强项充满信心(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2)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有待
于改进);
(3)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4)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5)以合适的方式答复那些给予反馈的人,并表示感谢;
(6)实施你的行动计划,确保你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生涯目标进行评估和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使之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作为下一轮规划时的参考。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张明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张明在一家大型企业找到了令同学们羡慕的工作,张明自己对这份工作也很满意,两年后,张明对自己的工作也早已应对自如。他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分给自己的任务,尽量不主动参与分外的事。五年后,张明坐上了主管的位置。不知不觉到了不惑之年,张明的职位再也没有得到提升。这时,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张明所在的企业突然被另一家竞争对手收购,接着就是机构重组。张明和其他一些老同事被列入了待安置人员的名单中。张明也考虑过下海或跳槽,但是年龄已大,而且这么多年搁置了对新知识的学习,他最终没有勇气做这样的决定。
点评:从个人的基础和能力来看,张明具有良好的条件,但是在毕业以后,他没有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设计一条可行的路线,而只是被动地按照单位的惯例提职晋升。由于没有注意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地更新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自己的职业理想就无法实现。
案例二:小杨是某高校工科类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时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所有的见面会他都会参加(包括部队招聘、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及各类企业招聘等等共36场),但毕业离校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持登记证回生源地。
点评:小杨同学在校期间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适合做什么事情,没有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过相应的强化提升,导致求职针对性不强,就业受挫。
案例三:在沈阳市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车公司申请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他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大学期间各门功课都优秀,在毕业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从事过医药、空调、摩托车等产品的销售、品质主管等六七个工作,但是没有机械方面的工作经历。招聘者看了他的情况后认为,如果他毕业后从事过机械方面的工作,则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选,但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公司无法录用他,一句话说得这名高材生后悔不已。
点评:盲目择业与就业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大学生毕业生应当尽量克服由各种压力带来的焦虑心理,将现实条件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是走入社会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案例四:郑华一进大学,就开始筹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根据自己性格外向、喜欢快节奏生活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他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类型的工作,可以胜任的是企业工作。还在大三时,郑华就和大四的好友去参加了人才交流会。在人才市场中,他体会到了求职、择业的艰辛,同时也发现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是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自己在这两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一般。为此,回到学校后,郑华更加努力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自己外语口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努力,郑华取得了计算机二级水平证书,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毕业时,他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在面试中,他用流利的英语口语,与考官进行交流,得到了考官的称赞。最后,他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工作。
点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平时注意积累、围绕自己的理想未雨绸缪、做好职业规划的结果。
【思考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人生规划、大学生活规划的辩证关系?
(3)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测试题】
根据所掌握知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阅读书目】
(1)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2)唐晓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1月。
(3)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张恩生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5)周湘浙,《大学生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6)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8月。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趋势与素质培养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促进就业一直是中国政府最为关心并重点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增加就业岗位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内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一个美好蓝图。国家经济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都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我国目前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从劳动力供求总量上看,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供给将升至峰值,达1000万,加上1400万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为8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从劳动力城乡分布看,中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今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同时出现,使就业和再就业的难度加大。
从高校毕业生规模看,总量大、增幅高是突出特点,“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长期积累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过于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和高校尚未落实,如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贷款担保、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一些地方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下基层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充分,快速收集、公布和传递用人信息的机制亟待完善,等等。
二、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素质
(一)社会职业分类
职业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须具备如下五个特性:
①目的性,即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职业是劳动者获取现金或实物报酬的重要形式,是谋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③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
④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⑤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职业既体现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一般表现。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其中的工作性质,是指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对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所作的技术性解释,要视具体的职业类别而定。职业分类广泛应用于社会统计、信息服务等方面,也对就业选择和职业培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职业分类,择业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职业的特点和属性,把握不同职业的本质差别,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职业。
由于职业分类的依据不同,所以划分出的种类也不同。
1、按产业性特征分类
我国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供应业。第三产业指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不创造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门。
2、按行业性特征分类
按照我国1994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标准,将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共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68个中类、846个小类。16个行业门类是: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I.金融保险业
J.房地产业
K.社会服务业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M.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业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O.国家机关、党政机关
P.其它行业
3、按职业岗位性特征分类
1995年,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央、国务院50多个部委(局)以及有关企业、院校和研究单位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历时4年的编制工作。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是在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特别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88)和深入分析我国社会职业构成的基础上,突破了过去以行业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归口部门、单位甚至用工形式来划分职业的传统模式,采用了以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作为职业划分标准的新原则,并对各个职业的定义、工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工作活动的范围等作了具体描述,体现了职业活动本身固有的社会性、目的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的特征。由于它的编制与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的修订同步进行,相互完全兼容,因此,它本身也就代表了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38个)。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经过无数次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现代社会的上千种职业,并还在不断出现新的职业。自2004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先后发布了五批共50个新职业。
(二)职业素质要求
我们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我们。一方面求职者根据社会需要、个人意愿、能力、个性特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职业或工作岗位也对求职者提出了要求,不同职业对求职者的思想素质、知识、能力、性格、心理品质等有不同要求。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品德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思想观点、政治信念、道德品质、爱国情感、公民意识、法制观念、诚心意识等方面应该具备的条件。不管一个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具有什么的职业地位和声望,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各行业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政治思想素质好、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的毕业生,他们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进步与获得的荣誉十分看重,甚至将这些作为衡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刚性指标。
2、合理的知识结构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类现代职业对就业者文化素质和合理的知识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知识结构而言,不仅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而且对就业者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要求也愈来愈强。
(1)不同类型职业对求职者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
①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大学生必须掌握汉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外语、历史学、地理学、人文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大学毕业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也不论向哪个专业方向发展,都少不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首要的。近年来,社会的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已不可能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变动的状况不可避免,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靠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结构中,各学科之间因受个人偏好的影响存在合理取舍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广泛吸取各类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扩大知识面,以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挥。
②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大学生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要具备的专业能力的主要方面。直接反映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是大学生掌握专业,而基础知识是内在的。所谓广博精深,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范围,有质和量的要求,对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专业相邻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善于将其所学专业的领域与其它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专博相济,专深广博,已成为当前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
③储备大容量的新知识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才”教育的缺陷日渐显露出来。理工学生人文知识欠缺,文科学生理科知识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仅靠一两门专业知识已经不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复合知识的重要性。现代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强”。程度高,是指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内容新,是指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应以反映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新知识、新信息为主;实用性强,是指从业者的知识在生产、工作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学历,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和使用计算机。此外,毕业生如能掌握诸如书法、绘画、演讲、文艺、体育、文秘、写作等一技之长,也将增加其求职的成功率。
(2)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
①管理类职业素质要求
管理类职业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社会工作。选择此类职业为自己目标的求职者,在其文化素质上除了具备上述那些共性要求外,根据管理职业的实际需要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律,还必须很好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其知识结构中,管理理论和知识要求占较大的比例,还应了解税务、工商、人力资源等的管理知识。
②教育类职业素质要求
教育类职业的范围包括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以及各类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等。这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者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深厚的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近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与教育有关的知识。
③科研类职业素质要求
该类职业主要指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情报研究、学科应用技术研究等职业。该类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掌握大量本专业的当代研究的前沿信息,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④工程类职业素质要求
工程类职业的范围包括各行各业中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的职位,它要求就业者牢固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现代专业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
⑤服务类职业素质要求
该类职业的范围包括第三产业中从事服务工作的所有职位以及中介组织中的职位。该职业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要熟练掌握社交礼仪,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其它类型职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应当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己个人专长,充分了解各种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在就业前和就业后注意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日趋合理、完善,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较为全面的能力结构
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具备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还应该争取更多地培养自身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阐述观点、抒发思想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从自荐书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到回答招聘人员的提问和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在工作中,表达能力的强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表达,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设想和工作思路得到认可,让别人能准确、完整地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
(2)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把思想和观念转变为行动并产生物质力量的关键,也是现实生产力的要求。在一切社会活动,尤其是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没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是很难胜任的。那种读书破万卷,只会纸上谈兵的现代“马谡”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
(3)团结协作能力
现代社会由于分工日趋精细,信息快速变化,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十分注意考察毕业生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那些集体观念淡漠、自以为是、很难与他人合作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4)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一个学生毕业后的都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处处需要组织管理能力。在现代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不仅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每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随着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日益向综合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中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各行各业都对求职者提出了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这不仅是就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一些用人单位愿意招聘学生干部,就是看重他们在校期间担任一定的社团工作,组织并参与过一些活动,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新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大胆的设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离不开创新,而用人单位更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6)工作适应能力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总希望他们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历。如当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之所以“走俏”,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已经积累了独立开展工作的经验,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作后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在校期间有论文、作品发表的毕业生之所以很“抢手”,也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成果”证明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所列举的能力并不能代替所有的实践能力,在校学习只是人生的起步,每个人的身上还有许多潜力尚在开发和发展。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密切相关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不但在求职择业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容易脱颖而出。
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生理状况在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身心健康是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使劳动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要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毕业生其它方面条件不错,但若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者体弱多病,用人单位是不愿接受的。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试、身体健康检查、体能测试等,就是对身心素质要求的体现。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培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提高自身的素质。
1、专业平台——专业设置与学科特色的了解
要把学习搞好,首先应该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从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始。,通过研究学校的教学计划书,你也可以了解相关专业或你特别喜欢的专业教学计划,便于你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选修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扩大知识面,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你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深人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例如向高年级的优秀同学请教他们对本专业的理解,向班主任、辅导员请教,向任课老师、导师请教本专业的内涵和学习方法等。总之,要积极思考、主动咨询,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
2、社团组织
大学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比如“演讲协会”、英语沙龙”、“文学社“等等,同学们可以在那里大显身手。大家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研究成果,比起一个人闷头学习,常常事半功倍。在这里,学术气氛浓郁,热烈的讨论,更容易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它具有组织管理、开展学生活动的功能。它所组织开展的校园活动,也都有一个全面细致研究学生心态、动态的过程,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就等于一个产品市场认可程度的大与小。所以不要轻视学生会工作,尽力让自己融人其中,以此进行能力储备。
3、社会实践——走向社会
大学生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进人大学校门时做起。参加社会实践,如助工、助研、助管、助学活动和种种实践环节都是有益的能力训练机会。它不仅是对学生智力和体力的依次检验和训练,而且是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开展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加其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要求以及自己所学专业应用范围的全面了解,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为适应未来工作学习而需努力的方向;通过这种训练,可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工俭学是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在校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既是一次实践机会,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勤工俭学,还可以锻炼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有工作经验”已成为很多单位进人的必备条件。
其次,依靠社会为大学生素质培养提供的平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积极参加社会公认的能力训练实践。参加各种资格考试仅仅是一种能力训练。各种各样的证书及反映自己能力的材料被大学生们形象的称为“护照”。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素质及能力水平的衡量标志。
1、英语四、六级证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CET)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囡统一的单科性标准化教学考试,每年举办两次。
由于CET在大学中的普遍实行,也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衡量英语水平甚至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2、计算机等级证
(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测试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等级水平考试。是许多用人部门考核录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标准之一。
3、教师资格考试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行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具备教师资格者不能从事教师职业。但是,教师资格只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备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具有教师资格,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聘为教师工作,只有被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聘任后,才能成为教师。
4、其它资格证种类及考试
为做好云南省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云南省职业培训鉴定协会鉴定部授权成立的培训分部和国际认证与注册协会(IARI)云南省考试认证中心共同合作,对以下各个全国统一考试的职业资格鉴定项目进行招生报名及培训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业管理师、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师、公关员、心理咨询师、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物流师、职业指导师、理财规划师、网络编辑师、广告设计师等14个职业。对于修完全部培训认证课程,考试鉴定合格,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具体情况详见云南考试认证中心:www.yniari.cn。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2级历史专业小杨,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就业中标率较高的毕业生,他一共投出了6分自荐材料,分别投给了蒙自一中、高新一中、玉溪一中、师大附中大理分校、玉溪民族中学、师大附中。结果除师大附中外,其它五所中学都同意接受他。小杨选择余地较大,选择面较宽,他最后选择了蒙自一中。
分析小杨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小杨在以下几个方面占据优势:
1、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全班前列,专业成绩保持在85分左右。
2、教学能力强,在学院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玉溪民族中学实习时,共教授高二四个文科班的历史课程,实习课程40多节,课堂教学比较得心应手,在以后用人单位的试讲中占了很大的优势,基本都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3、职业能力发展。现在很多学校都毕业生具有较多的职业资格能力。小杨的英语只通过了三级,英语四级考了几次都没通过,估计困难较大,所以小杨把注意力转向了计算机能力,大三就参加了永赛电脑二级培训,顺利通过了通过了国家二级。
4、社会工作能力较强。在校期间经过自己的努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还担任过所在班级的班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5、在学院的学生刊物和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术性的文章,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案例二:2004级人文教育专升本学生小颜,他一开始并太喜欢自己的专业,但他却能正确审视自己的专业,把专业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汲取了历史、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小颜平时喜欢文学,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参加了国家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毕业时,他除了获得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毕业证,同时通过了国家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获得了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小颜的就业选择面较广,选择的机会较大,他既可以从事历史、政治、地理课的教学,还能教语文,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学校纷纷想与他签约。他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最后选择了到宣威六中教语文。
【思考题】
(1)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举例说一说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
(2)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你将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阅读书目】
(1)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编,《云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读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编写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吕一中、杜新安、薄爱敬,《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4)林永和主编,《毕业生就业指导》,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6月。
(5)周湘浙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006年11月。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实现途径
一、       个人职业理想实现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职业理想
个人职业理想的内涵:个人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作为人生四大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择业行为。
职业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1)职业理想的导向作用。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2)职业理想的调节作用。职业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参照系的作用,它指导并调整着我们的职业活动;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职业理想具有支撑作用。
(3)职业理想的激励作用。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大家都希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真正契合社会需要并合适自己的就是理想的。所以,在求职之前,每一个毕业生都须对自己有个定位,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自己的定位再来确定自己的目标。
社会需要是择业的前提。社会需要是指社会各用人主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对人才的需求,它是毕业生择业的前提。社会需要具有多样性,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就是职业的多样性。社会需求同时又具有整体性,使得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职业活动也具有整体性。尤其是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一项职业活动,都凝聚着其他职业活动的贡献;社会每一步发展都是各种职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中专毕业生在进行职业岗位的选择时,以自我为出发点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选择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一方面如果你选择的职业岗位不是社会需要的,这种选择或许是不应当的,就会影响就业。另一方面,有的职业岗位虽然有一定人员需求,但数量有限,众多毕业生都涌向其中,必然造成众多的人落马,而毕业生若不及时调整,也将影响其就业。在社会需要的范围内,个人对社会职业可以充分地选择,但如果一个人无视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无视社会实际的需要,一味地去“自我设计”,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将会四处碰壁。
那么应如何服从社会需要呢?
首先,对职业岗位要有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职业岗位的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城乡、工农、脑体、沿海与内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左右着人们对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一方面,这需要人们正视这个现象;另一方面,也要求择业者理智地面对这个现实。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有它特殊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一个职业岗位犹如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是整个社会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岗位选择时,需要有远见,既要看到眼前,更要预见未来的发展,自觉服从社会职业的总体需要,到社会需要的职业岗位去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
其次,正确处理理想与个人兴趣、专长的关系。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有兴趣时,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力,对该事物感受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浓厚,意志坚强。专长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学问或技能,毕业生若有某一专长是择业的优势,也是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择业理想的有力保证。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应尽可能将兴趣、专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职业者个人工作热情、创造性作用的最大发挥,也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能够满足个人兴趣和专长的职业岗位。但当个人兴趣、专长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社会需要。要知道你找工作时,工作也在找你,似乎你与工作、个人与社会是对等的,其实不然,任何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都必须服从社会的需求。讲自主择业,并不等于说是自由就业,也就不能完全凭借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跟着感觉走”。
二、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途径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
从1997年起,国家进行了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国家不再包分配,实行“劳动者自己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把过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大中专毕业生引入了市场,大中专毕业生成了一种特殊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所以,现阶段大中专毕业生必须消除“等”、“靠”思想,等国家分配、靠学校安排工作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毕业生要自己去求职,自己找“饭碗”。因此,要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就必须树立新的就业观。
1、 竞争就业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通过竞争,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第一、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全国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实现就业,这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竞争的行为,显然难以顺利实现就业。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不平衡形式表现出来。同一职业,尤其是较好的职业岗位,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择业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期望目标唯有竞争。
第二、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仅有竞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特长、应聘技巧等。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是实现个人择业理想的“资本”。
第三、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就业竞争是客观现实的,同时也是无情的,但竞争应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竞争应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反对尔虞我诈、相互诋毁、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己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第四、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凡竞争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对于就业竞争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要具有接受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当择业过程中遇到失败时,应积极设法寻求新的机遇,努力争取下一次就业竞争的成功。
2、自主就业观
虽然大中专学生毕业牵涉到国家、学校、用人单位、家长、老师等方方面面,但毕业生自己是主体。究竟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应由自己定,必须靠自己作主,其他人包括家长都不能代替。所以,我们不能依赖学校和家长,而应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岗位。在临近毕业阶段,要广泛了解和收集就业信息,一般而言,在毕业前一年,你就应该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是广泛获取信息阶段,就业信息主要通过政府信息发布会因特网、报纸、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大渠道获取,还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往届毕业生)等小渠道获取。信息量越大,占有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在信息获取阶段,切忌盲动,不要急于作出决策。
第二步是信息遴选阶段,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遴选出二三个可靠的、理想的、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对其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考查了解。
第三步是进入求职阶段,这时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包括写求职报告,准备自荐材料,并请人推荐。
3、动态就业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知识更新、产业高级化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代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交椅”、“铁饭碗”现象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而被打破。未来的就业不会一锤子定终生,一劳永逸,就业了,也可能失业,可能下岗,要再就业,一个人很难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一个人一生,一般要交换3-4个职业岗位。就业岗位在不断地变,就业者不能不变。其实,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树立动态就业观,实质上是要同学们树立竞争意识,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实力,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多渠道就业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就业困难的严峻问题。青年学生必须从多渠道、多门路入手,实现就业。广开就业渠道,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凡是对你就业有用的社会关系都动用起来,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并非一次完成,有的要经过多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所以,对于初次就业不能看得太重。
5、自主创业观
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就业。随着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已为有志青年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遇。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合适自主创业,干自己的事业。青年学生要树立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功,树立自主创业观,通过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6、正确对待待业现象
近年来,有部分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及时就业,出现了待业现象。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用人单位学历高消费的原因,有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的原因,有的毕业生不愿到工作条件艰苦的岗位上去,也有职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同时还有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出现的结构性用人需求不足的社会原因。以上原因综合表现出一些所谓好的单位和地区,虽人满为患却仍趋之若鹜;而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单位和地区,虽求贤若渴却少有人问津。
如何正确的对待待业的问题?
首先,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待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大中专毕业生可能会面临或遇到的现实问题。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应当看到待业不等于永久性失业,部分毕业生短时间待业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经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待业可能很快会转化为就业。
再次,应当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就业心理,避免因盲目追求理想化的职业岗位而放弃和错过就业机会。
(二)就业目标决策
表面上看来就业、择业、创业三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可实际上,在它们之间却有着一种相互转换,相互替代的关系。就业是三种里最低级的,不考虑自身的情况,有口饭吃就好。择业是有了一定的经济或学历基础以后想要按适合自己的发展而选择的。相比较来说,就业是择业的基础,择业是就业的后继发展阶段。而创业则是跳过了就业和择业直接走自己想走的路.。懦弱的人选择就业,理智的人选择择业,智勇双全的人才能走好创业的路,所以说就业要有就业的能力,择业要有择业的智慧,创业要有创业的勇气。
1、就业。
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就业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从事社会劳动;二是得到社会承认;三要有报酬或收入。凡具备这三个条件者,就算已经就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变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常常使劳动者从一个岗位转向另一个岗位,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这种变动在现代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2、择业。
也称“自主择业”,不光指找到工作,而是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成功的职业,它意在选择,是主动、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择业自由是宪法所赋予的。劳动者自主择业,不但对劳动者个人,而且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都十分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只有劳动者彻底转变了依靠政府解决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的新观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从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3、创业。
对创业最直接的理解是创立企业,根据《辞海》的解释意指“开创基业”。由于创业涉及的范围太广泛,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指劳动者自主创办事业,创造业绩的过程;一种是劳动者自主创办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有学者将创业定义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和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必须要贡献时间和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汇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要成功地创办和经营企业,创业者仅有创业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1)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精力充沛(生理特征)。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认为精力充沛是成功创业的第一前提,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健康的体魄,能够支撑长时间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拼搏的精神,在心理上能够承受外界的压力,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能够以一种恰当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初创阶段,工作时间每天可能高达16小时,工作时间长,加上巨大的风险与压力,没有过人的精力是很难出色高校地完成工作的。
第二、强烈的成就感(人文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成就感的程度有所差别。具备低成就感的人对他们的现实状况似乎较为满足。而另一方面,具备高成就感的人乐于与某种优秀的标准进行攀比,并且对他们自己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成就感与企业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系,成为企业家的人其成就感平均比一般大众要高。即为达到某一目的,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不仅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且善于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创造性解决困难,为达到事业的成就,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三、充满自信(心理特征)。自己要创办企业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自信,认为自己的企业比别人的企业强,具有产品性能或价格上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代表了一个人的自信,可以说没有自信就不会去创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果创业者没有自信,往往不能承受住市场波动或者暂时不利局面所带来巨大压力。而自信的创业者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能够充满信心,坚定不移推行自己的方案,最终促使企业获得成功。
第四、挑战风险(个性特点)。大家都知道,高收益往往是与高风险联系在一起的。但当一般的人考虑进行一次具有巨大风险的投资时,恐惧往往压倒一切。正是在这一点上,创业者喜欢风险,善于接受不确定性,并愿意承担责任。那些无力承担风险的人,也就不会去创业。
(2)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
第一、综合知识的能力。创业者需要良好的知识结构,其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管理学知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创业领域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在这些众多的知识领域中,任何人都不能通晓一切,但创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创业方向,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应具有综合知识的能力。
第二、创新能力。创业者在生产经营活动需具备,善于发现和捕获商机,准确地捕捉萌芽的新事物,提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继而进行周密论证,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不断地把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区别开来,创业要成功,或者是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或者是你比别人提供了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或者你以更低的成本来提供同样好的产品与服务。这三者都需要创业者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
第三、计划与组织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给个人和工作部门提供了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遵循的清晰图景。创业者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实际,在选定经营项目,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预先决定采取恰当的行动来完成这些目标。它使得创业者能够对自己和雇员清晰描绘未来的图景。有了计划还需要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以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这就是组织的任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组织要确定个人和部门的任务和权力,还要确定通过一种怎样的过程来利用资源以实现目标。从公司创业的历史来看,往往是创业者的计划与组织才能使得一个小型的私营企业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公司。
第四、团队的整合能力。在这个知识爆炸,环境复杂多变的时代里,许多事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而团队整合能力就成为创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团队整合能力的主要表现是通过合作使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能够有效地协调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分散权力。随着业务的增长,不要试图让自己做所有事情,因为创业者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知识和技能来应付每件工作。其次使成员明确团队的目的,建立公认的限制条件和会及相互交流的习惯等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会培育团队的合作精神。
(3)创业的一般步骤
第一、选定创业项目。选定创业项目是指决定创业“干什么”,项目的选定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企业创业来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恐怕是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即使有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创意,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这个创意值不值得投资,依据以下3条基本原则:它是针对一个随处可见的问题吗?这个问题紧迫吗?这是一个人们愿意花钱去解决的问题吗?这就是支付愿意、紧迫问题和常见问题“三原则”。如果对上述问题之一个回答是否定的,你的事业就会在获得和保持发展动力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创业者应该进行详尽的调查,它包括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目标市场。明确目标市场就是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经过评价和筛选确定作为企业服务对象的子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应把握以下四个条件:①有足够的尚未满足的需求。即作为目标市场的子市场不仅要有尚未满足的需求,而且这需求的总量足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②有一定的购买力。市场仅有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没有购买力或购买力很低,就不可能构成有生命力的现实市场,企业就无法实现其经营目标。③有能力满足其需求。在细分出的子市场中,常常可以发现有许多有利可图的子市场,但不一定都能成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只有企业有能力满足其需求的子市场,才能成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④有竞争优势。即在拟选择的子市场上本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该市场上没有或者很少有竞争;即使有竞争也不激烈,并且本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战胜对手;本企业可望在该市场上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第二、撰写创业计划。撰写创业计划是指决定创业“怎么干”,好的计划是创业成功的一般。撰写创业计划的目的一是只有撰写出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创业活动才有的放矢,减少失误,提高创业成功的抱握度。二是为投资人或贷款人提供决策依据,借以筹集资金。
第三、筹集创业融资。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创新的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获得资金。筹资的方式与来源有: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利用涉及利息偿付的金融工具来筹措资金的融资方法,通常也就是贷款。形式有向亲友借钱、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资助。权益融资是指无需资产抵押,它赋予投资者在企业中某种形式的股东地位。主要筹资方式两种:寻找合伙人投资和利用风险投资。一种融资类型是否较另一种方式优越,关键的决定因素就是获得资金的可能性、企业的资产以及当时的利率水平。通常,创业者会将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结合来,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
第四、创业管理。有的研究学者将企业成长中的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昙花一现的企业规模;内部管理的极端混乱;资源的黑洞。昙花一现的企业规模会使企业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管理成本增加,并使现有的组织系统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大量招募新人常常会导致组织的内部管理的极度混乱。这些新人互不了解,也不明白企业寄予他们的期望。结果企业会发现,尽管因为高速成长使得企业在公众眼中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们急需现金、各种资源奇缺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解决这些问题需涉及到机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办法包括:给予员工一定的股份,减少企业内部层级,引进大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现有的运作机制相补充,强调企业原来的远景规划,避免方向的偏离,雇佣和培训的人员以备将来之急,预先考虑企业一个更大的组织心态下的运作方式等。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期望值过高
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6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他的一个老师在供需见面会上将他的应聘材料推荐给他家乡所在地区的一家中学,对方愿意接收。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省会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至于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一直到毕业前夕都未能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据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案例二:创业也精彩
大学毕业后,小李进入一家装潢公司设计部工作。由于在大学所学就是电脑美术专业,小李不仅业务知识娴熟而且经常有崭新的创意,但是经理只是要求他按照策划部的方案设计制作,还“告诫”他说“年轻人做好手中的事就可以了,不要好高骛远。”小李在失望之余,萌发了自己开办公司的念头。2004年低,他毅然辞职并联合几位同学开办了一家室内装潢公司,自己兼任策划设计和业务经理。凭借着独特的创意、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小李的设计作品得到了许多客户的认可。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公司营业额也逐月攀升,不到一年时间,净收入就达到三十多万元,小李也取得了个人事业的初步成功。
分析: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材的重要模式。在上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做过这样的预测: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人们说,没有学生创业就没有美国硅谷。高校毕业生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更应当作为一种文化来塑造。
案例三 :职业价值观偏差
毕业于中文系的小刘,收到了五六家企业的招聘函都不愿意去,纠其原因,只想当公务员。其实,立志当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志向。然而,他想当公务员的原因不在于此,而是因为公务员队伍的稳定,而后来由于“非典”原因,当时的公务员考试推迟到毕业以后的9月分,小刘硬是“没就业”,并说:“非公务员单位不去……”。
分析:小刘硬要选择公务员单位,看中的就是它那个“铁饭碗”。笔者从事就业工作以来,发现与小刘持同样态度的大学生决不在少数,特别是文科学生,80%都想进公务员队伍;其中,很多都是受家庭的影响,这一代学生的父母大多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对于这些父母是绝对敏感的词,而农村大学生那种读书就是为了“当官”,为了“光宗耀祖”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这也造就了“大学生就业”与公务员单位这个铁饭碗”的必然联系。
【思考题】
(1)职业理想是什么?择业理想在人生中有什么作用?
(2)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择业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念?
(4)什么是创业?如何进行创业?
【参考阅读书目】
(1)周湘浙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振轩编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小玲,邢士彦,《就业与创业指导》,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4)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政策、择业程序、方法及权益保护
一、就业政策
(一)国家政策
当前,我国实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它以开展各级各类供需见面活动为具体落实方式,建立市场导向、政策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在满足国家人才需要的前提下,有力促进了学生成才和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当前的就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 、农技 、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 、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 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 、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 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制度还有人才聘用制度、毕业生人事代理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见习制度。
(二)地方政策
1、实行应届毕业生人事代理
云南省人事厅于2003年制定了《关于做好应届毕业生人事代理的实施意见》,以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服务和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有效配置、保障作用,对应届毕业生实行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择业信息登记、就业推荐和人事档案管理、代办社会统筹保险等“一条龙”式的“应届毕业生人事代理”服务。
2、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2004年,云南省人事厅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人事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强化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
《意见》要求,各级人事部门应提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纳人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服务和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就业安置的有效配置、保障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为毕业生建立人才储备库,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培训、择业信息登记、先落户后就业、就业推荐、就业安置、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代办社会保险、出具相关人事证明等“一条龙服务”。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举办各类毕业生招聘会。
3、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办经济实体
云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办经济实体。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享受以下优惠:
(1)毕业生新办从事咨询(包括科研、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2年。
(2)毕业生新办从事交通运输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毕业生新办从事公用事业、邮电通讯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的独立核算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可免征所得税一年。
(4)毕业生到“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免征所得税3年。
(5)毕业生创办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益暂免征所得税。
(6)到乡镇、三资、个体、民营、区街企业,以及自收自支的各类中介组织、信息咨询、社会服务、民办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直接取消见习期,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即:为其进行户口关系、档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为其确定起点工资和调整档案工资;办理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认定工作;办理医疗、工伤、养老和失业保险;办理结婚和独生子女证等证明材料;对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合同的,协助推荐就业并办理有关手续。对此类毕业生中今后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可连续计算,职称予以认可。
4、公务员召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有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毕业生应了解该法对国家公务员的有关规定。
1、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范围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录用
公务员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法定的方法和程序,从社会上(包括应届毕业生、就业期内未就业的毕业生)选拔优秀人才到政府机关、党群部门工作,并与之建立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等法律关系的行为。(1)录用的适用范围: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录用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笔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等,面试内容主要是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等。(3)录用的程序:发布招考公告;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公开考试;考核;提出拟录用名单,并予以公示;录用。(4)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每年11月举行一次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由于一些中央直属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比如海关),所以在各省都可能有相应的报名或考试。从2002年起,国家人事部将考试报名全部设在网上,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报名及考试地点,有关具体事项大家可查阅国家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新华网、人民日报等。
云南省公务员招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云南省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按惯例每年7月报名,7月考试,有关具体事项以招考公告为准,可在省人事厅网站(www.ynrs.gov.cn)或云南人才网(www.ynhr.com)、省人事考试网(www.ynkszx.cn)查询。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针对岗位的竞争考试,每位报考者在每次招考时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每个岗位的报名人数与计划录用数的比例大于3:1才能开考。要求报考者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不受户口限制,并具备拟报考职位所需的其它条件。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报名推荐表》、身份证、毕业生推荐表及相关资格证报考。
5、
云南省、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
2004年底,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省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和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主要从应届普通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一般不受性别限制。对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并实行试用期制度。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一般为12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招聘的基本程序:发布招考公告—→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考试(笔试、面试)—→考核—→体检—→公示—→聘用。
《办法》规定,招聘信息公告或招聘简章中发布的招聘人数与实际报名考试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方可开考。
考试主要测试报考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面试在笔试成绩公布后,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面试人选,按照拟招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原则上不低于1︰2,不高于1︰3的比例进行。
从2007年开始省、市事业单位考录后,将办理人事代理,其代理关系的办理由单位所在地的各级人才中心办理。有关云南省市、事业单位招考的具体事项,毕业生可以查询“云南人事人才信息网”(www.ynrs.gov.cn)、云南人才市场网站(www.ynhr.com)、昆明市人才网(www.100job.cn)以及各州市人事局网站。
二、就业程序
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一般包括六个部分:了解有关就业政策、收集处理就业信息、做好资料及心理准备、应聘和签约及离校与报到。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程序
收集处理就业信息
做好资料及
心理准备
应聘和
签约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三、就业方法
(一)材料准备
1、自荐材料包括哪些内容
自荐材料一般应包括四个部分:求职信、个人简历、有关“证明材料”(等级证书、获奖证书、毕业证书等)及其它相关材料(实习成绩、发表文章等)。
2、怎样写求职信
求职信实质上就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信。它是求职材料的一部分。自荐信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致相同,即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开头要写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结尾写上祝愿的话,并表示热切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最后写明自己的单位、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姓名和时间。
自荐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己具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哪些条件、才能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主要优缺点等;其次简述自己对该单位感兴趣的原因;最后说明自己期望能在该单位供职。
成功的自荐信应该应注意以下凡点:首先,态度诚恳,措辞得当,自信而不自大。其次,着眼现实,有针对性,动笔之前最好对单位的情况有所了解。第三,实事求是,言之有物,自己的优点要突出,缺点不要隐瞒,不可夸夸其谈,弄虚作假。第四,富有个性,不落俗套。如果能谈一谈行业前景展望、市场分析或建设性意见都会收到好的效果。第五,言简意赅,字迹工整。
3、怎样写简历
个人简历一般常用的格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年月顺序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另一种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列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充分表现自己的技能、品德。
个人简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应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院系及专业,获得何种学位及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工作目的,明确应聘职位等。第二部分可简述自己学习、工作经历,包括所学主要课程及学习成绩、在学校和班级所担任的职务、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业余爱好和特长、适宜从事的工作、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等。
个人简历实际就是自己学习生活的简短集锦,它是用来证明你适合担当所申请的那份工作的,因此,应尽量用简历来表现自己的长处,不可太长。简历的格式应便于阅读,有吸引力,并使人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有良好的印象。通常习惯将求职者的照片贴在简历的右上角。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内容详实,格式规范;富有个性,针对性强;设计美观,杜绝错误。
(二)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
1、如何获取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存在于广泛的信息之中。职业信息是广泛的,并不仅仅限于需求数量的概念,还包括对人的素质要求的质的概念以及需求单位的隶属关系、单位的性质(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私营、合资企业、政府机关等等)、人才结构、发展前景等等。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准确地收集与择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为择业决策做好充分准备。
2、获取就业信息的几种途径
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比较多,这里仅列举几种常见的途径:一是直接参加招聘会;二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三是校外的就业服务机构;四是各种招聘广告,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宣传单等;五是从同学、朋友、亲人等社会关系那里获取;六是参加一些求职俱乐部、猎才中心等;七是打求职热线、网上搜索,或者直接给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发去信息等。当然,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很多,关键还是自己要预先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机会。
3、怎样筛选就业信息
求职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理、鉴别,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处理的方法上可把握以下几点:(1)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选择,把那些从“小道”得来或几经转达而未经证实的信息与有根有据的信息区别开来。(2)对有关信息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分类。(3)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就业信息有三层含义:一是要识别真假,做可信程度的分析;二是要进行效度分析,对信息的可用性进行鉴别;三是信息的内涵分析。
(三)择业技巧
1、求职前的准备
一是精心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使用人单位通过简历对你作初步的了解,从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二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应聘单位的信息,以使在面试中表现出你对这个单位做过认真的考察;三是读一本介绍求职技巧的小册子,学几手面试技巧。四是准备一些考官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回答要点。同时还要准备好面试时所要带的资料。五是准备一套得体的服装,既要体现出大学生的青春和朴实本色,又要与应聘单位的组织文化相协调。六了解和练习一些社交礼仪,让自己在考场上合适得体。七是设想一下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和窘境,准备一些应对良策。
2、笔试技巧
笔试是一种常用的考核办法,主要是测试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笔试主要限于一些专业技术要求很强和对录用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单位。参加笔试以前,应当了解笔试的大体内容。笔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面的考核、二是智力测试、三是技能测验。参加笔试以前,应当针对考试内容适当地做一些准备,要按要求的时间准时到场,不能迟到。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考试过程中绝对不能作弊或搞小动作。
3、面试技巧
学校选聘教师,通常采取“面试、考察毕业生学业品行、基本情况、试讲”三个步骤,建议应聘人员把握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准备一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自荐材料,力求概括出自己的优势、特点及明确的佐证材料。二是要精心准备一堂历时45分钟的“试讲”,试讲是教师录用程序中最关键的一步,必须认真准备,事前演练。三是准备一套得体的服饰,教师职业讲求“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必须注重服饰仪表,与职业身份相符。
4、如何参加招聘会
参加招聘会,由于毕业生对许多招聘单位不熟悉,在选择应聘单位时会有盲目性,因此参加招聘会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看清想应聘单位的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展板、影视片、散发的招聘材料等,有针对性地参加;二是看清企业的性质;三是看清综合实力,包括技术实力、发展方向、员工人数和产值等;四是看人事政策,这可能决定你的发展前途。
5、如何在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是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手段的普及,人才交流必将走向无形市场。那么,如何在网上求职呢?
首先,作好上网前的充分准备。比如个人求职简历、意欲工作的地区、单位性质等。
其次,直奔主题,提高工作效率。你应选择一个网络稳定、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去上网,按自己的准备进人网站查询信息,公布自己的求职信。
第三,广种薄收,增加命中率。由于网络本身的原因,你应尽量往多个求职站点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提高命中率。
(四)面试与洽谈
1、面试前如何搜集资料
面试前应该收集招聘单位的资料。资料信息可以向父母、朋友、同学或亲戚打听,也可以向在该用人单位工作的熟人咨询,还可以通过电话、新闻报道、广告、杂志、企业名录及其他书籍找到。尽可能了解招聘单位的性质和背景,搞准确它属哪一种行业、生产何种产品;是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它的组织文化(包括口号和形象)是什么;同时还要尽可能了解清楚招聘单位的业务情况。另外,对招聘单位的内部组织、员工福利、一般起薪、工作地点等也应该尽可能了解清楚。
2、如何面试
面试是为进人下一轮洽谈的机会,因而要尽量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进入正式面试后,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每一次面试机会;二是树立信心,以我为主;三是因单位而宜,针对不同的单位,选择不同的应答方式;四是事前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五是准备好自我介绍;六是注意自己的仪态。
3、面试的基本礼仪
(1)提前一定时间到达面试地点,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2)进人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从容、自然。(3)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主考官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主考官请你坐下时,应道谢,离去时应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4)对主考官的问题要逐一回答,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对重复的问题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5)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要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
4、面试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是谦虚谨慎,面试和面谈,切不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讲话要留有余地。“集体式、讨论式”面试时,要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要随意攻击他人,以抬高自己。二是机智应变,避免尴尬场面。三是扬长避短,要注意给人以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良好印象。四是要抓住一切时机,巧妙地显示潜能。五是遇到比较年轻的主试者,切不可轻视。
5、面试中如何谈报酬
面试中谈报酬要把握分寸和技巧,这对求职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求职者要特别注意:首先,不要开门见山地讨论薪酬。其次,最好让面试者先谈及这个问题,求职者在提出薪酬要求时,要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求职者可以依照以下几个参照以确定自己的“心理价位”: 一是个人的能力、学历和资历等;二是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水平;三是求职者目前收入水平。
(五)签约与报到
1、如何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1)首先由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书上如实填写本人的基本情况,院(系)填写推荐意见和测评名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盖章。
(2)用人单位及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具体情况分以下几类:与省直事业单位签约;与驻就业地中央、省直单位签约的;与市属单位签约;到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师范类毕业生主要进入教育单位;与外省用人单位签约;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所属单位签约;考取公务员等。
(3)在毕业生本人签名完成签约后,由用人单位将就业协议书寄回学校,或由毕业生将就业协议书交还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签约时应注意什么
(1)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教育部门协议书,先由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协议书生效。;(3)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也要签订试用期合同;(4)毕业生在签约时也要考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5)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都不得单方面拖延签约周期。毕业生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时,最好能够及时咨询学校就业部门的老师,征求相关的意见和指导。
3、如何报到
由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本人三方签订的协议书,要统一汇总纳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报上级就业主管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方案下达执行。至此,毕业生的求职择业程序就算完成,毕业生可领取就业报到证,待办完离校手续后,便按照报到证规定的期限和指定的地点去单位报到上班。
四、毕业生权益保护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走向市场化、法制化的今天,作为改革的直接承受者和参与主体,高校毕业生在其整个择业求职过程中也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毕业生就业求职活动中的政策法律依据
为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毕业生就业活动的有序开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规范,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二是各地方就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三是高等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主管部门工作意见制定的本校工作实施办法、细则。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二)毕业生就业权益
毕业生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多方面的权益,根据目前就业规范的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享有以下几方面的权益。
1、获取信息权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用人单位。
毕业生获取信息权,应包括三 方面含义:
(1)信息公开,即所有用人信息向全体毕业生公开。上海市已建立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登记制度,凡需录用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须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有关高校办理信息登记,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高校向毕业生发布用人需求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截留需求信息。
(2)信息及时,也就是毕业生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而不能将过时无利用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毕业生。
(3)信息全面,毕业生有权获得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以便对用人单位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符合自身要求的选择,而不是盲目的。
2、接受就业指导权
学生有权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 情况进行择业。使毕业生通过接受就业指导,准确定位,合理择业。
当然,随着毕业生就业真正市场化,毕业生也将由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而转为主动到市 场接受就业指导,这种市场指导可以是有偿。
3、被推荐权
高等学校在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历年工作经验证明,学校的推荐往往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取舍。
毕业生享有被推荐权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
(1)如实推荐,即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推荐时,应实事求是,根据毕业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推荐。不能故意贬低或随意捧高对毕业生在校表现的评价。
(2)公正推荐,学校对毕业生进行推荐应做到公平、公正,应给每一位毕业生以就业推荐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公正推荐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也是毕业生享有的最基本的权益。
(3)择优推荐,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还应择优推荐,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也应坚持择优标准。真正体现优生优分,学以致用、人尽其才。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毕业生和在校生学习的积极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只能凭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取胜。
4、选择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的高校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毕业生只要符合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可以自主地选择用人单位,学校、其他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涉。任何将个人意志强加给毕业生,强令毕业生到某单位的行为是侵犯毕业生选择权行为。毕业生可结合自身情况自主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学校予以推荐,直至签订就业协议。
5、公平待遇权
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也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但在当前,毕业生的公平受录用权受到很大的冲击,也最为毕业生所担忧。由于各项配套措施滞后,完全开放公平的就业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如女生就业难仍然是困扰女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问题。公平受录用权是毕业生最为迫切需要得到维护的权益。
6、违约及求偿权
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协议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如用人单位 无故要求解约,毕业生有权要求对方严格履行就业协议,否则用人单位应对毕业生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毕业生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偿。
(三)毕业生权益保护
毕业生享有上述权益,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 毕业生可通过以下途径对自身权益实施保护。
1、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保护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来确定毕业生的权益,并对侵犯毕业生权益的行为以抵制或处理。例如:规定:对不履行就业信息公开登记手续,侵犯毕业生获取信息权的,不予审批就业计划和打印就业派遣报到证;同时对这种情况给予通报批评,严重者将取消其录用毕业生的资格。
2、高校的保护
学校对毕业生权益的保护最为直接。学校可通过制定各项措施来规范毕业生就业 指导和就业推荐,对于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行为,学校有权予以抵制以维护毕业生公平受录用权。对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就业协议,学校有权不予同意,未经学校同意的就业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作为编制就业计划的依据。
3、毕业生自我保护
毕业生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毕业生自我保护,毕业生自我保护体现在三 方面:
(1)毕业生应了解目前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熟悉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毕业生权益自我保护的前提。如果在就业过程中因为所谓的公司规定或部门规定与国家政策法规有抵触,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则可以依据法规办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毕业生应自觉遵循有关就业规范,接受其制约,保证自己的就业行为不违反就业规范,不侵犯其他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毕业生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学校报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
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A、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B、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C、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 无理要求被用人单位退回的;D、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3)在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过程当中,毕业生也应对自身权益进行自我保护。
如:按照国家规定毕业生在报到后应享受正常的福利待遇如养老金、公积金等;对某些工作岗位的特殊体质要求,用人单位应在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时就明确,否则不得以单位体检不合格为由比如仅仅是肝功能表面抗原阳性等将学生退回学校;另外正常的人才流动也应根据国家和当地的有关人才流动规定,不应受到限制;报到后毕业生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则按单位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能退回学校,毕业生应对自己的权利有正确认识。
(4)毕业生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侵犯自身就业权益的行为,毕业生有权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进行申诉并听取他们的处理意见,同时也可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也可以直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政策方面
2002届毕业生杨××,师大数学专业毕业生,楚雄州生源,专业成绩为班上前三名,综合测评成绩在前10名,获讲课比赛二等奖,于毕业前与昆明第三中学签署了就业协议,协议上注明符合进昆明条件方可接收,该生签完协议后便万事大吉,7月初离校时对方电话通知该生未参加昆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考试,单位不能接收他。最终该生只能回到生源地进行登记。
如果该生认真了解就业有关政策,及时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凭他的综合素质是完全可以考上,并进入昆明三中的,由于不注意学习就业政策,错失良机。
案例二:资料准备方面
2003届毕业生李××,大理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省卫生厅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将自荐材料递交报名处,对方人员翻开第一页就发现6个错别字,对方招考人员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这么多错别字,万一打针拿药写错字,把病人治死了怎么办?不予该生报考。
求职材料的准备是反映一个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全面情况,必须以认真准备,也是能否进入单位的一块敲门砖,所以要杜绝错误,错字连篇用人单位会认为你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
案例三:自荐材料的扬长避短
2001届毕业生革××系师大体育专业毕业生,该生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军人,可部队要求英语必须过四级才可以报名,该生英语四级成绩就差两分,在准备自荐材料时,该生十分认真,求职信写得诚恳、感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将自荐材料写成中英文的,打动了部队考招人员,最终获得免试机会,经多方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穿上军装。
毕业前自荐材料的准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该生利用材料取长补短,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最终获得成功。
案例四:面试
2005届毕业生S、M、Y三人同时到一个合资企业面试,公司老总什么也没说,只发了三把扫把给他们,叫他们分别打扫三间很脏的房间。S嘟嘟喃喃,“我是大学生,叫我打扫卫生小看人”。M认认真真打扫,打扫得干干净净,Y拿扫把画大字,胡乱打扫,走人。最终,M被录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都应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愿做焉能干大事。
案例五:礼仪
2004届毕业生高××,系师大教管院计算机辅助专业学生,参加省人事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经审核、初试已入选。单位领导到学校作报告,要求入选同学坐在前排听讲,高××在听讲时拿出指甲刀,肆无忌惮的剪手指甲。散会后该单位通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放弃录用该生,中心老师多次说情,对方坚决不要。
对方说能力差,我们可以培养,但是连起码的礼仪都没有,我们不能接受。开大会时不注意听讲而剪指甲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公共场合一定要注意礼仪,否则因小失大。
【思考题】
(1)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政策?国家级、省级、市级公务员报考有哪些规定?报考时间分别在什么时候?
(2)大学生就业有哪些程序?你将如何准备?
(3)你对违约怎样看?
【参考阅读书目】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版)。
(2)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组编,《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读本》,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凌峰编,《我的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吴灵军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王小玲、邢士彦编,《就业与创业指导》,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6)张秋山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云南省人事厅编,《云南省人才工作法规文件汇集(三)》(内部资料),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