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安徽总队政治部:未来20年中国人健康的四大杀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3:3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07:4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就拿中国来讲,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目前中国有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超过2.6亿;每年1030万各种死亡中,85%是由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并占整个疾病负担的69%。

  单就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如果每年能够使死亡率下降1%,就相当于每年创造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经济效益(2.34万亿美元);如果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3%,就相当于每年经济效益达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4%(5.4万亿美元)

  第66届联大预防与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次会议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即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已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

  就拿中国来讲,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目前中国有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超过2.6亿;每年1030万各种死亡中,85%是由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并占整个疾病负担的69%。

  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长将造成中国健康劳动力供给减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潜在的巨大障碍,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在这些非传染性疾病中,预计在将来的20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心肌梗死、脑卒中(即脑中风)、糖尿病和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比重将超过50%。2005年至2015年,这四种疾病将会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但就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如果每年能够使死亡率下降1%,就相当于每年创造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经济效益(2.34万亿美元);如果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3%,就相当于每年经济效益达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4%(5.4万亿美元)。

  由于将来50%以上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都集中在经济活跃的劳动力人口,它们将会进一步加剧由于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削弱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大大地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有超过2亿中国人为超重或肥胖

  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不合理膳食、少体力活动、酗酒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总吸烟人数为3.56亿,现在吸烟者3亿。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2.8%。而且,高吸烟率带来的健康效应正在体现:2005年,中国人群归因于吸烟导致的死亡已经达到120万人,其中33.8%在40~69岁前死去。估计到了2030年,中国烟草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达300万。

  与不合理膳食和少体力活动相关的超重和肥胖率,1992年到2002年间,中国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增长了38%和81%,达到了22.8%和7.1%的水平。据估计,目前有超过2亿中国人为超重或肥胖。而这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吸烟率,还是少体力活动和不合理膳食,在人群中分布多数都是在职人群。也就是说,这些人群就是将来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鉴于此,这次会议呼吁“各国政府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挑战方面有着首要作用,承担首要责任,社会所有部门都必须做出努力,参与进来,以拿出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对策。”

  政府部门怎么做

  慢性病的预防必须把资源和精力放在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上游因素,而不是仅针对个体的行为,更不是如何建更多的医院来收治慢性病人。而上游这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干预,必须依靠政府。

  首先,要把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议程,保障必要的投入。加强立法和执法,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如公共场所控烟、禁止烟草广告、规定成品和半成品食物中食盐、脂肪和糖含量的上限、食品营养标签,等等。

  其次是形成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通过成立跨部门的“健康促进委员会”,在主管卫生的政府首脑的领导下,把相关的部门和其他相关的代表参与进来,尤其是与许多不健康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关的部门要加入到慢性病的干预中来。

  第三,是针对那些不健康商品广告的泛滥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有效的干预,并通过宣传正确和健康的信息,引导大众作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基于中国卫生事业公益性的特点以及目前卫生系统在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不适应和能力的严重不足,在新一轮卫生改革的推进中,除了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卫生服务以外,还应把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精力放在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更好地设计卫生系统,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能力,把我们这个仅适应于急性病诊疗的医院改造成适于慢性病管理的体系,并提高卫生系统的运行绩效,以有效地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

  卫生系统该如何应对

  对卫生系统而言,针对慢性病发生发展所涉及多个层面多个环节的特点,要进一步理顺其预防工作,如什么部门负责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多部门合作,什么部门负责社会的宣传教育,什么部门负责场所人群的干预,什么部门负责信息的监测评估等等,针对一些慢性病预防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形成有效分工合作的一盘棋。

  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下游,是大量的慢性病病人和一些如高血脂、超重肥胖等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卫生系统的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担负其管理和治疗的责任。但是,我国的医院系统是针对疾病急性期的问题来构建的,而慢性病在多数的情况下是依靠自己而不是医生来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了疾病,个人应该承担起其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有些地方,把慢性病管理的一些本应是个人的责任让政府来埋单,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人员上门管理,层层考核。结果是不仅效果不佳,且多方抱怨。

  所以,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摸清所辖区域慢性病病人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包括慢性病自我管理和医务人员为主导的疾病群组看病和个性化管理的体系,在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下,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

  医院系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慢性病预防控制中来,除了治疗疾病外,把临床预防服务结合到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来,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行为干预指导和合理的疾病筛检服务。

  当前,社会上许多以盈利为目的健康管理机构,要进行业务的规范管理。由于它们只能为少部分人服务,政府资源不应该投入到这样的服务中来。

  各负其责

  社会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负起各自的责任。尤其要强调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在慢性病预防中的社会责任。

  其中包括,生产的产品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要有益于而不是有害于人群健康;工作场所的环境要保护工作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如无烟环境、促进体力活动环境等的保证;构建良好的健康促进政策和氛围,鼓励员工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慢性病等等。

  在个人健康素养方面,在他们知情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能力来使其能做出健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