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喜欢你snh48:我的健康我做主 自力更生把病除——24节气与养生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55:11

 

我的健康我做主 自力更生把病除——24节气与养生知识

今日是24节气中的霜降,多事之秋将结束,肃杀的冬季将来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平衡、健康一生,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强五脏就是强正气。冬养肾,肾气充足就不怕事,就不会再韬光养晦、逆来顺受、胡乱逮老鼠、摸石头。  

非常感谢、怀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赤脚医生!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尖锐批评“城市老爷卫生部”,1965年6月26日发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6?26指示”46周年。  

若程序中下有“方正字库”,则阅读效果更好。  

从以下“儒释道法名”开始复制、粘贴,调整好首页的边距后,其它的则自动生成,共36页。

 

  

儒释道法名 墨兵农医杂 纵横阴阳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得知美国贵宾对中国烹饪文化赞赏不已时,毛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24节气与养生科普知识  

●我的健康我做主 自力更生把病除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有病早治 无病早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身体愉快 精神健康  

夏三月,此为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秋三月,此为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阴阳平衡 健康一生·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 四季养脾胃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红入心 绿入肝 黄入脾 白入肺 黑入肾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邪之所腠 其气必虚  

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天人合一  身心和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寒、大寒。  

调好五脏人漂亮——面色靠心 眼神靠肝 嘴色靠脾 嗓音靠肺 头发靠肾  

益寿延年十字诀: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 312经络健身法  

大脑不衰 全身不衰心情——五脏的体温计●早饱午好晚少形与神俱  

治未病精气神 正清和⊙顺四时 适寒暑 调情志 节饮食 慎医药 适运动  

中华保健“四大基石”——心胸有量 动静有度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和于术数  

阴阳五行 经络藏象 病机八纲◆细节决定活百岁 健康自我管理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加强(自身小宇宙)规律性,生命(健康战胜疾病)就长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工作力,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WHO)告诫: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并指出:  

21世纪,健康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才称之为健康。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  

健康有四个元素组成:第一,父母遗传基因;第二,环境;第三,医疗条件;第四,生活方式。用老百姓的话讲,叫做“四个生”。  

即:第一,医生,占8%;第二,养生,占60%;第三,生身父母,占15%;第四,生态环境,占17%。健康一百分,医生占8分,养生60分,父母15分,环境17分。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人们要想健康100岁,第四条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这4句话16个字,能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从整体说,可使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减少一半以上,并可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花费在健康保健上的费用不及医疗费用的1/10。故,健康生活方式虽然很简单,但效果非常大。  

中华保健“四大基石”——心胸有量 动静有度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21世纪的健康观念,洪昭光说是: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最珍贵。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养生为本。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约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WHO)健康的“五快三良”好标准:吃、便、眠、说、行得快;良好的个人性格、人际关系、看待问题。  

我国中老年人年龄段的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45——59岁 中年               65岁前 中年  

60——74岁 老年前期           65 - 74岁 青年老年人  

75——89岁 老年               75 - 90岁老年人  

90岁以上 长寿                 90 - 120岁 高龄老年人  

   

养生之道四句话,“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一句话细节决定活百岁。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态—是宁静;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补品—是睡觉;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周贻谋:24节气与健康有亲密关系(4)  

1.二十四个节气的形成4        2.我国节气与欧美各国的不同5  

3.二十四个节气与防病的关系5  4.二十四节气与作息起居关系6  

网络:24节气养生与保健(7)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启动33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季节、温度、降水、物候及农事  

一、春光正好时7   二、夏日当头时9   

三、秋风送爽时10   四、冬挂冰凌时11   

冯国川:新年家庭健康日历:一月防过敏,二月正护心,三月睡好觉……12  

王国玮:春夏秋冬话养生(14)王国玮:养生——低调的奢华(16)  

1.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2.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3.吃蔬菜水果对应时令; 4.精神调养 并驾齐驱  

赵霖:民以食物为天(19)王琦:中医养生“治未病”(30) 武月萍:话养生 治未病(17)     

人与动脉同寿,要把血管“清道夫”请上餐桌18 ====三老四严18  

《养心六常存》(石天基)18 ===常服“养心无忧散”22== 世事六然22  

:吃出健康来(19):红黄绿白黑,粗苦淡生臭,一二三四五  

刘逢军:常用食物属性表(21):寒、热、温、凉、平性  

赵铁锁:老年人强健体质按摩十二法22 == 好了歌24天人相应(34)  

六拍助你通气血23  ====提高免疫力的五大部位23  

马有度:中华保健“四大基石”—心胸有量 动静有度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25  

李济仁:益寿延年十字诀: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 26  

伊诗:调好五脏人漂亮—面色靠心 眼神靠肝 嘴色靠脾 嗓音靠肺 头发靠肾27  

钱伯文:老年宜七少28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28   六种米功效34  

长寿老人日常饮食的十大偏好29  防控慢病“井喷” 急需新思路33  

洪昭光:健康以养生为本35 ===长寿民谣35当心生命中5个魔鬼时刻34  

人生六是:权利是一时的,财产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  

知识是有用的,情谊是珍贵的,声誉是长远的。  

为人六乐:进取有乐、知足常乐、先苦后乐、   身心六炼 26  

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   人品六为 27  

宋?无门和尚《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夕阳红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世纪90年代初,相声演员冯巩的母亲对他说:我给你说小冯,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监狱里没咱家犯人,医院里没咱家病人。  

高!实在是高,实在是妙,不知要比专家教授、学者大师的精辟多少倍!  

的确是这样。老同志革命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工作了一辈子,除了照顾管理好自己外,还要培养教育好儿女子孙:使他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使他们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作风上不犯错误;使他们在家做孝顺子孙,在社会做守法公民,在学校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今天的少年、青年、中年人就是明天的青、中、老年人,健康管理要从娃娃开始。  

健康始于足下、始于现在、始于实践,因人、因时、因地而宜,贵在老实做、成于坚持为。  

 “关于一年四季的时月划分,我国与欧美各国是不相同的。  

我国根据传统农节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节算做春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节称为夏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节算做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节称为冬季。”  

24节气与健康有亲密关系  

(周贻谋冬月阳)《生活与健康》2010第四期P10-12  

1.二十四个节气的形成       2.我国节气与欧美各国的不同  

3.二十四个节气与防病的关系 4.二十四节气与作息起居关系  

   

二十四个节气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而创造出来的,也是古人高度智慧的体现。它反映了寒暑变化与农时季节交替的规律和特点,不仅对古代农业生产有其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起居作息、日常生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等诸多方面来说,也同样有其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比如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要想防病健身,就得顺应四时八节的阴阳变化规律。这里的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而八节则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就直接涉及到了二十四个节气。现今不但我国城乡居民对这类节气非常熟悉和重视,即使是在世界各国定居的广大华侨和华裔之中,此类节气也是广为流传的。  

二十四个节气的形成  

    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就表明,东汉时期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已经与今天完全一致了。  

大凡二十四个节气各有其特定的含义。立春表明春季开始;雨水表示少雨的冬季已经过去,雨量将逐渐增加;惊蛰意味着蛰伏于地下进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将一一被春雷惊醒;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和春季的一半;清明是说气温回升,春暖花开,有清新明朗之感;谷雨则降雨明显增加,有利于谷类作物的培育和生长;  

立夏为夏季开始;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日小满;芒种系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开始收割,各种秋熟作物即可播种;夏至表示夏季也是全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已经到来;小暑则指天气开始炎热,尚未热到顶点;大暑表示夏季也是全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立秋为秋季开始;处署表示炎热之极的夏季即将过去,暑热之气也会渐渐消减;白露则指夜晚转凉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草木或其他野外物件上形成白色露珠;秋分表示昼夜平分和秋季的一半;寒露言气温渐低,野外露水更多且带有几分寒气;霜降表示夜晚温度很低,水汽在草木或土石上会凝结成白霜;  

立冬为冬季开始;小雪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北方开始降雪;大雪则天气更冷,下雪范围扩展而雪量较大;冬至表示冬季也是全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已经到来;小寒表示严寒已经开始,但是尚未到达极点;大寒则表明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节。  

我国节气与欧美各国的不同  

关于一年四季的时月划分,我国与欧美各国是不相同的。我国根据传统农节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节算做春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节称为夏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节算做秋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节称为冬季。  

欧美各国则不然,他们是根据天文学的算法来划分四季的。依照天文学原则,对于北半球来说,当以太阳处于黄经0度即春分点算做春季的开始,将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六节称为春季;太阳处于黄经90度即夏至点作为夏季的开始,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六节称为夏季;太阳处于黄经180度即秋分点作为秋季的开始,将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六节称为秋季;太阳处于黄经270度即冬至点作为冬季的开始,将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六节称为冬季。例如2008年8月7日立秋,根据传统农节算是秋季开始,而8月8日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的日子。整个运动会是在立秋节内举行,根据我国传统农节,就要算是秋季运动会了,然而根据天文学的算法,此时正值夏季的第二个月,应当视为典型的夏季运动会。  

二十四个节气与防病的关系  

    二十四个节气不但与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而且与疾病防治及养生保健之间的关系同样极其密切。就拿疾病防治来说,各个节气或季节都有其常见病和多发病必须注意防治。比如立春以后,除了纬度较低地区迅速转暖以外,其他许多地区依旧处在严寒之中,此时发生风寒感冒的频率仍然很高,故应特别注意“春捂”。惊蛰后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苏醒了,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和迅速繁殖起来,自然应当关注各种传染病的防治。惊蛰又意味着滚滚春雷开始了,春夏两季往往频频发生雷暴,多雷地区每每造成人员死伤,更要高度重视防雷。  

    春季的病种很多。春分过后不久,桃花即将盛开,却是精神病和狂犬病的高发季节很快就要到了,民间称之为“桃花癫”,理当格外注意预防。尤其是狂犬病的危害极大,现今此病只能预防,根本无法医治。要使广大城市居民和农民懂得,不但疯狗咬人会引发狂犬病,而且被健康犬咬伤也可能引发狂犬病,因为在健康犬中约有15%带有狂犬病病毒,故无论养狗养猫或养其他宠物均必须打预防针。即使是被健康犬抓伤或咬伤,也一定要立即前往正规的医院注射疫苗和医治,绝不可等闲视之。  

    小暑、大暑正处于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大家都很重视防暑降温。电风扇和空调在这个时期的使用频率最高。但贪风纳凉不可太过,猛吹电风扇,久待空调室或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本身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在此要提醒人们注意,暑季也不可忽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只知道冬季严寒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殊不知暑季的高温湿热也易诱发此类疾病。还要指出,在酷暑高温季节,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绝不可在这段时间去洗桑拿浴。暑季本来已是高温湿热,此时洗桑拿浴无异于火上浇油,著名特型演员古月就因暑天洗桑拿浴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而猝死,值得引以为戒。  

入秋以后,应当格外注意预防痢疾和以蚊子为媒介的各种传染病。痢疾可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各自有不同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要想有效地防治疟疾,就得大力消灭蚊子。秋天又应留心预防秋燥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冬季尤其要注意防治严寒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还应警惕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二十四节气与作息起居关系  

    就起居作息而言,也与节气密切相关。例如俗话说:“春困秋乏”,凡成年人每天应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无论少睡或多睡都不好,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均对人体有害。国外有资料表明,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其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常人高出2.5倍,而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的人,其患糖尿病的几率均比常人高出1 70%。由此可知,人们每天必须保证7~8小时的睡眠,但最多不要超过9个小时,这样才会对健身防病有利。另外还要强调保持头寒足暖。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早起要用冷水洗脸,晚上就寝之前必须用热水洗脚,做到古医书上所说的“寒头暖足”。  

    进入冬季以后,人们十分重视冬补。什么人参、鹿茸等各种名贵补药成了争相购买之物。然而只有体虚之人才需要补药,身体健康的人则不宜服补药。倘若滥服补药则非常有害。即使是体虚之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必须辨证施补才能有效。人参属补气药,主治各种气虚病症,如心衰气短,身倦乏力,精神萎靡,言语低微,动则出汗,喘逆不已等。凡阴虚火旺,实热及湿热等患者,均应禁忌使用。人参虽是王牌补药,但服用必须适量。急救时用量较大,应由医生掌握。若用于补虚,每天只宜服1~3克,最多不要超过3克。有人用40克红参煎汁200毫升,一次服完,其后不久出现频繁呕吐,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有片状出血斑,因抢救无效而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这就说明,大剂量服用人参非常有害。人参也不可久服,许多实例说明,每天服用人参3克以上,又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者,大多有咽喉刺激感和兴奋、激动、失眠、高血压伴随神经过敏症等不良反应。可见久服人参也是有毒副作用的。其实,一切补药均只适宜适量服用,适可而止,切忌多服、久服和滥服,否则只能是欲益反损,有害无益。  

   

二十四节气养生与保健  

养生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联。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不一,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因此,非常有必要依从二十四节气的要求,进行养生与保健。  

节气的含义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反映季节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反映气候特点,其中反映冷暖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寒、大寒八个节气,反映降水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第三类反映物候现象,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一、春光正好时  

1.立春(2月4/5日):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2.雨水(2月19/20日):这时春风遍吹,天气渐暖,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3.惊蛰(3月5/6日):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及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4.春分(3月20/21日):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4月4/5日):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扫坟墓。
  6.谷雨(4月20/21日):天气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种的好季节,因为有雨水滋润大地。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潜伏在慵懒身躯里的灵魂已经蠢蠢欲动,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第1招  少发脾气,多微笑。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 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第2招  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反而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第3招  保暖工作不可少。尽管天气回暖,保暖工作还是很重要。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此外,由于膝关节对冷较敏感,因此穿着裙装时,记得加双厚一点的裤袜保暖。
  第4招  启动身体的引擎。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试试看最简单的呼吸调节法:静静坐下或站定,全神贯注在呼吸调节中,慢慢地,一点一点用鼻子吸气、吐气,并重复数次。简单的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热,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
  第5招  用五官体验新感受。春天,也适合打开人体的五官感受,体验全新的世界。旅游是一个方法,找三五好友郊游踏青,让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或者在书桌上布置一个有春天感觉的小环境,可以在*东方的桌角,布置一个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会有新的力量和创意。
  在美国乡村,习惯在春天采集新鲜的柠檬,泡成一大壶蜂蜜柠檬汁,做为净化身体的饮品。柠檬中的类黄酮可以帮助身体减缓过敏反应,防止病毒入侵。具有理气解郁功效的玫瑰茶,可以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且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及加速疾病痊愈。也可以买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风信子回家,将春天的信息带入室内。  

二、夏日当头时  

7.立夏(5月5/6日):夏天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工作日益繁忙。
  8.小满(5月21/22日):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芒种(6月5/6日):芒种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宜开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连绵阴雨。
  10.夏至(6月21/22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
  11.小暑(7月7/8日):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热,人们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
  12.大暑(7月23/24日):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热时期,喜温作物迅速生长;雨水甚多。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头晕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防中毒: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三、秋风送爽时  

13.立秋(8月7/8日):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14.处暑(8月23/24日):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15.白露(9月7/8日):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秋分(9月23/24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17.寒露(10月8/9日):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18.霜降(10月23/24日):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北京秋天短,有时不太明显,但从养生角度却很关键。因为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短暂交替,正考验身体机能,要能储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从凉意甚浓的秋天保养起。  

第1招:少辛增酸  忌寒凉。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第2招:养阴补气。中医师不反对秋天进补,但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有时出现上呼吸道毛病,以为感冒,其实不然。而是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如果属于过敏体质,着重“补气”,要偏向温补,忌吃寒凉食物。 
  第3招:情绪保守,收敛元气。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第4招:适当的运动。秋天不算太冷,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第5招:穿明亮衣服。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四、冬挂冰凌时  

19.立冬(11月7/8日):冬季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20.小雪(11月22/23日):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大雪(12月6/8日):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12月21/22日):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23.小寒(1月5/6日):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24.大寒(1月20/21日):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自觉地做到“七要”,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必须首先要注意的。
  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呆在温度适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袜。
  要谨慎对待洗澡。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要坚持洗脚。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大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要严防病变。科学研究发现,冬至之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重病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对此,要采取预防措施,譬如可以给重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服一些滋补药品,如人参、大枣、桂圆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要调节饮食。根据冬季天气寒冷的特点,膳食应以补为主,早晨可饮用牛奶、豆浆、各类豆粥等,中午和晚上应选用热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鱼、蛋等食品,同时还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肤干粗、皲裂。要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不能透支身体的能量。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现状,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  

一月防过敏,二月正护心,三月睡好觉……  

新年家庭健康日历  

●冯国川 《 生命时报 》( 2010年12月28日   第 16 版)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制定了关于健康的新年计划?据美国《妇女家庭杂志》报道,打好家庭“健康保卫战”,每个月都应该有重点。  

一月:预防室内过敏      

冬天时,紧闭的门窗会将灰尘、霉菌、宠物皮屑都留在室内,要是家里有人过敏,症状可能会加重。流鼻涕、气喘、持续的咳嗽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这时增加居室通风,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合理膳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的发生,减轻哮喘的严重程度。  

二月:冬春护心正当时  

  冬末初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峰期,这可能跟当月的气候有关,其中气温骤变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美国小儿科协会建议,父母可不要光顾着查自己的胆固醇,2岁至10岁患心脏病风险高的儿童也要验血。即便结果正常,这样的孩子也要和成人一样,每5年就要查一次。  

三月:试着睡个好觉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随着白天时间的延长,三月是培养睡眠习惯最好的时间,特别是睡眠不好的孩子。专家建议,营造温馨的卧室氛围,放一个苹果在枕边,都有利于进入深度睡眠,儿童和青少年最好保持9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月:让牙齿更健康  

  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人体在春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增加了对骨骼、牙齿生长的良性刺激。这时是全家保护牙齿的最好时期,除了成人牙齿规律性的检查和清洁外,儿童更要接受龋齿矫正、氟化治疗。牙齿和牙龈都很健康的人,每8个月也要检查一次。  

  五月:外出提防蚊虫叮咬  

  这个月份蚊虫大量繁殖,不少蚊虫能通过叮咬传播疾病。有些蚊虫(比如蜱虫)喜欢藏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经过蚊虫肆虐的地方,一定要仔细检查腋窝、头皮、腹股沟等部位,必要的话,衣服要用热水清洗并高温烘干。出现疲劳、发烧、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以及叮咬部位呈现环状丘疹时要及时就医。  

  六月:别让阳光伤害你的皮肤  

  虽然涂抹防晒霜是每个季节的必修课,夏天尤为关键。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会增加皮肤癌风险,更别提晒伤和日晒导致的皱纹了。除了每两小时就要涂抹一次防晒霜外,宽边的帽子或能阻挡紫外线UVA和UVB的太阳镜可提供额外的保护。  

  七月:带上全家去运动  

  夏季白天时间比较长,日程安排不那么紧密,正适合全家一块锻炼。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都是好处多多,不仅对孩子的视力有好处,还对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和四肢协调能力有一定的益处。所以,七月可以多组织全家去参加户外活动,阳光太强的时候可以选择室内适合家庭的小游戏,若户外不太晒,可以选择和家人一起逛公园、骑自行车、游泳等等。  

  八月:把新鲜蔬果摆上餐桌  

  这个季节,许多新鲜蔬果都已经上市,比如玉米、南瓜、桃子、李子、甚至早熟的苹果等。此时应该多去菜场和郊区挑选一些超市中不易买到的新鲜蔬果。最新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最好摄取5种以上颜色的蔬果,不仅有利于心血管和各个脏器的健康,有些蔬果还能起到延缓衰老和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九月:注意保护眼睛  

  不少孩子在九月就要走进课堂,面对繁重的课业。这时候,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合理用眼、定期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同时,大人们也需要定期给自己做视力与青光眼检查。如果你感觉将书放远一点才能看清楚、看完东西感到头痛,那么应该考虑戴眼镜了。  

  十月:做好预防流感的准备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如果从十月就开始做好准备,就能减少流感和感冒的发生几率。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注射流感疫苗。此外,经常洗手是预防病菌感染的第二道防线。家庭成员要勤洗手,保持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排合理的膳食结构,更加有利于抗击流感。  

  十一月:少吃甜食  

  临近年末,节日渐渐增多,加之天气寒冷,糖的摄入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少吃甜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蛀牙,也可以减少其他疾病发生的几率。研究显示,常吃甜食的人,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高。以水、低脂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是健康的选择。  

  十二月:帮助别人收获快乐  

  冬季阳光照射少,容易情绪低落。这时候多帮助身边的人,有利于改善抑郁情绪。研究表明,做志愿服务能降低抑郁风险,将寿命平均延长7年。▲  

春夏秋冬话养生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王国玮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从立春开始,阴气逐渐下降,阳气逐渐上升,到了夏至,阳气达到鼎盛时期。而从立秋开始,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到了冬至,阴气达到鼎盛。冬至以后,阴气就逐渐下降了,阳气逐渐上升。周而复始,这就是自然界的阴阳循环。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体内的阳气也应该顺应自然向上向外抒发,养生者应该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比如,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阴气不足、阳气充盛。让自己的意志生发、精神愉快。  

  而在冬秋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比如,秋季要早卧早起(比春夏起得要晚些)以适应阴长。冬季要早卧晚起,以适应自然界之闭藏,也是养阴之意,意志精神都要敛藏。   

  《黄帝内经》中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意思是: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懂得养生的圣人在春夏两季摄养阳气,在秋冬两季保养阴精。违背了养生之道,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身体。所以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是生死的根本。违背它,就会产生灾祸;而适应它,就不会患上重病。懂得了这些,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圣人遵行它,愚蠢的人违背它。  

  与自然相违背,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而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即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生理功能的异常。就像你如果经常违反交通规则,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多。  

      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 四季养脾胃  

  每个季节对应的脏器都与这个季节的特点有关。不同季节人的脏器功能盛衰不同,因此在养生上,就有侧重点。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肝脏的特性是容易生发,所以春季要注意养肝。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季人出汗最厉害,所以夏季要注意养心,秋季干燥,燥最容易伤肺,所以秋季要注意养肺,冬季寒冷,肾是人体阳气的根源,所以冬季要注意养肾。脾胃与饮食消化关系最大,没有突出的季节性,是一年四季都需要注意养护的。   

                   吃蔬菜水果对应时令   

  《黄帝内经》中说“司岁备物”,孔子在《论语》中也说“不时不食”,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季节里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采备食物,这样的食物营养价值高,吃了之后才有益于润养五脏。反季节食物违背了自然规律,如果想达到养生的目的,反季节食物应该不吃或少吃。  

                   精神调养  并驾齐驱  

  我曾经对北京中医医院的体检结果做了一个调查,5000多女性中,乳腺增生者占56%,子宫肌瘤者占8%,月经不调者占26%。这些都与她们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关。各系统肿瘤与精神的长期压抑都有很大的关系。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控制身体。一个人如果在非常悲伤的时候,可以三天三夜不吃饭不睡觉。精神如果调养不好,身体就会被情志所伤。反之,如果精神调养得好,对健康的好处又很大。我的门诊有个肝癌患者,他曾经被判定只能活3个月到半年。但是,两年过去了,他的各项指标都变好了。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他七分做得特别好,主要是心态很好。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顺应自然、润养五脏的时候,也要注意情绪的调节。  

养生是一种习惯。有的人说,我没时间锻炼。但如果你上下班的时候早下车一站地,步行到单位,这就是一种运动;如果你不坐电梯走楼梯,这也是一种锻炼。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现在患这些疾病的人群年龄大大降低,大家都知道这些疾病是吃出来的。如果你能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一些、控制一些,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就是在养生,就是在预防。养生不是难事,越早开始越能有效预防、延迟或避免疾病的发生。  

   

养生——低调的奢华  

王国玮(2010-06-07 07:52:39)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而生命的基础是健康,一个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才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才能享受生活与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只要思维正常,谁不愿意活的更长、更健康、更快乐呢?那么,我就劝你去“养生”。  

“养生”,听起来很古老却又很年轻;即时尚又很奢华;这是因为中国人很聪明,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建立了完整的“养生”理论与“养生”方法。“养生”为什么又年轻呢?这是中国人把它忘记的太久太久了。当然,在战争年代,内忧外患的中国近代史及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何谈“养生”?而近年来,中国人在丰衣足食之时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又想起了“养生”,又掀起了一股“养生”的热潮,甚至有人把“养生”这么古老的理论当成一种时尚去学习、探究。岂不知“养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首先,“养生”不是什么人都做得来的,那种半信半疑的人士做不来的;那种急功近利的是做不到的;那种没有理解“养生”真谛的人是做不对的;那种没有毅力的人是坚持不了的。这样看来,高调“养生”的人只能是一种时尚,只能是随波逐流的弄潮者,他们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养生”,也到不了“年近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的“养生”真谛。  

    真正“养生”者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中医的“养生”理论与思维,在无欲无求的精神世界里摆正人生的位置,是坚持不懈的、周而复始的养成健康习惯与方法的结合,是平和的心态与和谐人生的一种体现。而不是简单学习“养生”的皮毛理论加之1—2种“养生”之术就达到“养生”的目的了。也不是只求一时之用,而变成时尚“养生”之人,更不是高调“养生”走向“热之极、便是火”的“养生”之路。  

   “养生”是一种低调的、长期的人生之路,它的奢华在于很多人因各种原因走不到它的终点,所以说,“养生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话养生 治未病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16 健康讲堂 2009年08月19日  

主讲人:武月萍 河南省中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治未病”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理论,是现在“预防为主”理论的渊源。在讲座上,武月萍博士介绍了一些养生之道,并为现场听众讲解了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年“五季”与养生  

中医讲五行,那么你知道养生也要分“五季”吗?中医所说的“五季”,是指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时段,不同时段,偏重不同口味的饮食,可以帮助大家养生。  

春为木,应肝而养生  春季多吃酸味食品可以养肝疏肝。醋味酸而入肝,具有柔肝散淤、解表抑菌等作用。春天万物生长,应该多吃一些种子类的食品以养生发之气,比如五谷杂粮、豆类等。也可食醋泡豆及动物肝脏以养肝。  

夏为火,应心而养长  夏季应多食苦以养心清热。宜多食苦瓜、扁豆、木瓜、藿香等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之品。  

长夏为土,应脾而变化  长夏季节湿气比较重,在饮食方面应吃一些能够健脾除湿、芳香化湿及甘淡利湿的食物来保护脾胃,如佩兰、藿香、荆芥、木瓜、冬瓜、白扁豆、山药、茯苓等。  

秋为金,应肺而养收  秋季干燥,多食酸(甘)以养阴润肺。秋天由肺所主,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肺气,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味果蔬,还要禁寒凉,饮食上要多喝粥。  

冬为水,应肾而养藏  冬季寒气重,多食咸以固肾。多食咸,并不是要多吃盐,而是适当多食厚味之品以辅助增强敛藏精气之功。也可用一些辛温之品泡脚,以助散寒,比如说艾叶。  

一日十二时辰与养生  

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人体所主经络都不一样,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应该顺应时间规律与相应脏腑经络的功能,做该做的事,才能很好地保养身体。  

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此时——生阳。上床就寝,养护胆气。此时应进入深睡眠状态,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萌动,所以这个时候睡觉是为了养第二天的阳气。  

丑时(凌晨1时-3时):肝经,藏血养肝吉时,熟睡为宜。此时气血走肝经,喜欢过夜生活的年轻人这时喝酒最易伤肝。女性此时不休息,时间久了,会出现月经量过少,皮肤暗淡、干燥,甚至面色苍白。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输布气血以静制动,深度睡眠。此时睡得好,气血就可到达四肢,醒来后就不会觉得困乏。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传导糟粕积极起床,排出糟粕。不要觉得早上起来上厕所不好,这时候排泄是最正常的。  

辰时(上午7-9时):胃经,主受纳天地阳盛,进食滋补。这是吃早餐的时候,很多人因时间紧张放弃早饭,会影响一天的状态。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主运化广纳营养,理家读书。此时脾胃开始消化早餐,供给身体能量,不吃早餐就会影响到脾经的运行,影响气血的产生。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此时——阴生吃好睡好,多活十年。这时候可以多吃一点,因为12点左右阳气最旺盛,吃东西时很容易消化掉。与晚上11时相反,这时候是阳气最盛转为阴气生发的时候,小睡半小时到1小时,利于保养下一轮回的阴精。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吸收精微物质消化食物,静养心神。午睡醒来,小肠开始吸收营养物质,辨别清浊,清的归膀胱经化为尿液,浊的归大肠经化为粪便。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气化水液补水排毒,夕而习复。如果膀胱经比较弱,此时不能顺利地排出身体的水分,就会觉得下肢肿胀。  

酉时(下午5-7时):肾经,收藏精气饭后散步,长寿百年。应当减少外出活动,以养肾气。  

戌时(晚7-9时):心包经,静心养心,准备睡眠适度娱乐,安抚脏腑。很多心脏不好的人如此时情绪激动,很容易出问题。  

亥时(晚9-11时):三焦经,应当入睡,身心全面休息阴阳和合,安眠长寿。使阳入阴,阴阳相合,产生下一轮回所需的精气.  

   

三老四严  

“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人与动脉同寿,要把血管“清道夫”请上餐桌:生姜、大蒜、洋葱、茄子、芹菜、西红柿、香菇、黑木耳、大枣、核桃、玉米、小米、绿豆、燕麦、黄瓜、南瓜、地瓜、白薯、苹果、草莓、海带、芝麻、山药、银耳、薏仁、山楂、菊花、草决明等。  

《养心六常存》(石天基)  

常存安静心(1),常存正常心(2);常存欢喜心(3),常存良善心(4);  

常存和悦心(5),常存安乐心(6)。  

民以食物为天  

解放军301医院营养科营养科副主任 赵霖  

最后我总结一下,中国民族传统营养学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他有四句。  

第一句就是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话,所谓身土不二,就是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一定要消费自己的东西,中国人要吃中国饭,那么天人合一什么概念呢,天人合一后面就是药食同源,咱们吃的中药,咱们吃的自然食物都来自于自然界。  

第二个就是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意阴阳的平衡。  

第三个就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这句话我觉得可以用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话说,他说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  

第四条就是审因施食,辩证用膳,所以最后我想用一句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话来结尾,孙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边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所以希望大家树立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尊重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我们保持好我们膳食就餐的平衡,使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人民更健康,谢谢大家。  

   

吃出健康来(□□□综合)  

  民以食为天。但是,许多人并不会吃。因为会吃不是指善于大吃大喝,也不是指如美食家般的会吃,而是指会吃有益于健康、防病甚至抗癌的食品。这些食品在过去常被人忽视甚至不为人所喜爱,即红黄绿白黑,粗苦淡生臭,一二三四五。  

  会吃红食  西红柿、葡萄酒。  

会吃黄食 “黄色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黄硐素。” 提高肌体免疫力,利于精神集中。  

黄豆: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可防骨质疏松和癌症。  

胡萝卜: 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含膳食纤维中果胶较多,可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经常接触汞制剂的人常吃胡萝卜有益。  

玉米: 含有极为丰富的抗癌微量元素硒;具有强化消化系统与肝脏的功能,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香蕉: 能促使人的心情变得愉快和安宁,甚至可以减轻疼痛,又能使引起人们情绪不佳的激素大大减少。  

柠檬、橙、柑、橘等水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  

生姜: 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止吐、抗溃疡、保肝、利胆、抗氧化、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能抑制致癌物亚硝胺合成等。  

会吃绿食 绿叶蔬菜、绿茶。  

会吃白食 是燕麦片。  

会吃黑食  黑色食品营养价值比白色食品高。  

黑米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氨基酸都高于白米;  

黑豆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黑芝麻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更丰富,尤其是维生素E。难怪黑芝麻有延年益寿抗衰老作用。  

乌骨鸡更是鸡中之王,营养价值高、味美汁鲜,还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用它制药可治病。  

黑木耳、黑枣、海带、紫菜等都是富有保健作用的黑色食品。  

会吃粗粮  粗制食品很简单,每天吃的主食,要吃点糙米、粗制面、面包等,不要都吃精白米、精白面等。别小看吃得粗,这样可防止维生素B缺乏、便秘等,好处不少。事实上,亚健康或富贵病等,吃得过于精细、过于精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会吃粗食,至少粗细搭配,有益健康。  

会吃苦食  苦味食品氨基酸的味道大多是苦的。有强大杀伤癌细胞能力的物质也是苦味的。苦瓜、香菇、蘑菇、茶叶等味都是苦涩的,这些也都是天然抗癌食品,还有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作用。此外,苦荞麦、苦菜等也有保健强身作用。过着甜美生活的现代人要学会吃苦食、苦味食品。  

会吃淡食  人缺了盐就没力气,汤少了盐就没鲜味。长期食盐过多会诱发心血管病,甚至癌症等。要 “淡些、淡些、再淡些”。每天盐 6克 。  

会吃生食  生味食品人类从吃生食到熟食是文明进步标志,熟食味美易消化吸收,还卫生安全。但是,有些食品如蔬菜、水果等生食,可以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最好选A级或AA级绿色蔬菜。常用生食蔬菜有洋葱、生菜、西红柿、芹菜等。  

会吃臭食  臭味食品这里的臭味食品,不是指浙江绍兴宁波地方的臭豆腐、臭米苋、臭冬瓜等,而是大蒜、大葱、韭菜等臭味食品。这些臭味食品,尤其是大蒜,具有很强的抗细菌、霉菌、病毒和抗癌效应,有明显强身健体价值,对肠道感染痢疾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一二三四五 每日一袋牛奶,三份高蛋白食品,半公斤蔬菜和水果,主食六至八两。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现代人什么都想吃什么都会吃,建议你学会吃点红、黄、绿、白、黑粗、苦、淡、生、臭的食品,按照一、二、三、四、五去做,这才是个真正会吃的人,基本上就能满足我国人群的健康需要,因为它让你吃出健康来。  

常用食物属性表  

刘逢军2009-5-24  

一、寒性  

1、茶类:普洱茶。  

2、水果类:柿子、弥猴桃、西瓜。  

3、蔬菜类:苦瓜、莲藕。  

4、海产品:海带、海藻、海螺。  

5、肉类:羊蹄、鸭血。  

6、其他类酱。  

二、凉性  

1、谷类:小麦(味甘甜性凉,皮寒肉热。皮和肉一同磨粉称为全麦面,性在微凉与平之间。入心、脾、肾经;其功能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养肝气,补虚,强气力,除烦,止血,利小便,和血,健脾等。但是,小麦去皮磨为精白面<富强粉>后,变为热性)、大麦、绿豆、豆腐、芝麻油。  

2、干菜类:磨菇。  

3、蔬菜类:茄子、冬瓜、丝瓜、黄瓜、白菜、萝卜、芹菜、生菜。  

4、水果类:梨、酸橙子、桔子、苹果、芒果。  

5、肉蛋类:羊肝、牛蹄、鸭肉、鸭蛋、鸡蛋青(蛋白)。  

6、茶类:茶叶、茶油。   

三、温性  

1、谷类:高梁米。  

2、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调料类:大蒜、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4、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5、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7、酒类: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其他类:大枣、人参;炒干果。  

四、热性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五、平性  

1、谷类:大米(学名:粳米,味甘甜性平,入脾胃经,其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利小便,壮筋骨,长肌肉,生津,明目,长智等)、玉米(学名:玉蜀黍,味甘甜性平,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其功能补中开胃,益肺宁心)、红小豆、黑豆、扁豆、蚕豆、白豆、花生、花生油、黑芝麻。  

2、干果干菜类:白果、百合、木耳、白木耳。  

3、水果干果类:葡萄、栗子。  

4、蔬菜类:西红柿(番茄)、胡萝卜。  

5、肉蛋奶类:猪肉、牛肉、牛肝、牛肚、牛奶、鸡蛋、羊肺。  

6、水产品类:鲤鱼、鲫鱼、海鳗鱼、鳖、海蜇。  

7、其他类:山药、地瓜、枸杞、芋头。  

老年人强健体质按摩十二法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套全身按摩法。此法从整体中分出若干节来进行,既可分用,也可合用。操作顺序由下而上,即从足趾到头部,老年人则可从上到下。  

1.搓手:用两手掌用力相对搓动,由慢而快,至搓热手心。手是三阳经和三阴经必经之处,摩擦能调和手上气血,使经路畅通,十指灵敏。  

2.梳头:十指微屈,以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前到枕后,从颞颥到头顶“梳头”20次左右。  

3.揉按太阳穴: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旋转运动,按时针方向顺、逆各10次左右。  

4.揉胸脯:用两手掌按在两乳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10次左右。  

5.抓肩肌:用手掌与手指配合抓、捏、提左右肩肌,边抓边扭肩,各进行10次左右。  

6.豁胸廓:两手微张五指,分别置于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间隙从内向外滑动,各重复10次左右。  

7.揉腹:五指张开,指端向下,从胃脘部起经脐右揉到下腹部,然后向右、向上、向左、向下,沿大肠走向擦揉。可以牵拉腹内脏器,使肠胃蠕动加速,促进胃液、胆汁、胰腺和小肠液的分泌,增加消化吸收作用。  

8.搓腰:用手按紧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间部,左右手一上一下,两侧同时搓20次左右。  

9.擦大腿:两手抱紧一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往来20次左右。  

10.揉小腿。以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左右各20次左右。腿是担负人体重负的骨干,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必经之路,揉腿可使膝关节灵活、腿肌增强,防止肌肉萎缩,有助于减少各种腿疾。  

11.旋揉两膝。两手掌心各紧按两膝,先一起向左旋揉10次,再同时向右旋揉10次。膝关节处多横纹肌和软性韧带组织,恶温怕冷,经常揉膝,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高膝部温度,驱逐风寒,从而增加膝部功能,有助防止膝关节炎等难治之症。  

12.按摩脚心:两手摩热搓涌泉穴,用手搓至脚心发热,先左后右分别进行。依上各步骤进行全身按摩,可祛风邪,活血通络,解除腰背病痛,长期坚持可强身健体。摘自赵铁锁《长寿的革命》  

   

《世事六然》: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  

常服“养心无忧散”:养生贵养心,善于养心,能做到正心、静心、清心、操心、忍心、宽心,就能具备一颗不老的“壮心”  

六拍助你通气血  

(2010-04-07 21:05:42)  

中老年人气血渐衰,多练习拍打之法可以流通气血,防治疾病。练习拍打,手腕要放松,用弹力拍打,手掌要舒展,拍打力度、时间、次数因人而异,宜从轻、从少开始,逐渐增加。拍打时,可采取站姿或坐姿。站姿时,两脚开立,与肩等宽,全身放松站直;坐姿时,上身放松坐直,下肢平放,膝关节伸直,两腿平行,两脚分开10-20厘米为宜。以下介绍的拍打姿势都以站姿为例。  

一、拍头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以两手掌拍击头部,先排前后,两手都从头顶百会穴开始,再一手向前拍至前额,另一手向后拍至大椎穴。拍3-5遍。然后再从头顶百会起向头部两侧拍至两额部太阳穴处,拍3-5遍。此法有提神醒脑、祛风止痛之效,适用于头痛头昏、高血压等病症。  

    二、拍上肢。站姿同上。用一手拍打另外一手臂,从肩部开始,沿手臂内侧向下拍至手心。然后内旋被拍打的手臂,再从手背部起,沿手臂外侧向上拍至肩颈部。一下一上为一遍,拍打3-5遍,两臂交替进行。此法有宽胸理气,舒筋活血,通络除痹,解肌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肩臂肌肉疼痛,活动不利等病症。  

    三、拍任督脉。站姿同上,以腰为轴,左右拧转,以此带动两臂前后抡摆,用手掌拍打胸腹正中,手背拍打背部中央,由小腹部和尾骨逐渐向上拍打至胸背部,重复拍打3-5个来回。此法可通调任督二脉,平衡阴阳,强筋健骨,增强内脏功能,适用于人体寒热不调,脊柱侧弯等病症。  

    四、拍胸腹。站姿同上。两手臂同时从锁骨中线由上向下拍至腹股沟处,拍3-5遍,常练可梳肝理气,健脾助运,增强心脏功能。  

    五、拍臀部。两手掌向后从肾俞穴起向下拍至整个臀部,拍3-5遍。此法有强腰健肾,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之效,适用于腰腿痛等相关病症。  

六、拍下肢。站姿同上,上身前俯,两手掌分别同时沿大腿内外侧,从大腿根处向下拍至脚踝部,拍3-5遍,可梳通下肢经络,强筋健骨,适用于腰膝酸软,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提高免疫力的五大部位  

所谓"有得必有失",生活丰富程度的提高,却伴随着人们身体素质的降低。于是,提高抵抗力,远离"亚健康"成了现今老老少少都追求的目标。云南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推拿医师魏祝年指出,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脚这5大部位的保健,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   

    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建议可以采取虚掌叩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击3-5下,每次停10秒左右,每天3-5次。此外,也可以每天坚持用手掌,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每次摩擦数十次至百次。   

    后背:与前胸相反,是诸阳之汇。后背保健做得好,能去邪气、治疗诸虚劳损、强身健体。现代医学也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感冒或中暑后,"按摩背部"和"刮痧"就可以激活背部免疫细胞。   

    平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配处方药敷背等办法来保健,也可以通过手掌拍打、叩击来疏通经脉。此外,在背部涂抹精油或冬青膏等按摩背部,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好处。   

    脊柱:是人体神经中枢,并且直接连接大脑。做好脊柱的保健,对于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大脑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对病毒侵袭的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   

   脊柱的保健也可以采取热敷、涂抹精油或甘油等摩擦的办法来进行。   

    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做好肚脐的保健,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有效。   

  常见的保健方法是对肚脐进行适当的热敷和按揉。热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也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上面来热敷。按揉时,将手心放在肚脐上面,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长期坚持,对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有很大作用。   

    脚:此处穴位较多,且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相关关系的典型部位。   

做好脚部保健,对保持身体经络穴位的强弱平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脚部保健可以采用热水浸泡、搓脚、叩击、按压等多种方式,可以起到温经通络、开窍醒脑等作用。来源:生命时报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中华保健“四大基石”  

——心胸有量动静有度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马有度 2010-06-30来源:健康报  

  “养生四有”是我从事中医临床科研50年,从事中医药科普30年的深切感悟。别看只有16个字,却融会了中华民族5000年养生保健的精髓。   

“养生四有”源自内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宣传,这一说法已广为人知。对照西方的四大基石,我总结出了中华保健四大基石,简单来说,就是“养生四有”: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精神养生方法,还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起居有常是强身延年的重要途径。   

“四大基石”东西不同 。西方健康四大基石的提出还不到20年,而中华保健四大基石的内涵已有2000年的历史。比较“中华保健四大基石”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养生四有”把心胸有量放在了第一位。   

  同样是身体健康,快乐的人总是比别人显得更阳光、更幸福。现代社会中,生活压力大,身体的健康有时候比较容易实现,但心理的阳光舒畅却很难达到。因此,我想着重强调心理健康的作用,所以把心胸有量放在第一位。   

与西方健康四基石强调适量运动不同的是,“养生四有”还提倡“动静有度”,讲究养生保健应有逸有劳,不仅要强调动起来,而且要注意静下来,动静结合,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诀窍。健康四大基石的“戒烟限酒”可以融合到“饮食有节”之中。而西方的健康四大基石,恰恰缺少了“起居有常”这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很有规律的重要保健方法。   

“四大基石”贵在落实 。中医讲究因人制宜,辨证施治。养生的具体方法放到每个人身上可能千人千样,很难效仿,但“养生四有”如果老百姓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实施,那么,健康长寿、快乐也就跟着来了。   

  追古溯今,诸多名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总结了不少原则,但我觉得用“养生四有”来总结,很贴切,很精简,好记、好用,对康寿快乐大有好处。  

国医大师谈养生4  

益寿延年十字诀: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  

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授 李济仁  

  李济仁 生于1931年,安徽省歙县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新安名医“张一贴”第14代传人。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以来,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我自己揣摩总结出一套运动养生保健法。这种方法叫“十字诀”,即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   

  养心  五脏之中养心最为重要,而养心一定要做到养神。因心主神明,故平时遇事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不过忧,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每天晚上睡觉前,我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在食物补养方面,根据阴阳偏盛,可以适量用西洋参泡饮以养心阴,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还要重视午时的休息,因心脏活动最活跃的时辰在午时,这也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所以午时休息能保心气。每当遇挫折时,我常吟《孟子·告子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安怀。  

  调肝  肝主疏泄,为将军之官。养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方面入手。养肝的第一要务是保持情绪的稳定,切忌动怒。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还要做到饮食清淡,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过度疲劳则会伤肝,故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理肺  肺主气、司呼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避免情绪因素伤肺。早晨起床后经常做慢而匀的深呼吸,即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这种方法可以养肺。还有一种闭气法,有助增强肺功能。即先吸气然后闭住,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要多吃一些有助于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及豆制品等。   

  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来源,所以健脾要与养胃结合起来。在饮食方面,每次只吃七八分饱,还要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我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的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平时注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夏天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以顾护脾胃。   

  补肾  肾藏精,主纳气,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另一只手从腰后按摩命门穴、腰阳穴。这几个穴位有助于养肾。常吃一些核桃、枸杞、黑豆、芝麻以保肾。经常叩齿,常吞有琼浆玉液美称的口津。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以助保肾气。   

此外,还要注意六腑养生。平时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只有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才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2010-05-26 来源:健康报(李俊德整理)   身心六炼:健认识修炼意义、进行修炼实践、获得修炼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不断磨练意志、获得修炼成果。  

面色靠心   眼神靠肝  嘴色靠脾  嗓音靠肺  头发靠肾  

调好五脏人漂亮  

来源于《健康时报》20100809  摘自7月7日《新民晚报》,伊 诗/文  

美面色:从心而来  

心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果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色就红润光泽,而心气不足,供血不足,就会使容颜苍白无华。  

提示:一天中最佳的养心时间是中午11点-13点。如果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中午来完成;晚21点至凌晨1点是心脏最弱的时间,应该休息。  

好眼神:靠肝血滋养  

当肝血充足时,视物清楚,眼睛明亮,如果肝血不足,不但视物不清,会有两目干涩、疼痛感,即使睡眠也难以缓解。  

提示:一天中肝脏最强的时间是凌晨1点-3点,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睡眠,给肝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脏最弱的时间是下午13点-17点,所以最好把让眼辛苦的工作安排在上午。到了下午,每工作一个小时,就让眼休息五分钟。  

红嘴唇:由脾脏打造  

从口唇的色泽、形态可以反映出脾功能如何。如果脾气建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如果脾气亏虚,营养不良,则口唇炎白不泽,甚至发黄。  

提示:脾脏最强的时候是上午9点-11点,脾脏虚弱的人可以把吃饭的时间提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气最弱的时候19点-23点。不妨晚饭一小时后吃个水果,有助于健脾。  

黑头发:要肾气充足  

头发是血液化生而成,肾精充足则血旺,血旺才能使毛发得到充分滋养。  

提示:肾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5点-7点,所以晨间进行性爱生活有益身心;肾脏最弱的时间是晚23点-凌晨1点,故晚上宜早睡,避免兴奋活动。  

亮嗓音:凭肺润出来  

肺气润足,鼻子嗅觉灵敏,发出声音就有底气和共鸣,反之,不仅鼻子会出现堵塞、流涕、发出的声音也暗哑不亮。  

提示:肺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早上7点-9点,在肺最有力时进行有氧活动,能强健肺功能;肺最弱的时间是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片梨,至睡前刷牙时吐掉,有滋润肺部之效。  

人品六为: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  

老年宜七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钱伯文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万事冷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食饮无味,寝食不安。”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随之发生异常,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心理,加之劳少逸多,嗜食肥甘,就会不可避免地罹患老年常见病。为此,特对老年朋友提出几点养生方法。   

  少怒  怒为老年人健康的大敌。《内经》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伤肝”。发怒可使人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故老年人应戒怒。   

  少欲  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易产生气滞血瘀疾病。   

  少色   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其经验之一。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使人衰老。年轻人也会未老先衰。何况老年人为衰阳之体,更宜少色或禁色以保精。   

  少言 “言多伤气”。言多则气息不匀,易伤肺气,亦伤中气。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怡。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另外,老年人言多善误,不讨儿孙喜欢,反而转喜为忧。   

  少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全身营养物质摄取之源泉。饮不可过,过则湿困难化;食不可过,过则壅滞不消。若长期饮食膏粱厚味,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则会形成食积、气滞、痰浊、瘀热。故中医主张“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少食脾易磨运,可使冲和之气填充肌髓,有利于健康长寿。   

  少卧  睡眠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老人有好卧习惯,但也要有所节制。“久卧伤气”,若长时间卧床休息,则会损伤阳气。人的阳气不伸,机体活动能力就会衰退,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减弱。因此,老年人应多动少卧为佳。   

  少坐  坐不能过度,过则损伤肌肉。有的老年人居家无事,迷恋电视、打牌,出门又以车代步,这样就会使血脉瘀滞,局部皮肤出现瘀斑、青紫,甚则形成静脉血栓。故老年人坐不可久,可经常散步活动肢节,保持血脉通畅。(李俊德整理)   

作者简介   钱伯文生于1917年9月,有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其主要论著有《肿瘤的辨证施治》、《钱伯文医案》等。钱伯文对养生学也多有研究,曾出版《养生指南》、《抗衰老中药与食物》等著作。他的养生格言为:基本吃素、遇事勿怒,饭后百步,烟酒不图。他强调少怒、少欲、少食……这对保护脏腑功能、延缓身心衰老很有帮助。  

   

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转)◆何首乌  ◆黄芪  ◆人参  ◆三七   ◆剌五加    

◆灵芝 ◆枸杞子  ◆红景天  ◆绞股蓝  ◆蜂王浆  

长寿老人日常饮食的十大偏好  

健康长寿该怎么吃?长寿老人的饮食吃什么?养生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中发现,长寿老人的日常饮食有十大爱好。  

 一、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的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荐。《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选用,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美称。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当主食  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作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长寿老人的体质看,他们很少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与他们把吃玉米当成主食密切相关。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据说,美国现有25000名百岁寿星,其中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美国谚言说:“喝奶使骨骼坚。”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营养丰富又比较全面。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个鸡蛋  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根据营养学的安排,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  

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盐、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所以,每天吃1 2个就可以了。长寿老人们从不多吃。  

六、偏爱红薯  吃红薯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喜好。 老人说:一“红薯是个宝,顿顿离不了。”医学家研究,红薯有五大功效:1.和血补中,营养丰富;2.宽肠通气,促进排便;3.益气生津,增强免疫;4.含抗癌物质,能防癌抗癌;5.抵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医学家说,红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止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使人体免疫力增强。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诱发癌症。又因红薯中含钙、镁较多,所以能防止骨质疏松症。由此可见,红薯不愧为长寿老人的饮食一宝。  

七、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八、崇爱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味道鲜美,荤素皆宜,是冬令佳蔬,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可见,常吃白菜有利于却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还含有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糖酶。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有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九、冬天不离萝卜  长寿老人冬天饮食不离萝卜。他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写过一幅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就茶”是郑老先生的养生之道。  

  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含脂肪。所含的芥子油和淀粉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萝卜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祖国医学认为,它能化积滞、消食积,疗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头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热、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补益功效。  

“萝卜就茶”。吃点萝卜,喝点茶水,能消除燥热,祛体内郁积毒热之气,对恢复精气神有很好作用。萝卜和肉一起炖煮,味道也很好。但不能与人参、橘子同吃。  

十、胡萝卜是老人心爱物   胡萝卜也是老人都喜爱的心爱物。胡萝卜高含维生素A,有极为丰富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能提供抵抗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胡萝卜素在高温下也很少破坏,容易被人体吸收,然后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能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干燥症。胡萝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有经验的老人常把胡萝卜切成片或丝同油炒,这样,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可达79%以上,切片油炸,胡萝卜素保存率为81%,切片和肉一起炖,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高达95%。 胡萝卜还有促进大脑物质交换,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读书学习前吃一盘炒胡萝卜丝,有利于巩固记忆。  

   

中医养生“治未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 2008-06-20 14:03  

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不要等有了病,才把健康当作一回事。特别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更要走出这个灰色的阶段,重视养生,防病于未然。本期刊发一篇专家文章,愿读者从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文化中汲取营养,保持健康。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100—175岁之间。老龄委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男性的最高年龄是131岁,女性是122岁。按照人类寿命极限来说,60、70岁还处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时期。为什么没有达到人类生命极限,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的调护上还不到位。  

中医养生源远流长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有形的运动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低代谢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要拼命、拼搏,事实上会影响你生命内一些积极的、良好的因素。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观念,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有些中药对延年益寿有着独特的功效。  

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  

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涨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养生实践得身心健康  

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  

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5.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6.“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7.坚持勤动脑: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  

养生学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025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会从8400万增加到2.28亿,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预计会从1.35亿增加到3亿。这都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给国家卫生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所以,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国计民生的问题。  

中医养生像一列满载丰富资源的列车,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能为全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琦主编《中医治未病解读》)  

“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卫生部部长陈竺用“井喷”二字敲响了我国慢性病防控的警钟。专家认为,被称为现代医学“三大法宝”的药片、疫苗、手术刀已难以承担防控慢性病及其风险因素流行与蔓延的重任。随着管理医学时代的到来,慢性病防控急需新的理念和思路。《健康报》2009-12-02  

防控慢病“井喷” 急需新思路  

一份发人深思的健康体检报告  

在前不久举行的以“慢病与健康管理”为主题的第六届健康产业论坛上,刚刚完成的大样本2008年中国健康体检数据报告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本次调查中,体检检出的前10位疾病或身体异常包括乳腺增生、血脂异常、前列腺肥大、脂肪肝、宫颈炎、骨量减少、痔疮等,而它们都与慢性病相关,与不良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调查数据也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信号,我国的慢病流行已经亮起红灯,在人群中普及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风险因素飙升是导致慢性病流行的源头,而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诱因。”武留信说。尽管如此,公众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仍然很低。“举个简单的例子,肥胖既是一种病,同时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又如吸烟,它既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又能导致多种恶性肿瘤。从医学角度来讲,慢性病风险因素的确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可变性。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它同样与个人行为密切关联,而且绝大多数慢性病风险因素是可控可测的。”武留信说。    

除了公众对慢性病风险因素知晓率低,医疗行业的专业团队也对如何防控慢性病这一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武留信说,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还是认为要依靠医疗手段来解决慢性病的流行,还没有认识到“井喷”风险的存在。重治轻防,重疾病轻未病,重医院轻社区,重药物、疫苗、手术刀轻预防、保健和健康干预……这些传统的医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慢性病防控的脚步。  

为公众打造慢病管理线路图  武留信说:“疫苗研制预防传染、抗生素的发明控制感染、药品手术刀挽回或延长生命,长期以来,它们被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法宝’。随着管理医学时代的到来,慢性病防控需要新的理念和思路,为公众打造慢病管理线路图是当务之急。”  

让社区成为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的结合点  虽然,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可是健康管理服务将覆盖80%的非疾病人群。“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连续跟踪不间断。这三句话应该成为人们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的准则。”武留信说。    

健康干预,让“病人小团体”发挥作用  在我国,包括脑卒中、冠心病等在内的6种慢性病发病率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而欧美国家却以每年7%的速度下降。由此可见,我国的慢病防控在世界上处于落后水平,危险因素的上升是主要原因。    

个人知识和信念、群体动力、家人的监督三个方面共同促进健康管理的实施。  

   

我国正以年均近千万人的增幅“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启动  

回良玉强调要通过此项研究为国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人民日报 》( 2009年10月26日   04 版)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在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向全国老年人致以节日的祝福。他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各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本着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为老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亿,并以每年600万到800万的速度增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当心生命中5个魔鬼时刻  

一天中黎明最危险。一天中的另一个魔鬼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       一周中周一最危险。德国人把周一称作“黑色星期一”。  

一月中月圆时最危险。这与天文气象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  

一年中农历12月危险。一年中,有四个魔鬼时间段,即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酷暑与寒潮是老年人的两大杀手,所以民间有“冬至前后收老头”一说。史学家通过考证发现,明朝、清朝的二十几位皇帝90%死于最热的7、8两月和最冷的腊月、正月,这正是对以上规律的印证。  

一生中中年最危险。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  

天人相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医提出“天人相应”的理论,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注意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季)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注重环境养生。  

自然界一年中有四季变化,人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而变化,以顺应自然。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季)而适寒暑……”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言,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季交替和昼夜晨昏的变更,因此养生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针对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修养、饮食调摄、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须顺应四时的生、长、藏特点,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此基础上,还要力求“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人们必须注意“因时摄生”,遵循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适应一年四季的气候才能健康长寿。  

在环境养生方面,中医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黄帝内经》早就提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常短寿。自古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筑在高山、海岛、多林木的风景优美地区,说明我国人民对于理想养生环境的选择,是早有认识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结果,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种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以及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世界长寿之乡之一——广西巴马,其长寿老人比例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该县地处西南山区,清澈的小溪盘绕着苍翠的山崖潺潺流过,景色幽静优美,犹如世外桃源。当地气候常年凉爽宜人,空气极为清新,水质纯净,食物丰富。   

但是,人类中绝大多数不可能都居住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样的环境。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染严重,怎么办呢?这就要通过植物绿化,建造街心花园、喷泉,保证楼群间的适当空旷地带以及营造假山等,形成人工景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要经常到公园、风景点游玩,以求回归大自然。总之,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人类需要与自然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和谐与统一。   

不可不知的六种米的保健功效:最滋补的是粳米、最助消化的是糙米、最补肾的是黑米、最排毒的是糯米、最养颜的是薏米、最养胃的是小米  

健康以养生为本  

作者:洪昭光    来源:《中国老年报》    更新时间:2010-3-31 10:15:07  

人固有一死,但方式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  

自然凋亡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病理死亡是:中年得病,花钱受罪。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如采用医疗增寿的方法,请看1996年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报告:要使美国国民人均寿命延长一年,则需要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而且还会带来许多痛苦和副作用。  

    研究证明:如采用养生之法,就会使人群中的慢性病患者减少一半,健康寿命延10年,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大幅提高,70%的人可以做到自然凋亡。1元钱的养生投入可以节省医药费8.59元,还能相应节省重症抢救费约100元。这是因为,在健康各因素中,医疗技术只占8%,而健康生活方式却占60%。正如民谚所说:“医生不如养生,药疗不如食疗;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  

21世纪的健康观念是: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人最珍贵。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养生为本。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约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长寿民谣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  

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心常静,骨力劲;脊梁直,肠胃净;耳目清,神跟定;腰腿健,精魄正。  

   

夙光好,夜寂早;早餐好,晚餐少;读读书,看看报;  

常笑笑,莫烦恼;勤为福,恒常要;忙到老,寿到老。  

   

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烦多眠;少衣多浴;少言多行;少盐多醋; 少食多嚼;少怒多笑;少欲多施;少车多步;少烟多菜;少酒多水。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季节变换,及时更衣;烟酒嗜好,应当禁忌;食不偏爱;搭配合理;襟怀坦荡,长寿无疑。  

   

宋?无门和尚《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意思是:  只要我们能抛开俗念琐事,便能体会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  

政治坚定 思想常新 理想永存 豪情满怀  

   

   

   

   

干部保健工作既是医疗工作,又是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大局。无论有多困难,任务有多艰巨,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胡锦涛  

   

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  

爱护老同志,就是爱护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重视老同志,就是重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  

   

老同志不愧是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老干部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  

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谋划,  

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进  

——习近平  

   

老同志是历史,是建立共和国和建设共和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老同志是财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财富;老同志是榜样,身上体现的“三平”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和弘扬;  

老同志是保障,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一是学习。二是尊重。三是爱护。四是支持。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加符合河南实际,使河南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卢展工  

   

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