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两侧挡泥板:真的值得如此羡慕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7:49:57

真的值得如此羡慕吗?

[14107] (2011-12-07)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名师支招:2周轻松搞定中学英语语法
 

  据《联合早报网》转载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大陆民众对台湾“总统”选举辩论赞不绝口,说什么“不少大陆网民相当羡慕台湾的选举制度”,“有网民认为,大陆的领导人无论在人品、口才、道德、知识上,没一个赶得上马英九总统、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和亲民党总统候选人宋楚瑜”,“一位网友羡慕说,多年没有产生过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笔者同为大陆普通网民,看完第一场台湾“总统”选举辩论,我的感想和上述报道很不一样。

  首先,我觉得这种辩论更象是大学生的辩论会,或曰辩论秀。按理,“总统”候选人辩论的主要内容应是大政方针,“治国”理念,候选人应利用这一讲坛把自己的“牛肉”(借用台湾人用语)和盘端出,让选民从而做出选择。而当天辩论的主轴却是所谓的辩论技巧,是“攻防战”,即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如何防止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攻击,甚至是举手投足,表情、语气这样一些细微末节的东西。据说各位后候选人事前还经过周密的“沙盘演练”。事后政治评论家(或曰名嘴)们也多是从这些方面去评论、打分,比如说,谁攻得精准,有力道,打中要害,谁防得滴水不漏,闪躲有方。更有名嘴充当候选人的高参,明示或暗示某位候选人下次辩论应注意什么问题,主攻什么,预防什么,避免哪些不够得体的表现等等。

  其次,笔者觉得这样的辩论作用有限,依据有二:一、参与事后评论的名嘴,原先挺哪位候选人的辩论后仍然挺那位;二、有三家电视台做了现场电话民调,其结果截然相反,三位候选人获最高支持率的各占一家。可见,台湾的媒体、媒体人、选民已基本固定在蓝、绿、橘三个板块里,候选人辩论几流于一种形式,一种程序,对人们的选择似乎没有多大影响。

  要说这种辩论的好处,起码有一个:训练口才及临场应变能力。纵观台湾至今的三位民选“总统”,一位是半拉子日本人,被斥之为“汉奸”;一位贪赃枉法,已入狱服刑;一位被在野党贴上“无能”的标签,起码行事不够果断、强势。只能这么说,经过选举辩论筛选出来的领导人,一般比较能言善辩,长于攻关,形象通常也不会太差,至于是否勤政爱民,刚正清廉,治国有方,则很难说。类似陈水扁、埃斯特拉达这样的贪腐之徒并非绝无仅有,象克林顿、贝卢斯科尼那样不加检点者更屡见不鲜。故而把这类选举辩论炫耀成民主精髓甚至等同民主,是挑选领导人的最佳办法,令人难以苟同。

  柳叶青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