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敷设方式:清代女子发型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5:04

清代的祖先,为原先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满族。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满族贵族乘虚而入,于1644年在北京建立清王朝,自此至1911年清灭,这237年间,清王朝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获得了巩固,中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末期步入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和瓦解。     清统治者在关内建立政权以后,强令汉族遵循满族习俗,剃发留辫是其中之一。清初妇女发式及妆饰还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点,以后逐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髻上的装饰物,不用金银,而多用珠翠,这是崇祯年间的特点。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满族宫女的发式,是将头发均分成两把,谓“叉子头”,在脑后垂下的一绺发尾,修剪成两个尖角,称“燕尾”。此后又流行平头,谓之“平三套”或“苏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风俗。头发装饰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妇女多好之。还有“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因此类髻发梳理繁杂,故待到清末剪发风盛行时,就逐渐趋于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著名发式。其梳理方式特别繁复,是受汉族妇女“如意头”影响而演变而成的,为清宫廷贵妇所钟爱。­

    冠子、纂: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中年妇女则多戴用鬃麻编成、再裱以绸缎的“纂”,然后饰以鲜花等,更显其秀美与华丽之色。纂的形状象一只鞋帮,仅有二壁,以后又演变为不直接用纂,谓之“真纂”,实际就是在头上盘一元髻而已。


清代女子高髻发式、簪花、饰花钗

清代女子高髻发式

清代女子髻发式盛妆

清代女子螺髻发式

清代女子高髻发式



清代女子螺髻发式,花钗

清代女子髻发式花饰

清代女子螺髻发式花钗饰

清代女子髻发式,戴遮眉勒

清代女子髻发式

清代女子圆满发式饰花

清代女子苏州撅发式

清代女子平三套发式

清代女子连环髻发式(亦称S髻)

清代女子髻发式

清代女子圆满髻发式饰花钗

清代女子双髻发式饰花钗

清代女子髻式高冠

清代女子旗髻发式(亦称大拉翅)

清代女子喜鹊尾髻发式

清代女子环髻发式

清代女子髻发式饰花

清代女子髻发式饰花钗

清代老夫辫发、戴帽

清代男子辫发

清代女子圆满髻发式

清代女子髻发式、戴遮勒眉

清代初年女子尖椎髻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