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雷文公司是做什么的:125.0518-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由共同发展转向协调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54:57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由共同发展转向协调发展发布时间:2011-07-06 来源:新华日报  

     从共同发展战略转向协调发展战略,标志着江苏区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蕴含着包括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核心、战略主体的一系列转型。

  江苏“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标志着江苏区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由区域共同发展转向协调发展。

  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共同发展不是替代的关系,而应是递进、深化、提升的关系。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包含了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三大区域的差距”等;另一方面,又更多地体现了相互促进、互助互动,以求获得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协调”应包括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区域协调发展是内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聚合,区域内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协同,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与区域外部融洽区域经济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从而达到一种区域内外高度和谐的协调发展高级阶段。

  江苏区域发展从共同发展战略转向协调发展战略,蕴含着一系列转型:

  一、战略目标:从总量提升转向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与优化

  在江苏目前的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潜在优势等具体特点,明确其区域定位和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深化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并加强区域间经济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和互助,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关系新格局,从而提升整体(空间)经济效率。

  二是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包括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表现出的区域差距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长期看要促进区域向均衡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既要注重区域间当前利益协调,又要注重区域间长远利益协调,最终实现地区间的共同富裕。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质量和数量都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保障欠发达地区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全面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增强欠发达地区长期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从体制上消除限制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包括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教育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等,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取消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区域壁垒,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五是资源有效利用,环境生态得到保护和改善。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协调好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既保证当前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又保证长期内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当前和长远发展利益的统一;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区域间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五大目标是互相联系、互为促进、有机统一的。从江苏省域来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以及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突出。因此,应将解决这两个问题置于优先地位。

  二、战略重点:从三大区域的共同发展转向整体融入长三角的协调发展

  如前所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协调程度的度量不仅仅是三大系统各自内部的协调,而更加需要强调系统间的、系统内外的协调。协调重点不仅仅是江苏三大区域之间的协调,还涉及到江苏与长三角以至于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域之间的协调。由于这三大系统的运行速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决定了取得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长远的动态的。同时,由于影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土地资源紧张、商务成本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化等更为突出,因而通过扩大分工与协作范围,并依此构建区域发展的政策体系,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三、战略核心:从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公平结合

  在区域发展中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实质是弥补“市场失灵”。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缪尔达尔等经济学家指出,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差别,当市场力量产生的“极化效应”强于“涓滴效应”时,需要政府干预。

  第二,“极差乘数效应”。“极差乘数效应”描述了不同基点的两个地区,彼此发展越快,差距越大,是在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因而两极分化具有隐蔽性。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在增长,这种“增长”容易使人们放松对两极分化的警惕,但随着“极差乘数效应”的惯性增长,两极分化必将暴露无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将不可避免爆发。这一趋势同样需要政府加以协调。

  第三,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如上游地区企业超标排污,从而对沿河流域的环境和下游地区的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其中,高额的治理成本以及区际利益关系的协调,需要上一级政府予以支持。

  第四,区域利益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揭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卖方能够向买方推销低质量商品,这种区域逆向选择导致区际利益和区域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

  由此可见,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将无法解决区域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非公平增长问题,而必须采取适当的政府干预措施才能实现。

  四、战略主体:由市县政府转向省级政府

  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省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选择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基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对江苏发展战略的整体考虑和安排。落实这一战略,同样需要在政策上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在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对苏中苏北地区的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另一方面,应当在公平的制度环境下,解决路径依赖问题,激发江苏三大区域的内生动力,通过宏观调控的力量协调三大区域的关系和促进苏南转型、苏中苏北大发展。

  为此,江苏的区域政策目标需要做适度转换:实现区域政策的区域聚焦,而非大面积式的通用区域政策,提高区域政策的执行力度,降低区域协调的成本,以增强区域政策的有效性。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尤其是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人的能力、发展基础、创造力、风险防范的援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欠发达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公共服务;解决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促进跨市、县(区)的交通运输、水资源保障、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的秩序与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