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快速接头安阀视频: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56:27

 

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形成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党同群众的关系,重视做群众的工作,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关注着党群关系,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为确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把党群关系的好坏、亲疏与党的执政地位相联系,却是在无产阶级即将夺取政权以及成为执政党之后。在此期间,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这说明密切党群关系,对于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具有决定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独创,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

                       ——孟庆俊,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1月,第19卷第1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多次阐发并贯穿于他们著作中的最基本观点之一。如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只有工人才创造一切”,“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活动和思想,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恩格斯还指出,如果从人们行动起来的思想动机入手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列宁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最终作用也说得很精辟:“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适应群众,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黄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

对群众路线的第二个重要阐释是刘少奇在1945年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在这个报告中,刘少奇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说明,并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此后,中共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以上两方面再次进行强调,而且明确把群众观点列入群众路线之中,把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

                   ——景跃进,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涵结构与实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7卷第6期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在群众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张古江,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求是》,2003年第20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正是基于这种唯物史观的认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

                       ——李引菊,浅议群众观点和执政基础,《前沿》,2006年第1期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的独创“群众观点,是我们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传家宝决不能丢弃,但应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体现时代的特点。

                        ——沈宝祥,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理论前沿》,2000年第9期

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政党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囿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无产阶级政党的职能主要也就界定在阶级斗争的职能上,其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手段是通过暴力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但是今天我们发现,我们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在逐渐地务实化,从以往一些具体的制度特征描述转为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追求,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式与手段也在新的探索中,而不一定是以往所设定的阶级斗争的手段。相应地,在现阶段,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职能在明显增强,无产阶级政党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在不断巩固和扩大。

——刘纪年,论无产阶级政党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兼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

 

四、群众观点的新时期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中,群众观点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它在理论上已有科学的论证,在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然而,如何把理论上的群众观点贯穿到实践中,特别是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仍是一个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所一贯强调的,使我们党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马郑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求是杂志》,2000年第6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是改革的重要落脚点。过去,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 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 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 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因此我们的改革要关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解决生产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入手, 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作为发展的政策目标。

                                 ——韩斌,改革要坚持群众路线,《红旗文稿》,2006年第10期

中国共产党历来确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江泽民同志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政治优势,并把这作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他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宋增伟,群众路线是新时期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3月

新时期,我们怎样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锦涛同志重申: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

                        ——卫继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贯彻群众路线,《先锋队》,2006年第11期,上半月刊

作者认为,在新时期,党的一切行动都要以符合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脱离群众的话,党就是去了活力。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现点,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

                            ——刘岐林,新世纪的伟大实践——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前沿》,2001年第12期

 

五、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认识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来自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培养、形成我们党密切联系的优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诸如: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坚定地继承并且大大发扬了党同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他反复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江泽民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从政治高度看待党群关系问题不管形势怎样变化,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丢。

                         ——郭萍、曾令琼,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重要性的新认识,《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逐步发展,形成了群众路线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毛泽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的。

                            ——廖联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毛泽东群众观点的出发点,向人民负责是毛泽东群众观点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执政为民”理念的提出,是对毛泽东群众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论述,既阐明了毛泽东群众观点的核心,又明确了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关心群众生活,保护群众利益,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葛巧玉,毛泽东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富有精深的理论要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意愿, 就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不能由我们的主观动机和一相情愿来判定,而是应由人民群众自己来判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也就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历史的人。尊重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就是不能离开物质利益、离开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 而是必须承认物质利益,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毕春,试论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贡献,《理论界》,20064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更加重视群众观点问题,把人民群众提到“根本”的位置上,做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之所以把群众观点问题放到讲政治的高度,是由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张秀珍,论江泽民对党加强群众观点的新贡献,《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