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王岗天恒保温:用观念、体系和制度支撑创新型国家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15:28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贵楼】

当今世界高度协作和剧烈竞争的凌乱表象背后,人们对创新作用的认识却越来越趋于一致:创新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顺应当今时代对创新的整体性关注和动力价值认同趋势,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掘创新体系的内在要素,可以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智力支持。
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内涵升级
我国的创新型国家战略,从设想布局到提出目标再到明确战略,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短短三年,三个关键性会议,三个重要纲领性报告。首先是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布局和设想:“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后是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将创新型国家明确为中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最后是2007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为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短短三年,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完成了三次内涵升级。这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重视,更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逐步成熟。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30年在整体上决定并确立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国家实力的话,那么在未来的30年乃至更长时期,进一步决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将主要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执行和实施。因此,在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核心战略之一。这一战略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并以此来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平台
国家的创新战略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关系中去透析这一工程,创新观念、创新体系和创新制度便是最为重要的三大阶梯。
创新观念是创新工程的第一平台,直接表现为从观念层面倡导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发展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创新观念的薄弱。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优先要改变和扭转的就是创新观念不足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重点解决“敢”、“勇”、“善”、“能”四方面的突破。在“敢”字上形成突破,树立敢于创新的批判意识;在“勇”字上形成突破,树立勇于创新的冒险精神;在“善”字上形成突破,树立善于创新的主导观念;在“能”字上形成突破,树立能于创新的文化模式。通过强化创新观念的重要性建立起观念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模型,在观念与认识上形成自觉创新的主导精神和思维模式,为创新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体系是创新工程的第二平台,直接表现为从系统层面倡导创新内容的体系化,树立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强化创新体系的整体性。现代创新体系的规划与建设,特别强调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即在创新主干环节上优先确保不能有大的缺项和遗漏。在执行上重点围绕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两大层面展开。首先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其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创新主体的链条上,确保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和科研院校创新的同步协调,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创新制度是创新工程的第三平台,直接表现为从制度层面建立创新的法律保障,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创新的政策引导,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制度性平台。能不能形成一个高效组织的有机体制或制度,在管理与运作上推动创新,事关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败得失。在世界上创新体制运作成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建立起了在政策监管和法律上的创新保障和激励制度。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最终也必须体现到我国创新的模型化建设上来,形成一种机制或模式,使得创新成为自我运行、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主导力量。借助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创新源源不断的形成,又可以对创新应用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确保创新的利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最大化。
三、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突破口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前提是明晰我国现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状态。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形成两点认识:第一,我国具备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储备和基础,这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了现实性的基本保障;第二,我国又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拥有科技创新的巨大的潜在提升空间,这又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是创新基础雄厚,另一方面是创新实力薄弱,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国家创新战略的突破口何在?导致这种反差的直接原因在于创新需求和应用的脱节,根本原因在于创新模式和模型的落伍。于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突破口在于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
市场导向,就是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在市场需求。在当今高度市场化的现代社会,所有的创新都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引的。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未能在根本上解决,使得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游离于市场之外、企业之外,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我们常常会被这样的尴尬局面所困惑:或者苦恼于没有创新,于是我们只能跟在别人的身后模仿;或者苦恼于有创新却因找不到应用的舞台而无所作为。与其说我们缺乏创新,倒不如说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市场导向意识;只有建立起创新的市场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实现国家创新机器的良性运转。
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原始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集成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国家意志,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键在于模仿和创新的结合。通过强化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创新落后或滞后的局面,而这也恰恰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基点。在执行层面强调双主轴操作模式: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并强化创新成果的过程化;二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调并强化创新成果的结果化。当今世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世界强国的科技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难以模仿的,也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要素。
责任编辑  苗文玉      《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9年第12期  本网发布时间:09-06-30 15:47:34342
〖上篇新闻〗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下篇新闻〗关注和探究公务员的情绪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