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报警阀组是什么:读《明朝那些事》心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30:22

读《明朝那些事》心得1

(2010-02-23 16:11:43)转载 标签:

人欲

天理

明朝那些事

中国哲学史

王阳明

杂谈

前两天再次读了《明朝那些事》,今天中午忽然想起一个事情来。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第三部第八、第九章,写了一个中国哲学史上的传奇人物,那就是王阳明。在第九章结尾总结了两句话: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实际上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却是无与伦比的。

南宋以来,以程颐、程浩、朱熹为首的一班子理学家坚持“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们看到了天理和人欲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一个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说法,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是并存的。

而从陆九渊、王阳明开始,从当时大多数人都公认的天理和人欲非此即彼存在的两端论里面,发现了天理和人欲还有相互依从,和谐统一的另一面,从而肯定的指出“天理即是人欲”,这种哲学观念在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以后的提出,当然更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个管理者,当他面对着员工的时候,是事业理想、工作目标、人生价值这些“天理”重要?还是个人情感、工资福利、职务职位这些“人欲”重要?

我想,每一个管理者都会说,两者同等重要。但是在“天理”和“人欲”出现冲突的时候,怎么处理?那个放在首位?时代不同,环境不一,条件差异很大,不同的管理者的做法自然是不同的,折射出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不同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一穷二白,家业大底子薄,在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激励和鼓舞之下,无数的人压制甚至泯灭了自己的欲望,一心一意的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奉献令人钦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一座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治理淮河、海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是个火热的年代,实现了“天理”,自然有了“人欲”,“天理”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一律靠边站。

改革开放以后,“人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天理”到了第二位也是不争的事实。“一穷二白不等于社会主义”,“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鼓励和激发人们创业的欲望,从“人欲”扬“天理”成为一种共识。“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深圳建设经济特区”,“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等等等等,“人欲”热情迸发之后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问题是,“天理”和“人欲”固然不一定总是矛盾,但是也未必永远和谐。

一干工作,先说到工资、奖金、福利,也对,人家凭什么给你白干?问题是相同的工作前提下,做得久了一定要多挣钱,多挣不下钱一定会偷懒。你只要看看现在的国企、事业单位就知道了,人浮于事还有,效率低下长存,怎一个“难”字了得?“人欲,”“人欲”,难道还能把“人欲”涨到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