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概算汇总表:水泥纳税评估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5:27

水泥纳税评估案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市A水泥有限公司建于1972年,现有职工122名,有一条普通立窑生产线,设计能力10万吨,2008年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吨,还有一条旋风预热器窑生产熟料线,设计能力20万吨,该生产线2002年开始建造,主要机器设备是某省水泥厂技改后退下来的旧设备,因为当时企业无资金,90%的改造资金来自与银行贷款,2003年开始试生产,由于机器设备的老化,不配套,该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设计能力,无法与现代设备相比,并且该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企业老职工多,工资成本很高。技改以后2005年开始因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松懈,银行贷款的压力等原因,导致效益下滑,负担加重,面临倒闭,因此2006年8月份开始重组,重新组建了现在的公司。

     二、经营特点及生产工艺

      该公司水泥销售对象主要是当地工程,熟料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离公司90公里以外的B市,重组以前企业财务核算比较混乱,效益低下,经常产生欠税,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向社会公开借用贷款等现象很普遍,重组以后财务核算、生产记录、效益明显改变,销售收入逐年上升,从来没有产生过拖欠税款现象,该公司2008年开始享受水泥优惠政策。

    (一)经营特点。通过对企业多年的日常管理,发现电耗确实高于同行业,公司因厂区占地较小,受周围农田的限制,无法再扩大,储存半成品和成品的空间很小。通过对近几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后对该企业单户核定了各项监控指标,水泥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近两年由于水泥熟料的下游销售市场看好,企业自身采石场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存在大量外购石灰石的现象,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外购的石灰石中只有部分取得资源税已税证明单,这些外购石灰石大部来自外市,由于税收管理不同,造成这些采石场无法全部提供已税征明单。二是企业为了能够保证石灰石原材料的及时、足额供应,所以在收购外地石灰石时对已税证明单的取得未做特别强调,也未及时扣缴资源税。

     (二)生产工艺。水泥生产基本工艺流程是先对水泥生产原料(石灰石、粘土、砂岩、硫酸渣、粉煤灰、铁矿粉等)按比例配成生料,生料经粉磨均化煅烧成熟料,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在熟料中加入不同成份、数量的混合材,经过磨机磨制成不同品种等级的水泥产品。水泥生产工艺分为新型干法旋窑生产、湿法旋窑生产和干法机立窑生产等形式。从水泥生产过程来看,其生产工艺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它们即是: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一般来讲,水泥生产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生料准备。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水泥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采石场,为降低运输成本采石场都在企业附近。通过爆破或者使用截装机来进行原料(石灰石、页岩、 硅土和黄铁矿)的提取。原料被送至破碎机,在那里经过破碎或锤击变成碎块。压碎的石灰石和其它原料通常覆盖储存,以防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最大程度地减小灰尘。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石场和水泥厂会需要分离的或单独的电源设备。

     2.生料磨制。在该阶段原材料配比情况如下:石灰石70%-90%;粘土(炉渣可作为替代材料)10%左右;铁粉(或铜渣)3%左右。

生产工艺:石灰石等原料->烘干->原料罐->微机配料->生料磨->生料罐

     3.熟料生产。煅烧是此工序中的核心部分,经煅烧将生料转化成为熟料,在此阶段生料和一定比例的无烟煤(大约占15%左右)混合煅烧形成熟料。旋窑采取烟煤粉碎成煤粉直接喷入窑内燃烧煅烧生料形成熟料。熟料储存能力可以基于市场考虑,一个工厂通常可以储存熟料年产量的5-25%。

生料、熟料配比系数为:(含物料烘干损耗)1.35-1.75,一般每1.45-1.65吨生料可生产出1吨熟料。

     三、日常税收征管难点

      一是从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人购进的原材料、燃料,运费占原材料成本比重过大,有的甚至将材料价款开成运费票据多抵进项税额。二是收入挂往来账,不及时作销售处理、不开具发票账外销售、产品作财产损失挂账处理或虚增库存产品,隐瞒销售收入。三是部分企业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取得票据不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经济业务真实性难以确定,存在虚购业务问题。四是部分企业将普通硅酸盐水泥耗用的废渣核算到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申报享受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四、纳税评估方法

      对水泥生产行业的疑点纳税人确定后,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纳税评估。

     (一)投入产出法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某产品库存数量+评估期某产品生产数量-期末某产品库存数量)×评估期某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某产品生产数量=本期投入全部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

或者

     评估期某产品数量=评估期某产品原材料或包装物耗用量÷单位某产品耗用原材料或包装物定额(剔除行业规定损耗)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二)能耗测算法

 水泥综合电耗(度/吨)=(所耗用旋窑熟料耗电+所耗用立窑熟料耗电+水泥磨所耗电)/水泥产量

所耗用旋窑熟料耗电=旋窑总电量/旋窑总产量*水泥领用熟料数量

所耗用立窑熟料耗电=立窑总电量/立窑总产量*水泥领用熟料数量

水泥磨所耗电=水泥磨电机功率*工作小时或大约等于配电室工作人员年底抄表数-年初抄表数

立窑(旋窑)单位电耗=立窑(旋窑)生产用电量/生产量

立窑(旋窑)单位煤耗(kg/t)= 年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5000(kcal)

年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月耗煤平均热值(kcal)×月耗煤量(kg)}

月耗煤量(kg)按干煤计算=月耗煤量*(1-水分含量)

月耗煤平均热值(kcal)=企业每批次化验记录的平均值

烧失量=原料投入量*(1-含水量)/熟料产量

(三)评估指标确立

项目

电耗(度)

煤耗(标煤)

烧失量

增值税综合税负

旋窑

117

175kg/t

1.60:1

8%(未考虑固定资产抵扣因素)

普通立窑

110

180kg/t

1.72:1

水泥

140

 

 

五、评估对象确定

2009年9月,税收管理员对该企业2006年-2008年的销售收入、缴税及税负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06年的税负指标有异常现象,因此选择该企业2006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测算评估。

(一)数据细化分析。根据2006年税负明显偏低的异常情况,税收管理员对该企业其他生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采取电耗分析、煤耗分析、烧矢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测算。

2006年-2008年缴税情况              单位:元

 

年度

销售收入

已缴增值税

税负

2006年

23219886

1402663

6.04%

2007年

27234959

1855650

6.81%

2008年

53110731

4277366

8.05%

 

     1.用电量测算。根据供电部门提供的电费,对该公司三中产品(水泥、旋窑熟料、立窑熟料)分别测算了单耗。通过测算该企业2006年平均综合电耗为138度,与监控指标对比综合电耗基本属于正常范围,对水泥生产数量未发现疑点。两条生产线分别计算单耗,立窑生产线耗电也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立窑生产数量的疑点,但是旋风预热器窑测算单位平均电耗为118.55,高于监控指标1.55度,初步认为旋窑生产数量有疑点。

立窑单位电耗=立窑生产用电量/生产量=2221201/20536=108.16度/吨

旋窑单位电耗=旋窑生产用电量/生产量=14232520/120055=118.55度/吨

水泥综合耗电=[108.16*13758(生产水泥领用立窑数量)+118.55*3502(生产水泥领用旋窑数量)+1533663(水泥磨设备耗电) ]/24905吨(水泥生产数量)=138度

    2.产量测算。通过煤耗测算法对其两种熟料的煤用量进行了计算,再进一步分析生产数量的真实性。通过查看化验室记录,该企业2006年煤平均含水量15%,对企业全年购煤情况进行了统计。

购煤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卡

月份

购煤数量

化验次数

平均热值

1

1260

10

3850

2

0

 

0

3

2240

15

4150

4

2100

12

4450

5

1850

8

5150

6

2347

16

4850

7

3780

20

5500

8

2645

18

5600

9

2952

18

5780

10

3100

30

3950

11

2276

25

5250

12

3729

38

5450

合计

28279

 

 

(1)旋窑使用煤。2006年账面购进28279吨,旋窑使用煤23579吨,立窑使用煤5349吨。

2006年旋窑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月耗煤平均热值(kcal)×月耗煤量(kg)}=5150×[23579000×(1-15%)]= 103247300000

2006年标煤耗量(kg)=2006年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 ÷5000(kcal)=103247300000÷5000(kcal)=20649460

2006年测算的熟料单位煤耗(kg/t)=20649460÷120055(t)=172

(2)普通立窑。

2006年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月耗煤平均热值(kcal)×月耗煤量(kg)}=3950×{5349000×(1-15%)}= 17969000000

2006年标煤耗量(kg)=2006年耗煤热值合计数(kcal) ÷5000(kcal)=17969000000÷5000(kcal)=3593800

2006年测算的熟料单位煤耗(kg/t)=3593800÷20536(t)=175

对比分析:通过煤耗的测算发现基本符合行业监控指标,未发现异常。

3.旋窑与立窑对比分析。对两种熟料的烧失量进行了测算,旋窑与立窑的内部燃烧结构不一致,旋窑属于外燃,立窑属于内燃,因此两者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计算旋窑投入量时不加煤投入量,立窑计算投入量时应当加煤的投入量,再说企业辅料也每年使用的不一样,好几种辅料都可以互相代替,用什么样的辅料,主要取决于企业,企业一般选择价格比较低的辅料。2006年该企业旋窑主要使用了石灰石、明沙、硫铁渣;立窑主要使用了石灰石、粘土、粉煤灰.

旋窑少失量=2006年所耗用原料总计/旋窑熟料实际产量=(石灰石157021吨+明沙22398吨+8197吨)/120055吨=1.56:1

立窑烧失量=2006年年所耗用原料总计/旋窑熟料实际产量={石灰石24511吨+粘土867吨+粉煤灰2437吨+煤5349*(1-15%)}/20536吨=1.58:1

通过烧失量的测算指标也符合监控指标,没有发现疑点。

     (二)税务约谈辅导

     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指标测算,税收管理员提出一项疑点,就是旋窑生产耗用电耗高,是否存在少计产量的问题,对其他指标未提出疑点.对这个疑点主管会计解释:我们2006年8月份开始重组,财务核算前后衔接可能存在问题,主要是管理人员的更换、财务人员的更换、库存的盘点等等导致核算不及时不准确是难免。如果存在少计产量的问题,要我分析,可能出现在盘点库存时有失误,我们接管后财务核算是没有问题。

企业法人的解释是:一是这个厂基础设施老化,虽然通过几次技改,但是没有彻底改造,机器设备之间新旧不配套,存在耗电高,产量低的问题,这是事实;二是当时为什么要重组,主要是负债累累,低产,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面临破产;三是我们不存在故意少计产量的问题,因为当时股东很多,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财务核算不真实,股东们也不会同意的;四是当时盘点库存时也没有过秤,估算了库存数,这个地方可能存在问题,你们计算过程我们也看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比较科学,基本符合实际。

税收管理员提出监控指标的预警值是否合理,有无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法人指出:你们行业有监控指标,行业里的特殊户也单户测算了监控指标,这一点很人性化,实事求是,对我们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纳税评估结果

     税收管理员测算的2006年旋窑总产量为14232520/117=121645吨,企业账面生产熟料120055吨,相差1590吨,通过法人的约谈同意增加1500吨熟料,按2006年该企业全年的平均不含税单价130元计算,应补缴增值税130*1500=195000*17%=33150元,并从2007年元月份申报期后开始加收滞纳金入库。

    六、税收征管建议

一是日常的税源管理当中准确掌握企业维修、停产检修时间,掌握所耗用的电量,记录在税源调查表中;二是要掌握水泥熟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发生价格波动及时记录在税源管理调查表内,防治不符合合同规定冬储水泥按低价出售;三是注意两头不记货物(投入产出量都不记)的监控,靠烧失量是无法监控的,职能靠电和煤;四是监控指标不能一定不变,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变化一年内调整若干次,如果一个行业内的所有企业很容易达到我们确定的预警值,那么该行业监控数据应该到了调整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