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遥控开关:卖场进场费相关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45:36

进场费这么贵,化妆品成本到底多少钱?

今天和一个朋友见面,他女友是某商场的公关,和他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商场的进场费是26%,就是说某个品牌你想进到他们商场销售就要从全部的销售提成里拿出26%给商场,也就是以前所说的租金,但现在的商场更精明,你卖得越多,他就收得越多,你要是卖不动,那么对不起,请你撤柜。他还告诉我,有的高档商场(很多大牌都想进去的商场)进场费更是高达30%甚至更多。照他这么说来,我们平时所用的化妆品成本才多少啊?试想一瓶500元的化妆品,除去30%的进场费,那么也才350元,等于说有150元是我们白交给商场的进场费,而我们一般买的都是进口的化妆品,那么还要除去税金、运费,化妆品公司再赚一道,还要除去BA、行政人员等开销,还有广告,我想问一下,我们真正买到手的四、五百元乃至千元的化妆品实际上的成本才多少?我们多花了多少冤枉钱?!那么那些只有百来元,几十元的化妆品呢?他的成本才多少?!这种东西我们还能指望他对我们的皮肤产生什么好的效果吗?他不伤害我们的肌肤已经不错了。所以照这种逻辑,还是买贵点的化妆品吧,至少他的价钱贵,成本也相对高点,有效成分也相对多点,原料也相对安全点。
可能我听来的并不是事实,可能和实际上有些差距  

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不同进场费最大相差30%

- 本报昨日报道了《分期收取进场费要“变脸”?》后,一些超市的供货商向本报反映,分期收取进场费并非永辉首创,只需供货商的品牌够响,都能够与零售商在进场费上讨价还价。

[生存危机]中小供货商是“二等公民”

    一位福州好又多、沃尔玛等多家超市的供货商林先生向记者表示,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取决于零售商与供货商的市场地位。不同品牌的商品在商家面前的待遇相差甚远,比如,像宝洁、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大型商场基本不向其收取进场费,这些大的品牌是商场请进来撑门市的,待遇自然不一样。可是一些中小供货商在与大商场协商时,却成了二等公民,让你交钱你就得交,让你打折你就得打,要不然就走人没商量。在费用的收取上,小品牌收取的费用相对较高,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产品在费用上有时会相差20%-30%。如果铺货的分店一多,这种差距更会成倍地被放大。

    这一说法得到福州代理某名牌奶品的经销商的证明,她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在进驻超市之初也交了灯箱广告费等费用,但是从来没有交过所谓的进场费。她说,他们的预算中根本没有进场费这一部分,如果超市硬要收取的话,大不了他们不进驻,而由于他们的品牌够响,在消费者中极有影响力,超市不可能不卖,所以往往他们的坚持会让超市屈服。而一些中小供货商就不可能有此待遇。中小供货商往往为了进入大超市商场的销售平台而不能不做出种种让步。

[店大欺客]大卖场滥用优势地位

    与福州几家超市有生意来往的某品牌调味品经销商王先生表示,由于不少卖场低价扩张的运营模式,不少商品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像调味品等一些商品利润已经非常薄,如果超市要求支付高额的进场费,供货商只能面临亏本。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流行期比较短的休闲食品,超市会在其进场之初收取新品费,每样新品需要交纳的这笔费用在200元到300元不等,而一旦流行期过了,在超市月销售业绩考核中被认定为滞销产品,那么超市就会通知供货商前来退货,有些供货商可能连新品费都赚不回来。

    经营床上用品的经销商林经理表示,现在不少供货商向零售商缴纳的费用至少占到全部经营成本的6%-7%,为了弥补这部分成本,供货商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降低成本,一是提高商品价格,二是减少铺货的门店数量。然而两种方法对中小供货商的合作力都是致命的打击,提高价格,使这些小品牌在大品牌面前丧失价格优势;减少门店数量,则间接影响这些品牌的销售量。这些都使得中小供货商在享受各种优惠的大品牌面前,竞争差距越来越大。

    而一些向超市提供熟食、生鲜等半成品的供货商的压力则更大,一位曾经向某大型超市供应熟食的供货商表示,由于这些产品不具有品牌差别,因而,卖场一方面压低产品的价格,一方面收取更高的费用,供货商与超市在协商上的余地更小。不少这类型的供货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油、过期原料的现象严峻。她表示,由于不堪重负,她们现在已经不再向超市供货了。  

纺织服装业销售渠道为何暗藏“潜规则”  透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零售渠道潜规在纺织服装业销售渠道中,商家超期限拖欠供应商货款、强制收取各种进场费用、不规范促销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内和国外纺织服装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些问题不但会损害供应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零售业自身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商场强制收取“进场费”,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全球经济不景气促使多个国外品牌甚至奢侈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加之一直以内销为主的国内品牌快速扩张终端销售渠道,导致大批纺织服装品牌同时计划进驻商场、超市等抢占市场,致使“进场费”不断被提高,且愈演愈“痛”!  何为“进场费”?  进场费(也叫进店费),是商场或超市利用其在市场交易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向供货商收取的一种费用。目前,各种超市、商场(含大卖场)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场费,有合同内和合同外两种。合同内收费主要为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毛利补差等,通过合同形式表现出来。而合同外收费往往由合同内的收费项目“衍生”出来,如所谓的条码费、端头费,促销活动中的条幅、花篮、空飘、地贴、墙贴、灯箱、DM特别广告、人员管理等费用。  这些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中,一类是相对合理的收费,如新品上架费、促销费、返利等,因为这部分商品占据了商场或超市的货架资源和人力资源,供货商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猫腻”主要出在另一类不合理收费上,且这类收费占了进场费的“大头”,如店庆费、补损费等,还有的收费是假借各种名义收取,甚至采取账外暗中收取的方式。  供货商:面对繁多进场费,已忍气吞声多年  山西省太原市商场,如华宇、茂业、梅园百盛、铜锣湾、东方红、柳巷百货、王府井等太原知名大商场,同时与纺织服装代理商和供货商、工商税务部门、业内人士等了解有关纺织服装行业的进场费问题,总结出太原“纺织服装进场费”已收取多年,而且逐年提高,特别是今年。包括的项目主要有:新店开张费、老店翻新费、商场海报费、端头费、新品上柜费、人员管理费、促销堆头费、服务费、咨询费、送货不及时扣款、补损费、无条件折扣、有条件折扣、配货费、进场费、条码费、违约费、商品存放超期仓储费、DM邮包费、广告支持费、节庆费(元旦、春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种种让利返利等30多种费用。  相应的费用高低还要根据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定位、价格、商场级别、客流量、专柜位置等等调整。在太原市场一般像茂业(原联洋百货)、百盛等一级商场的纺织服装品牌进场费一般在2—5万左右,最高的进场费用当属府西街的华宇国际精品商厦了,特别是国际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成功入驻后,华宇的“身价”更是疯狂提高,二线及以下品牌免进,其他品牌至少10—20万的进场费,而且还要“找关系”。  国内某一线男装品牌的山西总代理边总透露,高端纺织服装品牌终端销售渠道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开专卖店,二是进驻商场。开设专卖店高额的房租、装修等等各种费用至少投入30—60万,进驻商场即使交一般只需要交几万最高10万的进场费,而且专卖店的目标顾客数量和质量等等也显然没有商场里有优势。面对这样两种渠道模式,我们只能忍气吞声等选择商场了。边总还向记者诉很多“苦”:“进场费及公关费用占去了全年纯利润的20%—30%呢,因为想进商场的品牌太多,合同签定、进场费、产品采购单、货款结算‘大权’都掌握在商场手中,商场老总、部门经理、进货部部长、楼层经理、柜台小组长都要‘照顾’好,这样的‘公关费’是每个代理商供货商都不可避免的。说句不好听的,商场打个‘喷嚏’,我们都要‘随份子’。”  据内部人士透露,商场每年的存利润的40%是来自“各种进场费”,比如一年纯利润是1亿,那么至少有4000万是“进场费”。  商家:进场费符合国际惯例,我们生存压力很大  众多商家一致认为,“商场收取进场费是参照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无可厚非。而目前国家还没有对此出台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不准收取进场费。商场收取的进场费只要是手续完备,并能开具有效的含税发票,就应该是合法的。”  国内商场的经营压力也的确越来越大,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从2005年起国内零售业全面开放,包括日本伊势丹、韩国乐天百货等世界零售50强的近15家已经进驻中国。根据AC尼尔森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本土零售企业的平均单店销售额仅为国际零售商的一半多一点,9%的利润率更是与国际零售商的24%相差甚远。  供货商和商场博弈:前者是游戏者,后者是制定游戏者  目前在国内销售渠道中,商场相对少,各个品牌的供应商相对很多,导致商场的专柜数量是供不应求。所以在这场商业游戏者,商场显然是游戏制定者——进场费收多少、怎么收、什么时候收、项目都有哪些等等都是由商场制定;供应商是游戏参与者——商场怎么出牌,供应商就怎么接招,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国家相关部门,包括商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近几年先后下发了多次文件、要求、管理办法等等,但随之进场费从台面转向幕后,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太原某商城招商部寇经理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态:“不要去谈什么国家规定政策,只要违反了市场的基本规则,即使制定了也和没有制定毫无区别。”  对目前在供商博弈中处于弱势的供货商们而言,国家何时能为他们拨开天空中的层层阴霾呢?  国家权威部门负责人:禁止商家收“进场费”,禁止延期交付供应商的货款  对于商家所谓的“国际惯例”道理,早在2003年,现任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其担任国家经贸委市场管理局局长时就“国际惯例”进行过解释,他说:“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商场收取进场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是合理的。比如广告费,超市里摆放着几万种商品,单单宣传你的当然要收取相应费用;比如促销费,各种商品到了连锁店后,店里还要重新为你的商品设码,适当收费也是合理的。但店庆费、赞助费等等众多名目的费用让供货商承担是不合理的,而且有的收费根本不写入合同、不给发票,这都是不合理的。按照合同约定,超市逾期不付给供货商货款,是完全不合理的,一定要依法制止。”  业内人士:“不反对进场费,反对乱收进场费”  “我们并不是反对收进场费,我们反对的是乱收进场费。”山西八同实业集团董事长樊晓军对记者解释到,樊总是中国代理商中的国家级营销精英,其公司代理宝洁等众多品牌,每年销售额2亿多,早在2006年就筹备中国代理商联合会,抵制商场进场费行为,同年担任山西省代理商联合会会长。对于商场收取进场费,樊晓军等作为中国优秀代理商代表最具发言权。樊晓军所说的乱收进场费主要有两类,一是不平等的合同,所有的条款都由零售商制定,作为乙方的供应商没有谈判权;二是签订了合同,但零售商不按合同严格执行,中途增加收费项目,不按合同结款等。同时,樊认为,目前中国商场、超市的利润一大块来自于进场费,供应商只要自己生意好,也愿意给零售商多交费用,只要所交的费用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进场费不是收不收取的问题”,清华大学的李飞教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进场费如何收,收多少,并且按合同执行才是实际的问题。”  对于商场到底应该收取多少进场费才合理?商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如大型企业可多收,中小企业则可少收,假如不收则无法控制进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是否涉及商业贿赂也是进场费争论的焦点之一。  疯狂进场费,消费者买单  “暗中收取‘进场费’导致不公平竞争,影响产品质量,最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法律专家梁晓辉如是分析。  商场为了获取利润、转嫁经营风险,提高“进场费”,让众多供货商叫苦,供货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润,只能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零售价格上或转嫁给生产商,厂家只好从原料、重量上做手脚,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专门研究商业的学者王芬指出,目前零售业利润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进销差价、向供货商要利润和向供应链要利润。“目前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停留于第二个阶段。”她说,随着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靠收取通道费用(进场费)赚取利润毕竟不能长久。“整合供货商资源、与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势在必行。”  2009年10月,在106届广交会上,商务部外贸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出台供应商和零售商公平交易条例,将重点规范国内零售企业的交易行为,比如禁止收取进场费,禁止延期交付供应商的货款等。  让我们共同期待国家的相关政策尽快出台,供货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尽快探索出新模式,疯狂的“进场费”尽早冷静下来,变成双赢的“合作费”。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500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