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凯奇销售额:教学总结.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1:57:21

2011年末教学总结

基本情况分析 

      4——6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教学总结如下: 

一、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作为教师的我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方便以后的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我继续负责学校多媒体工作和四——六《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周课时8节。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一、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三、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

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    教学成绩

班级

参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等级评价

A

(人)

B

C

D

 

六(1

52

5053

97.2

52

100

52

0

0

0

 

六(2

48

4588

95.5

48

100

48

0

0

0

 

六(3

50

4810

97.6

50

100

49

1

0

0

 

合计

150

14451

96.3

150

100

149

1

0

0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2010——2011年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李培荣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成为不是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而是引导学生获得经验,形成经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而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现将2011年品德与社会学科毕业考试试卷分析与质量分析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23班)共有学生150,其中男生70,女生80人。三个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2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基本合理。三个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教学成绩统计如下:参加考试人数150人,总分14451分,平均分96.3分,及格人数150人,及格率100%,等级评价中A级获149人,B级获1人。

二、试卷分析

1、本次毕业考试卷,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的新理念。试卷共有四种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试卷知识覆盖全面,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下册考查内容按三比七的比例体现在卷面上。试题满分40分(占总成绩的40%),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处处渗透了浓浓的德育教育。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进行学生平时表现平价60分(占总成绩的60%),评价内容:(1)有自信心,诚实勇敢;(2)孝敬长辈,关心体贴家人;(3)同学之间友好和睦;(4)文明礼貌,爱护公物;(5)爱学习,有良好的习惯;(6)走近世界,了解世界;(7)了解祖国,热爱祖国;(8)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评价方法:(1)个人评占10分;(2)小组评占30分;(3)教师评占20分。

2、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不仅注意全面还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很多基础知识在试卷中通过填空、判断、选择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如填空题: 1.为了推动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    月      日定为世界水日617日是世界       。选择题: 4.(      )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生命之源。A.大气    B.土地    C.水。 判断题 : 7.真正的友谊与讲哥们义气是有区别的。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知识载体,考查了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各种能力,如填空题:5.2008年奥运会是世界各国关心的大事,正好在我国首都     召开。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能力。

4、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本次试题一部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将课本知识渗透到生活中,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受学习品德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如简答题:1今年31113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导致许多人员伤亡,令人痛心。请说说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变?这道题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开放性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质量分析

学生实测成绩,本次试卷总分共40分,三个班学生实测平均成绩37.18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9.3%,最高分40分,与预设难度系数0.8相吻合,这表明试卷有较好的信、效度。从整体上讲,学生很好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可以看出毕业班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努力钻研本学科教材,掌握本学科特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品德这门课程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判断题、选择题这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答题的正确率较高。但也有少数学生对以下几题不能做出正确选择: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四、    存在问题

从卷面得分情况来看,判断题和简答题部分得分率较低,具体情况如下:判断题9.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这道题部分学生将污染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混淆。简答题:1今年31113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导致许多人员伤亡,令人痛心。请说说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变?这道题,绝大多数学生对题目审题不清,在什么环境下怎样应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语言组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教学建议

针对本张试卷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包括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主题日的日期、纪念日的日期等正确记忆。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美观书写的习惯,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认真审题,有条理答题的习惯。

3.对学困生要多辅导让其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引导学生多渠道关注时事,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笔试不是品德学科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更多的评价应放在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上。

总而言之 ,作为品德学科的教师师要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接收教育教改新信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品德学科的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