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两扇门:主题对联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6:52
69、别有情趣贺婚联 
=========
婚姻是人生大事,结婚喜庆在中国人习俗中,时有取闹作乐,制造出许多笑话来。看看这些贺新婚联诗,实亦不乏佳作,且其联婚诗话颇为隽永,风雅无边,令人读之无不捧腹,诚所谓诙谐、轻薄,兼而有之。

今摘述两首新婚贺联,相信读者看了一定会拍案叫绝。

  物中物,放开度量容物;
  人上人,打叠精神做人。

此联为「白话文学」一代宗师胡适之先生所作,为其庆友人新婚之贺联,深层细想,真可谓幽默之至。

  男勇士,单枪匹马,解放台湾岛;
  女英雄,赤手空拳,活捉蒋光头。

此贺联配合当时「时事」入联,妙不可言,不过初时的贺客们,看了这副贺联後,心中难免起疑,怎麼结婚喜事与解放台湾有关?

只要再深想下去,原来是男的单枪匹马进攻台湾,女的赤手空拳活捉蒋光头,双关之趣,尽在不言中。

上述两首新婚贺联,可谓诙谐妙绝矣!  51、对联鉴赏 [续](陆震纶) 
============= 
做对联不难,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这里仅选择在楹联艺术与技巧方面有特色的一些对联,与读者共同赏析。 

5、重字联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以上两联结构相同,艺术手段相同,但思想风格迥异。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与东林书院学风相称,后者与永济寺宗教气氛相宜。就艺术水平而言,均为精品,绝对不可更换。 


6、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倒、好同韵)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深、音在古代是同韵,在广州话也是同韵)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他的对联很有人情味。此联描绘一个穷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副对联,大概是最早的用韵联。 
  此联在结构上头两句采用三言句式,类似民谣,可以吟唱,别有一番风味。 

7、梁章钜改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是十年后对藤花吟馆联的修改,悬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将第三个三言句改为四言句,与最后一个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读,节奏有了变化。从以上两联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和联艺两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 

8、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望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李调元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字雨村,号墨庄,乾隆进士,官潼商道。李调元来京会试,适逢四川会馆落成,悬奖征联,此联一举夺标。 
  上联话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联望四川人文之盛之优。主题鲜明,用词典雅,乡情浓郁,抱负非凡。“偶话”与“难望”的用法,非常得体。是才士工丽之作。  
  “剪烛西窗”用李商隐《巴山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升庵科第”指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间廷试第一。 

9、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举诗、儒、吏、仙、四个历史人物,生发感慨;下联就湖、江、山、城、四种不同物体,引出思考。起势奇特,行文跌宕,随心所欲,余味无穷。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系之。是陈子昂一类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指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联结构似不严密而严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由此可见,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实际上还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前一部分见【对联雅集】22楼)

 

 

2楼

52、对联鉴赏 [续](陆震纶)
=============
10、昆明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楹联足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在楹联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其特点是:以四言模式为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领、衬字的方法,构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同边自对。对仗工丽多姿,声调荡气回肠。
  全联共180字,36句;每边90 字,18句。其结构可按 “起、承、转、合” 分为4群。现各群结构分述如下:

  第一群“起”: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上联描绘滇池景色,一望无际;下联追忆云南历史,百感交集。

  第二群“承”: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上联眺望四周远山,浮想联翩,乘兴将视线转向下面要重点描绘的滇池风光。下联借四个朝代的典故作出“伟烈丰功,总归一空”的议论,为下面艺术渲染定下基调。 

  第三群“转”: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上联将滇池无限风光简约化,蟹屿螺洲,苹天苇地,形象生动。下联将历代兴亡哲理艺术化,珠帘画栋,断碣残碑,对比强烈。

  第四组“合”: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稻香触发,联想滇池四时美景,艳若骄阳。下联从疏钟惊醒,返回现实人生,净如秋水。
  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以空间与时间为两条主线,使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艺术心灵,融为一体。令人百读不厌,余味无穷,历久弥新,叹为观止。

 

.*

4楼

54、品赏垂钓趣联/ 李盛仙
==========   
钓鱼,雅称垂钓,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自古便引起文人墨客的雅兴,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垂钓诗,而且也有不少雅趣无穷的垂纶联。

清代状元刘镒,曾游江西吉安望仙山,有感于山中的关帝庙年久失修,关羽塑像残存,在庙壁题一上联:
  独岭孤山,一神像单刀匹马;

之后,观者络绎不绝,许多骚人墨客竞相吟对,都未成功。消息传到一老渔翁时,他沉吟甚久,对道:
  隔河两岸,二渔翁对钓双竿。

对句陈述渔翁河畔对钓之乐,奇巧严整。
宋朝朱熹,题咏漳州开元寺一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抢将月向水边吞。

游水吞月,其景清丽,其态多姿。
杭州西湖清莲寺题有一副楹联:
  鱼有化机参活泼;人无俗虑悟清凉。

此联以观者、钓者之人无俗虑,衬写鱼儿的活发、可爱,别有情趣。
太清池,位于青岛崂山,碧水一泓,四时不竭;朗月当空,清风水浪,堪称胜境。池旁有钓鱼台,古人曾题咏一副楹联: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上联用五个「一」字描绘出钓翁的衣著、年龄、钓具;下联也用五个「一」字写出钓翁所处之地,置身之时。全联绘山水、明月、秋色,状髯翁独钓闲情,极富诗情画意。

明代孝宗年间,广东饶平有位曹宗,七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日,他到海边玩耍,遇到出海渔民归来。渔民们早闻曹宗之慧名,却不怎么信,于是一位渔民对曹宗说:「你如果能对出我的对子,送你一条大鱼。」

曹宗请他出上联,渔民道:沙马钻沙洞,沙蒙沙马目。

联中的「沙马」是鱼名,此联对七岁的孩子来说当然难对。岂料曹宗眼珠一转,对道: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民佩服,又见他人小力弱,故意送他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马鲛鱼。谁知曹宗用绳子穿过鱼腮,把鱼放进水中,借水之浮力将大鱼带了回家。

相传广东郁南县名中医黄策行,自幼博览群书,七岁能诗善对,人称神童。他十五岁那年一个月夜,正与老师谈诗论文。老师见皓月当空,触景生情,随即出了半联邀对。这半联是:
  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黄策行一时对答不上,老师有意夹了块鱼给他,黄策行顿有所悟,随即对出下半联;
  长竿垂短钓,能屈能伸。

此联上下联皆分成两短句,皆能虚实结合,以实壮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足见黄策行果不愧「神童」之称。

当代文坛名家叶圣陶撰联吟钓趣的佳话,广为流传。古稀之年的叶老赠吕剑一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雅。

此联源于叶老一九三九年旧作《浣溪纱》。当时,叶老已由上海迁到四川,住乐山东城外一草舍,舍前篱内栽植花木,篱外有小溪,时有垂钓者寻趣,叶老因之作赋《浣溪纱》。由叶老赠联不仅可知其情怀,而且亦可晓得叶老当年虽未垂纶,但仍深知举竿投钩之乐,否则,他不会对四十年前蜀地乡间观钓之趣记忆犹新。
  

 

 

5楼

55、《马萧萧联集》
=========
抱赤日;
吻青天。 
-题太白山绝顶拔仙台 

花开三章清平乐;
叶落一曲长恨歌。
-题陕西马嵬坡杨贵妃墓 

爱联改联,妙语总关天下事;
敬公哭公,热泪还伴风雨声。
-挽胡耀邦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马萧萧、顾平旦、常江、曾保泉题保温瓶 

一国两制三通,四海五湖齐欢唱;
个体十行百业,千家万户俱开颜。
-对石中才 

识才育才,慧眼匠心,文苑卿云颂伯乐;
撰稿编稿,披肝沥胆,书林泪雨哭宗工。
-挽叶圣陶 

登万里长城,览万里江山,欲乘万里东风破万里浪;
访千秋胜迹,温千年历史,当创千秋大业立千秋功。
-1985年长城主题征联 

知人育人,先生待我厚矣,宗师遽去,艺苑学子齐涕泪;
爱马画马,巨匠挥毫神乎,方皋云亡,九原群驹空长嘶。
-挽徐悲鸿。马萧萧为徐悲鸿弟子

黄山松,巢湖水,适之独秀;
徽州墨,泾县宣,灵壁合肥。
-贺安徽楹联学会成立 

明月泻赤壁,桂棹洞箫重作赋;
白云浮黄鹄,梅花玉笛再题诗。
-贺湖北省楹联学会成立 
   
泼墨写三湘形胜,且看洞庭波光,衡岳雁影,张家仙界;
纵情吟万古废兴,当承屈子骚韵,贡生赋才,毛公词锋。
-贺湖南省楹联学会成立 

半坡村前探幽,桥山巅上骋怀,华夏六千年,开先文化,源远流长共君谱;
教稼台下学艺,延河水边饮马,秦川八百里,第二故乡,情深意切与我歌。
-贺陕西省楹联学会成立 

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北凭长城,南襟大河,览冀幽形胜,蘸白洋淀之水以淋漓挥笔;
文起昌黎,武壮沧州,古茂尧山,今盛石市,集燕赵英才,登黄金台其巅而慷慨放歌。
-贺河北省楹联学会成立 

古文故人做;
志言志士心。
-马萧萧对佚名单联

 

 

6楼

56、《白雉山联集》
=========
有缘山色来禅寺;
无限风光入翠微。
-题武汉归元寺 

在十亿人心中,耀邦何曾死了;
看五千年史上,丰碑永远竖之。
-挽胡耀邦 

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
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
-题湖南桃花源 

宝刹净禅心,果证菩提,西方宛在;
通都存寺院,经藏贝叶,南海奚求。
-题武汉宝通禅寺 

巨笔写春秋,何独屈子问天,文姬归汉;
雄才跨年代,岂让杜陵尊圣,太白称仙。
-挽郭沫若   

且立且行,问泽畔诗人,底事低眉吟鄂渚;
此山此水,想湖边渔父,定当笑语赞神州。
-题武汉东湖行吟阁 

数十年如一日,为国操劳,为民服务,为党效忠,为革命鞠躬尽瘁。遥忆南湖船内,缔造艰辛;长征途中,备尝疾苦;旧金山畔,奔走和平;延水河边,运筹帷幄。史册连篇,载不完丰功伟绩;神州万里,留下了勋业宏图。能继往而开来,辟地开天称健者;
八亿人哭元首,恨风何极,恨雨顽冥,恨火无情,恨北斗寿算难添。漫道黄鹤楼头,落梅含泪;红麻界上,明月藏哀;珠玛峰尖,朝云变色;瞿塘峡下,暮霭笼愁。巨星遽陨,望霄汉雾绕霾封;棠树常荣,嗟黎庶肝催肠断。化悲痛为力量,摩肩接踵作传人。
-挽董必武   

九派正茫茫,凭栏吊古,纷纷感慨系心头:想物换星移,涛翻浪卷,白云依旧,黄鹤难踪,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声幽咽,草色凄迷。屈子吟来,泽畔悲音犹绕耳;明妃远去,塞边乡思尚萦怀。更兼他名将美人,灰消烟灭;电光石火,转瞬千年。向诗中圣哲,阁上神仙,何事匆匆成过客;
一游成眷眷,揽胜登楼,幅幅彩图呈眼底:看鸟飞鱼跃,龟舞蛇翔;绿树婆娑,红墙掩映。当此风和日丽,舟疾帆轻,汽笛争鸣,钢花怒放。毛公豪兴,毫端高峡出平湖;郭老多情,笔下长虹横鄂渚。还伴这雕梁画栋,壁合珠联;壮志宏猷,创基万代。喜楚地贤才,禹州俊杰,相逢济济在今朝。
-题武汉黄鹤楼   

楚也博材,忆屈子骚歌,再扬宋玉;袁郎彩笔,又噪公安。张继情深,感愁眠于渔火;浩然品洁,寄雅韵于鹿门。陆羽茶经,声驰四海;濒湖药典,泽惠环球。竟陵立派,扫唐汉之士论衰颓;边塞联姻,成明妃之亲和壮举。琴奏知音,钟俞美谈垂简册;枪鸣首义,龟蛇狂舞颂中华。更近世十力原儒,一多红烛,人物展风流,耀古烁今,天遣俊英争授楚;
天乎独眷,看雾笼峡坝,景绘万千;帽落龙冈,兴飞重九。禅宗寺老,赞衣钵以递承;炎旁祠崇,喜箕裘以克绍。洲迷草树,鹦鹉晴川;楼恋鹤云,梅花仙笛。地隐茅庐,制曹魏而三分已定;迹遗赤壁,兼文武而双壁同辉。桥连京广,通途南北乐逍遥;舟系蜀吴,商贾东西称便利。况此处群峰耸翠,百卉留春,江山铺锦绣,如诗似画,楚将台阁竞齐天。
-题武汉东湖磨山楚天台

 

 

7楼

57、鹳雀楼新联(马斗全)
===========
杨启宇:
子安作序,崔颢题诗,希水撰记,落落三贤,各领风骚,不尽长江流万古;
白日依山,黄河入海,鹳雀凌霄,寥寥廿字,更传绝唱,欲穷远目上层楼。

此联紧扣四大名楼均以文传的特点,上联并列江南三大名楼之名篇,即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各领风骚」予以盛赞。下联谈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而以「更传绝唱」予以突出。虽是著意突出鹳雀楼,对江南三大名楼却没有丝毫贬损,此联甚佳,所以江浙名流王翼奇闻知后,大加赞赏,誉为三英战吕布、一楼对三楼。

王蛰堪:
长忆黄河入海,能几度清游,但许联吟重作赋;
恰逢白日依山,对千年胜迹,端应把袂快登楼。

此联谈与诗友结伴而登鹳雀楼之感,向往与兴奋俱在其中,字句欢快而又典雅、蕴藉,颇似文人词,所以甚是令人爱读。

王玉祥:
当时哲思中来,手眼胸襟,一篇不朽王之涣;
仍旧大河东去,烟波风雨,万里堪登鹳雀楼。

鹳雀楼之出名,缘于王之涣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上联感慕王之涣为后世留下如此美妙的诗篇。下联状楼前之景,归结到鹳雀楼颇堪一登,意蕴、气势并胜。「手眼胸襟」、「烟波风雨」,锻句甚佳。

方可:
依旧黄河白日,千古绝唱传,季陵去后谁为继?
重新汉韵唐风,一样凌霄起,鹳雀翔时我来登。

虽与上副一样,因王之涣诗和登楼而成,却别是机杼。上联说河山依旧而斯人不再,「谁为继」,是其感慨。下联紧接上联意,说应重振汉唐风华,「我来登」,分明含几分自信或自负,或正是此联佳处。

马其钝:
河上一楼高,鹳雀重来,胜地风流知未坠;
望中三省壮,古都俱在,诗人意气例能豪。

此联著眼于鹳雀楼的地理位置。上联说该楼之重建,将使曾有过辉煌文化的蒲州得以绍继昔日风流。下联说登楼可眺尧舜禹和秦汉古都所在的晋陕豫,今之诗人对三省形胜,辉煌历史,也都感深而志豪。「三省壮」,应较古人所云「三州壮」更有气势。

马斗全:
楼耸飞鸟上,群彦来登,唐世风情欣又现;
渡留铁牛前,遗踪宛在,神州文化持重光。

拙联,「飞鸟上」取自畅当句,以明楼为鹳雀楼:「铁牛前」,以明渡即蒲津渡,在鹳雀楼旁,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曾经过。上联因楼之重建而欣喜唐时景观又现,下联因前贤遗踪而想到当今文化。

王邦建:
鹳雀可归来,看白日依山,黄河入海;
风光宜独擅,有诗人写句,雅士登楼。

冲淡而耐咀嚼,允为行家手笔。从容中见雅致,自是「雅士」风度。「可归来」、「宜独擅」,见锻字遣词之精。

于钟珩:
登斯楼也,三省风物奔来眼底;
不亦乐乎?千秋诗情澹宕心头。

此联最有风致,上下联皆谈登楼之所得,而衔接甚妙,有似诗中之流水对,俱见匠心。

曹长河:
鹳雀重修,平添了升腾气象;
层楼更上,多看些大好河山。

此联看似平淡、轻松,全不费力气,有似新诗句子,却工稳而有意味,普通作手,自难撰得。

王燕卿:
我亦来穷千里目;
谁同更上一层楼?

此联巧在略改王之涣名句而来,其意却大变,浑似自家新构,所以好读而易记,堪为鹳雀楼旅游宣传广告词。

 

 

8楼

58、香港佛联选
=======
人间世到底成空 一身在梦 了无凭应云何往
天下事从今且罢 七圣皆迷 奚所问作如是观
-宝莲禅寺

佛降西土 梵音远播 仙人三乘 皆蒙化雨授别记
法运东来 慧炬永明 天龙八部 同钦金身证菩提
-延庆寺

山水音清 云中一磬
烟霞彩焕 天外三峰
-观音寺

古寺高僧 青山有幸
洞天福地 佛法无边
-青山禅寺

圆满菩萨 克念作圣成正果
通明佛道 需经历劫悟因缘
-圆通寺

道似行云流水
德如甘露和风
-灵渡寺

智仁勇三德
儒释道一家
-三圣庙

清境有缘由斯道
种因得果自在人
-清凉法苑

 

 

9楼

59、范曾和古人联句选
==========
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句)
园中窃窥貌如花。(范曾)

醉裹挑灯看剑;(辛弃疾句)
贫时凿壁观书。(范曾)

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句)
谁欲剪千缕梦魂。(范曾)

见说道天涯芳草;(辛弃疾句)
期追陪梦里故人。(范曾)

惜春常恨花开早;(辛弃疾句)
怜女总惶语启迟。(范曾)

更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句)
岂忍看飞絮漫空。(范曾)

新来瘦,非干病酒; (李清照句)
旧日愁,便足回肠。(范曾)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句)
但求心旷神怡。(范曾)

独立小桥风满袖;(欧阳修句)
孤吟陋舍月藏云。(范曾)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句)
便谁识搏飞浩莽天。(范曾)

香尘已隔犹回面;(晏殊句)
芳草有情遥接天。(范曾)

老去渐於诗律细;(杜甫句)
官沈始识世情疏。(范曾)

旭日出海朝临楚;(范曾)
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句)

 

 

10楼

60、《田汉联集》
=======
曲高和众;
波远泽长。
-赠曲波   

云水巴山雨;
文章金石声。
-赠巴金,嵌名联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题蒲松龄故居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自撰串名联。素园即韦漱园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拼八凑文。
-自题   

贞如翠竹明于雪;
静似苍松矫若龙。
-赠崔嵬 

报国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义著春秋。
-自题 



此志得舒;
为民舍予。 
-端木蕻良挽老舍。联嵌老舍之名舒舍予  

 

 

11楼

61、鹳雀楼高要好联(马斗全)
============= 
河东鹳雀楼建成后,有关方面举办了「鹳雀楼海内外大征联」,这自然是一项很有益之举。名楼须得配佳联,鹳雀楼没有佳联自然是不行的。若征得意境优美而气势非凡之联,必定为该楼增色不少。

征联活动已经结束,从一万五千多副应征联中,评选出十八副佳作。名列第一者为:「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覆载,华夏立雄伟,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追落日;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川生壮慨,问滔滔东去,谁曾击柱俯黄河?」

细品味,此联算不上佳联。上联叙鹳雀楼之高与地理位置后,以「我欲登楼追落日」作结,下联说楼以诗传和见证历史盛衰,以「谁曾击柱俯黄河」作结,意境皆欠佳,也谈不上气势。上联开头的「披风雨」和下联末的「俯黄河」,造意均平平。任何楼观,乃至房舍树木,皆披风雨,何可单用来赞美鹳雀楼?不但鹳雀楼上,便是各处河边建筑乃至山坡,都经常有人俯望黄河,「谁曾」问得也太无力了。对联炼字须十分讲究。鹳雀楼为登赏之楼,非要塞要道之建筑,所以上联之「控」字未当。退一步讲,即使鹳雀楼可扼要道,其本身在晋,也只能说「控秦」而不当说「控秦晋」。「凌覆载」三字大可商榷。覆载,出《礼记》,即天覆地载,指天地,苏东坡诗的「覆载内」即谓天地之间。故「凌覆载」颇不可解。有人解释说,作者在这里以「覆载」「代指黄河」,自然不无牵强。再者,古来「凌江」、「凌河」指渡江、渡河,说鹳雀楼「凌」黄河,则更不可解。「华夏立雄伟」的「立」字,无论指树其雄伟,还是指楼之矗立,总之用得不好,明显给人以凑对之感。「矫矫西行」,未知何意,据一评委解释,是在说「太阳不顾一切地向西而去」。没有提到何物阻止太阳西行或太阳西行遇何困难,「不顾一切」从可而言?再说,太阳西去,如何登楼而「追」呢?只上联中,可议之处便如此之多。下联最可议者,为「击柱」二字。有评委猜测说,「击柱」当为「拍击楼柱」的意思。联中之词,岂能如此生造?此同另一佳联以「雀阁」指鹳雀楼一样,才力所限也。

最佳之联尚且如此,则其它佳联可知。将这样的联镌于鹳雀楼上,古人若魂游至此,定会惊诧而失笑的。我们来看看江南三大名楼的清人之联。何绍基岳阳楼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气势宏大而深寓其感。满族萨迎阿黄鹤楼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具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是何等气魄。就连湘军将领刘坤一的滕王阁联,也颇有韵致:「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此等佳联,方堪配名楼。

对联同诗词一样,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须以意境、气势取胜,而且字句必须高雅精当,读来流畅。名楼之联,最忌只是介绍该楼的形制和历史,也不能只是描述该楼的壮观和景致。如是,从内容上讲,便成景点介绍了,从文字上看,则难免堆砌词藻之嫌。如另一副佳联:「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雀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便纯粹为赞美景色的旅游推荐了。又如:「俯瞰黄河,脉流九曲,膏泽八荒,浪奔万里,涛叠百重,浩浩然,胸次顿开何倜傥;仰瞻灵岫,峰险千寻,气雄五老,岚秀十洲,嶂奇三省,巍巍者,脊梁劲挺自峥嵘。」明显给人以堆砌之感,而且上下联之末句,又意甚相近。再者,对联须贴合实际,适用于特定对象,而不能如这副佳联一样,派给黄河边其它楼乃至其它河边之楼也都无不可:「正匝地云迷,一水黄分千里绿;绕满天诗梦,层楼高拱万峰雄。」至于备受某评委称赞的「登楼弹月,兰雪堂除,西望长安千古地;把酒吟风,杏花村渡,中流永济一方天」,则不但无意境可言,而且因地名混乱教人不知所云。兰雪堂为苏州园林景点,与登鹳雀楼西望长安何涉?杏花村渡,不知是将吕梁山麓的杏花村拉扯至中条山下,还是把秦晋大通道、铁牛所守望的蒲津渡贬称为「村渡」。还有,上引联中的「栖身」,显然是为了对「转首」,而将古人所云「栖息」改作「栖身」,等于说鹳雀居住在楼中。这与另一佳联因平仄之故而将「舜都」改作「尧都」一样,都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顾此而失彼。耗资数十万元而选得这样一些欠佳之联,实在出人所料。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对联水平已衰败到何等地步。

笔者以为,目下如果尚无满意之联,那就「虚位以待」,等以后有了佳联时再镌不迟。万不可冒然将欠佳之联镌了上去,而使当代文化又添败笔。
 
【注】另见7楼《鹳雀楼新联》(马斗全)

 

 

12楼

62、扇联赏趣(缪士毅)
========== 
夏日炎炎,持扇轻摇,烦暑顿消。倘若品赏一些嵌有「扇」字的佳联妙对,则更添雅趣。现采撷一些扇联,与大家共赏:

相传,唐伯虎与祝枝山常取对互娱。一年夏天,两人来到一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吟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手握摺扇,摇头晃脑,脱口续了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可谓出句巧妙,对句新奇,巧思妙想,不露斧凿之痕,两人不禁相视而笑。

明朝皇帝朱元璋擅长对联,一次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此时,才思敏捷的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便应声吟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下联触景而发,对答工稳,贴切自然,又颇具大气,朱元璋听后不禁大喜。

明朝太监孙隆,有一年夏天出巡时,路遇一个儒生身穿冬装,手持夏扇,便吟出上联讥笑儒生穿戴不合时宜,上联云:「手持夏扇,身穿冬衣,不识春秋」。那儒生不甘示弱,顺声对道:「口食南禄,心怀北阙,少件东西。」以此嘲笑孙隆拿百姓所给的俸禄,心中却只有皇上一人。孙隆听后自讨没趣,便悻悻离去。

清代才子陈瑶少时聪颖过人,名闻乡里。一次,几位客人在陈瑶家中纳凉,其中一位客人欲试陈瑶的才学,便以手中纨扇为题出一上联:「轻摇纨扇,清风透入人怀」,此时,陈瑶手持一瓷盘,见有月光反照其上,便以此为对,应声答出下联:「高捧玉盘,明月飞来我手。」续句不凡,工整贴切,众客人听后不禁击掌赞叹。

民间常用葵叶制作扇子,于是有人撰联云:「乾葵作扇,谁知死叶又生风;老柏为香,孰想枯枝能引火。」此联构思独具匠心,上联妙在描写乾死的葵叶制成扇子之后,便可扇动风生,这就把「死叶」写活了。下联巧在描写以干枯的柏枝为香,便可引火,似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纵观上下联,对仗工整,脗合贴切。

有人面对随风摆动的棕榈叶,触景生情撰就一联,联云:「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摺叠扇;霜凋荷叶,独足鬼戴逍遥巾。」联语借景发挥,语出自然,形象生动,读来饶有情趣。

 

 

13楼

63、香港佛教联话(施清池)
============ 
万众期待已久的东涌至昂坪之「昂坪360」吊车,正式对公众开放使用後,大屿山宝莲寺将成为旅游界注目的新景点。当旅客乘吊车时,可鸟瞰香港国际机场及大屿山全景,到达昂坪时可参观昂坪仿古市场及「与佛同行」、「灵猴影院」两个新景点。

「与佛同行」以电脑动画形式介绍佛祖一生,分七个场景组成,参观者体会到佛祖修行每个阶段的场面。是老少咸宜、值得一看。大屿山宝莲禅寺是香港最大规模的佛教圣地,该寺建於一八九○年期间,三个开山祖师最初搭建的只是一所茅房。自一九一三年,扩建庙宇,兴建僧舍,发展到现在为香港最高最宏伟规模最大的寺院。加上近年世界最大铜佛「天坛大佛」开光,便成为世界级风景绝美的旅游胜地。今年该寺院计划兴建四层高「大雄宝殿」,届时宝莲寺更令人感到有脱俗超然的感觉。走出缆车场迎来的是宝莲禅寺门前壮观石牌坊有联两对曰:

愿乘云水 毋疲沧珪入宝所
行仰高山 历过崎岖百垣平

大德自何方来 经烟水地 百城那里 高僧多与少
仁者且於此去 回顾海天 万里箇中 尘境有还无

石牌坊背後石柱书有两联为:

宝树绕重楼 周匝俨成极乐刹
莲光通法界 万方咸仰佛陀门

人间世到底成空 一身在梦 了无凭应云何往
天下事从今且罢 七圣皆迷 奚所问作如是观

毗邻宝莲禅寺昂坪凤凰山径麓,於二○○五年五月建成「心经简林」,是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精心杰作;系由三十八根刻上「般若波罗蜜多」经文木柱组成,饶教授羊毛巨笔以纵横笔势书於纸上,每字均长阔二呎,然後雕刻在木柱上,竖立在地上。统摄了佛祖圆满智慧。

宝莲禅寺附近有座「延庆寺」,民初由浙江分神来大屿山兴建,纪释迦牟尼佛像,「大雄宝殿」柱联曰:

佛降西土 梵音远播 仙人三乘 皆蒙化雨授别记
法运东来 慧炬永明 天龙八部 同钦金身证菩提

往大澳姜山山腰有「观音寺」,清宣统二年兴建,路边石牌坊有联曰:

宝刹重辉 照见五蕴皆空庄严净土
慈航普度 接引众生离苦方便法门

观音寺大雄宝殿门联为:

山水音清 云中一磬
烟霞彩焕 天外三峰

姜山观音寺不远建有一座「灵隐寺」,该寺建於一九二九年,津微禅师从杭州西湖「灵隐寺」分神来大屿山,其山门联为:

灵气独锺 一水萦回登彼岸;
隐修证道 众山环拱护真如

灵隐寺大雄宝殿门联为:

灵山说法 鹿苑调根 一代教宗开顿渐
隐迹修真 招提设化 三乘圣谛梦贤愚

追溯佛教早於东晋末年间已传入香港,当时有高僧以木杯渡海,人称杯渡禅师,来屯门山修禅建庙,讲授佛学。後来杯渡禅师在屯门山成神,其弟子就改屯门山为「杯渡山」,该寺院命名为「杯渡寺」,现在改为「青山禅寺」。广州府志:东莞县有杯渡山,於屯门山,在县城南一百九十里,相传有禅师以木杯渡海来该山传扬佛教。古称「杯渡仙踪」为新安八景之一。寺中有杯渡禅师像、鱼骨化石及韩愈所书「高山第一」石刻。其牌坊柱联为:

楼观参差 清夜闻钟通下界
湖山如此 何时返锡到中原

禅院山门联为:

十里松杉庄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入山门有木刻联为:

古寺高僧 青山有幸
洞天福地 佛法无边

元朗洪水桥西山村「灵渡寺」离「青山禅寺」约五里路程,灵渡寺建於宋初年。它与青山禅院可列入香港的千年古刹,两寺都有杯渡禅师遗迹。寺内有「杯渡井」相传为杯渡禅师开凿,井水甘洌,泡茶清凉可口。寺中大钟铸有道光二十年字样,大门口有铜铸千斤炉鼎。大门楣上书「灵渡寺」三大字,大门木刻楹联以鹤顶格嵌「灵渡」寺名二对:

灵通觉路
渡出津迷

灵气所锺山独秀
渡杯而至石犹新

大门内迎客室书「道从此入」为清才子梁耀枢所题,室内嵌镜联曰:

道似行云流水
德如甘露和风

出「凌云寺」顺公路行十分钟路程,到达「圆通寺」寺门石刻楹联为:

圆满菩萨 克念作圣成正果
通明佛道 需经历劫悟因缘

入寺门顺路到达「圆通寺」,寺大门石刻楹联为:

闻中深入山河静
见处周编大地宁

屯门三圣墟有「三圣庙」,庙内供奉「三圣」即儒、释、道三教为一堂。该庙於麒麟山山腰,面向青山湾,座山面海,风水甚佳。该庙建於一九一四年,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其大牌坊楹联为:

神灵显赫扶众庶
佛法慈悲救群生

庙门楹联为:

智仁勇三德
儒释道一家

位於屯门青山公路「妙法寺」於一九五○年兴建,以後发展教育及老人院。为广传佛法,於一九八○年建成现在万佛殿。大牌坊上书「妙法寺」三个金色大字,其门柱联为:

妙契心灯现宝王刹
法施性海开甘露门

内证真如知 段相喜舍应二根 百千国土 清净身周宣圣教
明深般若了 虽言慈悲逞四瓣 亿万刹尘 广长吉放化人间

大牌坊後上书「华蕹玄门」,其门柱联为:

妙善同归 重占静域招云水
法缘殊胜 新尊道场辟草菜

从妙法寺附近有「清凉法苑」。该寺建於一九一二年,庙门楹联为:

清境有缘由斯道
种因得果自在人

「清凉法苑」内藏有一对林则徐的楹联为:

风幡不动心安竟
镜树原非色是空

联旁小序:道光辛丑秋初,去繁抽暇将出粤,访碑苛林,得晤柘上人於风幡堂,偶拈旧论,互相印正,同集六祖禅师,草此以识形已。林则徐(印鉴)
 以上楹联有两个特点:主要是弘扬佛法,导人行善;再次是赞美香港锦绣山川的景色,从而叙述了寺院的史迹及地形风貌;本编联话只是香港名胜楹联冰山一角,在香港、九龙、新界还有许多佛教寺院不能一一辑录。
-----------------------------------------------------------------------------------------------------------------------

 

 

14楼

张伯驹所作四副挽联(杨建) 
============ 
 张伯驹所作最广为人知的挽联,是其为陈毅元帅逝世而撰的72言: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此联历数陈毅在军中的辉煌功绩,描述元帅在外交战线的夺目风采,大气磅礴,一脉贯通;对仗工致,遣辞精当,确属难能。
 陈毅是一位爱才之帅。他与张伯驹有许多交往,尤其赏识张伯驹的博才多学,并主动向其求教。临终之前,陈毅曾致函张伯驹,中有:“你是我的好老师,使我学到很多东西,谢谢你。”的句子。两人友谊可见一斑。
 张伯驹在“反右”时,被网入其中。在陈毅、宋振庭的安排下,张伯驹到了东北,担任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这是当时“右派”里极特别的安排,既未体力劳动改造,又在自己熟识的领域任职。对陈毅,张伯驹当然是铭感于心的。
 张伯驹的挽陈毅联张挂出来后,得到了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向陈毅夫人张茜问及张伯驹与陈毅的关系,张茜做了介绍,还告诉说张伯驹现在北京,还没有工作和户口。毛泽东当即指示周恩来予以安排。不久,张伯驹受聘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可以说,是陈毅冥冥中又助张一臂之力。
 张伯驹还为大藏书家傅增湘送过一副挽联:

 万家爆竹夜,坐十二重屏华堂,犹忆同观平复帖;
 十里杏花天,逢两三点雨寒食,不堪重上倚云亭。

 上联所及《平复帖》,正是西晋陆机书法。陆机书法在当朝名重一时,但被害后,传世下来却仅此一帖,所以无比珍贵。从隋唐到清末,此帖一直存在帝王之家,辛亥革命后,这一稀世至宝流出清宫,为大画家溥心畲所得。
 1938年除夕之前,张伯驹从天津回北平。在车上与傅增湘相遇。傅增湘是清末翰林,曾任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总长,他与张伯驹有很好的交情。在车上,傅增湘告诉张伯驹,溥心畲老母新年病故,需款料理后事,有意将《平复帖》出手。张伯驹一听,立即请傅增湘作中间人,协商购下此帖。当时溥心畲开口是二十万大洋,经反复协商,最后张伯驹以四万大洋购得(一说三万二千大洋)。
 《平复帖》购到手,张伯驹自然十分珍爱;大藏书家傅增湘当然也乐于一饱眼福。除夕良宵,张伯驹与傅增湘一块守岁,所伴之物便是这陆机的《平复帖》真迹。这样的机遇,人生自然难得。
 1949年,傅增湘逝世。张伯驹在送去的这副挽联里,就追述了除夕同观《平复帖》的情景。以景抒情,情何以堪。
 1966年5月,被蒙冤的所谓“三家村”黑店的才子邓拓同志含冤去世,终年54岁。他的追悼会迟到1979年9月5日才在北京召开,时隔了13年。邓拓生前诗词书画,无不涉猎,结交的这方面朋友也颇多。因此,在邓拓的追悼会上,悼诗挽联如云,张伯驹作为生前友好,自然也敬献挽联一副:

 间气锺闽海,却因与古为邻,以忠获罪;
 直言话燕山,大似骂曹击鼓,照怪燃犀。

 邓拓是福建闽侯县人,这就是上联首句出处。“话燕山”,自然指邓拓著名集子《燕山夜话》。此联较之挽陈毅联,辞锋更犀利,含义更深刻。这与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
 张伯驹还有一副挽联,得来有些蹊跷。这是挽一代京剧名旦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女士的:

 芷气同芳,入室芝兰成眷属;
 还珠合镜,升天梅福是神仙。

 这副挽联,内嵌梅兰芳及夫人两人姓名,而且出典现成。所以从联语来看,是颇为工巧的。但是,这副挽联写作,是在被挽人生前,且是刚刚见面之后,这便是此联的特别之处。
 那是1980年初,梅夫人福芝芳为其家友好,且长期为梅兰芳记文改戏的许姬传祝80岁寿辰,在江苏餐厅贺寿。梅夫人请了张伯驹夫妇作陪。那天张伯驹多喝了一点,回到家后,“似梦非梦中”,忽然就得了挽福芝芳女士一联。他赶紧起身,将此联记下。这就是上面所引之联。
这副挽联,显然是感于一代名家光华逝去,物是人非而起。但给生人作挽联,显然是很稀奇的。
 挽联写出后,张伯驹暗想,自己已是八二高龄,以后大约只会有人来挽联赠我,我怎能联挽芝芳女士呢?不料元月29日,福芝芳竟因病逝世。张伯驹这副联居然用上。后来他在给友人信里还说此事“亦所不解者”。
 张伯驹一生涉猎甚广,且多有成就。他的诗词联语,据其一位弟子讲,他作诗吟联填词,比人心算一加二加三等于几还快。随便出个题,他张口就来,既合格律又切题,真叫绝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文思、才思和神思啊。这里录取的,是他大量作品里的几副。因有其特点,故予以介绍。窥斑见豹,张伯驹的捷思、才情、襟抱,已尽在其中了。

 

 

15楼

65、弥勒佛前佳联多(钱碧云)
============= 
无论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他就是弥勒佛。

他在笑什麼?为什麼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过人、笑容满面这两个特点大做文章,写下了不少语言诙谐、饱含哲理的楹联,点拨人生,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寓意深远的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弥勒佛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嘲讽「世间可笑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此联与北京潭柘寺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蕴含著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与上述二联寓意相近的弥勒佛联甚多,如杭州千佛禅院有对联曰: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又如苏州某寺一对联: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有一副对联,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写出了弥勒佛的内心独白: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下联一连用了九个「观」字,堪称观尽了天地日月与人间万物。上下联的一「笑」一「观」,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趣味无穷,细品发人深思。
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的弥勒佛像两侧有一联云:

你眉头著什麼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样肥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

此联巧藉笑佛之口,劝诫世人要心胸宽阔,乐观开朗。
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堂有一对联: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联语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嫉俗的傲气、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别有情趣。
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云: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此联劝告世人莫自寻烦恼,要少私寡欲,乐观豁达地去做人处世。
在涌泉寺弥勒佛前另有一联云:

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尚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此联讥讽了那些求神拜佛者的贪财心理,告诫人们勿贪不义之财,只有勤劳俭朴才是发家致富之路。
湖南衡阳的罗汉寺弥勒佛前一联云: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台湾江喜祗园的笑佛殿上有一联云: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浙江鄞州天童寺的弥勒佛前有联云: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弥勒佛联中警示的联句令人感叹,世间万物芸芸众生,人间情仇悲欢离合,荣华富贵贫穷贵贱,地位官阶灯红酒绿……都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忍为高,和为贵,纵然世事如棋变幻无常,悠悠万事都不过如此而已。

 

 

16楼

66、《孙中山联集》
========
白虹贯日;
紫气滔天。
-题日本内田良平柔道场   

兴办自我;
利归于民。
-题广东顺德蚕子公司   

西谚曰血重于水;
东古训唇齿相依。
-赠日本友人头山满 

尘事未除人自苦;
江山无恙我重忧。
-赠鼎湖山古庙僧人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挽刘道一   
  
莫嫌老圃秋容淡;
最爱黄花晚节香。
-题太原文瀛湖公园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年少述志   

穷理於事物始生之处;
研几於心意初动之时。
-题黄埔军校礼堂

 

 

17楼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挽宋教仁   

五族同风,是七十有二头颅价值;
千秋堕泪,为三月念九刀俎英雄。
-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周年祭   

革命尚未成,国步维艰,谁与孙策;
同胞还剩几,楚天噩耗,又坠张星。
-挽张荆野   

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
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挽黄锺瑛 

缅东瀛话别时,世路多艰,内优方急,叹国士无双,孰料竟成易水谶;
自南京告隐后,江山依旧,边患堪虞,悲英雄不在,空教长啸大风歌。
-与黄兴共挽熊成基遇难两周年   

苍梧偏东,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会交二十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
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一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底层塔足凌云
-题广西桂平西山

 

 

18楼

【附】

生为民有;
死作国魂。 
-陶行知挽孙中山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章太炎挽孙中山。
洪,指洪秀全。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挽孙中山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
-宋庆龄挽孙中山   

总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直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历程中,揖让征诛举同尘土;
流九万里志士劳民之泪,始知其来也有因,其生也有自,瞑目后,精神肝胆犹照人寰。
-于右任挽孙中山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陵,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挽孙中山

 

 

19楼

67、关于无情对(御赐金牙)
============
一、无情对的特点
无情对的特点,首先是对仗上面的工稳,何谓工稳,举例说明: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诸位请看,三对五,数字相对;星对月,天文相对;白对黄,颜色相对;兰对梅,花卉相对;地对天,天文相对。可谓字字相对,工稳非常。
无情对的另一特点,就是上下联意思风马牛不相及,再举一例子: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这是最近在云心文秀中对的无情对,为云无心出岫的出句,“皓月一盘耳”,是一个感叹句,意思为:皎洁的月亮,象一个圆盘一样。
到了对句,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成:“红色的星星象两个锅子里面的头”的,只能用其原来的意思,就是一个品牌产品的名称。
上述的例子,是一个很极端的“风马牛”,而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举例说明: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大家不妨探讨一下。

二、无情对的创作
无情对的创作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反推论
反推论,是指作者的创作思路从无情对的对句开始,通常是由一句俗语、熟语或成语等既有句子而反向寻求出句。比方说,云无心出岫的:同观日落、皓月一盘耳,搜集资料的:甘地有缘涉足非洲,等等,均是属于这类反推论的创作。这一类型的创作,通常作者会把后得的句子发表出来,和大家作一个愉快的交流,到最后有人能度出其心思了,便大可以报以哈哈一笑。所以我很遗憾当天一下子便把搜集资料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给对了出来,使之没有了这一份享受。
2、巧合
巧合,是指出句者本无意求无情对的,但对句者在灵光一闪处把其对成无情对了,比方说,刚才的“风流万种”句,就是这样的情况。
巧合的无情对,在质量上通常会比反推论的无情对稍微有所欠缺,越长的句子越能反映出这种差距,这点很正常的,因为长的句子,受到的限制会比短句子多。
3、求句
这在一些比赛中通常会看见,其中也偶然会发现有佳品,但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出句者可能没有考虑到无情对句存在的限制,是所有对仗中最多的,往往出了句而得不到好的对句,如某处比赛中的无情对出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应对者无数,但效果不甚佳,我曾想了许多种方法去应对,但都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完成。
二是出句者自身对无情对的概念不甚了解,常常把产生歧义的对句作为出句,那么即使对句者对出了原句,总体效果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举个例子:牙刷,一般就是指日用品,但在粤语里面却有指人“飞扬跋扈”的意思,以“毛巾”作出句,对以“牙刷”,能让人忍俊不禁,但若用“牙刷”作出句,对以“毛巾”,便觉得索然无味了。

 

 

20楼

三、无情对的手法--借对
无情对为何通常会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就是借对。这里所说的借对,不是常见的借字(如清字借代青字,鸿雁的鸿字借代红色的红等),而是借义,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如: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又如: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为何要“借”呢?概因无情对之所以“无情”,是其能产生歧义,而歧义的构成,是源于我国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词)具有多义性,即使是两个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义不同而大相庭径。这点,在外语上也会有一些,但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与汉字的精深奥妙匹敌。

四、无情对手法在联句中的运用
无情对,作为一种独特的对子形式而独树一帜。我曾经作出过尝试,就是在对联里面加入无情对的成分--运用借对手法入联。
请先看此联:
乡下采风,一架瓜棚遮北斗;[孤峰倨坐]
山中避雨,半边竹笠寄东坡。[御赐金牙]
联中的“山中避雨”对“乡下采风”,便是用了借对的手法,“采风”,一般是指新闻、艺术工作者到乡间去搜集、发掘资料,探究民间艺术;而避雨对采风,可谓是有点“风马牛”的。同样,“北斗”与“东坡”也是貌合神离的一对。但到探究联意的时候,这对却又可以成联,因为半边竹笠寄东坡,是有典可稽的,正是东坡居士体察民情的一段动人故事,遥寄东坡,正好与采风相互呼应。

五、无情对结构问题
对于结构问题的观点,我曾经和真水无香交换过意见。
可以说,无情对中的确常会因为偷换逻辑、借对等种种方法导致结构上的不同,但这点并不是绝对的。有此现象,但不是普遍或必须存在的,于是我们便不能说这是本质特性。《对联》杂志2002.10月版里面也有一篇题为《无情对与借对》的文章,里面主要是从借对手法的角度去分析无情对,大体上包括:从形式分有:借义、借音,从类别分有借对使上下相差甚远而成对的、借对使结构不同而成对的、借对使词性不同而成对的、借对组合音节少的词与音节多的词巧妙成对的等等。
用我们常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导致产生歧义、导致结构不同、导致词性不同、导致节奏不同。然而上述四种(或者更多)之中,除了第一种是无情对必须具备和产生的效果之外,其他三种都只是由于借对的原因而产生的与一般对联要求的不一致,或许可以这样说,是一种隶属于借对前提下产生的改变,而不能被认定为一种本质特性。

附:余德泉所著《对联通·(四)无情对》对无情对的论述:
有一种所谓无情对,用《清稗类钞·流水联》中的话来说,就是“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古人亦称为“流水联”,而与通常将一句话分成两半说的所谓“流水对”即串对有别。这种对联,只求上下联的平仄与对仗相合,而不管内容上有无联系。看该条所举的例子:
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联者是也。如:
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干”对“斧”,以虚字作实字解矣,工绝。又有一联曰:
杨三已死无京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以“先生”对“已死”,至工。

 

 

21楼

68、流水对欣赏
=======
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种对仗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一气呵成,分别独立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种对联称为流水对。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例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另一些对子上下句好象分别意思完整,但只有连在一起才见情趣,通常也被看作流水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人伶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与流水对相反,对仗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22楼

69、别有情趣贺婚联 
=========
婚姻是人生大事,结婚喜庆在中国人习俗中,时有取闹作乐,制造出许多笑话来。看看这些贺新婚联诗,实亦不乏佳作,且其联婚诗话颇为隽永,风雅无边,令人读之无不捧腹,诚所谓诙谐、轻薄,兼而有之。

今摘述两首新婚贺联,相信读者看了一定会拍案叫绝。

  物中物,放开度量容物;
  人上人,打叠精神做人。

此联为「白话文学」一代宗师胡适之先生所作,为其庆友人新婚之贺联,深层细想,真可谓幽默之至。

  男勇士,单枪匹马,解放台湾岛;
  女英雄,赤手空拳,活捉蒋光头。

此贺联配合当时「时事」入联,妙不可言,不过初时的贺客们,看了这副贺联後,心中难免起疑,怎麼结婚喜事与解放台湾有关?

只要再深想下去,原来是男的单枪匹马进攻台湾,女的赤手空拳活捉蒋光头,双关之趣,尽在不言中。

上述两首新婚贺联,可谓诙谐妙绝矣!

 

 

23楼

70、情趣盎然「中秋」联(缪永嘉)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在中秋节品赏「中秋」联,别有一番情趣。如:

相传,明末小说批点家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後的一个中秋节,金圣叹赏月色、品月饼时,灵感顿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自然巧妙,堪称妙对。

古时,一位浪迹他乡的才子,中秋节品月饼时,勾起与家人团圆的情思,有感而发撰了一联:「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联语中「圆」与「缺」,「苦」与「甜」,形成鲜明对照,真切动人,道出远方游子中秋盼望与家人团圆的心境。

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小时才智过人。一年中秋之夜,其父与客人对饮至深夜,不禁吟出一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客人思索良久无对可言。在旁的杨廷和语出不凡地对道:「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其父与客人不禁击掌称绝。原来,「半夜」与「五更之半」说的是同一时刻,「中秋」是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之中」,是同一天,细品上下联,箇中情趣,妙不可言。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祝财主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後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古时候,有几个秀才中秋时相聚在一酒楼品酒赏月,酒过几巡之後,其中一秀才脱口吟出一联:「秋中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在场的人听後,不禁击掌称绝。原来,这是一副回文联,将上联回文作下联,互为倒读,通顺流畅,联语贴切,意域优美,可谓构思奇巧,有如天成,读来兴趣盎然。

 

 

2471、书斋联中的文人情怀(杨树培)
================
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书斋都有对联,称书斋联。这些书斋联别有心意,又妙趣横生,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唯有读书高」和孤芳自赏的清雅。他们读书究竟为何用?有为求官封爵的,有为救国救民的,有为创业兴家的,或者为消遣隐居的,这都可从他们的书斋联语中大致看出其旨意。

南宋孝宗隆兴进士楼大防,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他的书斋联是:「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他惜时如金,不喜欢与那些庸俗的「频来客」聊天,可是如果有奇书异卷,就必定会邀请好友来一同欣赏。他对待客人的两种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他读书为求官封爵而好交友的一片苦心。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书斋联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据历史记载,陆游自幼好学,孜孜不倦,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有人问他读书何为?他回答得十分干脆:「一身报国有万死!」他晚年罢官回归故里,七八十岁了还在读《资治通鉴》,蝇头小字,日课两万余言,真是「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为鬼雄」(《书愤》)。陆游是一位读书到老不疲、爱国至死不变的英雄豪杰,他读书是为救国救民的。

与陆游所见略同的金声,字正希,是明朝末年崇祯时的进士。金声未达之时,极端贫困,有自题斋联为:「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这副书斋联写得刻骨铭心,悲愤至极。不久清兵入关,金声便组织义师抵御清兵。在一次敌强我弱的战斗中,他兵败被俘,坚强不屈而英勇就义,死得十分壮烈。只可惜他壮志未酬躯已捐,「文通」却未能「运通」。

晚清的徐照,今浙江桐乡人,他的书斋联为:「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近俗,一庭风月伴孤吟。」他是仕途不顺而流露出孤芳自赏高傲性格的文人。

与李鸿章同乡同学的道光秀才朱景昭也写过一副书斋联:「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所谓的「不因人热」即不想攀附权贵,宁可躲在书斋里读书自娱。据说他后来不够坚持,经不起李鸿章的诚邀,还是做了两江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已经「因人而热」了。

读书为消遣的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板桥做过两任县令,因为他为民办事而得罪了豪绅,所以去职后躲在扬州卖画为生。他的书斋联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安贫乐道,不与混浊的世道同流合污,算是「难得胡涂」的自我陶醉。

自古读书做官论者居多,朝廷开科取士,读书人若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当然是梦寐以求的快事。清朝乾隆进士彭元瑞撰写的书斋联最有代表性:「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古时各省乡试均在八月,称秋围,正是桂花飘香时节。而礼部会试在二月,称春围,正是杏花盛开之时。

彭元瑞是欣然一举得中,而后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书,协力大学士,果真实现了他的书斋联理想,他是读书做官的幸运者。

 

25楼

确属楹联大家,出手不同凡响!

 

26楼

72、《张之洞联集》
========
布衣兴国;
蓝缕开疆。 
-题湖北织麻局   

经纶天下;
衣被群生。
-题湖北织布局 

执干戈以卫社稷;
说礼乐而敦诗书。
-题湖北武备学堂 

万口流传新教育;
千秋报纸大文章。
-题书业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题笔业 

梅赠春风来驿使;
葭逢秋水送鸿邮。
-题信局 

锦绣花团,经纶事业;
云蒸霞蔚,美富文章。
-题绣货业 

大陆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题汉阳晴川阁 
 

 

27楼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湖山缩地来。
-题武汉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题黄鹤楼 

海气百重楼,能谓浮云能蔽日;
文章千古事,生逢异代不同时。
-题广州三君祠天海登清阁 

鹤去我方来,使我登临增感慨;
我来鹤又去,放鹤招隐信苍茫。
-题旌阳来鹤楼 

百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题广州越秀山镇海楼 

北起荆山,南包衡岳,中更九江合流,形胜称雄,楚尾吴头一都会;
内修吏治,外肄兵戒,旁兼四裔交涉,师资不远,林前胡后两文忠。
-题湖广督署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落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一个个头顶竹箬笠,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闇,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
三终聆帝乐,纵观觅伶伦截管,荣援敲钟。竟响渢渢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鼍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弹桐柏。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数声声手拨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题湖北洞庭湖屈原湘妃祠

 

.*

 

附:

陶然亭;
张之洞。 
-某日张之洞在陶然亭设宴,席间出上联求对,工部侍郎李文田以下联对之,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之字路偏要你走;
洞中怪且奈我何。
-佚名嘲张之洞 

壁立千仞,犹恐未免俗;
胸包九流,而后可谈经。
-王闿运赠张之洞   

柳丝莺梭,织就京南三春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传为张之洞对师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答友人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此联传为梁启超答对张之洞 

扬历中外卌余年,合教育、军戎、交通、实业而竭尽忠谟,鄂渚记同舟,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梦幻;
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掖坦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
-孔祥霖挽张之洞   

筹饷局,总揽江汉利权,贪酷成家。乃父死于金、乃兄死于烟、乃妻死于踢、乃子死于水、乃孙死于马,而已犹为虿尾;
劝学篇,暗助康梁新党,昧良误国,有君受其欺、有臣受其戮、有民受其祸、有商受其害、有物受其毁,此人真是狼心。
-嘲张之洞

 

 

 

73、退职抒怀联(李仙) 
==========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一八四九年(道光二十九年)八月云贵总督任上,因老年且有病辞归故里,住在福州文藻山,他写一联悬於室内: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这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他因病而不能为国效力,还是读书好,可与古人结交为友,虽然已经过了最好的学习时光,但是正如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说的那样,秉烛而行,大概还有几分光明。

这种关心国事,关心抗英斗争,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令人敬佩。

清代戏曲家李渔,晚年由南京移居杭州,住在西湖之滨,曾自题一副楹联: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上联写自己年近古稀,对往昔的「旧业」已感「繁冗」,无能为力,尽量抛之,表现出除却烦恼後的轻松;下联写西湖山水招我,举家迁入这如画般的美景中安度晚年,同时更有陶醉在湖水山色中的喜悦。

著名作家流沙河,写有《退休赋》,摘出句来,就是妙联:

岂无老子整人,儿子整钱,一家实行两制;
更有小贼剪包,大贼剪径,百姓吓掉三魂。

此联人情味纯,处世味浓。难怪有人评价他的联作具有五色(红黄蓝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

退时知岁老;
休暇念恩人。

上面是笔者二十多年前,公干广东廉江,在安铺镇退管会大门看到的联语。全联首嵌「退休」,尾嵌「老人」,吻合老人之家、退休之室,且联意通俗,感情逼真。

中国大陆前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撰一楹联:

早退晚退早晚都退;
早死晚死早晚得死。
(横批:早退晚死)

联语四个字反复变换位置,顺序如成,并以横批四字吻合,道出了生命与工作规律:人必有一死,老年就要退下岗位。语义跳跃,萌生新意,可谓倍增联趣。

 

 

 

74、阎锡山的几副抗日联(马斗全)
=============== 
上世纪的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要人和高级将领中,很有一些有才华而能诗擅联者,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尤以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所载最详。而阎锡山擅於联语,却少有人谈及,想因资料缺乏之故,所以这里谈谈笔者收集的阎锡山几副抗日联。

山西乡宁县壶口附近的克难坡,很有名,是因为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第二战区的指挥中心、山西省政府所在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曾在这里住窰洞、吃小米、骑毛驴,率军抗日,所以今已成为一旅游景点。中镇诗社副社长熊盛元《克难坡访阎锡山故居》一诗极佳,堪称咏克难坡压卷之作,其中有句云:「依违毛蒋心难测,据守关河路岂穷?」充分反映了阎锡山在国共两党矛盾中谨慎行事、依关河之险守土抗战情形。克难坡望河亭的石柱上,留有阎锡山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所撰联一副:

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淘不尽千古英雄人物;
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

这副联很好,气势磅礴,雄迈有力,从其典雅可看出作者较深的旧学功底。上联写眼前所见黄河的澎湃气势,并因之而想到古代无数英雄人物。苏东坡面对长江感历史变迁,所以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阎氏身为抗日将领,处黄河抗日前线,但反其义而用之,说淘不尽千古英雄人物,颇见匠心。下联则写胸中所想,即当时战争形势之严峻和抗日救国之决心。抽刀断水,应较祖逖的中流击楫更显悲壮。这副联不但当时确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便是如今读来仍非常感人。

阎锡山当年在克难坡建有忠烈祠,内供诸忠烈牌位,以纪念抗战牺牲将士。陈敬棠烈士牌位两旁厅柱有两副对联,不知是否也为阎锡山手笔,亦佳,附抄於此。一副为:「千秋庙貌光华胄;九曲涛声壮国魂。」一副为:「百战鼓鼙思壮士;三河袍泽仰英灵。」

与乡宁县相邻的新绛县,县城西北姑射山中有座「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华灵庙居高临下扼著进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据守在乡宁山中的阎锡山军队的唯一粮道,在当时的山西战局中有著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日,为了保卫华灵庙,彭永祥等二十四位中国军人腰捆手榴弹,作「活炸弹」与日寇同归於尽,保住了华灵庙要道,谱写了一曲感天地动鬼神的抗日壮歌。抗战胜利的一九四五年,经南京政府核准,於这里树碑纪念二十四位殉国英雄。纪念碑为阎锡山所立,碑文系阎锡山亲撰,四根柱石上,?有对联,没有另?撰者之名,知同为阎锡山所撰。一副为:

丰碑屹立烟云外;正气长留天地间。

另一副为:

云山永护华灵庙;风雨长怀烈士魂。

这两副联均极佳,第一副高度赞扬二十四壮士殉国壮举和伟大精神,又非常切合地形和事件。第二副写後人对抗日烈士的敬重与永远怀念,不说人而但说云山、风雨,更富感染力。两联均非常工稳,有似律诗之佳对,於简洁中见功力,读之很是感人。

从上述几副抗日联,可以看出阎锡山所撰之联不但工整典雅,而且意旨甚佳,真是可诵可传。随著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如今不要说军队高级将领,便是知名文人,也鲜有能撰得此等联的。作为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今人实在不应该让阎锡山的这些佳联湮没於历史的烟云中。

 

 

 

75、祠堂联(胡中柱)
=========
 在中国文化中,庙观是供奉仙佛的,祠堂是祭祀世俗之人的。例外不多,故祠堂有两种,一是宗法性的,即是家族祖先的聚集地。一是纪念性的,任何一位为国为民为正义做出贡献的人,都会被立祠祭祀。前者很少设联,可供谈资的有一则,据说有个朱、项两姓聚族而居之处,各有一祠,因为彼此不睦,以联相斗,朱姓贴出的是,“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指朱姓出过朱温(五代后梁皇帝),朱元璋和朱熹;项姓则以牙还牙,宣称“烹天子父,为圣人师”,说的是项羽捉了刘邦的父亲扬言要下鼎锅的故事和项托七岁为孔子师的传说。

 后者由于是功绩卓著之人,生前身后俱有许多话要说,武侯、鄂王、太白、东坡诸祠,都是对联如云,应作专文介绍,这里实属拾遗补缺。如柳州的柳侯祠,“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本属蛮荒的广西之地,因柳宗元始得开化,其文才上溯贾谊,中并韩愈,下启苏轼,河东先生能得此赞语,死且不朽。济南曾巩祠的“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何等清幽自在;衡阳的韩公祠,“韩潮学派百川江,公起文章八代衰”,颇多溢美之辞;苏州的范仲淹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宗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总结文武双全之一代名臣的功绩,可谓完备;苏州另一位有名文人唐寅亦有一祠,其联语“身后是非,盲女村翁多乱说;眼前热闹,解元才子几文钱”。虽对之不甚恭敬,至少为他诸如点秋香等事作了辩解。开封的信陵君祠有一联很有特色,“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昔,问谁能拔塞磊落之才”。是赞祭主,还是叹自己?

 近代亦有不少,辛亥革命前牺牲的志士有徐锡麟,安庆大观楼题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让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增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秋瑾似无祠,但因临终前曾题“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现江浙一带的风雨亭都是纪念她的场所,最有名的一处在杭州西湖,苏白两堤交汇处,其联语,“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既有悼念吊亡之意,又不失豁达大度。两联均属佳作。

 中华民族的感情真挚而久远,功臣良将,名士贤人,能工巧匠,都可以被立祠而永远地纪念。两千多年前的孟姜女,就因抗拒暴政而在山海关被筑祠奉祀,联语为,“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后来乾隆也题一联,“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守纲常”。将其仅仅作节义纲常的理解,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