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大浪小产权房:卡扎菲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45:38
            卡扎菲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的人

 

                                                                  编辑/陈刚

 

1969年,政变和民意将卡扎菲推上利比亚的历史舞台,27岁的他意气风发,高喊“不要叫我总统,叫我上校”,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42年后,历史的车轮吊诡地驶入同样的轨道,汹涌的民意促使人们涌入他的大本营,将他的铜像愤怒地踩在脚下。

                                       理想少年政变夺权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通部落家庭,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他童年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

  他父亲在50多岁时得到这个独苗,非常溺爱。尽管不宽裕,但还是致力于用教育来武装孩子的头脑。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学习,对《古兰经》烂熟于心。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从军。卡扎菲受此影响,在塞卡哈成立了一个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来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学,在学习一年历史专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成了一名军官。第二年,以卡扎菲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完全模仿埃及纳赛尔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此时,他开始筹划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1969年9月1日凌晨,当一群年轻的军官闯入电台大楼时,不少利比亚人还在睡梦中,一觉醒来的他们打开广播,听到的不是年迈老国王的训诫,而是激昂雄浑的军乐曲。一个陌生但却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入千家万户:新的利比亚诞生了!

  一周之后,那个宣告历史的人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他穿着崭新的军服、戴着墨镜,一脸络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绿色革命权归人民

 

  获得政权后的卡扎菲曾数次对人谈起当年的“革命经历”,他坦言:“伊德里斯王朝的腐朽,早就让我难以忍受。除了革命,我还能做什么呢?”

  上台后的卡扎菲上校马上大刀阔斧地实现他治理国家的远大抱负。他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实行了著名的“三大政策”:关闭所有外国军事基地,驱逐所有外国军事人员;银行国有化,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经济自治触及资方利益,职工集体管理企业。

  1973年,卡扎菲的政权早已稳固,于是他腾出手来,要给利比亚人“统一思想”。当年4月,他发起了一场“文化革命”,凝聚着他建设理想社会理论的《绿皮书》应运而生。

  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他认为象征生命和伊斯兰的绿色是利比亚的福音。《绿皮书》就是带来这种福音的信使。

  1976年至1979年,《绿皮书》出版了3卷,该书的核心就是让利比亚成为“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不要代替人民的代表制,只要人民的国家”。

  在他42年任期的前半段,利比亚人的确感受到了卡扎菲带来的福利:他曾将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然后再做国家预算;教育医疗全都免费……

  尽管卡扎菲于1979年3月辞去在利比亚的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然而,他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行为怪异难以琢磨

 

  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他占有大量权力和财富,有数座自己的行宫,但他喜欢住帐篷而不是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乘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直住在首都的黎波里的军营里。他本人则在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

  卡扎菲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不仅自己不饮酒,还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卡扎菲的饮食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

  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

  有报道称,卡扎菲之所以对女保镖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们对卡扎菲忠心耿耿。十几年前,卡扎菲险遭暗杀,当时刺客们手持冲锋枪朝卡扎菲乘坐的汽车开枪扫射,卡扎菲的女保镖们立即奋勇还击,一名叫艾莎的女保镖扑倒在了卡扎菲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雨点般的子弹。卡扎菲在那场暗杀事件中大难不死,但艾莎却献出了生命。曾有媒体报道说,她们都是卡扎菲的情人,其实不然。卡扎菲在女色方面很严谨。他非常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说,之所以带着女保镖,把生命安全交给她们,说明信任她们。

  卡扎菲善于演说,讲话时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还不时挥舞双手。他能够在集会上对公众滔滔不绝地演讲数小时,讲到激动处便哭起来,最后又几乎声嘶力竭。卡扎菲近年最“出名”的演讲要数他在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长达96分钟的演说。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虽然联大给每个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是15分钟,但是卡扎菲的演讲却长达1小时36分钟,冗长的演说甚至让口译员都快受不了了。由于接近午餐时间,会场里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有的无可奈何在会场睡着了。

                                   个人爱憎拖累国家

 

  在执政的前30年,卡扎菲一直对欧美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政策,几乎在所有重大的国际事务上都敢于跟欧美叫板,美国前总统里根因此称他为“疯狗”,并多次组织暗杀,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卡扎菲以牙还牙,1988年用导弹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打了下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造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高官在内的200多人死亡。从此,利比亚和美国关系冷冻了十多年,并导致利比亚在联合国遭受制裁。

  2003年3月,美国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政权推翻。萨达姆的失势给了卡扎菲很大触动。当年,卡扎菲宣布承认“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并给遇难者家属赔偿。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联合国也相继取消对利比亚制裁。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恋栈权力人民反对

 

  面对危机,卡扎菲继续实行“铁腕统治”,除推进原有政策外,不断限制正规军建设,创立自己的“革命警卫队”。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42年里,从未实行过公民选举。1973年至今,利比亚甚至没有制定过一部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完全聚集到了卡扎菲一个人手上。据悉,卡扎菲曾下令在3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对卡扎菲的另一项指控,是他实行愚民教育。在利比亚的普通民众中几乎没人会说英语或法语,因为卡扎菲只想让他们“保持无知和文盲的状态”。

  近年来,卡扎菲在国内也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逐步对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建立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但让卡扎菲无法回避的是,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30%,底层民众的实际收入很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扎菲的8名子女却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分别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每年有数百亿美元入账。

  2009年,时年67岁的卡扎菲举行了革命胜利40周年的盛大庆典,当时的的黎波里绿色广场上,随处可见卡扎菲的肖像和赞颂标语。

  一年半之后,同在绿色广场,示威者举行抗议活动。面对人民的诉求,卡扎菲的应对之策是指派最精锐的部队——“哈米斯旅”进行武力镇压,甚至派出空军战机轰炸示威的民众。卡扎菲早已成为众人所指的屠夫,曾经“民族英雄”的“金身”黯然失色。

  然而,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后面轰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又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下历史舞台的,却是卡扎菲自己。

##################################################################################################

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宣布,卡扎菲已经身亡。
  听到这则消息,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姑且不论这则消息是真是假,其实卡扎菲的结局早在今年3月19日就已成定局了。
  民族英雄也好,狂人暴君也罢,卡扎菲究其一生,也终是宁死不屈,铁骨铮铮的一生。
  卡扎菲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自1969年组建“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推翻前国王君主政权以来,就一直按照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把利比亚建设成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国度。在他执政的四十二年里,把利比亚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建设成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卡扎菲也由一个普通的牧民儿子,变成了所谓的万人景仰的**领袖。
  卡扎菲的一生,是不屈的一生。年轻时所受的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浪漫不羁的性格。对心目的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泛阿拉伯主义的追求,让他疯狂反美反西方。上台后关闭美国军事基地、将在利比亚的美国石油公司国有化,而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其反美的一个极致。反美,为他赢得了英雄般的赞誉,也注定了他政治人生最终的结局。
  卡扎菲的失败,源于是他的政治幻想。随着苏联解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的退潮。阿拉伯式社会主义也被孤单的搁浅在了中东北非的沙漠中。西方阵营的强势崛起,让桀骜不驯的卡扎菲倍感压力。而9?11这起影响世界的大事件,不仅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改变了萨达姆、本?拉登的命运,也开始改变卡扎菲的政治方向。萨达姆的覆灭,让卡扎菲走向了与西方的和解。卡扎菲幻想通过弃核,赔偿洛克比空难,引进西方石油公司等方式,铺开走向西方的红地毯。美国与利比亚建交了、萨科齐与卡扎菲微笑握手了,贝卢斯科尼称他是好朋友。。。。。好像一切都在朝着卡扎菲的幻想进行。熟不知,西方与他握手,是看中了利比亚的石油,西方送给他微笑,是想让他放下手中的武器。
  卡扎菲终究是不了解西方的政治思维,终究是对西方抱有太多方的幻想。政治就是实力的较量与利益的考量。对欧美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卡扎菲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是西方民主理念与政治模式的敌人,洛克比空难和卡扎菲对欧美的狂妄无礼终究是西方面子上的尊严伤疤。卡扎菲终究是欧美眼中的一根刺,利比亚终究是西方嘴边的一块肉。
  于是,当反对派在班加西揭竿而起之时,狼终于找到了吃羊的借口。即使是当利比亚政府军在2月24日反攻进入班加西,几乎要将反对派全盘剿灭之际,卡扎菲仍然对西方抱有强烈的幻想,希望通过自己单方面主动停火,来获取欧美的宽容与支持。然而幻想换来的却是西方的“奥德赛”军事行动的无情打击,换来的却是欧美的无休止的狂轰滥炸,换来的却是自己妻离子散,血染黄沙。
  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从战争一开始,结局就已注定。面对欧美咄咄逼人的言辞与强大的政治军事机器,世界皆噤若寒蝉,唯唯是诺。面对北约的狂轰滥炸,世界都集体失语,抱臂作壁上观。面对世界超级大国和当今唯一的军事集团,明哲保身是各国的政治哲学。此时的卡扎菲,已是虎落平阳。求告无门,欲抗无力,独木难支,只有在这场无望的战争中期待上帝赐予奇迹。然而,奇迹终究没有出现。在全世界的围观中,卡扎菲死了。
  “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直到我战死!”卡扎菲死了,就像萨达姆一样,在全世界的冷眼中死去。在一个人与北约的战争中,死的悲壮,死的惨烈。
  一个人的战争是可悲的,无望的。这些年来,西方正在动用自己的超级政治军事机器,开展针对敌人的一个人的战争。西方将对手一个个从异己的世界秩序中拎出来,一个一个慢慢的处死。回望一下,多少西方的对手就这样不知不觉被消灭了:南斯拉夫垮了、萨达姆死了、卡扎菲没了。下一个死的会是谁?叙利亚?伊朗?朝鲜?这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