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善水汇:“入伏”、“出伏”的日期推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6:59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总结出了“24节气”,用于农耕。“三九天”很好记,每年“冬至”日(公历12月21--23日)即是“一九”的首日,以后依此类推下去就行了。“三伏天”因每年头伏进入的日期变化较大,好多人不知道如何掌握。另外,每年的“伏天”究竟应有多少天,好多人也不太清楚。

如何推算每年的哪一天入伏、哪一天出伏?我国从秦朝(公元前221年左右)起就规定:每年“夏至”日(公历6月21日—23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日,“立秋”日(公历8月7日—9日)开始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如果“夏至”日当天刚好是庚日,则当年的“夏至”日即作为“入伏”的第一个庚日计算;如果“立秋”日当天刚好是庚日,则当年的立秋日即为末伏的首日)。初伏和末伏均为10天,中伏视末伏首日进入的时间有10天或20天之分。其情况如下表所示(表内日期为公历)。

年份

入伏日

伏天数

年份

入伏日

伏天数

年份

入伏日

伏天数

2001

7.16

40

2021

7.11

40

2041

7.16

40

2002

7.11

40

2022

7.16

40

2042

7.11

40

2003

7.16

40

2023

7.11

40

2043

7.16

40

2004

7.20

30

2024

7.15

40

2044

7.20

30

2005

7.15

40

2025

7.20

30

2045

7.15

40

2006

7.20

30

2026

7.15

40

2046

7.20

30

2007

7.15

40

2027

7.20

30

2047

7.15

40

2008

7.19

30

2028

7.14

40

2048

7.19

30

2009

7.14

40

2029

7.19

30

2049

7.14

40

2010

7.19

30

2030

7.14

40

2050

7.19

30

2011

7.14

40

2031

7.19

30

2051

7.14

40

2012

7.18

30

2032

7.13

40

2052

7.18

30

2013

7.13

40

2033

7.18

30

2053

7.13

40

2014

7.18

30

2034

7.13

40

2054

7.18

30

2015

7.13

40

2035

7.18

30

2055

7.13

40

2016

7.17

40

2036

7.12

40

2056

7.17

40

2017

7.12

40

2037

7.17

40

2057

7.12

40

2018

7.17

40

2038

7.12

40

2058

7.17

40

2019

7.12

40

2039

7.17

40

2059

7.12

40

2020

7.16

40

2040

7.11

40

2060

7.16

40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何时入伏有其基本规律性,入伏时间都在“暑相连”之间(即“小暑”与“大暑”之间)。多数年份入伏日期完全相同,少数年份时间相差一天左右。其规律是:凡入伏日在7月11日—7月17日之间的,当年伏天一般为40天(其中“中伏”为20天);凡入伏日在7月18日—7月20日之间的,当年伏天一般为30天。在每21年一个循环周期内,每年伏天为40天的有15个年头,每年伏天为30天的有6个年头。有些人以为每年伏天都只有30天(他们误认为:既然叫“三伏天”,那么初伏、中伏和末伏都只有10天),这是对“三伏天”的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