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翰文中学升学率:老师请你下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6:22

老师请您下台!

我们不妨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今天给全国老师做一道考试题,题目是“什么是教育?”。我相信答案必定是五花八门的。那就非常有意思了,教师关于“什么是教育?”的答案居然是五花八门,那么我们的教育部门就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大家都习惯性的说“教育,教育”,也习惯性的把“教育”两个动作合起来理解。但是在我的理解中,“教”和“育”绝对是需要分开的,因为“教”的主体是老师、是家长、是社会,“教”是起着示范作用的。但是“育”的主体却是学生,是学生思考,反省,领悟的过程,“教”和“育”的主体不一样。如果所有教师、家长都能理解教育的本质,中国的教育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随想一、老师您给学生什么?

    有一位母亲,是有名外企高级程序员,有一次,她说儿子小学三年级“商”这个知识点好象没有弄清楚,经常出错,想请个家教补补。我随口说,你儿子根本没想要把商搞懂,她问为什么?我笑笑,她突然有所悟,说明白了,我说明白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我:你儿子问你商的问题了吗?

    母亲:没有。

    我:那他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吗?

    母亲:应该不知道。

    我:那就是了,如果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存在问题,那你他找个老师,他说不定还会觉得你不信任他!再说,他如果知道自己有问题,真想弄懂,途径也有很多,教材里的概念多看几遍,例题多看几题。如果还是不行,他也会上课举手提问,如果没机会,下课去办公室,如果下课没有时间,可以中午和放学时候去,如果他的老师解决不了,可以隔壁班的老师,还可以隔壁班隔壁班的老师,解决的途径很多,那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我们平时该教给孩子什么?我认为需要重点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收集、获取,处理、并加工这些信息,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终生受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我国,大多数老师其实只是个教书匠,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自己的逻辑将分散在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一复述给学生,让学生暂时理解这些知识点。这就好比我们的百度,输入问题,自动匹配出答案,问问题的人看了“噢,原来是这样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时候,我们的老师甚至还不如百度!因为百度至少不会残害学生。而很多老师不仅是复述知识,甚至是在“残害”学生,可怕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在“害人”,还以为是爱学生。当然不知者无罪!基础教育无非是9年,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影响孩子的却是终生学习能力,让孩子害怕学习,不会学习,在学习上变成残疾人!这样的学习,不如不学!

    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即使没有学校,也不会有新的文盲出现了!因为人与生俱来有强烈的探索、求知、发现的欲望!他们会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去吸取知识来解决自己的疑问。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育就是在泯灭每个学生的这种探索、求知的欲望。

    都说与时俱进,教育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以前获取知识很难,资源匮乏,现在不同了,资源丰富,获取方便,那么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就不应该换换吗?高考的内容难道就不应该换换吗?现在学校无论多媒体技术多少多少发达,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几十年前几乎无差别。

    高考就应该轻知识,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有思考和学习能力了,可以一辈子去学习更多、更需要、更实用的知识。但是,偏偏我们的高考是重知识,轻能力的。所以有些大学生一旦离开学校,离开父母,就不懂如何生活。大家也许都会有印象,去年有一位大学生,因为在火车上丢了钱,回不去家,居然沦落到街头乞讨……所以,如果基础教育不改,“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很难很长,拿到诺贝尔奖?我估计我是看不到了,在场的各位,又有多少人能等到呢? 

    随想二、老师您充当什么角色?

    最理想是“垫脚石”角色。在我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发现不少老师对自己的标准是“知无不言,言不无尽”,一旦学生有问题,老师便会倾尽所有的热情解答学生的提问。在这些老师看来,这样才算是好老师,才是敬业,学生也会这么想,老师热情解答,是一个好老师。但是偏偏就是这种好老师,才可能会“残害”学生的一生。当然,我自己有时候也并不能做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因为在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憋不住就把解决方法告诉了他们。之后,我又会非常的后悔,也自责了很多次,为什么偏偏这么轻易的就把需要经过层层脑力劳动之后才能得到的结果告诉他们,让他们又少了一次思考锻练的机会。

    现在我已基本上养成这种习惯了,并且在实践上也取得惊人的效果。

    有个五年级的四川女孩子叫小苹果,三次QQ让她的数学从原来五年来很少超过90分,到近一年来最低是94分,关键是她越来越喜欢数学了。三次QQ聊天没帮她解过一道题,都是引导她自己解决,但每次我会重复问她二遍这样的问题:

    我:今天这道题是谁做出来的?

    小苹果:我自己。

    我:你再说一遍。

    小苹果:我自己。

    我:开始你怎么想的?

    小苹果:我以为不会做。

    我:那你现在是通过什么又会做了呢?

    小苹果:我多想了下,大胆去尝试最后做出来。

    我:在刚才的这件事中,你缺少什么?

    小苹果:我缺少信心,且缺少多思考。

    我:下次除非自己做一天还不能解决再问老师好吗?

    小苹果:好。

    我:一言为定!

    小苹果:一言为定!

    几分钟后她又有问题了,大概这样三次QQ,一共做六七题,完全由她自己解决,现在再也没有问我问题了,去年期末考后告诉我数学98,她爱上了数学。 

    随想三、学习兴趣那点事

    不少老师和家长都会以为,学习兴趣就是那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可以一时引起孩子上课或学习的冲动的东西。其实不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某一次明显的刺激行为,往往很难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就比如说,某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讲了一个关于今天的知识点的笑话,孩子们觉得很好笑,那堂课就在一个兴趣盎然的气氛中结束,但是这一个笑话不足以支撑孩子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到了下次课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呆呆的上课甚至昏昏欲睡了。这种短时间的刺激并不足以形成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的成就感不断满足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获得成就感,孩子才会不断的向前进。人的成就感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一旦获得了一点小的甜头,就不会不断的去追求更大的甜头,有这样一种源源不断的兴趣在激励它,家长们还需要担心孩子的学习吗? 

    随想四、教师也来个选秀

    各地教育系统也会有教育大赛,但都是教育圈内搞,老方法,老标准,老评委。关起门来搞,不如不搞!

教师培养要创新,要开放,可采用拿来主义。电视上有很多比赛节目,赚钱、婚姻、创业、娱乐的样样都有比赛选秀节目,唯独没有培养人的比赛!不妨也在电视上搞个教育大赛,有家长评委,学生评委,当然也有专家评委。让全社会都知道怎样是好老师,老师们也会对自己更自律,更进取。其实,教师培养问题是个体制问题,要市场化,要开放。体制问题也不敢多讲。 

    随想五、老师请你下台

    教育缺少开放平台,这里的开放不光是指教师间交流,更重要是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平等的交流,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在交流中的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每个人都在启发别人和受别人启发!老师也不例外。每个人是参与者、是组织者、是传播者。再不要把自己看成在知识上的权威,放下自己所谓的尊严,走下讲台,与学生们一起探究知识,教会孩子学习,学会学习终生受用。

    可能很多老师会觉得这样做很丢面子,觉得与教师这个“崇高”的形象不符,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我建议你,别当老师了,会误人子弟的。教师的崇高不是在于教师的表面形象,而是教师能够塑造一个人,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偿家教,它最大危害是给孩子们做了个“唯利是图”的示范,给孩子上了一堂目无国家法纪的课(国家教育部三番五令禁止教师做有偿家教)。如果真的想做,那么请你辞职,无可厚非。 

    在中国不缺少教育理论家,却缺少有血有肉有勇气的教育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