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发生火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6:01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疗法

(一)临床表现溃疡
临布表现的特点有:①慢性过程,一般少则几年、多则十余年甚至几十
年。②周期性发作,病程中多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发作期可达数
周至数月不等,其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因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而异。
缓解期反映溃疡为非活动性或在愈合中,甚至已愈合,可长至数月或几年。
发作不少与以下因素有关:季候(秋未和冬天发作者最多,其次是春天)、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溃疡发病有关的药物等,但少数可
无明显诱因。③节律性疼痛。有合并症时周期性和节律性消失。
患者如就医早,则慢性和周期性可不突出。部分患者(约10—15%)平
时可缺乏明显症状而以并发症为其首先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上腹疼痛或不适是主要症状,其发生机理有:①溃疡和其周围
组织的炎性病变可提高局部内感受器的敏感性、使对胃酸刺激的痛阈降低;
②局部肌张力增高或痉挛;③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
疼痛的性质不一,可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胃
溃疡的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
右。两者的部位差异不是绝对的。疼痛的范围一般如手掌大小,可有局限的
疼痛点。当溃疡较深,特别是穿透者,疼痛可涉及背部。节律性是疼痛的特
征,见于约一半的患者,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出现,至下
一餐前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在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
进食后可减轻或完全缓解,故亦称空腹痛,一般出现在午餐和晚餐前;疼痛
也可见于晚间睡前或半夜出现,称夜间痛。如胃溃疡位近幽门,其疼痛的节
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疼痛可因饮食失慎、情绪激动、气候突然变冷等
因素而加重,因服制酸药、休息、以手按或热敷疼  痛部位、呕吐而减轻或
缓解。当疼痛的节律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变正在进一步发展,或已出现并
发症。穿透性胃溃疡的疼痛可放射到左上腹、胸和背后,穿透性十二指肠溃
疡的疼痛则放射到右上腹和背后。少数患者可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
(2)其它胃肠道症状暖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单独或伴同疼痛
出现。反酸和流涎是贫门松驰和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呕吐和恶心多反映溃
疡具有较高的活动程度,大量呕吐宿食,提示幽门梗阻。
(3)全身性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和缓脉、多汗等植物
神经功能不平衡的症状。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2.体征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发作期如无并发症,可仅于上腹疼痛区
有压痛,一般较轻。
(二)辨证分型
1.饮食停滞型胃脘饱胀痛,恶心恶食,吐后痛缓,暖气如败卵,苔白厚
腻,脉象弦滑。治宜消食导滞。
2.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或牵及胁肋,暖气则舒,食欲减退,每因情志
刺激加重或诱发,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3.湿热郁蒸型胃脘胀满,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渴不多饮。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4.胃阴不足型胃部隐痛或灼热疼痛,不思饮食,口于唇燥,舌红无苔少
津,脉象细数或弦细。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清热。
5.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按喜热,遇冷加重,食欲不振,泛吐清水,
神倦体乏,大便较稀,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而弱。治宜温脾健胃,散寒止痛。
6.淤血阻络型胃脘刺痛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脉
象弦涩。治宜理气化淤,和胃止痛。
7.寒气犯胃型胃脘痛暴作,得热痛缓,遇冷加剧,喜热饮热食,口淡溲
清,舌淡苔白,脉象弦紧。治宜温中散寒。
(三)食物疗法
1.食疗原则
(1)少吃多餐,按时用膳。少吃可使胃窦部不致过度扩张而刺激胃泌素
分泌导致胃酸分泌,多餐在于补充少吃之营养不足,一般每天4—5顿即可。
(2)面食为主,低脂和适量蛋白质。面食不仅柔软,而且还可稀释胃酸,
特别是面食中所含的碱还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但不爱吃面食者或吃面食不耐
者,也可用粥或软饭代替。低脂是因为油脂食品如肥肉、肉汤、鸡鸭汤和油
锅煎炸之品,均可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使胃徘空减慢,食物在胃腔滞留,
从而刺激胃泌素和胃酸分泌,至于蛋白质虽有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很微弱;
同时,蛋白质又是一种胃酸分泌的强烈刺激剂,因此肉鱼和禽蛋类食品,只
能适量选用。
(3)忌过甜、过咸、过热、生冷。过甜、过咸之食品如甜羹、酒酿、八
宝饭、咸菜、咸鱼和咸肉,均可使胃酸分泌增加。过热生冷的食品如生冷水
果和菜饭、冷饮和滚水、滚汤,均不利于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
(4)忌多渣、产气食品,刺激品,如烟、酒、茶、咖啡和辛辣之类,部
可引起胃粘膜损害和胃酸分泌,故不宜食用。忌用病人过去食用后加剧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症状的任何不能耐受的食品,则对溃疡病症状的缓解和愈合有
利。
2.食疗方法
(1)饮食停滞型
①三粉冲剂(民间验方):仙人掌粉(去刺,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
研末过筛即可),乌贼骨粉,鸡内金粉。制法:①仙人掌粉500g;②仙人掌
粉500g,鸡内金粉30—60g;③仙人掌粉500g,鸡内金粉30—60g,乌贼骨
粉 60—90g。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作用可配成溃疡粉 1、2、3 号。服法:每
日2次,每次1g,早晚内服,3周为一疗程。
②莱菔子粥((民间验方):莱菔子炒后研末,每次取 10—15g,  与
米同煮粥后食用。
(2)肝气犯胃型
①蜂蜜白矾苏打饮(经验方):蜂蜜500g,白矾6g,苏打120g煎熬,
每天饭前服一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为一疗程。
②瓜蒌内金贼骨薤白冲剂(经验方):瓜蒌、鸡内金各30g,乌贼骨90g,
薤白12g,砂仁15g,用法:共细末,白开水服,每天3次,饭前服3—6g。
③橘度粥(民间验方):橘皮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④佛水冲剂(经验方):鲜佛手15g(干品6g)。用法:用开水冲泡代
茶饮。或用佛手、玄胡各6g,煎水代茶饮。使用次数酌情而定。⑤茉莉花粥(民间验方):茉莉花3—5g,粳米60g。甲法:将茉莉花用
水煮开后捞出,入粳米煮粥,加白糖适量调食,酌情食用5—7天。
(3)湿热郁蒸型
①薏米豆汤(经验方):薏米30g,白扁豆30g,佛手9g,山药30g。用
法:先将佛手加水3碗煎汤去渣,再入扁豆、粳米煮粥,每天食1剂,连服
10—15天。
②萝卜马蹄粳米粥(民间验方);红萝卜250g,水马蹄250g,粳米60g,
陈皮 9g。用法:先将红萝卜和水马蹄洗净、煮熟,再入粳米和陈皮煮粥食。
每天1剂,视病情定食用天数。
③乌贼骨贝母冲剂(经验方):乌贼骨85%,贝母15%,研细未,外加
10%大黄末,制成散剂,每天服1.5—3g(加元胡效果更好),一日服3次。
④瓦楞陈皮冲剂(民间验方):锻瓦楞子30g,陈皮15g。用法:共研细
面,每次3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⑤西瓜水(经验方):取西瓜瓤,挤汁饮用。
(4)胃阴不足型
①鳖肉猪肚方(民间验方):鳖肉250g,猪肚1个。用法:将鳖肉放肚
内,炖熟。吃肉喝汤,分数次吃,连吃7剂为一疗程。
②牛奶蜂蜜(经验方):牛奶250g,煮沸,调入蜂蜜50g,白芨6g,调
匀后服用。
③蜂蜜(经验方):蜂蜜1两,温水冲后,空腹服用。
(5)脾胃虚寒型
①肉桂当归丸(民间验方):肉桂、当归各 30g,吴莱萸 10g,鸡内金
2g,陈皮曲 30g。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 2 丸(3g)早晚服,开
水送下。
②胡椒炖猪肚方(民间验方):白胡椒 15g,猪肚 1 个。用法:将胡椒
捣碎,装入洗净的猪肚中,略加水,然后把猪肚两端扎紧,慢火炖熟,调味
吃,每3天吃1个,连食3—4个。
③干姜胡椒末(民间验方):干姜 6g,胡椒 10 粒,两味共研为末。每
日2次,用开水冲服,1天服完,使用次数酌定。
④糯米红枣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糯米和红枣适量,同煮成粥,
常食用。
⑤炖猪肚(经验方):猪肚3—4两,生姜50g,肉桂3g,隔水炖烂后分
2次服用。
(6)淤血阻络型
①三粉蜂蜜丸 ( 《民间偏方秘方精选》):元胡粉500g,乌贼骨粉1500g,
枯矾粉 2000g,蜂蜜 1500g(制丸剂用 3000g)。制法:a,片剂:取前药混
匀,加入蜂蜜 3000g,调成湿砂状,过十二目筛,放烘箱内(70—90℃)烘
干。再过筛加入硬脂酸镁(润滑剂),l%干燥淀粉(崩解剂),拌匀压片,
每片0.6g(硬脂酸镁和淀粉要先过100目筛,将淀粉在90—100℃烘箱内干
燥3 小时);b.丸剂:前三药混匀,加入蜂蜜 3000g 制丸,丸重 3—6g。用
法:片剂每日3—4 次,每次5—7 片。丸剂每日3—4 次,每次 6g,一般三
个月为一疗程。
②鲜藕蜂蜜汤(民间验方):鲜藕2节,蜂蜜适量。将藕节切开一头,
藕眼里灌入蜂蜜,再将切下的一头盖上,蒸熟后吃,另一节切碎,水煎喝汤。③鸡蛋莲藕田七汤(民间验方):鸡蛋一个,莲藕250g,田七末3g。把
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藕汁30ml(用鲜藕去皮洗净后榨取)及田七末,拌匀
(可酌加冰糖调味),隔水炖熟服食。每天1剂,连服8—10天。
④甜咸小白菜汁(经验方):小白菜250g。用法:洗净,剁碎,以食盐
少许腌拌10分钟,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加白糖适量,每天分3次,空腹饮
用。
⑤黑枣、玫瑰花各适量。用法: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碗中盖好,隔
水蒸烂。每次吃枣5个,每天3次,经常食用。(经验方)
(7)寒气犯胃型
①良姜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良姜15g(为末),白米1000g,
水2000ml。先水煎良姜至1500ml,去渣后再下米煮粥食用。
②良姜炖鸡块(《养生益寿百科辞典》):公鸡一只,去毛和内脏,洗
净、切块,放置砂锅内,加入良姜、苹果各6g,陈皮、胡椒各3g,葱、酱、
食盐适量,醋少许,加水以小火煨炖,熟透即可食用。
(四)药酒疗法
1.饮食停滞型
荔枝酒(《中国食疗学》):荔枝5只去皮,酒 50ml,加水至一碗,煮
沸10分钟后食。
2.肝气犯胃型
(1)鸡蛋冰糖酒(《民间偏方秘方精选》):鸡蛋 12 只,冰糖 500g,
黄酒 500ml。用法:将蛋打碎搅匀,加入糖、酒共熬成焦黄色,每日饭前服
一大匙,每日3次。
(2)胡桃青果酒(《茶酒治百病》):胡桃青果皮60g,侵入250ml烧
酒中,密闭7—10日后用,每次3—5ml。
(3)茴香菖蒲枳壳酒(《茶酒治百病》):小茴香(炒)、石菖蒲根、
枳壳各100g,烧酒1000ml,侵10天后,每日2次,饭后适量饮服。
(4)玫瑰露酒(《中国食疗学》):鲜玫瑰花3500g,白酒15000g,冰
糖 2000g。制法:将药浸入酒中,同时放入冰糖,浸月余,要用瓷坛或玻璃
瓶贮存,不可加热。用法:每次饮1—2盅。
3.湿热郁蒸型
(1)公英酒(《茶酒治百病》):蒲公英(全草)25g,水煎服,每日
1剂,分早、中、晚3次,每次加米酒一汤匙,连服7—10日为一疗程。
(2)佛手酒(《中国食疗学》):佛手30g,白酒1公斤。制法:将上
药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片,再切成三份正方形小块,待风吹略收水气后,
放入坛或瓶内,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隔5天,将坛搅拌或摇动1次,
10天后开坛去渣,即可取用。用法:每日酌量饮用3—5g。
4.胃阴不足型
鲤鱼酒(《中医百病药酒疗法》):黑色鲤鱼去肠杂(不去鳞),切小
块以 50%热酒浸,加盖焖数小时,去渣,取汁约 500ml,加冰糖 50g,每日
饭后2小时服50ml,每日2—3次。
5.脾胃虚寒型
(1)茴香酒(经验方):小茴香50g,入500ml白酒浸加盖,一周后白
酒呈淡绿色,依据酒量服用。
(2)温脾酒(《杂病广要》):干姜、甘草、大黄各30g,人参、制附子各20g,黄酒500g。制法:将上药共捣细,用酒浸于净瓶中,5日后开取,
去渣备用。每次温饮10—20ml.每日早晚各1次。
(3)核桃酒(民间验方):生核桃(刚生核桃仁的带绿皮核桃)18g,
白酒(60度)250g。用法:将核桃切碎(或砸碎)装人广口玻璃瓶内,加酒
浸泡,瓶中密封,放日光下,连晒20—30天(晚间移入室内),酒由橙黄色
变为黑色为止。用纱布过滤,密贮,越陈越好。用时内服5—10ml。
6.淤血阻络型
(1)核桃仁酒(《陕甘宁青中草药物》):青核桃6斤,白酒10斤,
将青核桃捣碎,侵泡20—30天服用。每次服10—15ml,日服3次。
(2)猪骨酒(民间验方):猪骨头(腿、肋、脊骨皆可)适量,砸碎烧
炭存性,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0—15g,黄酒半茶碗冲服,早晚各1次。
7.寒气犯胃型
良姜川芎使君酒(《中国食疗学》):良姜、川芎和使君子各 12g,加
烧酒500m1,隔水蒸约20分钟,每饭前喝1—2盅。
(五)茶疗法
1. 饮食停滞型
茶叶酱袖饮(民间验方):茶叶9g,酱油30ml。茶叶以水1杯先煮开,
加酱油再煮开,每日2—3次,顿服。
2.肝气犯胃型
(1)芽茶冲剂(民间验方):芽茶300g,檀香和白豆蔻各15g,片脑3
克。上药共研细末,用甘草青为丸,不拘时细嚼。
(2)绿茶和绿萼梅各6g, 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民间验方)
3.湿热郁蒸型
绿茶1.5g,徐长卿4g,麦冬、青橘叶和白芍各3g,生甘草2g,玫瑰花
1.5g。上药共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
(民间验方)
4.胃阴不足型
茶叶白糖蜂蜜饮(经验方):茶叶、白糖和蜂蜜各 250g,加水 4 大碗,
煎成二碗,滤渣,冷后储于有盖瓶中,经 12日后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
蒸热后服。
5.脾胃虚寒型
红茶冲剂(经验方):红茶5g,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焖10分钟,
再调入蜂蜜和红糖适量。趁热频饮。每日3剂,饭前服。
6.淤血阻络型
绿茶藤瓜饮(经验方):绿茶1g,藤瓜干品60g,若缺藤瓜改用木瓜,
剂量相同。用法:瓜切片加水500ml,煮沸 5 分钟,加入绿茶,分 3 次,饭
后服,日服1剂。
7.寒气犯胃型
茶叶红糖冲剂:茶叶2g,加红糖10g,沸水冲泡,趁热饮用。(经验方)
二、慢性胃炎
(一)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的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大多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胆汁反流存在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脘部疼
痛,可于进食后立即出现,可伴有胆汁性呕吐和食道炎的表现。胃体胃炎和
胃窦胃炎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
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多系缺铁性贫血),在我国仅有少数发
生恶性贫血。胃窦胃炎的胃肠道症状较明显,有时颇似消化性溃疡,可有反
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而发生急性糜
烂所致。
慢性胃炎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出现上腹部轻度压痛。舌质、舌乳头萎
缩、贫血、消瘦等表现。
(二)辨证分型
1.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胃痛连胁,
暖气频作,矢气较舒,或有恶心呕吐、泛酸。苔白薄,脉沉弦等。治宜舒肝
和中、调和胃气为主。
2.胃热阴虚型脘痛顽固,胃中有灼热感,疼痛多无规律性,但夜间和空
腹为多,得食较缓。口干而苦,颧赤,心烦易怒,脉弦细而数等。治宜疏肝
泄热、养阴清热为主。
3.脾胃虚寒型胃皖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食欲减退,饭后饱胀,消瘦,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治宜健脾益
气、温中和胃为主。
4.湿热型
上腹痛、刺痛或绞痛,拒按,口臭,大便于结或溏,舌质红,苔黄而腻、
脉弦数。治宜健脾清热化湿。
(三)食物疗法
1.肝胃气滞型
(1)生姜橘皮煎(《中国食疗学》):生姜、橘子皮各20g,水煎,每
日2—3次。
(2)砂仁木香冲剂(民间验方):砂仁5g,  木香1g,藕粉、白糖适量。
制法:将砂仁、木香研成面,和藕粉搅匀。食法:加白糖冲服,每日二次。
(3)党参 20g,柴胡 6g,陈皮 3g,黄米(大米炒至焦黄)50g。用法:
上药加水4碗煎至一碗半,代茶饮。隔天一次,连服1—6天。(《常见病饮
食疗法》)
(4)砂仁煮猪肚(经验方):猪肚 1 个,砂仁末 10g,胡椒粉、花椒、
姜、葱、猪油、盐、料酒、味精各适量。制法:将猪肚洗净,切片放入锅内
煮沸,捞去俘沫,下入砂仁末、胡椒粉、葱、姜等调料,煨至汤烂。食法:
饮汤食肚。
(5)萝卜丝饼(《中国食疗学》):白萝卜洗净,制成丝,用素油煽炒
五成熟,加肉末,调匀为馅备用。面粉适量,加水揉拌,合面团稍软,成片,
填夹萝卜丝馅,烙成小饼,每日吃1—2个小饼,每日3次。
2. 胃热阴虚型
(1)麦冬茶(《中国食疗学》):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
各9g。将上药共研成粗末。当茶饮,每服1剂,每日1次。
(2)番茄汁半杯,山渣汁一盅,混匀服下。一日2—3次。(经验方)
(3)石斛12g,玉竹9g,大枣5枚,粳米60g。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
入大枣、粳米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7—8天。(民间验方)3.脾胃虚寒型
(1)每次可用鲜牛奶 150—200ml,生姜汁一汤匙,白糖少许,放瓦盅
内,隔水炖服。(民间验方)
(2)白胡椒15g,猪肚1个。用法:将胡椒略打碎,放入治净的猪肚内,
并留少许的水分,然后头尾用线扎紧,放砂锅内慢火炖至烂熟,调味服食。
隔2—3天服一次,连服3—5次。(《常见病饮食疗法》)
(3)猪肚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猪肚 500g,洗净,加水煮七
成熟,捞出,切成细丝备用,再以大米、猪肚丝各100g,猪肚汤适量,煮成
粥。可加葱姜、五味调料。经常食用,可治脾、胃虚寒症。
(4)木瓜 500g,生姜 30g,米醋 500g。用法:共放瓦锅中加水煮汤,
分2—3次吃完。2—3天1剂,可常服食。(经验方)
4.湿热型
(1)薏米、白扁豆煎剂(《中国食疗学》):薏米30g,白扁豆30g,
佛手9g,山药30g。将上述各味洗净,加水煎。每日1剂,连服7—10天。
(2)赤小豆山药粥(《养生益寿百科辞典》):赤小豆50g,生山药(鲜
者良)30g,白糖适量。用法:先煮赤小豆至半熟后,放入山药(去皮切片)
煮至成粥,加糖,晨起作早餐食用。
(3)海蜇大枣膏(《养生益寿百科辞典》):海蜇500g,大枣500g,
红糖250g。制法:将大枣、海蜇洗净,加红糖水共煎成膏状备食。每日2次,
每次服1匙。
(4)红萝卜粳米粥 ( 《养生益寿百科辞典》): 红萝卜25g, 水马蹄250g,
粳米60g,陈皮9g。制法:先将萝卜和马蹄洗净,煮熟,再加入粳米和陈皮,
煮粥食。每日1剂,早晚食。
(四)药酒疗法
1.肝胃气滞型
(1)胡桃青果皮60g,侵入250ml烧酒中,密闭7—10日后用,每次3
—5ml。(《茶酒治百病》)
(2)乌稍蛇或蝮蛇,用高梁酒(或米酒)浸一年以上,根据各入酒量每
次约饮10—30ml左右,每日2次。(《茶酒治百病》)
2.胃热阴虚型
甘蔗汁和葡萄糖各1盅,混合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民间验方)
3.脾胃虚寒型
香菜汁 1000g,葡萄酒 500ml。用法:将香菜浸入酒中,3 日后,去叶,
饮酒,疼时服15ml。(民间验方)
4.湿热型
蒲公英(全草)2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 3次,每次加米
酒一汤匙,连服7—10日为一疗程。(民间验方)
(五)茶疗法
1.肝胃气滞型
(1)二绿茶(《江西中医药》):绿萼梅6g,绿茶6g。上二味,沸水
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
(2)玫瑰佛手茶(《食疗本草学》):玫瑰花6g,佛手10g,上二味,
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具有理气解郁,和
胃止痛之功。2.胃热阴虚型
徐长卿、北沙参、当归各3g,黄蔑4.5g,乌梅肉、生甘草、红茶各1.5g。
上药共研为粗末,沸水冲泡。食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三个月为一
疗程。(《茶酒治百病》)
3.脾胃虚寒型
茶叶6g,老姜10g,水煎服。每日1剂。(经验方)
4.湿热型
茶叶、白砂糖各250g。用法:上二味加水适量,煮数沸,候冷沉淀去渣,
贮于洁净的容器中加盖,于干燥区贮藏。经6—12日后,若色如陈酒,结面
如罗皮,即可服用;若未结面,则只要 7—14 日,就可饮服。用法:每日 2
次,早、晚将上茶蒸熟后各服1调羹。具有和中化湿清热,消炎敛溃之功。
(《茶酒治百病》)
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迁延数年至十余年,
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偶见急性暴发性过程。
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作的诱因。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病
变范围、病期早晚及有无并发症等有  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一般均有腹泻,系因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
收障碍所致。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出现,重者排便次数频繁,可每1—2小时排便一次。粪质多糊状,混有粘液、
脓血,亦可只排粘液、脓血而无粪质。
(2)腹痛轻型或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
中度腹痛,常为绞痛性质,多限于左下腹或下腹,亦可遍及全腹,有痉痛一
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伴有腹胀。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
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它症状因本病经常累及直肠,里急后重极为常见。严重病例可有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型病例除左下腹有轻压痛外,无其它阳性体征。重症和暴发
型患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在部分病例可触及痉
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2.全身表现发热较少见,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
症可有高热、心率加快等毒性症状,病程发展中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
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肠道蛋白质丢失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及营养障碍等表
现。
3.肠外表现本病可有一般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的其它系统病损,包括结
节性红斑、关节炎、脊柱炎、眼色素层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口腔粘膜溃
疡、慢性活动性肠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溶血性贫血等。
4.临床类型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临床类
型:
(1)轻型临床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轻度腹泻、便秘交替和粘膜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多局限在直肠与乙状结肠。
(2)重型消化系统表现较重,有全身症状常伴有肠外表现,结肠病变多
呈进行性,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3)暴发型  较少见。起病急骤,消化系统及全身表现严重,腹部体征
明显,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可出现急性肠穿孔。
(二)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型  腹痛作胀,泻下溏薄,挟有矢气,每因愤怒而反复发作,
多伴吐酸,胸胁满闷。舌边红,苔薄腻,脉沉弦等。治宜理气抑肝、和胃扶
脾为主。
2.脾胃虚弱型  大便溏泻,饮食不化,食后脘闷,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肠鸣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濡弱等。治宜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为主。
3.脾胃湿热型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脓血杂下,赤白相兼,肛门灼热、
溲短、口渴、发热、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湿热,佐以调气行血。
(三)食物疗法
1.肝郁脾虚型
(1)韭菜生姜牛奶汤(《常见病饮食疗法》):韭菜250g,生姜25g,
牛奶250g(奶粉15g,加至250g也可)。将韭菜、生姜洗净切碎,捣烂,用
洁净布绞汁,放锅内兑入牛奶煮沸,趁热一次服完,每天二次,服数天。
(2)石榴皮蜂蜜饮(《养生益寿百科辞典》):鲜石榴皮1000g(干品
500g),蜂蜜300g,将石榴皮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 30分钟取煎液一次,
加水再煎,共取煎液两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粘稠时加蜂蜜,
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服 1汤匙,每天2次,用沸水冲服,连服数
天。
(3)苹果 2个。将苹果洗净,蒸熟。早晚各 1次,连食用半个月。 (经
验方)
2.脾胃虚弱
(1)地肤子18—30g,地榆 15g,石榴皮 6g。一日 2—3 次。(民间验
方)
(2)老枣树枝60g,烧炭存性,研为细末,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10g,
白开水或糖水送下。(民间验方)
(3)五倍子(醋炒)研细末,每次服 3g,米汤送下,日服 2 次。(经
验方)
(4)乌梅蜂蜜膏(民间验方):乌梅500g,蜂蜜1000g。用法:乌梅用
冷水泡发,去核;加水适量,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煮,每 20分钟取煎液一
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三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状时.兑入蜂蜜
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每天2—3次,以沸水冲服,连
服8—10天。
3.脾肾虚寒型
(1)神丸(《中国食疗学》):补骨脂 120g,肉豆慈 60g 去油,共为
细末,姜、枣为丸,每服6g,开水送下。
(2)每次可用猪肾 1个,补骨脂6g,先将猪肾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
膜,再把补骨脂研细纳入猪肾内,用线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饮汤吃肉。
(《民间验方》)
(3)土豆生姜橘子饮(民间验方):土豆100g,生姜10g,橘子1个。用法:将土豆、生姜洗净切碎,橘子去皮、核,三味混合用洁净纱布绞汁。
每次饭前饮 1 汤匙,连服数剂。
(4)干荔枝肉 50g,山药、莲子各 10g,大米 50g。用法:将前三味捣
碎,加水适量煎至烂熟时,加大米煮粥。每晚食,经常服用。(经验方)
4.脾胃湿热型
(1)瓜叶米汤方(经验方):黄瓜叶10g,米汤适量。用法:将黄瓜叶
晒干研末,用米汤调。早晚各1次。具有清热、利水、除湿之功。
(2)高粱黑豆大枣粥(《四川中医药》):红高粱120g,黑豆60g,大
枣10枚。用法:三味煮熟成粥或三味磨面蒸成小饼。每日早晚吃小饼或粥。
(3)马齿苋豆花汁(经验方):马齿苋60—90g(鲜品加倍),扁豆花
10—12g。用法:上二味加水煎,适加红糖,每日一剂,分二次饮服。如便血
明显,以鲜马齿苋绞汁,加等量藕汁,每次半杯,以米汤和服。亦可用马齿
苋60—90g,切碎和粳米25g,煮粥服。
(4)银花莲子粥(《常见病饮食疗法》):银花15—30g,莲子肉(不
去心)30—50g,淀粉少许,冰糖适量。先用水熬银花15分钟,取汁去滓,
用汁煮莲子肉至烂熟,放入冰糖及淀粉调匀,可做早餐或夜宵食之。有清热
解毒、健脾止泻的作用。
(四)药酒疗法
1.肝郁脾虚型
(1)砂仁酒(《茶酒治百病》):砂仁30g捣碎,干净纱布包,用白酒
500m1,泡7天,饭后酌饮。本方有理气抑肝,和胃扶脾之功。
(2)香附酒(《茶酒治百病》):制香附子30g,白酒500m1,泡7天
后服,每次20m1,每日3—4次。
2.脾胃虚弱型
(1)党参酒(经验方):老条党参 1 只,酒0.5公斤。制法:党参选
用粗大者连须,将其拍出裂缝,置干净瓶中,注酒浸之,封口7日后取用。
用法:随量饮之,佐膳更佳。酒尽再添,味薄后取参食之。
(2)鸡蛋白糖酒(民间验方):鸡蛋 1 只,打入碗里,加白糖 10g,
倒入白酒 100m1,搅匀。划火柴点燃,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
状,待凉服下。
(3)黄酒50ml,丁香2粒,共蒸炖10分钟,趁热饮酒。(民间验方)
(4)黄酒250ml,赤砂糖50g,食醋少许,老姜数片,共煮沸趁热服,
不能饮酒者适当减量。(经验方)
3.脾肾虚寒型
(1)猪胰酒(《奇效良方》):猪胰一具,青蒿叶30g,桂心(末)30g,
白酒 500m1。制法:将猪胰细切,与青蒿叶相合,微炒,火温酒,乘热加入
猪胰和蒿叶,再入桂心末于酒中。用法:每次温服1小碗,每日3次。
(2)地榆附子浸酒方(《普济方》):干地榆 5009,附子 30g,白酒
1000m1。用法:将干地榆、附子入酒中浸泡5天后用之。每次饮30m1,每日
3次。
4.脾胃湿热型
艾叶米酒方(民间验方):艾叶一握,米酒适量。用法:将艾叶洗净捣
烂放入锡内加酒炒熟,用布包好,趁热熨患者肚脐上,冷则再烘。每日2—3
次,每次10—15分钟,连续熨3—5日(五)茶疗法
1.肝郁脾虚型
(1)抽姜止泻茶(《实用中医偏方汇编》):老抽壳9g,细茶叶6g,
生姜2小片。制法:先将前二味同研成细末,再把生姜煎汤,候温,送眼前
二味细末。每日1剂,上、下午各服1次。
(2)绿茶15g,生姜15g,苏叶10g,水煎汤剂饮服。(经验方)
2.脾胃虚弱型
(1)党参黄米茶(《家庭食疗手册》):党参25g,大米(炒黄焦)50g。
用法:上二味加水四碗,煎至二碗即成,代茶饮。隔日1  次,温服,连续用,
每剂一日内服完。
(2)红茶生姜白糖饮(民间验方):红茶200g,鲜生姜汁200g,白糖
5009。用法,将红茶加水适量煎煮。每 20 分钟取煎液 1 次,加水再煮,共
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到将要于锅时加入鲜姜汁,加热
至粘稠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白糖粉把煎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
用。每次10g,每天3次,以沸水冲服,连服7—8天。
(3)茶叶15g,炮姜和食盐各8g,粳米30g,同炒至焦黄,水煎汤剂饮
服。(经验方)
(4)硫磺茶(《太平圣惠方》):硫磺、诃子皮,紫笋茶各9g。制法:
将硫磺研为细末,用净袋包之与诃子皮、紫笋茶共加水适量,沸 10—15分钟
即可,过滤取汁用。每日1剂,温服,具有温肾壮阳,敛涩止泻之功。
3.脾胃湿热型
醋茶(《饮茶的科学》):红茶(绿茶也可)10g,米醋少许。制法:用
沸水冲泡浓茶一杯,或茶叶煎浓汁,加入米醋少许或一匙即可。
每日1—2剂,候温顿服。具有清热利湿、止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