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高达战士age03:学术规范(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30:30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
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为什么需要这种规范 首先,任何知识生产,知识创新都需要以知识的有序继承和必要积累为基础,概略性说明介绍实际上就是作者继承知识和展示积累的体现;其次,通过概略性说明介绍展现了研究现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为人们评价研究课题的价值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或线索;第三,体现了对前人创造成果的尊重.
实现这一规范,必然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普查相关文献.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检索获得文献,才能进而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才能明确前人的研究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缺陷,自己研究的推进和创新是什么.这也就是需要概略性地说明介绍的内容.由此可见,检索相关文献是任何有价值的专门性研究的起点.
2.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体现作者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体现保护他人著作权的精神;把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明确地区分开来;为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供线索;为文献信息的定量统计提供方便.
在学术研究中,规范的对立面是”失范”,失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剽窃抄袭.剽窃抄袭者面对着最为严厉的学术惩罚.
在国外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对剽窃抄袭往往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复制,综合或解释他人的想法或观点而不指明出处的享有”.概括别的作者的观点是合法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清楚地指出正在这样做.如果将别人的观点,思想或信息概括得好像是自己的一样,则是抄袭.基本原则是简单的:不指明出处的享有,就是抄袭.
我国古人说得很明确:”当明引不当暗袭”.”明引”就是指明出处的引用,而”暗袭”则是隐瞒出处的因袭.古人认为,明引”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其见闻之渊博.若暗袭以为己有,则不足见其渊博,且有伤于笃实之道”.所以,”明引则有两善,暗袭则两善皆失也.
按照现代学术惯例,不同性质的作品在要求注明征引出处的严格性上有所不同.研究性作品在这一点上是严格的,教材和主要供大众阅读,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普及性作品相对宽松,允许例外.在大学里,学生的作业,读书报告,小论文等不一定都用来发表,但由于学习阶段主要是接受基本而系统的理论,方法,技能训练的阶段,所以,要求一般是较为严格的.学位论文因其内容本身就是研究性的,而且本身也包含着学术规范的养成训练,因此,要求是严格的.
3.原则上不采用间接引用方式.
所谓间接引用,就是一般所说的”转引”——引用第三者作品中所引用的内容.
在学术研究中,转引在原则上是被禁止的.因为转引不能确保所引内容的准确无误.
就人文社科研究来说,有时候间接引用难以避免.必须明确注明”转引自”,否则被认为是对出处的不实标注,学术界惯称”伪引”.不实标注,同样是一种学术上的弄虚作假,同样为学术伦理规范所不容.
4.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
这是对征引文献量的限制.虽然”必要”,”适当”难以给出一个整齐划一的数量标准,但过度的引用,必然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使人怀疑作者是否具有原创能力,二是涉嫌侵权.没有原创能力,把研究作品变成资料长编,让引用的内容成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即便是注明了出处,研究成果也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早在1986年,文化部颁布过一个《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其中对引用他人作品作过数量上的限制:一般作品,不超过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诗词类作品,不超过2500字;多次引用同一部作品,引用的总字数不超过1万字,诗词类作品,不超过40行,或不超过全诗的四分之一(古诗词除外).除专题评论文章或古典诗词研究成果,引用他人作品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作品篇幅的十分之一.如今,随着《著作权法》的施行,这一规定已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为我们确定什么是引用文献数量上的”适当”提供了参考.
5.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
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被认为是不实引用.不实引用,被视为学术上的弄虚作假.
6.引用原则上使用原始文献.
这是针对引用文献的来源的规范.有些文献,特别是一些著名文献,往往有汇编本,改编本,简本,摘要等形式,作为原则,引用时应尽可能使用原始形态的文本.
7.引用原则上使用最新版本.
8.引用标注应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
这是对引用标注技术方法的规范.所谓相关信息,包括作者,题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卷期,页次等.完整,准确地显示相关信息,一方面体现了引文的确切性,说道底是学术研究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体现,同时也为读者以此为线索的进一步查找提供了方便.
9.引用网络资源必须注意其”动态性”.
网络资源的引用出处一般由网址和时间信息构成.时间信息是指网络资源的发布,更新时间或获取时间.
二,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引证标注方法
文献信息资源的引证标注有3种情况:注释,引文出处,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正文内容的解释或补充.
引文出处是对正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揭示.
参考文献是著述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表.从理论上说,参考文献可以是引用过的文献,也可以是仅仅潜在性地启发了作者的思路而并没有直接引用的文献.
目前通行的注释位置安排便有4种情形:脚注(页末注),尾注(文末注),夹注(文中注),夹注和文末参考文献相结合.至于引文出处或参考文献基本信息的揭示体例,差异更大:揭示的项目有差异,项目的著录方法有差异,项目的排列顺序有差异,使用的标识符号有差异,等等.
从国际经验看,在学术规范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度,学术研究中的引证标注方法都被当作学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
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Writers, Editors & Publishers),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编辑的《MLA论文写作手册》(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编辑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国法学界通行的《蓝皮书》(Blue Book: An Uniform. System ofCitation),等等.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机构,日本的重要学术机构和出版机构也都有自己的详略不等的写作技术规范.美国的《芝加哥手册》迄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06年初版),经过了14次修订,篇幅达900多页,主要内容包括对手稿的一般要求,体例规范,装帧设计等,成为美国出版界和学术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专业写作和编辑规范,被称为”芝加哥规范”.《MLA论文写作手册》也有50多年的历史.新近的第4版(1995年出版)包括研究与写作,写作技巧,学术论文的版式,文献:文末引用著作的准备工作,文献:文内引用资料,缩略语等6部分内容.其中所谓的”写作技巧”并非是探讨如何写作的,而是对规范性技巧的规定.”文献”部分则详细规范了如何引用他人的著作,如何引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如何引用CD-ROM上的资料,如何引用多人合著的著作,如何引用同作者的多部著作等诸多具体问题.实际上,这些手册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在于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习惯的一些具体规定.
引证标注方法一类技术性规范之所以受到重视,
它是接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的标志,是具有基本的学术素养的标志,是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的程序性制约.不规范的引证标注往往为剽窃者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严格的参考文献制度是杜绝剽窃的有效办法.从这个角度看引证标注方法,就不难理解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技术规范建设的良苦用心了,也就不难理解我们不时见到的国外严肃的学术著作”一本书半本注”的现象了.
国内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文献引证标注规范主要有:
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
1987年5月5日,国家标准局批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自198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方法,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时使用.标准的要点是: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同的文献类型有所区别.总的原则是:作者,题名,出版信息,位置信息.项目之间以符号”.”间隔.
·文后参考文献列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所谓顺序编码制,是指参考文献列表中的各篇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所谓著者—出版年制,是指参考文献列表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国内通常采用的是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的文内标注格式,按引用文献在著述中出现的顺序用方括号阿拉伯数字(如”[1]“)连续编码,以上角标的形式标注.例如:
季羡林.梦萦未名湖.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8:158~200 .
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 .
对学术研究的引证标注来说,这一规则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将”参考文献”作为”引文出处”的同义语使用 ,使研究者无法开列广义上的参考文献.因此,虽说它是国家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全盘采用这一规则的并不多.
2.CAJ—CD规范
全称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Data norm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CD).该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年1月12日印发,自1999年2月1日起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试行.
本规范全面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代码,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其中有关”参考文献”规范的要点是: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GB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包括:
a.主要责任者;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等).
该规范规定用单字母方式标识纸张型参考文献类型,用双字母方式标识电子型参考文献类型.具体如下: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析出文献——A 其他——Z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该规范还规定,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而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也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磁带(magnetic tape)——MT 磁盘(disk)—DK
光盘(CD-ROM)—CD 联机网络(online)——OL
包括了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的电子版参考文献的类型标识方法是: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e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c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p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所谓”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是指经由网络获得的电子文献的出处,即该网络资源的详细网址.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动态性,其出处除了详细网址以外,还应该包括时间信息.CAJ—CD规范规定,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后,应加注该电子资源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但这些日期项目允许任选.
以下是依据CAJ—CD规范标注的文后参考文献示例: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8 .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6]了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一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韦出版社,1996.
·对”注释”和”参考文献”加以区分.
CAJ—CD规范在适应利用计算机处理,检索,评价文献信息方面有突破,在我国首次对新兴的电子资源的引证标注方法做出了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主要问题是:
·规定了文献类型代码,但文献类型一方面区分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归并不甚科学.如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常用而且重要的资料集,档案文献等未单独区分,只能统归于”Z”;只要是”书”,不论是专著,编著,教材,译著,论文集,统统并入一类;在人文社科领域,文集和论文集的性质,功能区别甚大,却并入同类,等等.所有这些,被认为是与建立标注规范的初衷——体现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有距离.
·没有为人文社科研究中不时出现的”转引”规定明确的,足以显示其是转引的标注方法.按照CAJ—CD规范,恰恰是直接引用和转引无法明确区分,即便是作者想区分也无能为力.这又被认为是与建立标注规范的初衷——引导学风,制约投机有距离.
·使用的标注符号较为复杂.有学者指出,整套规范使用了十多个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代码,3种标识(脚注标识,尾注标识,页次标识),2种括号,2套文献序号,对一般人来说,显得复杂,有可能破坏读者阅读的连续性.
2000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提出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简称”高校学报规范”).高校学报规范与CAJ—CD规范基本一致,其细化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用同一序号标示.
3.《历史研究》规范
”《历史研究》规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7家期刊联合制定的引证标注规范,2002年1月开始实行.这是一个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人文社科研究特点,特别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学科(如文史哲)引证习惯的规范.规范的主要原则是:
·不论是注释还是引文出处,一律采用随页脚注形式,不采用文后尾注形式.
·引证标注的行文,按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不使用著录符号.公开出版物的题名使用书名号,未刊文献的题名使用双引号.
·充分考虑了人文社科研究中使用的文献类型的复杂性,对文献不作类型归并,据实揭示.
·充分考虑了各类著作物在责任者,题名,卷期,版本信息,出版信息等方面的复杂情况,以据实,准确和遵从惯例,便于核对为揭示原则.
·体现人文社科研究的特点,对古籍,未刊文献,解释性注释中涉及的文献出处的引证标注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确立了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的原则.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引证标注方法,绝不仅仅是纯粹技术性,工艺性的事情,它具有引领学风,规范方法,制约投机,体现功力的意义,在学术研究中,是典型的”程序正义”.在今天,科学的引证标注方法,必须考虑国际惯例,民族传统,学科特色与利用现代化手段统计分析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也许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不追求大而全的企图覆盖所有学科的统一规范,而是形成若干适应大学科或相近学科群需要的规范,比如人文科学有”芝加哥规范”,语言学有”MLA标准”,心理学和社会学有”APA标准”,法学有”蓝皮书”.这样,形式服务于内容,规范制约适应学科规律的空间会更大.
该规则对”文后参考文献”的释义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