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新华书店图片:革命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18:44
一百年前武昌城的夜晚,炮声隆隆,火光熊熊,一场改变中国历史面貌的革命缓缓揭开大幕.湖北新军以枪声为讯号,挥动十八星旗,从四面八方攻占清朝个要害部门,湖广总督仓皇逃窜.辛亥武昌之役,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时间往前推移十六年,公元1895年,孙文第一次组织的反清广州起义因事泄而流产.从此,孙文
开始了十余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此期间,国内的政治潮流起先是改良维新.戊戌政变后,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的入
侵,世纪之交的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灾难.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清廷经过庚子之乱、血洗北京后,才于1901年宣布实施“新政”,此举距1898年镇压的维新运动仅三年时间.古老帝国每一次不情愿的迈步,都难以追赶形势的发展.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预备立宪,帝国都在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中仓促应对.每一步改革政令的出台,都如壅塞之水,一泻千里,其造成的的社会影响,绝非他们自己可以预料和驾驭的,进步一点,改革领先;逆行一步,革命潮起.最终,“皇族内阁”的出笼得罪了汉族官吏,铁路收归国有则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的爆发.随后,历史诡异地安排由新军--清朝自己编练的部队,为清帝国掘墓.而立宪派与革命党则“痛饮黄龙”
联手成立新政府,传檄天下,共和肇兴.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个偶然,也是意外.无论是中国各阶层,还是西方列强,全然没有任何思想
准备,普通民众更不会理解没有皇帝的日子.革命本身带来的社会阵痛没有消弭,新的权力格局尚未形成,中华民国在革命领袖、大军阀、前请太后的三方会谈握手言和中拉开了序幕.相比较法
国大革命路易十八的人头落地而言,辛亥革命显得温和、理性.
  没有准备好的革命,带来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国家.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权频繁更迭一样,中华民
国的江山也几度易手.革命领袖对与起草国家宪法这样的大事,考虑的仅是如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从总统制变更为内阁制,一切尽在君子协定中.革命前的宣传统一战线仅仅是“反满”,对于民众的教育启蒙做得远远不够.革命党内部意见难于统一,黄兴忙着裁军,孙文不问政治,一心致
力于铁路建设和“开放主义”的实践,宋教仁则热衷于施行宪政.一切看似平静.
  1913年“二次革命”的爆发,开创了民国内战的先河,也开始了革命年代.从此,“革命”逐
渐成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名词,手握“革命”红旗者,热衷从世界搜罗各种主义,以此武装自己,并作为向当局发难的箭镞.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一战后欧洲各国显现的社会弊端,又一面革命旗帜悄然竖起.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回国后宣布西方文明已破产,主张向国学回归,以“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定准的信仰,对主义多半抱着“实用理性”的
态度.新旧两代人不同的心境正是那个年代主义之争此起彼伏的真实写照.
  革命年代的洪流迅速席卷了中国.1920年代各省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有望将中国建成一个
联邦制国家,这个运动也迅速倒在了革命的旗帜下。五四的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国民革命(大革命)、红色革命、文化大革命,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激进,革命成为了一个最正当的形式,变成神圣的符号。革命掌权者动辄以革命的名义打倒那些异己,他们还向人民许下革命成功后的各种好处,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是所谓群众路线。中国近代参与阶层最广泛的国民革命的结果就是开创了中国“党国体制”时代的来临。国民党和中共均是受苏联影响颇深的政党,党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两种党化,两种革命之间的斗争持续几十年。是所谓“知难行易”,人民一次次被利用,一次次被教化,以革命的名义建设新国家被认为是正当的,殊不知不断的革命导致国土的一次次流失,先是外蒙独立,后是日军侵华,中国社会距离理性也越来
越远。
  1946年是中国最有望实现宪政的一年,但是,两种革命理想难于共治国家。中国近代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内战持续了三年后,以两岸分裂分治告终。从此,海峡两岸对峙50年,分别走上了
各自的道路。
  1949年以后,两岸依旧笼罩在各自的革命旗帜下。大陆的革命持续扩大化,最终导致权大于
法,1954年宪法在后来成为一纸空文,新政权成立三十年间居然没有一部成体系的宪法,法律起草工作不断受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新政权大力推行“国进民退”,晚清新政下确立下地经济自由制度被打破,发展了近70年的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被国有化。在革命的旗帜下,反又斗争持续扩大化,“按出身成分论”成为衡量人是否革命的试金石。公民的民主权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一次次被削弱。“文化大革命”期间,稚气未脱的“红卫兵”成为被利用的对像,以“破四旧”的名义毁坏文物,使得中国人再次在信仰的迷城中迷失。台湾则是开始了39年的戒
严。戒严期间,人人自危,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全部让位于“革命”的旗帜。
  事随世迁而法必变。1997年新刑法取消了“反革命罪”,标志着中国80余年的革命年代正式
结束。革命在中国被永远地留在了满纸烟岚的历史画卷中,静待后人的千秋评说。
  如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无疑是对晚清新政、百年前孙文的“开放主义”的悄然
回归。历史几经反复,几度周折,从起点回到了起点。
  改革的前提是要达成社会共识,没有共识的改革是当局者的一厢情愿。改革使中国产生了新
的特权阶层,权力得不到有效地制约必定滋生腐败。1980年代末的学潮、工潮根本上是由此而起的。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是被长期压抑的经济自由力量释放的结果。
政体不进行根本的改革,未来经济也不会有较大发展。
  “一切历史均是当代史”。站在辛亥百年的今天,才发觉人类的力量在滚滚历史浪潮中显得
那样渺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许,任何决策者认为是千秋万业的决策,在
宇宙浩渺无边的时空长城中,都是一个一厢情愿易飘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