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做假网站:小悦悦今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父母见其最后一面 告慰小悦悦应先改彭宇案判决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3:29

小悦悦今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父母见其最后一面

2011年10月21日 08:21
来源:南方网 作者:微博

67530人参与4320条评论打印转发

小悦悦在医院接受抢救时的照片

小悦悦的母亲在病房外日夜守护女儿(资料图)

小悦悦生前与母亲的合影(资料图)

小悦悦(右)生前与父亲和哥哥的合影(资料图)

曾经幸福的小悦悦(左上)与妈妈、哥哥合影(资料图)

据多家媒体官方微博透露:佛山被撞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日凌晨离世。

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医院传来消息,佛山被碾压女童小悦悦还是走了。发布会将于10月21日8:30在医院举行。

南方日报官方微博:【小悦悦今晨去世】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到ICU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面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过的路上一路走好。

也许天使就应该生活在天堂,也许在那个没有冷漠的世界,她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快乐吧。她来过这个世界,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她叫王悦。一路走好。

相关专题: 女童两遭碾轧 18路人漠视  

告慰小悦悦应先改彭宇案判决思维

2011年10月22日 02:47

10月21日凌晨,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终因抢救无效而离世。舆论痛惜之余,有不少人呼吁,借鉴国外经验,以立法形式“保护见义勇为者不被诬陷”,规定“见死不救者应受惩罚”。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立法告慰”的效果不宜作过高估计,相形之下,改变“彭宇案”的判决思维“也许更为现实”。

据了解,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的法律中,均有见义勇为者“免责”、见死不救者“受罚”的相关规定,这些也成为公众眼中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教授本杰明·利伯曼、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副院长马克·汉斯今天都向记者表示,在他们看来,西方社会中的“救人意识”并非主要通过“立法”来塑造的。

“在美国的大部分州,确实有某种形式的《好撒玛利亚法》来保障助人为乐者,使其一般不会因为救人过程中的疏忽而遭到起诉。”本杰明·利伯曼表示,“但纸面上的法律,究竟能对现实产生多少实效?实证研究表明,见义勇为的频率,并不建立在它是不是一种‘法定义务’之上。”

马克·汉斯也向记者证实,德国刑法中确实规定对一些“举手之劳”却见死不救的行为,要课以1年以下监禁或相当数额的罚金。“但是,我相信,如果你问一个德国人为什么他会选择帮助悦悦,答案不会是‘因为法律是这么规定的’,或是‘否则会有人起诉我’,而是‘这是一种他人需要帮助时的自然之举’。”

在佛山女童被碾案中,18名被斥“冷漠”的路人无一伸出援手,被不少公众看做是4年前南京“彭宇案”的阴影投射。

2007年,南京徐老太将彭宇诉至法院,称后者将自己撞倒,而彭宇则一直坚称自己并没有撞到徐老太,完全是出于好心将其扶起送医。一审判定彭宇撞人并赔偿4万余元,“彭宇案”最终以调解告终。“第一个下车之人,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人者,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一审判决书中的上述判决词,在“雷人”的同时,引起舆论哗然。

有网友就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彭宇案’之后,助人的成本、风险、恐惧值都提高了,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想救不敢救’的冷漠局面。”“不知当年审判‘彭宇案’的那位法官,可知自己的一个决定,造成了如此大的蝴蝶效应?”

季卫东表示,将“想救不敢救”的社会局面归咎于当初审理“彭宇案”的一名法官,固然有失偏颇,但要避免悲剧重演,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彭宇案”的判决思维。

“在双方证据都不充足的情况下,法官没有依照‘谁主张、谁举证’这个基本标准,而是在疑点重重时,就根据所谓‘常理’和‘社会情理’对彭宇的过失进行了可能性分析,当然难以令公众信服。”季卫东表示。

他告诉记者,按照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在分配证明责任方面的基本标准,应该是“谁主张、谁举证”,由负责举证的那一方来承担无法查清真相的不利后果。“在‘彭宇案’中,告彭宇撞人的徐老太有义务证明彭宇存在侵权的客观过失。”他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如果不让负有举证责任的徐老太承担不利后果,就意味着,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把举证责任推给了被告。无需借助‘见义勇为’行为来辩护,这种思路也是有悖法理的。”

马克·汉斯也表示,若“彭宇案”发生在德国,法官会要求原告证明“是彭宇撞了她”,证据不足就不予支持。“被告没有义务证明‘他没有撞’。否则,每个人都会很容易随机地把损失‘赖’给别人。”

季卫东担心,“彭宇案”的这种判决思维正在形成某种定势,公众在救人时不仅担心被被救者“讹”上,更害怕的是连法官都不会支持自己。

据公开报道显示,继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判罚钱的彭宇案之后,天津、湖北、江苏及福建等地都曾上演“一方称好心助人,一方称对方肇事扶人”的“罗生门”。

“一旦这样的事态普遍化,道德的大面积滑坡就无法避免。”季卫东表示。

 

相关新闻:

·“小悦悦事件”中冒充肇事司机者已被警方留置·朋友“路人”向小悦悦父亲道歉:不知道是你女儿·小悦悦父母将起诉肇事司机追究其民事责任

独家策划:

·凤凰网特别专题片:你爱,中国便不冷漠·向道德底线的“拾荒者”致敬·寻找社会道德底线滑落之因

最新进展:

·汪洋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要求认真反思小悦悦事件·广东十余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大讨论·各界反思佛山女童遭碾 悲剧折射社会深层次原因·广东或将立法惩处见死不救行为

相关评论:

·北大法学教授:“见危不救入法为时尚早”·羊城晚报:“小悦悦事件”揭开批发市场之乱·杜平:全社会应支持互助 勿嘲讽刁难助人者·沈彬:营造行善的环境让善心不再孤独

早前报道:

·女童遭碾案路人解释多次无人相信 遭陌生人电话辱骂·男子冒充肇事者搞恶作剧 称想像凤姐那样出名·调查显示八成人认为不扶摔倒老人因怕惹祸上身·佛山小悦悦事件引人深思 律师倡议为见义勇为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