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天气预报30天:北京侃爷 观央视“最高境界的格斗术“的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18:10

中央电视台和体育总局合作拍摄的探索纪录片“最高境界的格斗术”还是很好的, 在“太极拳好”的感召下, 研究中国武术是很好的命题, 我相信通过此片的播出一定会起到弘扬传统武术的作用, 可喜可贺。 内家拳也好少林拳也罢, 都会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宣传。 由于我们这里是武术专业论坛, 所以我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不妥之处请诸位前辈同仁和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武术的有识之士指正。
1. 虽然这是中国最高体育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 但是仍然是外行研究内行的效果, 我是认真的看了三集后得出的这个结论,
2. 命题与内容不符, 格斗术是在移动中进行的, 纵观此片, 没有一个发力是在移动中完成的, 几乎全是定步发力, 定步推手技巧正是太极的专长, 这也是当初王老在意拳(大成拳)训练中引入推手的原因, 只是意拳的搭手更加接近实战, 而不是拗步,
3。检验内容与试验目的完全相反,试验的目的是要找到内家拳力量的来源, 导演和科研人员把测试片放在前臂肌肉,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胸大肌, 背阔肌等等, 这些肌肉正好都是内家拳要去除的僵劲的部位, 所以结果反而比一般人还差, 由于在内家拳的运动和发力打击中这些肌肉只是起到协调作用, 过分强壮就会阻碍本能的力量, 就是王老说的局部注血之力。 外行是找不到检验和测试的部位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张先生不提醒他们。
4 对抗的试验与实战不符, 掰手和事先接触后发力, 这些都是还原150年前王府的记录, 可是这些文明的对抗都早已被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现代格斗所淘汰, 没有中国武术在当初的失败, 就没有王老破除传统间架, 锐意改革的意拳, 就没有姚先生开创的新型的训练方法,将六面浑圆力公诸于众,虽然有些人说那是站桩加拳击, 但那是老一辈武术家辛勤的探索。用心良苦啊。
5. 遗憾的结果, 本来是研究练习太极拳多年对人体的影响, 可是导演的结果是太极拳的练习对身体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好处,血氧和肌电测试都不支持, 甚至练习太极拳引以自豪的平衡结果都比一般人差, 唯一的解释是太极拳只是为了格斗设计的???
6, 张先生的陈氏太极练到如此境界也是非常难得的, 完全体现了周身协调, 节节贯通, 顺逆缠丝的要领, 张先生在总结太极拳是所说的舍己从人也是最高武术的指导原则, 同时张先生对太极拳如下的理解很有趣: “ 前后劲是本能, 左右劲是技巧, 上下是变化, 这就是六面力, 是所有武术家梦寐以求的浑圆力。” 哈哈, 原来浑圆力是很时髦的东西, 谁都要在自己的领域贴上这个标签, 这都是王老和姚先生没有说出浑圆力具体步骤, 给人以充分遐想的结果, 姚先生在意拳书中关于六面力的求法只是初级阶段的手段, 在意拳九个层次(也有前辈说7个层次)的训练体系中这只是开始, 当然最高的训练在形式上与入门类似, 内容完全不同。
7. 令人兴奋的希望曙光, 在这个试验中, 关于肌肉有效功率输出的测试和肌肉的协调运动的测试都是正确的结果, 但是导演一口一个科学实验, 好像不可以用他们仪器测量的就不可以得到科学的证明, 存在就是真理。
真心的希望中国的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也为导演和教授们不怕牺牲, 舍己献身的敬业精神所钦佩, 我指的是自己毫无武术基础和常识, 站立不动,被一个训练多年的太极拳家击打前胸, 体会内家拳的力量,要是内伤了如何, 菩萨保佑,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