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圩镇:《叔本华美学随笔》论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19:01

论音乐

读者还记得,我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52

里,对音乐这一奇妙艺术所具的真正含意作了阐述和解释;我

得出的结论就是:音乐作品与作为表象的世界——亦即大自然

——之间虽然不一定有相似性,但这两者之间却肯定有着某种

明显的平.行.关.系.——这后面一点我也是证明了的。我在此必须

补充的是对这种平行关系的一些重要和更加仔细的含意确定。

所有和音(Harmonic)的四个声部,亦即低音、次中音、中音

和高音,或者说根音、三度音、五度音和八度音,都对应着存

在物序列中的四个级别,亦即矿物王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

和人。这一点在音乐的这一基本规则里得到了引人注目的印

证:低音与低音的上三个声部的间隔必须远远大于以上这三个

声部之间的间隔,以致低音与以上声部至少要保持一个八度音

程的间隔,通常留在比这更低的位置。据此,合乎规则的三和

弦,位置是在与根音间隔的第三个八度音。与此相应,宽.广.和

音因为低音保持与以上声部较大的间隔,其效果就比那些狭窄

和音有力得多和优美得多——在后者,低音移近了低音以上的

声部。这种狭窄和音的形成也只是迫于乐器音域有限的缘故。

音乐的这一整个基本规则却不是人们随意[186]制订出来,而是

有其乐音系统的自然根源;也就是说,假如最短的、经由次要

振动而产生共鸣的和谐音阶就是八度音及其五度音的话。从这

一规则,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就类似于大自然基本构成——由于

186

大自然的这种基本构成,有机体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其密切

的程度就远甚于有机体生物与矿物王国里没有生命的无机团

块之间的关系;有机体生物与没有生命的无机物,两者之间有

着整个大自然当中最明显的界域和最宽广的鸿沟。歌唱旋律的

高音部当然同时也是和音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在这和音里

面,这一高音部甚至与最深沉的基本低音相连。这可被视为类

似于这一事实:在人的机体里,支撑起人的理念的同.一.样.物质,

因此也必然支撑着和表现出重力和化学性质的理念,亦即意欲

在最低级别的客体化。

因为音乐并不像所有其他艺术那样表现出理.念.,或者说,

表现出意欲客体化的级别,而是要直接表现意.欲.本.身.,所以,

由此可以解释为何音乐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意欲,亦即直接作用

于听众的感觉和情绪,在顷刻之间就能加强,甚至改变听众的

情绪。

音乐非但远远不只是辅助诗文的工具,其实,音乐就是一

门独立自足的艺术,而且的确是所有艺术之中的最强有力者。

因此,音乐全凭自身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音乐同样的确不需

要得到唱词或者歌剧中情节的帮助。这样的一种音乐眼里只有

音声,而不会理会产生这些音声的原因。所以,对于音乐来说,

甚至人的声音根本上就不是别的,而是经调校了的音声,与乐

器所弹奏出来的音声一般无异。并且,就像所有其他乐器音声

一样,人的声音有其特定的优缺点——这些优缺点是由产生这

些声音的工具所造成的。在人声作音乐用途时,[187]至于这一

发音的器具也可作其他用途,可以作为语言工具为传达概念服

务,那只是一种偶然。虽然音乐可以附带利用这一巧合,以把

187

音乐和诗文扯上关联,但音乐却永远不可以本末倒置,让诗文

喧宾夺主;不可以一门心思只放在通常都是、并且在本质上确

实就是乏味、无力的诗句上面(就像狄德罗在《拉摩的侄儿》

所说的那样)。字词对于音乐来说始终是一种陌生的附加物,

只具次一级的价值,因为音声所造成的效果比字词有力得多、

有效得多和快捷得多。所以,如果真要把字词与音乐合为一体

的话,那字词就只能处于全然从属的位置,并要完全契合音乐。

但是,在为既定的诗文谱曲,因而在为咏唱词谱写音乐方面,

音乐与字词的这种关系却被颠倒了过来。但一经谱上音乐以

后,音乐艺术高出一筹的威力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因为音乐现

在就把唱词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者剧里所表现的情节、行为,把

所有这些里面的最幽深、最根本和最隐秘的东西和盘托给我

们;把感情和情节的真正本质明白表达出来;让我们了解到剧

中事件所具有的最内在的灵魂——而舞台上向我们展现的只

是这些事件的肉体和外衣而已。考虑到音乐的这一优势,并且,

只要音乐与歌词和情节之间的关系保持在普遍与个别、规则与

实例的关系,那为音乐而作词似乎就比为词而谱曲更加妥当。

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剧本的字词和情节把作曲家引向隐藏在这

些字词、情节后面的意欲刺激和活动,唤起作曲家所要表达的

感情;所以,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激发起作曲家的音乐想象。

此外,音乐加上诗文之所以这样受到听众的欢迎,字词通俗易

懂的某一唱段之所以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全在于以此手

段可以在同一时间刺激起我们的最直接和最间接的认知方式,

让这两种认知方式联[188]合起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对我们

的最直接的认知方式,音乐表达了意欲本身的激动;对我们的

188

最间接的认知方式,字词则表达了概念思想。在感情语言发话

之时,我们的理性并不喜欢完全无所事事地袖手旁观。虽然音

乐可以全凭自身表达出意欲的活动、每一种的感触和情绪,但

附加了字词以后,我们就另外还获得了意欲(感情)的对象物、

引起意欲(感情)活动的动因。一部歌剧的音乐本身有着全然

独立、分开和仿佛是抽象的存在;剧里的事件、人物对于这音

乐来说是陌生的,这音乐遵循着属于自己的、不变的规律。因

此,这音乐就算没有唱词也可以完美地造成效果。但由于音乐

的谱写考虑到了这戏剧,这音乐也就仿佛是这戏剧的灵魂,因

为音乐把事件、人物、言词结合一道,表达了所有这些事件的

内在含意,以及以这些内在含意为基础的这些事件的最终、秘

密的必然性。对此隐约、朦胧有所感觉其实就是观众能够感受

到乐趣的基础——如果观众并非只是张开嘴巴傻看的话。但在

歌剧里,音乐全然不关心事件的所有有形素材,并以此显示出

音乐别具一格的特性和更高一级的本质。正因为这样,音乐在

其表达暴风骤雨般的激情和感觉时,无一例外都采用同一样的

方式,都是伴以同样壮观、华丽的音声——不管这是阿伽门农、

阿基利斯,抑或是一个市民家庭的口角纷争提供了戏剧的有形

素材。这是因为音乐只着眼于激情、只着眼于意欲的活动。音

乐就像上帝一样,只看重人心。音乐从来不会逢迎、适应素材,

所以,甚至在伴随着歌喜剧中最可笑和最离谱的胡闹场面时,

音乐仍保持着自己那本质上的优美、纯净和伟大;与剧中事件

的融合并不会把超越的音乐从其与一切可笑、胡闹格格不入的

高度拉下来。这样,我们存在的严肃、深刻的含意悬浮[189]

在人类生活的滑稽胡闹和无尽痛苦之上,两者须臾不离。

189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纯粹的器乐。我们会发现:一首贝多芬

的交响乐虽然向我们展现了极为混乱的乐音,但这混乱的乐音

却分明有着最完美的条理和秩序基础;我们听到了至为激烈的

争斗,但这些转眼间又化成了优美无比的和谐一致。这是“世

界不和谐之中的和谐”(贺拉斯语),是对这一世界本质的忠实

和完美写照;这种和谐一致就在这夹杂着无数形态的无边混乱

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破坏维持自身。与此同时,这一交响乐

却倾诉着人的激情和感受:爱、恨、欢乐、悲哀、恐惧、希望

等等,及其无数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倾诉却仿佛是在抽象中进

行,并没有任何个别化和具体化;这些也只是徒具形式而没有

内容,就像只是一个精神的世界而没有物质一样。当然,我们

在倾听的时候,会喜欢把这音乐现实化,在想象里给音乐裹以

骨头、血肉,并在这音乐里看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种种画面。但

是,总的来说,这种做法既无助于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会增加

音乐的乐趣;这其实只为音乐带来了某种陌生的和任随人意的

累赘。因此,我们更应该直接和单纯地理解音乐本身。

在上文和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52 对音乐仅从形而

上的一面作出了考察以后,亦即考察了音乐作品的内在含意以

后,现在,我认为有必要也泛泛考察一番音乐作品是采用何种

手段作用于我们的精神,表现出音乐的内在含意;因此我们就

要表明音乐形而上的一面是如何与有形(物理)的一面统一、

联系起来——音乐中有形、物理的一面已经受到足够的探究,

其原理也已是人所共知的了。我先从这一普遍为人所知悉、丝

毫不会被新的反对意见所动摇的理论出发,亦即:所有[190]

音之和音都以共振为基础。当两个音一齐鸣响时,这种共振发

190

生在例如每一第二、第三或第四振动时,那这两个音相应地就

是彼此的八度音、五度音和四度音等。也就是说,只要两个音

的振动,彼此之间是一种有理数式的、可以用小数字表达的关

系,那这些音就可以透过其经常重复出现的巧合共振而在我们

的理解中互相联系起来;这些音也就融合一道并以此形成和

谐、共鸣。相反,如果两个音之间的振动关系是无理数式的,

或者说只能以长串数字表达,那就没有可被我们理解的巧合共

振,有的只是“声音总是喧闹不停”的情况。这样,这些音声

就是我们在理解中无法联系起来的,这些音声因此可称为不和

谐。根据这一理论,音乐就是帮助我们理解有理数式或者无理

数式的数字关系的一个手段;但音乐手段却不像算术那样借助

于概念来达到这一目的;音乐是让我们完全直接地、同时也是

透过感官来认识这种数字关系。音乐形而上的含意与音乐的这

一有形(物理)和算术数字式的基础,这两者之所以能够联系

起来就在于:妨碍、抗拒我们理.解.的、无理数式的关系,或者

说不和谐,变成了妨碍和拂逆我们意欲的自然图像;反过来,

和谐或者说有理数式的关系,由于可以轻易让我们理.解.和把.

握.,就成了意.欲.获得满足的图像。此外,由于在上述振动的数

字关系里的有理数或者无理数会有着无数的等级、次序、花样

和细微差别,音乐凭借自身的特性就成了一种合适的素材,能

够把人心的活动,亦即意欲的活动——其本质永远就在于满足

和不满足,虽然这里面有着无数的级别——连带其至为微妙、

细腻的差别和变化,忠实地塑造和重现出来。而这过程就由找

到旋律而完成。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意欲的活动在这里慢慢过

渡到纯粹表象的领域,而表象的领域[191]是所有优美艺术作品

191

发挥和活动的专有地盘,因为优美艺术绝对要求意.欲.本.身.必须

置身局外,观赏者则一律作为纯粹的认知者。因此,不可以刺

激起意欲本身,亦即不能造成确实的苦痛和确实的快感,而只

能用上这些代替品,亦即适合智.力.观照的图.像.:所反映的是意

欲得到满足和意欲受到妨碍而产生的或大或小的苦痛。惟其如

此,音乐才永远不会给我们造成确实的痛苦,并且,就算在其

最苦痛的和音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愉悦。我们多么喜欢在音

乐的语言里听见我们意欲的历史,意欲的所有激动、挣扎和追

求,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阻碍、延误和折磨——哪怕

我们听见的是最哀伤的旋律。相比之下,在恐怖和祸害迭生的

现实生活里,我们的意.欲.本.身.却受到刺激和折磨,我们关注的

就不是音声及其数字关系;我们现在本身实已成为了绷紧、夹

紧、颤动的琴弦。

再者,根据音乐形成的物理理论,既然音的真正音乐特性

在于这些音的振动速度的匀称、调和,而并不在于这些音的相

对强度,那么,具音乐感的耳朵在倾听和音时,总是宁愿追随

最高音,而不是最强音。因此,甚至在最强劲的乐队伴奏之下,

高音演唱者仍然鹤立鸡群,并因此取得了演唱旋律的天然特

权。在演唱旋律的同时,高音那极大的灵活性也给予了帮助—

—而这灵活性是以相同的振动频率为基础——就像在和声华

彩化的声部处理所显示的那样。因为这样,高音就成了提升了

的感觉力的合适代表——这提升了的感觉力能够接收最细微

的印象并被这印象所影响;高音因而也就是极大提升了的意识

——这是事物序列之中级别最高之物——的合适代表。高音部

的对立面,出自相反的原因,则是活动笨拙的低音:它只以第

192

三音阶、第四音阶和第五音阶进行大音距的上下[192]升降;在

这过程中,低音每移动一步,都受到固定规则的指引。低音因

此就是无机的自然王国的天然代表——这一无机的大自然没

有感觉、与细腻印象绝缘、只受制于最普遍的定律。这低音甚

至永远无法攀升一.个.音阶,亦即从某一第四音阶攀升至某一第

五音阶,因为这会在高音里产生不准确的第五音阶或第八音阶

模进(Folge)。因此,低音本来就是永远不可以演奏旋律的。

但如要把旋律交由低音演奏,那就得借助于对位法,亦即这一

低音就是一可.移.动.的低音;也就是说,把某一上级的声部下调,

只是冒充低音使用,因为它其实还需要某一第二基本低音的伴

奏呢。这种以低音演奏的旋律,其违背自然的地方使得到了足

够伴奏的低音咏叹调不像高音咏叹调那样给我们带来纯净、不

含杂质的享受;而在与和音结合时,惟独高音咏叹调才是合乎

自然的。附带一提的是,这种以强行变调的低音演奏旋律的做

法,在我们音乐的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而言,我们把它比拟为在

一块大理石上面强行压上人的形状:这因此与《唐·璜》里面

的化为石头的客人极为相似。

但现在我们要更深入地探究旋律的形.成.过.程.,这工作得通

过拆卸构成旋律的要件方可完成。这种探究肯定会给我们带来

乐趣——一旦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具体意识到的东西引入抽象

和清晰的意识时,我们都会感受到乐趣,因为事物经此过程获

得了全新的一面。

旋律,或说曲调,是由两要素所组成:节奏与和音。节奏

可被形容为数量的特性,而和音则是质量的特质,因为节奏涉

及音的持续,而和音则关乎音的高低。在记谱时,节奏属于垂

193

直线,和音则用水平线。这两者的基础是纯粹算术的关系,亦

即时间的关系:对于节奏来说,是音的相对持续时间;对于和

[193]音而言,则是音的相对频率(振动速度)。节奏要素是最

关键的,因为节奏可以纯粹依靠自身,在没有其他要素的情况

下表现出某种旋律——例如在击鼓的时候——虽然完美的旋

律是需要节奏与和音兼而有之。也就是说,完美的旋律是由这

两者交替着的不.和.(Entzweiung)与和.解.(Versohnung)所构

成——这我马上就会向大家演示。但既然在上文我已经论及和

音,在此我就更仔细地考察一下节奏的因素。

节.奏.之于时.间.就犹如对称之于空间,也就是分成相等、对

称的各个部分,并且首先是分成大的单位,然后再被分为属下

的小单位。在我所列出的一系列艺术里,建.筑.和音.乐.构成了艺

术系列的两端。同样,这两者根据其内在本质、艺术力度、作

用的范围和蕴藏的含意,是彼此最不相同的,甚至是真正的彼

此对立者。这种彼此对立甚至扩展至这两者所呈现的形式,因

为建筑惟独只存在于空.间.,与时间并没有关联,而音乐则惟独

存在于时.间.,与空间并没有联系①。由此产生了这两者之间的

唯一相似、类比之处,也就是说,正如在建筑,对.称.起着联合

和一统的作用,在音乐,却是节奏扮演着同样的角色。这也证

明了“不同的端点却是互相连接”的道理。正如一座建筑物的

最小组成部分就是完全一样的石块,同样,一段音乐的最小组

成部分就是完全一样的拍子。但拍子可以由上拍和下拍或者大

体上通过标示节拍的分数而分成相等的单位——这些各自相

等的小单位就可以勉强与建筑物的小石块相比。由多个拍子组

成一个乐段,而一个乐段也有对等的两半:一半上升、争取、

194

通常都走向自然音阶的第五级音;另一半则下降、平和、重又

回到基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乐段组成一个部分,而这一部

分通常经由重复符号同样在对称方面被加倍了。由[194]这两个

部分就组成了一小部的音乐,或者一部大音乐中的一小乐章,

正如一部协奏曲或者奏鸣曲经常是由三个乐章,交响曲由四个

乐章,弥撒曲由五个乐章所组成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

音乐的作品经由对称分配和重复分割,直至分成拍子及其分

数,然后把这些各个单位各自隶属、统领、并列起来,让它们

合为一个整体,就像通过对称而建成一座建筑物一样。只不过

建筑物的对称只是在空间,而音乐中的对称则在时间。在过去

三十年里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这一大胆俏皮话,就是对建筑

和音乐这种相似性有所感觉的产物。这一句俏皮话就是:建筑

是凝固了的音乐。最先说出这话的应该是歌德,因为根据爱克

曼的《歌德谈话录》第二卷88 页,歌德说,“我发现在我的一

张稿纸上,把建筑艺术称为凝结了的音乐。这一句话确有一定

的道理:建筑艺术所弥漫的情调,与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很接

近。”歌德或许很早就在谈话里说过这一句俏皮话。我们都知

道在这种情形下,总不乏人把任何歌德说过的只言片语捡起

来,稍候就把它修饰一番示人。不过,不管歌德说了些什么,

音乐与建筑艺术的相似、类比——我为此找到了原因,其实也

就是节奏与对称的相似、类比——据此也就只反映在这两种艺

术的外在形式方面,而并不曾扩展至这两种艺术的内在本质,

因为音乐和建筑艺术的内在本质彼此有着天渊之别。如果要把

在所有艺术中的最有局限性、力量也最弱的一种艺术,与范围

最广、极具震撼力的另一种艺术在最根本方面相提并论、等量

195

齐观,那就确实是可笑的。我们还可以补充这一点,作为对上

述音乐和建筑艺术类比的发挥:当音乐仿佛有了独立的冲动,

抓住了延长符号的机会,要摆脱节奏的束缚,来一番休止之前

自由梦幻的华彩乐段,那这没有了节奏的[195]音乐就可类比于

没有了对称的建筑物废墟。这样,我们就可以套用那句俏皮话

的大胆语言说:这一没有了对称的建筑物废墟就是凝固了的华

彩乐段。

在讨论完节奏以后,现在我就要说明旋律的实质如何就在

于旋律中的节奏成分与和音成分之间从不和到和解的不断更

新的过程。也就是说,旋律的和音成分是以根音为前提——这

跟节奏成分是以拍子单位为前提一样——然后偏离根音,经过

音阶中的各个音,直到在或长或短的迂回曲折以后,终于抵达

和音的音级为止——而这和音音级通常是属音(自然音阶第

五级)或次属音级。这时候所获得的是某种并非完全的满足。

然后接下来就是经过同样长度的途径返回根音——到抵达根

音的时候,完美的满足方才出现。但要产生这两种满足,声音

在达到上述音级和重新回到根音时,必须恰好与节.奏.的某些最

佳时间点碰在一起。否则,就无法造成上述满足的效果。所以,

正如和音的音列需要某些乐.音.,首先是主音(音阶的第一音),

其次就是属音等等,同样,节奏方面也需要某些时.刻.,某些点

出的拍子和这些拍子的某些部分——这些我们称为重拍或者

“好拍”以对应轻拍或者“差拍”。上述和音、节奏两种基本

成分之间的不.和.就是:当这其中之一者的要求得到满足时,另

一者却没有得到满足;而和.解.就是这两者在同一时间得到了满

足。也就是说,上述那些游走的一系列乐音,在达到和音程度

196

不一的某一和音音级之前,要经过一定数目的拍子,才会在某

一“好”的分拍与这一和音音级巧遇。而这两者的巧遇点就成

了这系列乐音的间歇点。同样,这系列乐音在返回主音时,在

经过同样多的拍子以后,会在某一“好”的分拍找到和音与节

奏的巧遇点——这就出现了完全的[196]满足。只要和音与节奏

这两种基本成分所获得的满足不是按照要求恰好在同时发生,

那尽管节奏正常继续,而所需的音也足够频繁地出现,但却完

全无法产生两者巧遇时所产生的效果——而旋律正是出自这

一种效果。下面至为简单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的说法:

在此,和音的音列就在第一拍子的结尾处碰上主音,只不

过在这里却不曾得到满足,因为节奏正困于最“差”的拍子部

分。在紧接下来的第二拍子里,节奏是在好的拍子部分,但音

列却到了第七音。在此,旋律的两个基本成分完全不.和.,我们

感到了混乱和不安。在这乐段的第二部分,一切都颠倒了过来;

在最后的一个音里,节奏与和音协调、和.解.了。这一过程在任

何旋律中都可看到,虽然通常会变换更广泛的形式。在这里我

们所看到的旋律两个基本成分之间不断出现的不.和.与和.解.,从

形而上的角度看,就是对愿(欲)望的产生与愿望随后得到满

足的写照。正因为这样,音乐才可以深得人心,总是向我们展

示完美达成心意的情形。仔细考察一下,我们就可看到在旋律

形成的这一过程里,某种程度上的内.在.条件(和音)与外.在.条

件(节奏)就犹如因机.缘.而巧合——这巧合当然是作曲者一手

197

炮制的,并且,就这一点而言,这可以与诗的韵脚相比——但

这种巧妙结合正好就是我们的愿(欲)望,与独立于这些愿(欲)

望的、外在的和有利实现愿望的情势巧妙结合的写照;而这也

就是幸福的图景。在此,音乐中延留音(Vorhalt)所发挥的作

用也值得我们考察一下。这种延留音[197]是一种不和谐音——

它阻挠肯定将至的和谐音的到来;这样,经此阻挠的作用,对

和谐音到来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强烈了;姗姗来迟的和谐音也因

此带来了更大的满足。这明显类似于意欲所获得的满足因推迟

而加强。完美的华彩乐段需要在此之前的七和弦是处于属音,

因为最深切感受到的满足和完全的平静只会出现在最迫切的

要求之后。因此,一般来说,音乐就是这两种和弦的不停交替:

一种是或多或少的扰乱、不安,亦即刺激起需求的和弦,另一

种是或多或少给予安慰、满足的和弦。这种情形恰似我们心(意

欲)的生活就是这两者永远不断的交替:由愿(欲)望或恐惧

引起的或大或小的扰乱、不安,得到相应的或大或小的满足。

因此,乐音的和谐向前发展就在于不和谐音与和谐音以合乎艺

术规则的方式变换。一连串纯粹和谐的和弦会让人腻烦、厌倦

和显得空洞,就像所有愿望得到满足以后都会产生的那种沉

闷、倦怠。所以,虽然不和谐音扰乱人心、让人不安,并且几

乎让人感受到痛苦,但我们必须引入这些不和谐音,目的就是

经过一番折腾以后,让这些不和谐音重又化为和谐音。确实,

在全部的音乐里也只有这两种根本和弦:不和谐的七和弦和和

谐的三和弦,而一切可能有的和弦都可还原为这两种和弦。这

正好与这一事实相吻合:对于意欲来说,归根到底也就只有满

足和不满足,无论这种满足和不满足如何以多种多样的面目出

198

现。并且,正如我们只有两种普遍的基本心绪,亦即快活或者

起码是健康、活力和烦恼甚至是痛苦,同样,音乐也有与此两

种基本心绪相对应的两种乐调,大调(Dur)和小调(Moll)。

音乐也就始终不是大调就是小调。但最为奇妙的事情就是我们

有这样的一种痛苦标志:它既不造成身体上的痛苦,甚至也不

是常规的,但它马上[198]就让人感到兴趣和满意,这一痛苦的

标志我们也一眼就可认出:那就是小调。由此可以让我们看出

音乐是如何深深扎根于我们人和事物的本质。居住在北方的民

族,其生活受制于严酷的条件,尤其是俄国人,小调就占据了

主导的位置,甚至在教堂音乐也是这样。小调快板在法国音乐

里是相当常见,并且是法国音乐的特色。这种音乐情形就犹如

一个人穿着夹脚的鞋子跳舞。

我再补充一些附带的思考。在主音改变,以及伴随着的所

有音阶价值作用改变的情况下——因此,同一个音就要担任二

度音、三度音、四度音等——那音阶上的音就类似于一个一会

儿要扮演这个角色,一会儿又得扮演另一个角色的同一个演

员。至于这一演员经常并不与其所扮演的角色精确吻合,那这

情形我们可以与在每一和音系统里面无法避免的不尽纯粹(这

我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52 的结尾处提及)相

比较——这些是由按平均律调音所引致的。

或许会有人对这一点感到不满:这一经常提升我们精神的

音乐,这一讲述了另一种和更好的世界的音乐——根据我现在

讲述的音乐的形而上学——究其实也只不过就是逢迎我们的

生存意欲,因为它表现了意欲的称心如意。下面选自《吠陀》

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打消那些疑虑,“那种属于某种心满意足的

199

狂喜,却可称为最高的‘灵魂’(Atman)②,因为只要有心意

的满足,那这就是灵魂心意满足的一部分。”

注释

如果反驳说雕塑和绘画也只在空间,那这就是错的,因为这些作品是与

时间相关,虽然这种关联不是直接,而是间接的——这是因为[200]

些作品描绘的就是生活、活动和行为。同样错误的反驳意见就是诗歌作

为话语,纯粹属于时间。这对于字词才是这样,诗歌的素材是一切存在

之物,因而是属于空间的。

这里所说的灵魂是印度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人死

后仍存活,然后又转移到新的生命之中,或者能够挣脱这存在枷锁的一

种核心东西。——译者

200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