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断桥残雪图片:民主与子弹:两个刘瑜 - [刘天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7:50:17
民主与子弹:两个刘瑜 - [刘天昭]
刘瑜写过:“一个自我忧国忧民、结构工整、情绪稳健,而另一个自我鸡毛蒜皮、七零八落、丧心病狂。后一个自己不堪忍受前一个自己的霸权主义,只好离家出走。”《民主的细节》之后,我们又看到《送你一颗子弹》。差不多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刘瑜,写了这两本不同的书。两本书或者两个她比较一下,你就会尤其地觉得好,要赞叹要感慨,不光是为着书好,更是为着人好。
这本书基本上是博客精选,有一些在杂志上发过,但是大部分都是无拘束的纯博客,行文极其自由,心之所想,兴致所至。这种文章当然是最好看的,她是在写自己,放纵状态下浮现在文章背后的那个作者,更是她自己。刘瑜语速快,语言准确,跳跃,常有华彩,读起来像是一个高超的琴师在弹奏我们的脑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量名言警句在其中互相淹没,让人读了要大笑、拍大腿、大声念出来给人听。如果你只是留意到这些,你就会觉得,刘瑜真是一个聪明可爱的人啊!然而她的关键词,绝对不只是聪明和可爱。
书中有一部分,是讲社会啊讲文化啊,仔细看起来仍然是“民主的细节”。例如讲公共厨房怎样保持干净,分析了四五六七八页——“习惯于把任何事务都倒吊起来,稀里哗啦抖落其中暗藏的秩序”。语言照旧是快感充盈,但是估计有人读着读着就会觉得,没必要这样吧。如果你预设她是个政治学博士,那也许可以说她这是职业病,忍不住把大理论用到小生活里来;但是如果你想到她首先是个人,你就会明白,其实她对政治、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是根治于现实经验的,理论就是对生活的思考,政治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说,将生活与理论区分开来的这个几乎是无意识的偏见,它还真就是个偏见。多么不真诚啊,要么是对生活不真诚,要么是对思考不真诚,很有可能是全都不真诚。
另外还有很多,是描述个人的生命体验。也就是她所说的“鸡毛蒜皮七零八落丧心病狂”的那部分。孤独、抑郁、狂躁、疯狂或濒临疯狂、貌似无端的撕心裂肺……大部分都是负面情绪,或者以负面情绪为背景随便写到的什么。这些情绪既然是负面的,自然不赞美不推荐。
但是我想说,一个深刻绝望的人,她对自身绝望的展露,至少有两个正面的效应,其一是让其他绝望的人感到安慰,虽然这安慰解决不了问题;其二是令自己在绝望之外又生出一层自己来,虽然这并不能真正解脱。而且另外——我并不是要赞美绝望,但是——凭我的经验,一个人周期性地深度绝望,它是有功能的,它可以令人重新打量脑袋里活跃着的每一个自己生活里的每一项内容,对这一切饱有意识,可以解除纠缠、可以跳脱沉迷、可以模仿上帝看到整套程序看清地图坐标,无比傲慢无比谦卑无比多情无比冷静。
周期性的深度绝望,它可以令人清醒于自己的迷失而不至于陷入更深的迷失。顺着某条逻辑链,你可以认为,负面情绪,也是源自真诚。诗人怎么说的,“一切的阴影来自太阳,从太阳的高度飘来旌旗。”
其实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忘记她都写了些什么。你唯一记得的,或者说你唯一感觉得到的,就是这个人是如此寂寞。如果你一个人生活过,如果你曾经在洗碗的时候发现自己心里的喃喃自语源源不绝,你或许可以明白,刘瑜为什么对生活有那么多话要说,这些话可能只是她面对孤寂时的本能防卫——似乎如此,她和孤寂之间,就隔了一道玻璃幕墙。
然而还不够。她的生命力太旺盛了,连寂寞都是蓬勃的,连寂寞也可以成为活力的载体,洪水一样的寂寞,猛兽一样的寂寞,花团锦簇的寂寞!这寂寞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形式,她已经无法不展示。她把它写出来了。写出来,总是希望有人理解。那么多的点击,那么多的跟帖,那么多的粉丝——可是真的心意相通的人好像总是少数,而那少数,又似乎总是倾向于沉默。
以旁观者来看,我觉得她收获了太多基于误会的喜爱,这简直让人窘迫。有一度我觉得,刘瑜写得太详致太迫切了——哪里需要说到这个程度!后来我明白,正是因为这详迫切,才更让人觉得孤寂,她是习惯了人家误解她了。
虽然我已经无法想象一个不寂寞的刘瑜,但是我还是希望她不寂寞。 http://juyeee.blogbus.com/c323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