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话视频:《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2:32

第五章:《安全应急与避险》

《第二节: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案

【新知识点】

1.网络时代的特点。

2.高中生上网的现状及心理动因分析。

【重点难点】

高中生上网的心理动因分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安排】

1.引入新课

老师可就学生上网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心理感受等作个小调查,由此引入课程内容。

2.教学实施

在新课导人后,重点请学生讨论有无网络的区别,总结出网络的特点,教师可就此根据课文内容作一补充。注意着重于开放性与自主性,为随后自律等内容打下基础。

请学生就刚才的调查作数据汇总,并与文中相关内容作对比,分析异同的原因、然后对照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1)自己为什么上网?(2)讨论其他同学的上网原因。

3.作业设计

在课堂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思考与讨论题第3题,布置一篇小论文,内容包括分析自己上网的心理动因及在网络中的积极与消极感受。

【教学过程】

一、网络时代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网络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庞大和使用最广的信息传播工具,人类社会开始进人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正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这几年来,中国的因特网蓬勃发展。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类同站已有15000多个,上网人数数以亿计,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皤而来。究竟哪些特点使网络时代的人们这样既喜又忧呢?

其主要特征如下:

1.自主性

在网络空间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登录其他的网站,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观点是多么奇特、怪异,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个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开放性

网络能将全球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一网打尽”,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精华汇集在互联网上,供世界任何一个人去阅读、比较、选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任何信息都可以进人网络,整个网络就是一个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的随时变换的开放的信息系统。

3.分散性

在网络社会中,垄断和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网上,没有权威,没有明星,没有达官显贵,没有民族、国家的限制,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网民可以就任何一个热点问题与任何一个其他的网民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

4.异质性

在网上,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天马行空地独来独往,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将人们丰富多彩、光怪离奇而又秘不示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沟通与交流折射出来,使外在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都充分地展现。同时,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和发展中的系统,用户的发展和使用几乎没有限制,因此,在网络的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很多无序现象。首先,网上信息多而杂,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并存,极易导致负面信息干扰,给社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其次,道德观念畸变,有些网民在网上隐姓埋名,恣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发布庸俗的图片毒害青少年;再次,一些网上黑客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犯罪活动,成为令人胆寒的犯罪高手。

5.创造性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竞争与合作,巨大的网络信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了无数可供选择的素材,激发着人们创造的无穷灵感,拓展了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网络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通过网上教育、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游览等活动,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单向向多向。由平面向立体、由封闭向开放、由收敛向发散、由线性向非线性等方面发展。

二、高中生上网的现状及心理动因分析

如今的心理学家愈来愈多地关注于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主观报告的互联网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能力,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特别是网络过度使用造成和网络相关的心理障碍。研究显示,网络依赖行为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相关性,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尤其青少年学生是网络成痫的高发群体。网络行为依赖的并发症包括有意志消沉、冲动控制障碍和低自尊。在高中生网络成痛和孤独、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面,专家们认为,高中生的孤独感和缺乏社会支持导致他们容易对网络成瘤。青少年中,网络交友十分时髦和普遍,这也加重了对网络的过度使用。目前心理学家正在从越来越广泛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而不仅仅是病理性的诊断和矫治。如将网络成病看做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将互联网和青少年的生活、人生发展任务联系起来考虑等。

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阿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据一次关于高中学生上同情况的调查反映,在“上网目的动机”(多项选择)方面得到的反馈是:查找信息以78.5%居首位,第二至第六位依次是阅读测览书刊(54.3%)、交流聊天(53.2%)、欣赏音乐电影(52.2%)、游戏消遣(41.9%)和为学业服务(39.2%)。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同学都把查找信息作为上网的主要目标之一。和“查找信息”一样,“交流聊天”也是学生上网的一个主要目标。调查中还显示在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和学生干部组成的一组中,查找信息依然排在第一位,交流聊天排在第四位;在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组成的一组中,交流聊天排在第一,查找信息居第二,游戏消遣为第三。应该注意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似乎更关注交流聊天。进一步分析,则可以发现,这正折射出学生上网的心理动因。

1.高中教育与高中生迫切要求认识、介人成人社会的需要存在差距,使学生选择了网络。

书本知识内容陈旧、枯燥、更新缓慢,教学形式也不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寻求实践答案。但旺盛的求知欲、潜在的成就感,以及对成人社会的好奇和早日融人其中的渴望,使得他们不能容忍单调乏味的现状。所以,对网络以其快捷、多变、丰富、直观、交互、开放、自由、隐蔽等充满魁力的优势亮相不久,就牢牢地吸引住高中学生的现象,我们无须感到惊讶。

学习优秀的同学在网上也往往领先。聊天室并不是他们首选,优良的学习成绩也不需要他们将时间花费在为学业服务上;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获得认可,因此更愿意通过网络进一步证实自己。他们的网络行为可以被看做是拓展追求型的。

而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常感到很累,这种累主要来自于心理。不够优良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承受着来自传统观念的巨大压力,虽然几经努力,学习成绩仍不遂人愿,而内心涌动的那股成就感、好奇心,使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能让自己获得成功或愉悦的领域里。这是一种退避重选型的网络行为。

既然学校教的课程学不好,而且也不够实用,那么不如到网络世界去畅游,或许会得到适合自己的选择。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鲜活的例子。上海复旦中学曾有一位学生,从初一时起就已接触计算机,开始上网;进人高中阶段更是将精力大量投入其中,他很清楚地认识到靠成绩不太可能考人理想的大学。在网上,他凭借出色的技术获得国内外的订单,在得到经济利益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快速提高。他孤傲甚至不无得意地认为:-“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其实只属于真正懂得技术的人。”最后他以其在这方面的专长而被上海交通大学特招录取。

糟糕的是那种消极沉迷型的网络行为。学习成绩落后的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当发现聊天室和网络游戏能舒缓自己的紧张、忘却现实中的烦恼时,他们便主动接受,进而难以自拔了。令人忧虑的是,混迹于网络假面人里,身陷在网络泥浆(欧美称网络游戏为mud,意为“泥浆”)中,只能让这些学生离现实生活更远、更封闭。

2.学校竞争激烈,心理环境单调压抑,交流空间狭小,不够完善的心理辅导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作出接近网络的选择。

激烈的学习竞争占据了校园生活的大部分,高中学生心理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可以有谈得来的朋友,但客观的环境使得能真正交心的很少。再加上社会、家庭、学生生理上等其他因素的聚合,高中生的心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稳定。而网络恰好为他们搭好了发泄、倾诉的平台,开放的internet,好用的OICQ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搜索自己的想象与感觉。当双方或多方感觉都好时,大家就成了网友,聊天室也就自然地替代了心理咨询室。

相对而言,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遭受失败较多,心理上的不平衡情况也较严重。但随着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心灵亦逐渐丰富而敏感,积聚起来的情感能量越来越充足却又得不到释放。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倾诉,被理解,并且又不希望再有负担。他们说:“在网络上可以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在网络上,你可以随意地说,不用管别人的想法。”这时他们认为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

可见,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有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和舞台,而其巨大丰富的触角又为人们提供了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它几乎复制了一个完整的成人社会。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成人社会里,“自我”不会遭到任何的挤压,它毫无条件地接纳着形形色色的人。当那些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迫切想为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少男少女们倘样其间时,那种既想介人社会又想逃避社会的尴尬便在漫游中消匿。他们可以参与幻想的任何事物,并获得客观的肯定和主观的愉悦(尽管它们都是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上)。同时,网络的开放与隐秘也使人们的心理活动更自由、更直接、更安全。在网络中,学生们的欲望可以不受限制地实现,同时又无须担心失败,即使遭遇失败也可以通过变换身份重新来过而避免“自我”受到打击。

3.学校的弱势干预使学生在网上的心理更趋放任自流,进而流连忘返。

网络普及了,但上网人员更鱼龙混杂,素质更为参差不齐。许多无聊的人在网上做着无聊的事情,甚至专门作假。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快乐的同时,明确感受到网络的危害,感到越来越不真实了。是的,有些人是能够控制自己,但我们也不能不为一些已经无法自拔的人担忧。

高中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软弱,他们都坚信自己的自制能力。而实际上,由于受到人生阅历匿乏的限制,他们在网络面前,控制力显得很脆弱,对事物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对外界的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似是而非的观点所左右。判断能力弱,又得不到帮助,进入网络后,学生的心理处于茫然状态,只知吸收一切,被现实所压抑和约束的部分往往表现得更强烈。他们可以了解自己所关注的各类信息,可以大胆地搜集“星”们的新闻而无需听老师、家长的游叨;可以学到学校不怎么教授的性知识,来满足青春期对性的好奇而不必羞答答,即使偶尔去了色情网站,也不担心被发现;可以在聊天室里高谈阔论,就算胡说八道也不用害怕有人追究;可以在网上交朋友,甚至进行网络恋爱,演绎爱情故事来释放日益浓烈的情爱能量,而无须担忧会像早恋那样遭到“围剿”;如果有足够的技术,还可以在网上“使坏”来满足潜在的犯罪感,当然也可以在网上“行快仗义”来了却内心的英雄情结;还可以享受成为游戏世界里主宰的快感;可以暴露各种怪解,显示多重性格……在没有标准的世界里,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愉悦。当愉悦击垮本就软弱的自控力时,他们便成了网络的俘虏。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从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上网,眼睛容易近视,脊柱容易弯曲、内脏发育也会受影响。从心理上看,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痛,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思考与讨论】

1.你知道网络时代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吗?

【参考答案】其主要特征如下。

(1)自主性。在网络空间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登录其他的网站,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个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开放性。网络能将全球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一网打尽”,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精华汇集在互联网上,供世界任何一个人去阅读、比较、选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任何信息都可以进人网络,整个网络就是一个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的随时变换的开放的信息系统。

(3)分散性。在网络社会中,垄断和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网上,没有权威,没有明星,没有达官显贵,没有民族、国家的限制,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网民可以就任何一个热点问题与任何一个其他的网民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

(4)异质性。在网上,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天马行空地独来独往,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将人们丰富多彩、光怪离奇而又秘不示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沟通与交流折射出来,使外在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都充分地展现。同时,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和发展中的系统,用户的发展和使用几乎没有限制,因此,在网络的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很多无序现象。首先,网上信息多而杂,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并存,极易导致负面信息干扰,给社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其次,道德观念畸变,有些网民在网上隐姓埋名,恣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发布庸俗的图片毒害青少年;再次,一些网上黑客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犯罪活动,成为令人胆寒的犯罪高手。

(5)创造性。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竞争与合作,巨大的网络信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了无数可供选择的素材,激发着人们创造的无穷灵感,拓展了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网络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通过网上教育、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游览等活动,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单向向多向。由平面向立体、由封闭向开放、由收敛向发散、由线性向非线性等方面发展。

2.你常常上网吗?请对照教材扩展阅读内容,想一想自己上网的心理动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学生上网的心理动因主要有:

(1)高中教育与高中生迫切要求认识、介人成人社会的需要存在差距,使学生选择了网络。

(2)学校竞争激烈,心理环境单调压抑,交流空间狭小,不够完善的心理辅导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作出接近网络的选择。

(3)学校的弱势干预使学生在网上的心理更趋放任自流,进而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