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桔树怎么修剪:我们是如何把两个女儿送进哈佛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9:51

我们是如何把两个女儿送进哈佛的?

 

我们是如何把两个女儿送进哈佛的?

 

我们的两个女儿汪瑶瑶和汪凯西是两个个性和兴趣各不相同的孩子,但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被她们所申请的美国所有常春藤名校录取,百发百中,弹无虚发。其中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最后她们都去了哈佛。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同孩子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从入乡随俗开始

 

    与其他华侨一样,我们初来美国时,对美国的中小学及大学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无从下手。我们想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尽可能地接触美国主流社会,于是几次搬家都住在白人社区。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白人中,有很友好的,也有那么一些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孩子们在社交中常常感到无奈。

我们想,我们也入乡随俗吧,于是我们模仿起老美,聚会一个接一个地开。第一次开聚会,我们提心吊胆的。记得读过一篇住在白人社区的黑人孩子写的文章《谁来我的聚会》 ,写的是他第一次开聚会,邀请了全班同学,结果一个没来。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我们全家群策群力,列出一串有趣的项目,一一写在邀请卡上来吸引孩子参加,结果邀请的同学人人到齐。从此以后,只要是我们的聚会,总是座无虚席,尽欢而散。孩子们的朋友渐渐多了,我们与孩子家长的互动也频繁了。

 

中华文化的精髓不能丢

 

    玩是玩了,可是我们毕竟是黄皮肤、黑眼睛,真要完全像白人孩子那样一个劲地玩也是行不通的。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能力一样,黄皮肤、黑眼睛怎能与人家金发碧眼竞争?你服也行不服也罢,现实就是如此。所以,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不能丢,父母还得帮孩子一把。这样,周末我们按排孩子们玩一天,也干一天正经的事。

问题来了,什么是正经的事?我们也是茫茫然,只好同大多数的华人家庭一样,来个萧规曹随:诗琴书画、小实验都扎扎实实地做,再加游泳、自行车等体育也正儿八经地练,迷迷糊糊地忙乎了几年。

 

第一次两种文化的碰撞

 

一转眼,小姐妹就上了初中。我们这镇子不大,可是棒球场不下十来个,家家的孩子放了学,队服一穿就奔向了球场,打起球来精神顽强,大汗淋漓,从不怯场。凯西也踊跃参加,我们则是风雨无阻地前去捧场。可怜的凯西,打了一年棒球,就打到一球,还是高射炮,被人家封杀掉了。瑶瑶心大,要去参选学生会领导,我们当然是全力以赴,帮忙设计文宣,修改竞选词,一丝不苟。没想到最后也是铩羽而归,气得她鼻窍冒烟,大呼不公平。想想也是,在99%的白人社区,你去与别人比人气,不败才怪。更令两姐妹伤心的是,她们双双被拒天才班之外。家里的气氛一下降到了冰点。首次两种文化的碰撞,说得好听是屡败屡战,说得顺口是屡战屡北。

 

迸出新思想的火花

 

    小姐妹被拒天才班,是忧也是喜。不是我们阿Q,经过这些失败,激起了全家雪耻的斗志。我们是一个猛擂战鼓,要她们向天才班叫板,击败天才班;一个则是摇旗呐喊,为她们助威。在我们的鼓动下,小姐妹也是斗志昂扬。击败一个天才班,何等难事!是啊,我们要的就是一种不服输的斗志。于是我们订出了三年计划,制定出一个又一个的突击目标。搬出我们的密集练习法,在假期里帮瑶瑶突击数学。几个星期下来,效果斐然,新学期不久,她一举拿下学校数奥金牌。第二年,她再接再厉,在郡里夺冠、州里挂名。凯西则紧紧跟上,不遑多让。于是小姐妹开始令人刮目相看。这种向“不可能”挑战的思想火花,开始燎燃。

 

偶然到必然的发展

 

华人子弟,数学在校夺冠、州里挂名,算不了什么。距离常春藤名校那道门槛还差得远着呢。可是两姐妹大战天才班的过程培养了她们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为了寻求新的突破,我们再次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寻找通途。首先从美国文化重视的创造力和领导力着手,建议小姐妹创建一个俱乐部。虽然创建的过程困难丛生,比如器材、地点、学校没经费、不能指派老师监督等,但小姐妹俩不屈不挠,硬是把它办得轰轰烈烈。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却为她们带来了更大的自信和新气象。

为了冲向全国,瑶瑶想参加美国生物奥赛,可是学校不参加,她几次向学校建议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学完了化学荣誉课,她又盯上了美国化学奥赛。这一回不一样了,有了创建俱乐部的经验,她再也不拜菩萨了,自己收集资料主动联系,创办了校队,一举杀进了全国决赛。通过主动地创造成功机会,把偶然的成功推向了必然。

 

思想升华促生新的方法

 

    当我们意识到两种文化融合会产生巨大优势后,就进一步加进了美国文化中其他的精华理念:团队观念、社会实践等。这样小姐妹不仅学习积极主动,小脑袋还不停地想着如何把她们的俱乐部办好,办得有特色。想想也是,俱乐部就像她们的孩子,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强?同时她们还继续建校队,成立义工小组,校内校外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在各项活动中都有建树。凯西上大学时,所得的奖学金项目有二十多个,包括比尔?盖茨千年禧学者奖学金和麦当劳奖学金。

通过对中美两种文化深入探讨,结合两种文化的优势,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升华,借用美国文化的精髓——创造性、开拓性,我们在寻找机会、等待机遇、争取成功的原有基础上加上创造机会,主动开拓新的方向,把被动的寻找和等待提升到主动的创造和开拓,把偶然的成功发展成了必然的成功。

    一个理论或一个方法,科不科学,在于它指导下的实践结果可不可以重复。我们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一点在我们孩子身上和由我们指导的其他孩子身上都已得到了多次印证。

    为了系统介绍我们的经验,为广大家长提供借鉴,我们出版了新书《哈佛两姐妹》。我们综合、归纳、融合中美教育理念的精华,开发出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家庭教育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创造力和开拓思想的开发,不但不会妨碍孩子的智力开发,还会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素质教育的内涵面面谈

    我们所理解并贯彻于孩子培养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可以一言蔽之:中西两种教育的精华的融合。

    我们在中国长大,在美国又有近三十年,亲身体会了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方法和理念,这使得我们有机会综合和比较两国教育的各自长短,并从中归纳出各自的精华,从而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智力开发的家庭教育可行方法。那么,我们认为的素质教育又有哪些内涵呢?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的要点可以归纳为:

    第一, 采用启发性教育,开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 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第三,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团队精神
    第四, 注重孩子社会技能
    第五, 因才施教,发挥孩子的特长
    第六,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思想
    第七, 灵活应用素质教育促进智力开发,赋予素质教育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他们采取不同的宗旨和建立不同的目标:

*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培植亲情和互信。在玩耍中了解她们的个性、建设她们的心灵。
* 在孩子的小学阶段,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情趣和动手能力,鼓励和协助孩子多交朋友,努力适应环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学习。
* 孩子进入中学,我们协助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探索她们的发展方向,通过突破一道道难关,攻破一个个堡垒,建立她们的自信,开启她们自身的动力,为高中的冲刺奠定基础。
* 在高中,我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特长,扬长避短,同她们一起拟定出一套适合她们自身特点的方案,全面出击,使得她们的智慧和才干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散发出她们的光芒。

 

 

《哈佛两姐妹》向虎妈、狼爸挑战!


    《哈佛两姐妹》的作者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 她们是两个个性和兴趣各不相同的孩子,但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被美国所有常春藤名校录取。

    他们出版此书向目前横行的虎妈、狼爸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他们的模式与虎妈、狼爸的教育模式壁垒分明,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一种理性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新思维。

 

    此书介绍的是作者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综合和比较中美两国教育的各自长短,归纳出两种教育文化的精华部分,从而开发出的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素质教育、智力开发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培植亲情和互信,在玩耍中了解她们的个性、增强孩子团队观念,建设她们的心灵;在孩子的小学阶段,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情趣和动手能力,鼓励和协助孩子多交朋友,努力适应环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学习;孩子进入中学,他们协助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探索她们的发展方向,通过突破一道道难关,攻破一个个堡垒,建立她们的自信,开启她们自身的动力,为高中的冲刺奠定基础; 在高中,他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特长,扬长避短,同她们一起拟定出一套适合她们自身特点的方案,全面出击,使得她们的智慧和才干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散发出她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