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林寺观看:中原经济区:新起点,新征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2:45
时间:2011年11月11日 09时06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鹤 王乐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今日郑州 郑泰森摄
2011年9月28日,这一天,《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正式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河南意义重大,鼓舞着河南人民向新的目标奋斗。
作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要将中原经济区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同样也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发展大势所趋
国家战略应时而生
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十一五”期间,河南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都翻了一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五的位次。
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旧未有彻底改观,保民生、保粮食、保增长等民生任务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重任在肩,河南省委省政府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定下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路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呼之欲出。
从2009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把脉河南发展大计,提出了“什么是中原,什么是中原崛起,为什么要中原崛起,怎样实现中原崛起”等问题,到酝酿论证中原经济区经济模型,再到中原经济区写入河南“十二五”规划,最后国务院出台支持意见,纳入国家战略,每一步都饱含着中原儿女的殷切期望。
9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指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按照《指导意见》的界定,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江苏、山东、山西、湖北、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以郑、汴、洛城市群为核心带动区,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以区域内重要城市为节点,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河南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班子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探索的重要成果,是河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省委书记卢展工说。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张维迎、周叔莲等都对中原经济区寄予厚望,并多次针对河南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位适中、城市集聚、人口总量大、粮食产量高、文化底蕴厚,这些优势主要还是潜在优势,必须要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厉以宁在总结河南优势时表示。
借力先天优势
服务全国大局
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综合全面地把握和引领了河南的发展新趋势。通过准确定位,河南将在加快中原崛起、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而河南在中原经济区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整个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一是区位优势。河南地处腹地,自古便为“九州之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二是人口优势。河南拥有一亿人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人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看,河南在全国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三是文化优势。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发挥中原的文化旅游优势,培育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对于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农业优势。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
五是基础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素质、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了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
六是后发优势。目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将起到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联长江中游经济带,北系京津冀的枢纽作用,形成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河南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勾画中原美好蓝图
揭开十年崛起大幕
按照《指导意见》的定位,中原经济区将建成“五个基地”,即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个实验区”,即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文化旅游创新实验区。
今年春天,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原蓝皮书《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应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主线,研究探讨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中原蓝皮书指出:中原经济区将形成“一极、两带、两翼”发展格局。即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以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为支撑,以东部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西部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两翼。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定下了“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十年实现中原崛起”的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
第二步,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九州之中,华夏肇始,中原复兴,理为国是。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于河南而言,既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崛起道路上的新起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建设中原经济区就在河南全省上下形成强大共识和整体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战略举措必将显示出更为深远的影响力,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力。相信在亿万中原优秀儿女的不懈奋斗下,中原崛起的宏伟蓝图终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