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统计局年鉴:央票利率微降 释放紧缩中止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36:35

央票利率微降 释放紧缩中止信号

 

  正当机构和专家争论政策是否应该转向之时,20日发行的3年期央票的中标利率15个月来首次下行,似乎为政策松动带来了一丝曙光。分析师认为,政策调控有放松倾向,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可能继续下行,但利率指标较强的1年期央票仍将维稳。机构预期,政策转向至少要等到年底,但放松只在于准备金率而非利率。(点击进入>>>微博热议央行货币政策

  观察中国上一轮的政策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经历了“紧缩—稳定—放松”的循环。专家认为,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的微降,可以视作紧缩中止的信号,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得以确立。如果CPI趋势性回落,经济增长继续快速下滑,局部的结构性、流动性问题蔓延,外贸、就业压力大幅提高,政策转向会出现实质性动作,首先将是调降准备金率。

  央行20日的公告显示,当日招标发行200亿元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3.96%,较上周下跌1个基点(bp),为自去年7月中旬以来央票发行利率的首次下降。同时,央行招标发行10亿元3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则持平于上周的3.1618%。当日并未进行正回购操作。

  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合计回笼资金1210亿元,而本周到期资金990亿元,央行本周实现净回笼22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净回笼资金。

  目前市场资金面情况仍相对宽松。10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短期Shibor均呈上涨态势,其中2周Shibor上涨50.67个基点,至3.9992%;其他各中长期Shibor中除6个月Shibor小幅上涨外,其他全部呈下降态势。隔夜Shibor上涨11.37个基点,至3.0100%;1周Shibor上涨10.58个基点,至3.4575%。

  北京的一位交易员表示,国庆节前,央行连续12周公开市场净投放5840亿元,节后市场资金面相对宽裕,对央票需求旺盛,200亿元的发行量略显不足。

  “3年期央票主要是数量回收,它的发行利率不是指标利率,以前也曾经出现过加息周期时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下行的情况,这主要是银行间市场的供求所致。”但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石磊同时认为,调控也有放松的倾向。央行没有稳定3年期央票的利率,一方面为了减少对冲成本,另一方面也是顺水推舟释放些信号。他判断,3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但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未必变动,也不意味着降息。

  此前,公开市场也曾出现过加息周期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下调的类似情况,分别在去年4月、5月、6月、7月,每次也是平均下调1-2个基点。

  财富证券分析师陈鹏认为,具体的解读还要观察下周各期限央票的发行,如果下周其他期限央票利率没有变化,可能就是和去年的情况一样,属于偶然的单个事件,央行或考虑到目前市场对央票的需求较多,而目前也不急于回收较多流动性,于是小幅下调利率。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陈滢表示,3年期央票的发行结果是感知政策变化的风向标?经济通胀双双向下已经是市场的共识,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而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下调,将为政策微调释出信号,对债市构成较大的利好。

  中金公司判断,政策处于观察期,未来可能微调。中金公司认为,目前总量调控进一步紧缩的必要性降低,年内针对流动性微调的可能性增加。控通胀的目标将从抑制通胀上升过渡到在通胀下行中防范通胀反弹,货币政策将继续处于相对稳定的观察期,加息窗口已经关闭。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和流动性偏紧的条件下,年底前对流动性控制有所放松的可能性加大。政策微调可能遵循定向宽松、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下调的顺序,其具体的时间和力度,国内因素需重点关注未来流动性的紧缩程度,海外则集中于关注欧债危机的动向。

三大利好因素支撑 多头反攻

www.eastmoney.com2011年10月24日 13:31广州万隆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95)

现价:2368.10 涨跌:50.83 涨幅:2.19% 总手:75405416 金额(万):5757106 换手率:2.43%

  今日股指表现尚好,在一度逼近2300点大关时顽强翻红并拉升。我们运用行为分析认为,面临重要的2300大关,多头或将背水一战,主要由三大因素支撑:

  1.转融通业务有望年内推出预计12月上中旬转融通试点业务可进入全网测试阶段,这将给市场带来新的交易方式和获利途径,对金融板块构成利好,有利于大盘的稳定。

  2.发改委称未来两月CPI将低于5%价格拐点确认说明近期的调控政策取得了成效,虽然调控依然不变,但是可以预期的再收紧政策定不会到来,这将有利于A股的流动性。

  3.700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净利增近两成据统计,两市已披露三季报的658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32.82亿元,同比增长19.09%。这将给市场带来业绩上的支撑,尤其是高增长的公司将受到主力资金的追捧,经常出现持续大涨的“白马股”。

  从行为分析来讲,前低2319附近的支撑仍然存在,由于此位置附近是近几年来密集筹码区,所以多头不会轻易放手,因为失守这里,将意味着下方近300点的区域会有直接跌破的危险,鉴于此,在利好的支撑下,多头将会积极组织、背水一战,展开激烈的争夺。

  总的来看,短线的超跌已经引发技术指标多周期的底背离,像MACD、RSI、WR等重要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底背离特征,这暗示股指将有望迎来一波像样的反弹,短线投资者可待确认后,逢低布局。

  ----------------------------------

  未来12个月A股是亚洲股市首选

  欧债危机挥之不去,美国经济低迷,股指跌跌不休。就中国股市来说,至少在眼下,似乎绝大多数的因素都指向利空。不过,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士并不如此悲观。基金周刊近日独家专访了有着16年投资经验的富达国际亚洲(除日本外)投资总监凯瑟琳·杨(Catherine Yeung)。凯瑟琳表示,受外部风险因素影响,未来几个月亚太股市还会有更多的波动,但着眼长线,A股将是未来12个月她的首选市场。

  基金周刊:您对当前亚太股市的总体看法如何?

  凯瑟琳·杨:我认为,未来几个月亚太股市还会有更多的波动,这主要是受到外部的风险因素影响,后者也是现阶段亚洲股市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要稳定,投资人要重拾信心,需要美国和欧洲的决策者们拿出更加严肃认真的政策应对。

  从基本面来看,我认为亚洲经济的增长故事、长期的增长驱动力以及支撑亚洲经济的结构性因素依然没有改变,但市场显然没有反映这些因素,这是因为股市并没有脱钩。

  从长期而言,我依然坚信,世界经济的格局将从西方转移到东方,而股市长期来看也需要体现这样的转变。换句话说,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亚洲股市其实是目前的动荡的受益者,长线投资人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选择优质股票。一旦出现转机,亚洲股市会是最早反弹的市场。

  基金周刊:股市后市取决于欧美局势的发展?

  凯瑟琳·杨:是这样的。但要指出的是,当前亚洲股市的估值已经变得非常非常具有吸引力。我并不是说股市已经见底,股市仍存在跌至2008年低位的可能性。特别是从市净率指标来看,当前亚太除日本股市的市净率约为1.6倍,而在2008年时,这一指标曾跌至1.3倍。

  所以,你可以说亚洲股市还有进一步的下跌空间。但从长期看,当前的估值已颇具吸引力,亚洲股市的10年平均市盈率为2倍左右。我认为,当前投资人要采取更有选择性的策略。我们不会试图踏准市场的节奏,也不会去预测市场的底部。但在当前的市况下,估值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为几乎所有的亚洲股市目前都一股脑地遭到抛售。基本面依然不错,增长也依然稳健,但很多国际投资人就是要抛售亚洲股票,因为他们正在把资金撤出亚洲。

  凯瑟琳·杨:我认为中国股市未来12个月中会跑赢地区股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股市被国际投资人所抛弃和忽视,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的通胀,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但我要再次强调的是估值的因素,当前的估值已颇具吸引力,同时亚洲股市的基本面依然强劲。

  如果全球的经济环境较为脆弱,政策当局会倾向于采取支持增长的策略或是放松政策,这会重新激活市场。尽管我仍认为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很重要,但如果非要点出一个最看好的市场,我们肯定会选择中国。

  基金周刊:我注意到近期也有其他一些机构预测,A股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引领全球股市,您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凯瑟琳·杨:是的,我认为是这样。但A股的问题在于,这个市场很多时候是散户主导的行情,动能驱动的特征非常明显,很容易把股价炒得很高。我认为,如果接下来政府在政策方面稍加松动,或者官方进场买入股票,这可能会带动股市大涨,进而也会带动亚洲其他股市上涨。

  基金周刊:您一直强调要选择性地投资,那么您最偏好哪些行业?

  凯瑟琳·杨:泛泛而言,我们看好消费行业,比如日用品、必需消费品,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这类公司的盈利前景变得更好;还有一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在整体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些行业里的领先企业会有不错的增长前景。此外,宾馆、教育等一些行业的前景也不错。

  基金周刊:您怎么看欧洲的局势,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凯瑟琳·杨:这是个谜题。有些人认为,欧元区最终的结果会是分裂,希腊出现债务违约。但问题是这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何种影响?我认为,当前的关键问题在于德国要不要救助其他的欧元区国家,不管是救或者不救,德国都必须尽快做出一个决定。欧洲不像美国,它有很多成员国,因此也会更加复杂。如果希腊真的违约,那么西班牙会不会出事?会不会爆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我想这是欧洲的政客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基金周刊:你们对欧债危机的基本判断如何?

  凯瑟琳·杨:我们认为,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最终可能仍会存在下去,德国可能需要出面援助其他受困的经济体。但我们也认为,欧洲经济和美国一样,未来会面临非常低迷的增长局面。德国可以放任欧元区分裂,但这样的做的代价可能会高于出手援助的成本。

  基金周刊:欧债对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影响如何?

  凯瑟琳·杨:2008年金融危机时,欧洲投资人共从亚洲股票撤资了220亿美元左右;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台,但在几周前,欧洲投资人今年迄今从亚洲股票撤出的资金为70亿美元左右,这可能意味着,如果当前的疲软经济环境持续下去,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海外资金从亚洲股票撤出。

  很多时候,管理投资组合的基金经理们并不是专门要抛售亚洲股票,而是为了将一些表现相对较好的资产套现,用于弥补其他地方的损失。就像最近黄金大跌的道理一样。

  但要再次强调的是,亚洲股市的基本面依然完好,但因为外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市场并未反映出这样的基本面。短期内,股市仍有继续走低的可能。

  基金周刊:您刚刚主要谈的是资金流的影响,那么从实体经济角度而言,欧债对中国等亚洲经济的影响如何?

  凯瑟琳·杨:这方面的确也会通过贸易有些影响。但我认为,亚洲的决策者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太过依赖出口。中国等国家已经采取了更多的政策来发展内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也会有更多政策偏向刺激内需。

  总体而言,亚洲不可能脱离于全球其他地区而单独发展,但中期来看,亚洲的稳健增长仍有望持续,主要是受到强劲的国内消费推动。

  基金周刊:您对美国经济前景如何看?会再次陷入衰退么?美联储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没有出台QE3,您如何看?

  凯瑟琳·杨:就美国来说,不管是负0.5%的增长还是正0.5%的增长,其实都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很低的增长。所以很多人也在说,美联储应该出台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我认为,即便QE3短期内会提高资产价格,但对于实体经济效果很有限,就像前两轮量化宽松一样。

  从本质上说,美联储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政策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扭转操作令市场失望的原因。相反,在亚洲,央行还拥有较多的调整空间,比如在利率方面。

  QE3并非美国经济的解药。和欧洲一样,美国也需要做出严肃认真的政策反应,而说到底他们需要停止加大政府开支。有意思的是,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比如上市公司盈利和现金流等,美国的公司其实状况还不错。但更多的问题出在宏观经济面上。(上海证券报)

美国中文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关注 >> 正文评论(0) |  打印

中国减持美债想表达什么?

中国减持美债想表达什么?

  时间:2011-10-21 04:24:0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0次  [     ]      美国近日公布9月的经济数据普遍向好,尤其是零售销售增加超出预期,显示美国经济并不像一些人分析的那样岌岌可危。上个月公布的8月份美国资本净流入数据也显示美国当月整体资本净流入超预期,为896亿美元。增持美国国债的包括日本、英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持有的美债数量是减少的,其中中国减少365亿美元,导致2011年美债持有量整体负增长。巴西、土耳其等国减持美债,并非不相信美元,而是努力阻止本币贬值,例如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自6月以来下挫了9.8%。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农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何志成文章称,中国减持美债并非担心人民币贬值,相反,人民币仍在升值趋势中。据统计,2011年9月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指数为125.01,较8月的120.47大升3.77%,创31个月新高。为什么中国在8月份急抛美债,而且10月有意识地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呢?

  文章表示,汇率是大国间的博弈,外汇储备增减也是大国间的博弈,中国减持美债,包括人民币近期拒绝升值,明显是想向美国人讲些什么。

  美国8月份大玩美债危机,美国两党借美债上限是否需要调整大做文章。虽然这最后被证明是一场“游戏”,但作为全球持有美债的第一大国必然担心:美国人玩国内政治很可能不会顾及它国利益,甚至很可能拿它国利益作筹码,这最终将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储备,必须慎重防范。另外,在美国政客中关于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的判断近期严重泛滥,包括希拉里在内的政界人士近期都表态支持惩罚人民币的法案。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很需要通过行动对美国政治家、老百姓讲一点有关汇率的事情,同时向美国显示一点点实力。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结果是什么?不是美国政客所希望的中国制造被削弱,中国出口减少,相反,中国出口的绝对额还会大幅度增加。汇率是什么?是劳动力价值国际比较的价值尺度,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中国制造的价值含量必然增加,中国货必然涨价。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国老百姓就要付出更多的美元买中国制造,买中国制造的日用品。

  文章指出,当然,人民币急剧升值也会对中国有损害,但每年5%左右的升值幅度对中国是有利的。这一点,美国的政客能不懂吗?而在当今世界,中国少买美债,对美国有利吗?应该讲,负面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