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机场跑道:学生不喜欢哪几种类型的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6:26

学生不喜欢哪几种类型的教师

 

        一个好教师,不仅有完善的人格、渊博的学识,还不断追求精湛的教艺、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时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总是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与此相反,有些教师并不受学生的欢迎。下面结合我校学生(七年级——高三)近年来对教师的教学反馈(问卷和座谈),谈谈学生不喜欢哪几种类型的教师,以期对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1、 只会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  

        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诸目标的载体,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有些教师,把教材当“圣经”,认为教材是绝对完整的,不能轻易改动的。所以,在教学中只能一课接一课、一章接一章地宣讲教材,结果学生学得味同嚼蜡,提不起兴趣。其实,一个好教师常能深入地学习、博览群书、研究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特别是能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学生需要的东西。  

        “希望老师不仅要上好课本中的内容,还要使我们知道一些能理解的课外知识。”“希望老师多结合时政热点来讲课。”“希望老师多加些课外内容。”“如果您的课生动些、凝练些,我听课时就不会打盹了。”这是许多学生的呼唤!  

        2、 满堂灌,没有给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教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质疑等一系列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交流、情感沟通和积极思维等活动,其中思维活动是诸活动的核心。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却不让学生参与活动,凡事自己包办。如,自己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听众,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这样,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久而久之,学生既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被泯没。再如,有的教师刚把题目抄到黑板上,就马上分析讲解起来,不少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其实,这样的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自己当然知道题目怎么解,但学生理解题意需要一定的时间,何况寻找解题途径。不少学生题目的意思都还没有搞明白,怎么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此,学生接受你的思想才会变得顺畅。  

        “有些老师从不叫学生到黑板上去做,自己做自己的。”“希望老师讲课不要太快。”“希望老师多提问学生。”这是许多学生的期盼!  

        3、 不平等对待学生的教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学生观。虽然仅仅关注学生,不关注教师是有失偏颇的,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应该的,是十分正确的。但我们的一些教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偏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同学却冷眼相待,这是十分打击学生积极性的,也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利。其实,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暂时落后并不表示他的未来就没有发展。作为老师,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希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不要太偏心。”“有些科任是别班的班主任,对我们班非常不友好。”“希望老师不要偏心于隔壁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每一个学生的爱。”“请多关注我。”这是不少学生的心里话。  

         4、 只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授课的教师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解教材的角度不同,深度和广度也不同,所以如果老师只按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授课,就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某校有位化学老师,学生对他的授课总是有意见,说是无法听懂他的课,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师讲课专讲解题绝招,而对通性通法却不讲,就是说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就不讲,难怪学生会有意见。这位教师意识到这点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通过一题多解启发学生,最终受到学生的欢迎。某校还有一位名牌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教师,自身的解题能力极强,常常对中学的习题一望而解。他在授课过程中,也常常是三步并着两步,思考过程极其简单,而学生却听得如坠入雾中。这也是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结果。其实,老师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让学生明白是另一回事。让学生明白要讲究教学艺术,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即要换位思考。  

 

 

        “老师教学生动、有质量,这样的课让我上再多也不厌!”学生这样说。 

        5、 不会笑的教师 

       其实,教师的精神状态写在脸上。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爱护学生、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常有发自内心的微笑。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有些老师,或是心里缺乏阳光,或是对教学厌倦,或是被生活中的琐事纠缠,在课堂上总是严肃着脸,呆板着脸,令学生生厌。 

       “希望老师上课时,不要阴沉着脸,那样会使课堂气氛不好。”“总是阴雨的滋润,花儿是开不好的。”“希望老师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希望老师幽默些、风趣些。”“您的信心是我的希望,您的微笑是我的信心。”“有些老师会对我们露出失望的神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人难受。”“您的一个微笑,是我的一份信心。”“请把微笑带进课堂。”这是许多学生对“笑”的祈盼! 

       6、 批评学生不讲艺术的教师 

        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是爱护学生的表现,但当众批评有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让学生受不了。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如能私下和学生交流,效果可能会更好。有些行为是不是该批评,也很值得我们探讨。比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插话,如果不是有意搞乱课堂秩序,就不应该批评;有的插话闪耀着学生的智慧,那就要肯定而不该批评了。其实,教师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才更能包容学生和理解学生。 

       “希望老师多体谅学生的小毛病,多想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些老师脾气不好,常无理由骂人,我们实在受不了啦。”“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我们,为人师表自己应先做好,不说粗话。”“老师批评上课不认真的同学时,语言婉转、幽默一些,这样容易被学生接受,又活跃课堂。”“老师,您对我们如果能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该多好。”这是很多有缺点的学生的内心独白! 

       7、 只用考试成绩决定学生优劣的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是过程性与终结性想结合的评价。考试是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作业、课堂发言、日记、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课题学习、实习作业、社会实践等都应是评价的内容。所以,只用终结性的评价,即用考试成绩的好坏(或名次的高低)来决定学生的优劣是十分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它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评掉学生的自信心和人格!其实,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都是公共知识,检测的也是公共知识,许多特殊知识、特殊能力都无法检测,比如,如何给德育打分?给抗挫折能力打分?给管理能力打分?不少学生毕业后,当时学习好的学生反而给学习差的学生打工就可以说明: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将来! 

       “我的成绩不好,可是我不想落后。”“我的文化知识比不过别人,但我有艺术细胞。”不少学生委屈地申诉。 

       8、 动辄请家长的教师 

       素质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学校必须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但是,因为学生调皮、学习差等原因,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当家长的面训斥学生,或者当学生的面责备家长,这是不妥的,不符合上述教育模式的本意。学生也可能因此会疏远老师而在学习中产生敌对情绪。其实,老师应在家长面前多肯定学生的长处才对。即使学生学习落后,也要和家长私下交流,以督促学生进步。 

        “老师,请在家长面前多说我的好话。”“老师,我很怕您叫我的父母来学校。”“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爸爸。”不少学生忧心忡忡地嘀咕。 

        9、 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 

        有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敷衍了事,如学校安排的下班辅导不到位,或到位却在教室外聊天;有的上课经常迟到;学生上课睡觉也不闻不问;还有的课堂秩序很乱也不管;有的不改作业;有的因为娱乐太多而不备课,经常叫学生自习。这些现象学生是能看出来的,也是学生不喜欢的。 

       “我们希望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能对我们负责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一颗爱心和负责任的老师。

 

 

         10、 经常辱骂、体罚学生的教师 

        有些教师素质太差,常因学生未完成作业;或因考试成绩太差;或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一样的观点;或因吵架打闹而辱骂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这是学生最讨厌的老师。实际上,叫学生罚站,不让学生上课(本来成绩就不是很好,又不让学生上课,怎么能赶上,至少这节课学生没学到什么),殴打学生,这些都是违反教育法的,应坚决杜绝!再说,就是成绩差,也要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 

        辱骂学生,有时对学生的伤害无法估量的。台湾作家三毛(原名:陈平)在她的著作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初二的时候,我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开始时,她当作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取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到在地,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其实,数学也是需要记忆的。三毛能发现老师出题的方向,并能完成题目的解答(即使是背出来的),说明她是聪明的、有思考的,应该鼓励才对。老师应该通过这件事指出三毛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这个教师的处理方法,实在对三毛不公平:别人考得好,为什么我就不能考好?别人能进步,为什么我就不能进步?老师的做法,把一个鲜活的心灵摧残得鲜血淋漓。我想,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三毛后来的性格发展,包括她的厌世,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师,见到您,我的脚都发软。”“老师,见到您,我的眼睛就失去了光芒。”这是学生疏远教师的信号! 

        11、“心罚”学生的教师 

        有些教师是“心罚”学生的高手,常常揭学生的“伤疤”,比如,学生父母的职业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不体面的,有的教师竟在大众场合挖苦学生,说你父母是干什么的,说得学生抬不起头来;有的教师常常指桑骂槐、讽刺学生。现在我们正积极引导学生要过好精神生活,教师却在“心罚”学生,这与教育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老师,给我一点面子。”学生心里无奈地呻吟。 

        12 、心胸狭窄的教师 

        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在开学致辞中说:“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教科书又是从老的教科书里抄来的,老的教科书又是从更老的教科书里抄来的……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都知道。”所以像这样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并不在意孩子们的顶嘴。相反,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老师进行真正争吵的孩子,在以后是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的。”“争执能帮助学生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他们受到重视,知道怎样能贯彻自己的意志”,“形成并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多么重要”。 

        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否定,同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质疑“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而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分追求教师预想的完美与平衡,压制了学生最可贵的创造性。在一节英语课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这位同学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位英语教师的心胸也太狭窄了!我们的一些教师也不知“迫害”和“压制”了多少学生!难怪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虽然这样的看法有些偏激,但确实反映了某些学校和某些教师的做法是违反教育原则、教育规律的! 

        其实,在这信息社会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越来越多,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如学生是正常的。就是自己任教的学科,学生有些独特的见解超过老师也属正常,我们当老师的应该高兴才对。是到了该敞开胸怀迎接学生挑战的时候了! 

        “老师,请您大气点。”“我们什么时候能遇上一个可以促膝谈心人品好的老师?”这是不少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复兴。我们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所有的学生,讲方法,用爱心,减少教育失误。以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才实学赢得学生的尊敬。让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温馨、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