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律:中医知识连载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8:11

四 论药


四象五味体用说

  五味入五脏,除中土之外,四方的金与木、水与火之间的味与所入之脏的“气”方向正好相反。比如肝,其本性是主生发、升散,向上向外,而它的味是酸,主收敛,向下向内,它的性与味的方向正好相反。实际上这里有一个“体用”的关系,脏之性属于“用”,而其所入体的味对其性是一种克制,克制太过也是一种“损伤”。同是一个酸味,既能补木之体,也能泻木之用,所以说“辛以补之,酸以泻之”(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实际上就是对“用”来说的。肺之性主收敛,而其味为辛,主发散,与肺之性正好相反。肺居上主降,体属阳,用属阴。这个阴之用主收敛,所以说“酸以补之”。酸味补的是它的“用”,不是补它的“体”。对肺之用而言,谓“用酸补之,辛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再说水与火,火之性本来炎上,但它的味为苦,苦主内藏,能坚守;水之性润下,而其味为咸,咸味外化,能软散。水性为寒,寒性主收敛坚固,但它的味反而主耎散(软);心性为热,热性主炎蒸升散,而其味苦,反而能坚守。性与味的性质互相为用互相补充。总而言之,就是心与肾、肝与肺之味能互补:金之味能补肝、补木;木之味能补肺、补金;火之味能坚肾,“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水之味能软心,“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这四味属于四象,它们之间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而土因其居中,不与四维同论,以甘味调和百药,温补四象。这与用药关系很大,如生脉散是补肺的药,桂枝是补肝的药,白芍是泻肝的药,麻黄是泻肺的药,肺虚的不能用麻黄,麻黄汤是泻肺之邪实,生脉散是补肺之正虚,但都不能缺少甘药以和之。

四时用药宜忌说

  四时用药,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忌,随宜避忌,方得药力之益,不致有损,此事关系甚巨,不可不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正阳生阴长之时也。在卦为震,其象为木,下一阳而上二阴,阳气载阴外出,生发之象也。春气太过,则阳多阴少,水不涵木,风气内动,当滋阴以敛之,药宜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杞菊地黄丸之属,大忌升提发散助阳抑阴之品。春气不及,则阳少阴多,生发不畅,阴凝阳郁,郁久反生湿热,当助阳以升之,药宜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清利湿热助阴伐阳之品。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正阳极阴反之时也。在卦为离,其象为火,外二阳而内一阴,阳极于外,阴精内生,味尚苦涩,长成之象也。夏气太过,则阳多阴少,发散无节,阴精外泄,汗出流离,当助阴以收之,药宜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麦门冬汤、生脉散合芍药甘草汤之属,大忌壮火散气助阳伐阴之品。夏气不及,则阳少阴多,乌云蔽日,地气冒明,神不能外达,头为之昏重,当益火以消之,药宜桂枝甘草汤,附子理中汤,桂枝附子汤之属,大忌敛阴泻阳之品。夏至阳极,忌用辛温,恐坏阳明阴反之合机也,阴盛者不在此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正阳杀阴藏之时也。在卦为兑,其象为金,上一阴而下二阳,阴气覆阳内入,收敛之象也。秋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反上逆,当助阳以开之,药宜干姜甘草汤、理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属。秋气不及,则阴少阳多,阳气不敛,金气从革,火气上炎,燥实乃生,当滋阴以敛之,合阳以降之,药宜生脉散、麦门冬汤、白虎加参汤甚或三承气汤之属,大忌助火刑金之品。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精气内收,正阴极阳反之时也。在卦为坎,其象为水,内一阳而外二阴,阴极于内,阳气内生,气尚微弱,归藏之象也。冬气太过,则阴多阳少,气机闭塞,阳气衰微,血气凝滞,当助阳以起之,药宜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之属,大忌滋阴降火苦寒伐阳之品。冬气不及,则阴少阳多,藏令不举,精气外泻,扰动不安,当壮水以制之,药宜麦味地黄丸、肾气丸、滋肾丸、封髓丹之属,大忌扶阳抑阴之品。冬至阴极,忌用苦寒,恐坏厥阴阳反之合机也,阳盛者不在此例。
  长夏土王,化生万物,当补气食精,谨和五味,忌泻阴泻阳,克伐耗散。

小青龙汤意解

  小青龙汤从麻黄汤变化而来,欲解青龙先当识得麻黄之意。麻黄汤主治无汗发热、脉浮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之表为寒闭证。此证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营卫开阖不利,故以麻黄为君,开手太阴足太阳之闭。手太阴与足太阳皆主一身之表,肺司皮毛之外,又主呼吸,主气机之降,故又以杏仁之苦辛助肺气之降敛。桂枝(木)、炙甘草(土),一助营气外达,木生火(麻黄中空,有离中虚之象)也;一助卫气内收,土生金(杏仁色白,有兑上缺之象)也。君臣佐使之意具足焉。
  小青龙主治心下有水气、少腹满、里作痞之中寒上干于肺的气机降路受阻之伤寒表未解证。表寒未解,故麻黄、桂枝仍用,散卫寒恐营气外泄,故以白芍、炙甘草清郁热敛营阴。下寒上干,故以干姜、半夏降之。细辛、五味,外收内通,与干姜、半夏成错综之势,五味、半夏之降敛,使细辛、干姜之辛散下达也。
  咳喘之因缘于肺气不能内收,不能内收之因为中下寒湿上干,排挤肺气逆行。今得干姜、半夏、细辛、五味收敛逆气,下通中阻,又兼麻桂之辈外散表寒,故得表里双解上下齐通,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之因下寒阻滞降路所现诸症可以不作矣。

真武汤意解

  真武,水神之名也。以之名方,治水之意寓焉。真武汤于《伤寒论》中凡两见,一见于太阳中篇,一见于少阴篇。太阳为寒水之经,少阴乃主水之脏,皆关乎水,故以水神名其方也。
  克水者为土,水生者为木,一为官,一为子,顺承泄秀转枢升降所关,不可忽也。水气为病,或上凌心火,或中淹脾土,或泛溢皮腠,或闭塞经络。阻碍气机升降,影响津液运行。故悸动、瞑眩、瞤动、振振欲擗之状出焉,腹痛下利、小便不利、肢重疼痛、或咳或呕之症成焉。
  欲治水先当培土固堤,白术是也;再当疏浚通流,茯苓是也;水寒则凝,当温化之,附子之责也;又当推行宣泄,生姜之使也;木植而后土固,土固而后水藏,白芍者,固土藏水使不流失之木也。
  然白芍所固者水土之体也,若其用不彰,则当代之以桂枝焉。白芍者,阴物也,故伤阳之下利去之。其于固藏敛降之用为宜,而于宣发疏散之用有碍。其与桂枝相反相成,体用同顾,补泻兼施,每多并肩作战,桂枝汤乃其典范也。然亦有分道扬镳各司其职之时,此桂枝汤所以有去桂去芍之变也。苓桂术甘所主乃寒水上凌阳用不彰之证,故去白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所主为水郁不通阳结化热之证,故去桂枝。桂枝白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散一敛,一清一温,其表法阴阳之实物耶?
  真武汤无桂枝者,以其有阳结郁热也。去芍者,以其有阴凝之下利也。阴凝于中,则加干姜。若阴凝于下,阳气不达,以桂枝破之不亦宜乎?又何至生振振欲擗地之恐哉!

续命汤解

  身体不能自收:阳明受病(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情,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
  口不能言:少阴受病(心开窍于舌)
  冒昧不知痛处:太阴受病(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转侧:厥阴受病(肝主筋)

此为开合之机受病,不得转枢。治亦从开合同时下手:

  麻黄,桂枝:开太阳
  石膏,杏仁:合阳明
  甘草,干姜:开太阴
  当归,芎:合厥阴
  人参:补五脏虚

  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邪从太阳复出,则病愈。
  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当风则阳明又不合。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亦为开合受病。

解读时方:从五积散说起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两个方剂也是同样出名,直到今天仍然不断被广泛应用着,一个是藿香正气散,一个是五积散。尤其是五积散,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汪讱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
  下面就从五积散的组成看看它是如何散五积的:
  麻黄,白芷:散太阳、阳明之风。
  干姜,肉桂:温太阴、少阴之寒。
  苍术,厚朴:平胃燥湿。(平胃散)
  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化痰理气。(二陈汤)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化瘀。
  桔梗,枳壳:升降开合。
  从中可以看出,时方的组成对应的往往是有形的积滞,多从脏腑用药。与经方通过六经辨证,从六经气化的规律调节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经的开合枢属性与四时六气相应为角度的制方原则大不相同。可以说,经方对应的是证,时方对应的是病。证是病的前提条件,病是证的表现形式。经方通于六经,时方拘于一时。一为本,一为末。可以溯本求源,不可舍本逐末。
  时方与经方并称,由来久矣。经则经久不变,从经典出;时则与时俱进,由时人造。一为常,一为变,知常方可达变;一为本,一为末,得本自不愁末。二者关系,可作如是观。
  内经云:治必用方。方者,据于理而依于法,然后合为药。可以养生,可以治病,可以为天下式,可以为万民则。时方比于经方,则易解而难用。易解者,其理浅而近;难用者,其法粗而疏。
  以五积散观之,虽不难取效于一时,而终难呼应于六气;昧于理而明于法,粗于方而精于药。此其陋也。而时人颇喜之,此其所以称为时方耶?

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水亏不能涵木之象),阳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言不虚也),阴液渐涸(木泻水气),舌赤微渴(水不济火),喘促自利溲数(火逆于上,水气不藏),晡刻自热神烦,呓语(阴不能敛阳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势),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温乃精损不能纳气所致,何以忽然唤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育阴则热自平,何必再祛热),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邪正岂可混淆),真阳亦不肯纳(阴为阳之宅,是阴亏不能纳阳,非阳不肯纳阴也),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重浊为阴,轻投取阴中阳之意),不为上  焦热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则不能扎根深入),冀其烦躁热蒸渐缓(欲得其用,先培其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经火成炭,虽有交济水火之意,而润化为燥,于本意不合)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症状未减),晡时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于上),舌绛而渴(心火上炎),与育阴清邪法(不足者阴,有余者阳,育阴摄阳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润之有)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又榨其汁) 犀角 石菖蒲(当敛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不知服药几剂,脉象居然无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火象),吸气喘促(焦满之象),烦汗(郁蒸之象),乃肾阴不承(焦炭之过也,若径润之,何至如此),心神热灼蒙闭(用药之过耳),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火已化燥,此时方润,晚矣),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此时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错过一步),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当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果然收纳成功),唯迟中垂而仍动(奈何火邪内陷矣,此亦焦炭之过也),呓语不已,若有妄见(扰动元阳,跃跃欲飞),因思肾热乘心(当思此热何来),亶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越治越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手忙脚乱矣)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已成焦躁,虽无质而其势难当),暂可降泄(势已成而后药之),服后颇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诊脉濡小(元阳被伐),形质大衰(气损及形,阳损及阴),舌质色淡,下利稀水(少阴三急下证作矣)。夫救阴是要旨(此时才醒),读仲景少阴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于此),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不知所云),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原来仍在梦中)。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当泻反塞,背道而驰)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无足轻重,于事无补)。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数为虚象,阴阳两伤矣),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于本辰,将败矣),虚邪仍留阴分(当思邪从何来),议用清补(不亦晚乎)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初若用此,断不至是。七诊之后再无言,起与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医案之一贯特色也)。

三七生曰:

  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辗转反复,不知所终。初尚疑惑,窥于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温病之法横行,乃至后世通以辛凉之剂治伤寒,畏辛温如鸩毒,甘苦寒如琼浆,引邪深入,剥损元阳,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术,始作俑者,不知其谁。叶氏于医门,当有功绩,然于此案观之,终难定其一生功过多寡也。

温药五虎将之附子

  太极动转,两仪乃分。清升浊降,天地定位。乾为天,坤为地,万物之覆载也。乾卦中爻与坤卦交,然后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后天用事,先天退位。天一者,先天元阳也,秉乾运之力,为生命之根,性本属火,安宅于水,即坎中一阳也。坎阳内秘,则肾水温升,骨髓充满,阴成阳化,形气充盛。后天因之化生,木火从其布散。一身气血,四肢百骸,皆从此一点元阳先天火种孕育而成。后天脾胃赖此火以蒸腾,胸中大气借此火以鼓荡。魂魄因之而安宁,精神因之而清静。实安身立命之根基,生精化气之泉源也。
  或有神荡,精乃不藏,元阳外越,寒邪内伤。或妨其升路,或阻其降途,使其根本不固,枝末不舒。神气不能周遍全身,精血不能濡润整体。当是时也,亟当助其阳用,扫其阴霾,开其闭塞,通其凝滞。使元阳复归本宅,使生气重达四末,使内外出入通达,使上下升降顺畅。然后拨乱反正,转逆为从矣。
  然守成兴废必待良相,戡乱破贼须有猛将。当是时也,内能成回阳救逆之功,外可当散寒通滞之用者,非附子莫属。附子者,性大热,味辛,种于冬至,收于夏至,当一阳初动之时,秉先天乾健之力。能散沉寒痼冷,可生少火残阳。制后色黑,五行属水。合土可伏,并金可攻。与姜草同施,可攻可守,能回四逆,实扶阳抑阴第一猛将也。舍此他图,是置张飞而用廖化之属耳。

姜桂附养阴之理

  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是以秋冬养阴即是养藏。精为奉生之本,化气之源,故当藏而不泻。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阴能合。厥阴能合,在乎太阴能开。太阴能开,在乎少阴能枢。少阴能枢,在乎太阳能降。少阴(君火)能枢(转),太阴能开,然后厥阴能合,阳不外泻,精气方藏。姜桂附,所以开太阴枢少阴降太阳者也,故能助收藏(养阴)。若但以清滋之品为助收藏之道,则恐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矣。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桂),致津液(姜),通气也(附)。”请事斯语。

君相二火与小柴胡

  君火以明于上,相火以位于下。各当其位,各安其宅,升降出入,中气斡旋,则气立如故,神机不息。若两火相遇,则成炎上之势。西医所谓之炎症并发,中医所谓之火病齐作。君相不安,将军愤怒,风起云涌,水冰地坼,天下大乱矣!
  相火当位,则为动力之源。相火离位,则成燔灼之势。当安其宅,以复其位。不可折之,不可灭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枢机动转,则其归路通矣。相火归位,燔灼自息。此小柴胡汤所以独称和剂之由欤?

煎药偶得

  今日煎姜枣汤,火较往日稍急,少顷即热气涌出,与他日大异。铝壶比巴掌稍大,煎小剂恰好,平日蒸气多从壶嘴外散,可蒸手面,今则壶嘴反不出气,心中异之。揭盖内视,则气蒸腾而出,气泡鼓动,盖之则气又不出。乃减小火势,气仍不出。遂向壶嘴内吹气,气方散出,如常日然。思之,盖气泡涌盛,内壅壶口,使气不得出,减小火力则新泡不起,内吹透气,热方外散。此与肺中痰热同理,不惟寒气闭塞,热壅亦然,今始信之。如是则透热转气,亦为妙法,用之得宜,则效如桴鼓,盖不可妄施耳。众法莫不如是焉。

五 谈养


春季养生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白话解:
  春季寅卯辰,也就是农历一、二、三这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发陈,为一年之始。发陈,为藏久外达之势,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此时人与天地之气相应,应该逐渐减少睡眠,晚睡早起,起来之后在门前院中昂首阔步,头发散乱,穿着宽松,以使志气外达,勇于任事。这个时候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的愿望,都应该尽量满足,使生长、渴求、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使一切所求如愿。这是春气仁性好生的体现,属于养生之道。如果与之相逆就会伤肝,到夏季不能化火,造成心气内寒,供奉夏季生长壮大的资源就缺少了。

夏季养长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话解:
  夏季巳午未,也就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蕃秀。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气外达之象。
此时地气上交于天,万物开花结果。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
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则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病。

秋季养收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白话解:
  秋季申酉戌,也就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容平。容者,土之德也,厚德载物之象也;平者,金之势也,心平气和之象也。容则宽绰有余,平则神不躁扰。
  这个季节表现在天地之气上,特点是降大于升,收敛过于生发,天气下降,地气内敛,外现清明,所谓秋高气爽就是指的这个气象。
人在这个季节,应该早睡早起,与鸡同步。使肾之志安宁稳定,以缓和秋气的肃杀(顺生水气也)。令心之神气收敛内藏,使秋气得以平和(顺承火气也)。不要志向外露,以使肺气清明。
  这是秋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收之道。不能顺应秋气的收敛则伤肺,金伤则不能生水,肾气不藏,冬季变为飧泻,完谷不化,令奉藏的精微稀少。

冬季养藏之道白话解

内经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解:
  冬季亥子丑,也就是农历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闭藏。闭者,敛也,阴气内收阳不外散之象;藏者,聚也,阳气内收阴气外敛之象。阳气入于阴中,潜藏于内,在卦为坎,外阴而内阳,正潜龙勿用,养精蓄锐之时也。
  这个季节寒水结冰,地表干裂,一派生机闭塞之象。人在此时千万不要扰动阳气的收藏,起居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来活动。令自己的志向内藏,像潜伏隐匿一样不露于外,像秘密隐私一样不示于人,像已经获得想要之物一样不再外出寻觅。一定要注意保暖,远离寒气,接近温气,不要令皮肤泄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散失。
  这是与冬三月气机相应的养藏之道,如果不能顺应,与之相逆,则会损伤肾中阳气,到春季水寒不能生木,则筋失所养,痿软弛纵,用来上奉生机的精微就不够了。

再论现代养生宜用火

  养生之要,虚静为保。诚然。但现代人静不下来,只好不断补充动力,此乃工业社会之必然,无可如何者也。动力者,火也。生火者,能源也。故工业最重能源,人生亦耳。
  给现代人治病,不是给上古真人治病,上古真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外避邪风内守精神,身无奇病,外无所累,又何劳药石之力哉!
  养生不用火(保藏之意也),守静也。静者之守,也不过使这点生命火种常燃不息而已,绝不是灭了火。火灭则人亡,这是万古不易之理。
  今之人动多而静少,常耗散而不内守,多致阴邪内侵,再不补充能源续其火种,生命之火何得常燃而不息邪?故现代之欲养生却病者,不可不于火字再三致意焉。
  焚膏继晷,油尽灯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续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劳者温之。是以养阴即是养阳,培水正为蓄火。火灭则生机息,阴盛则阳化滞。化生不成,形神俱损,阴阳两消,水火离散矣。尚何生气可言哉!

简易饮食起居调病法

早晨
  醒后,将两手搓烫,捂双眼上令热,然后起床。
  1、姜枣红糖水(必用):
  生姜4片,大红枣3个(掰开),红糖一匙
  以铝壶盛一碗半水将生姜大枣煮剩一碗,煎开时以药气蒸脸、手,并吸入。煎好后先将生姜吃掉,再将大枣吃掉,然后将红糖冲入调匀,服下。早七时服,早餐忌食牛奶、油炸食品。此饮可代替早餐,代替早餐大枣可放五个。

中午
  2、当归桂圆饮(精神不足、睡眠不好者可用):
  当归7克,桂圆2枚(去壳)
  开水泡服,一杯,午(11时)餐前半小时服。

下午
  3、肉桂枸杞饮(腰酸无力者可用):
  肉桂1克,枸杞6克
  开水泡服,一杯,晚(5时)餐前半小时服。晚餐忌食油腻酸性食品。

晚间
  4、鲜山楂一个(去籽),或冰糖葫芦一颗。
  嚼碎,满口觉酸时咽下。睡前服。
  睡前面南背北站立,双手食指堵住两耳,不透气为度,匀细呼吸60次。然后将两手搓烫,捂在后腰上令热。然后上床睡觉。

平时
  5、五仁代茶饮:
  杏仁4克,桃仁3克,薏仁5克,枣仁2克,益智仁1克
  开水泡服,白天渴时即饮此水,最好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各服一杯。

注意
  每日尽量得阳光照射半小时以上,劳逸结合,无使太过。
  禁止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房劳伤精等慢性自戕行为。
  调整以一月为期,可常年保持。


  复泰五行蔬菜汤:
  (全家量)胡萝卜2两,土豆5两,豆腐4两,香菇(次日换海带,两种交替用)1两,白菜绿叶3两
  (一人量)胡萝卜一根,土豆(大的一个,小的两个),豆腐四分之一块,香菇(海带手掌大四片)6个,白菜绿叶3叶
  五斤水煮前四种,水开后小火煮一小时,将白菜绿叶放入,闷十分钟(一人量用二斤水)。放入盐6克,花椒面2克,香油数滴,调匀。晚饭时食菜一碗,饮汤一碗。全家同食。不吃主食。

说明
  以上方法可以同时全用,也可以选择使用。如果时间实在不方便,建议尽量用1、5方与五行蔬菜汤调养。


2005年运气灾疫(肺病)预测

  乙酉年,少商金运。酉自身属金,又为燥金之气,是为太乙天符。
  上半年阳明燥金司天,可补运气之衰。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便有火气来乘。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木来乘土,金失化源。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二火合明,已有来犯中运之意。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主来胜客,好在尚属燥金司天所管,是为小逆。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又是主来胜客,逆也。土水相克,火势少衰。
  五之气(9月21日-11月21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主气胜客,是为大逆,必为木之子在泉君火来复,所谓“邪气化度”“灾七宫”者也。七宫为正西方,在事为工业器物,在人为肺,火克金之象,届时恐西方“非典”死灰复燃,不能自救。药食宜咸寒之品,方当于阳明篇中求之。
  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客气再为主气所胜,水来救金,子来救母,所谓“热化寒化胜复同”也。其时火气平息,金气得复,更有次年太羽先来司天之水解围,可以无忧矣。
  三四五六气皆为主气胜客,是为逆,逆则生变。太乙天符为贵人,经云: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暴死者,其阳明急下证之属乎?
原理:金运不及,故有火气来乘,灾在西方,病在肺胃大肠。有胜必有复,有盛必有衰,最终故有水气来复。

养病服药必读

  病之来也,有缓有急,有轻有重。急而重者有时本轻,一剂可已;轻而缓者有时本重,三月难复。标本不同,虚实有异,不可为表面现象所惑。
  病有从外来者,有从内生者。外来不过六气所干,内生多为七情所乱。又有食饮不节,起居无常,无知妄作,自我破坏而成者,此种责在自身,解铃还须系铃者,损益全由自己,不可委诸医家。
  无论外感内伤,用药不过戡乱,如用兵然。乱平则需建设,不可长期军管,否则资源必然枯竭。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岐伯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用药当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不可攻伐太过。穷兵黩武,杀伐过重,必致生气受损,治国治病同所忌也,不可不慎!
  是以治病前提,首需病家自养,否则服药难效,虽效亦难持久。养之要如下,三少一多,病者自裁:
  多言数穷,以默养气(少说);久视伤血,以瞑养血(少看);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少想);妄作伤精,以睡养精(多睡)。尤忌房劳手淫意淫等伤精损气行为。
  同时食饮有节,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盐等泻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过饱。起居有常,睡不可少。
  果能依上而行,服药必效,因之而养,可以长生。否则,虽药不效,虽效不久,非药无功,责在病家不肯配合。如此服药,浪费资源,于事无补,徒耗医家精神,兼损病人能量,有何益哉!病家当三思而后服之,不可颟顸孟浪,自欺欺人,欲益反损,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也。慎哉!慎哉!

写给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今年这个时候是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木气泻水,肾精失藏。风木先来,有厥阴不合之象。厥阴不合,则相火必然妄动。
  不藏于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水不涵木之象,如无事生非,多言易怒,寻衅滋事,顶撞谩骂等事。男性还易出现早期前列腺炎症状,小便频数,小腹胀痛,阳事欲动,却每每半途而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关尺脉大而弦,或有数意,寸反不起。右尺则浮弦而细,微紧,沉取则空。右关浮取弦,沉取紧,有外格之势,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枢机不转,开合不利。正气浮散,邪气横行。若不早做定夺,恐难逃七宫之灾。
  建议:亡羊补牢,桑榆非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独卧远房闱,是非少思量。神内守,莫张狂。
  方药:桂附地黄丸加芍药甘草汤。(如胸痛干咳者加生脉散)

男女如何乐而不淫?

  佛在《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可见,一切众生既无法不生贪爱,也就不能摆脱与淫欲必然的联系。
  所谓饱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不但人间不离淫欲,欲界六天也是如此:四天王天与人间相同;忉利天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成淫。《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虽通称淫欲,但因染着程度的不同,表现在层次上也就有了高下之异。
  孔子评价《诗经》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见这淫字之外还有个思无邪的“乐”字。
  淫字往往与乐字混用,所谓淫乐,或以淫为乐,或以乐为淫,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混淆。孔子赞叹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又自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可见这个乐字与淫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万万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五行的角度分析,乐同于喜,是心的感受,五行属火,火性上炎,楞严所谓“纯想则升”是也;淫沦于恐,是肾的感受,五行属水,水性下流,楞严所谓“纯情则堕”是也。其实春药广告所谓的“欲仙欲死”,描述的就是淫欲带给当事者的近乎丧身失命的恐惧感,人对死亡不正是充满恐惧的吗?应该不会有人在行淫的时候放声大笑吧?可见淫者所谓的乐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个错误的判断源于对水火的混淆。
  水火与人的五脏对应的是心肾。心藏神,肾藏精;精化气,气化神。失精则恐,得神则乐。恐与乐,一沦于下,一升于上,方向截然相反,其中表现出的是水火用事的区别。水向火上行则最终必乐,火向水下行则最终必恐,以其一行于所胜,一行于所不胜也。行于所胜则得,故乐;行于所不胜则失,故恐。有所得则实,有所失则虚。《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有所得则实之象也。
  所谓无欲则刚,说的就是精无所失,则形神必坚固。但欲界众生不能离欲,实属无可奈何,有没有方法令爱欲之中的男女有所得而无所失,避其虚而就其实呢?
  有的,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水升而不降,精藏而不失。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疏泄的机关牢固,神不妄动,则能持精,《内经》所谓“持满”、“御神”是也。心火下交于肾水,不缘木而升,则必随水而降。升降之机在木,木能化火,则精能化气,木不化火则精必妄行。少年人精关易动,以其土木形骸尚未坚固,持御不稳故也。
  进一步而言,男女既不得不交流,交流则必得其道,否则有损无益,徒成戕生损寿之举。观欲界诸天之淫欲层次颇高,执手相看之间事成,非下界众生普遍可及,从其层次高下亦可见其重神轻形取向。人间众生欲重,终难免于形体交流,然若能持精于土木形骸之内,令精化气于神之宇,形虽交而思无邪,神虽搏而精不扰,不妄行疏泄,远于淫而近于乐,纵不能出轮回之苦,庶几远于戕生之害矣。有志者其勉哉!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云: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遇老男为大畜(存),皆阳生阴长之象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欤?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则损肺气;肾病者宜戒色,色鬼每亏精,精亏则损肾气;肝病者宜散财,财主每使气,气盛则损肝气。脾病者宜节食,食客每多纳,纳多则损脾气。心病者宜减睡,睡虫每多眠,眠多则损心气。
  9、雨,天气之降也,过降无疏泄之途,则发为涝,在人为水肿,治当温升地气,宜真武汤之属;云,地气之升也,过升无敛降之路,则发为旱,在人为气胀,治宜凉降天气,宜生脉散之类。肿胀关乎阴阳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处求之,不可见肿但言利水,见胀惟知破气也。万病皆当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