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最新车辆违章查询: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20:44


    
                                              陈 达 恒
                                         (2010年8月10 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会议,是在我省主汛期结束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参观学习赣州市几个新农村建设典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我省五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以及一年来农村清洁工程的成效,研究部署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这既是一次集中展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阶段性成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的总结会,也是一次再动员和再部署的鼓劲会。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高度重视。会前,省委苏荣书记和吴新雄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亲自审定了会议方案。今天,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王宪魁副书记等省领导又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并请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会议选择在赣州市召开,是因为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了先行一步,彰显了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精品,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协调推进的新格局。从今天上午参观的兴国县、赣县和章贡区的几个现场,以及刚才赣州、南昌、九江、新余、鹰潭、宜春等六个设区市的大会发言和其他五个设区市的交流材料来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我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振奋和鼓舞。五年来,我们以强有力的组织发动,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我们以过硬有效的工作举措,使一个个山村水寨变得整洁美丽、文明富裕;我们以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在赣鄱大地谱写了一曲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江西的动人赞歌。五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深厚感情,全面展示了全省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工作作风,真实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在此,受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委托,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新村办、清洁办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短短五年时间我们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江西样本”
    2004年,赣州市首先开展了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州经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省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从江西省情出发,积极推广赣州经验,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为迅速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省委苏荣书记的亲自倡导下,2008年,在全省全面开展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09年,又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极大地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有效巩固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成果。经过五年的艰苦探索,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有300多个团组来我省考察,被人民日报等媒体称之为“江西样本”。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立足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优势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各地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全省4.6万个建设点中,有近4万个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县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品种、户有致富项目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赣州市通过制定产业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几年时间里,在全市形成了果业、生猪、油茶、工业原料林、蔬菜和甜叶菊等六大农业优势产业。新余市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农村建设点上产业的发展,目前形成了联盟有机蔬菜、水北豆腐、朝阳香瓜、仰天岗葡萄等一批专业村。上饶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全市每个县都有一个特色产业,并涌现出一批由农村妇女唱主角的头饰村、窗帘村、雨伞村,村民实现了“不出家门也能就业,留在家中就能致富”的愿望。南昌县从去年开始,设立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每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建成有规模的农家乐经营体14个,落实乡村旅游线路5条。与此同时,各地结合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新农村建设点共有128万农民参加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据统计,与面上的农村相比,新农村建设点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要高出15%。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953元增加到2009年的507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去年底,收入比已下降到1:1.27,低于全国的1:1.33。
    二是以解决农民最急需最迫切、而且又能办到的事情为切入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村庄布局“杂乱散”,村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缺失,这是新农村建设前农村的现实写照。五年多来,各地以改路、改水、改厕为重点,实施“六改四普及”,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共硬化通村公路和村内各类道路7.5万公里,169万农户用上了卫生厕,180万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6万农户用上了沼气,22万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愿望,办了过去多年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宜春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行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主服务,五年来,农民自筹资金76871万元,加上投劳折资60058万元,平均到每个村点,农民的投入超过30万元。黎川县对新农村建设的“三清三改”实行销号管理,每个建设点填写《农户自建项目一览表》,按编号张贴在农户大门上,每次督查按编号进行,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销号,使“三清三改”到位率达到100%。如今的江西农村,到处可见整洁的村庄、到处可见崭新的楼房。据不完全统计,新农村建设五年中,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建了新房,不少地方甚至达到70%以上。特别是在今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面前,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灾害来临时,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理事会及时组织村民疏散,帮助村民转移;灾害结束后,理事会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灾后重建,他们成为农民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联心桥”。建设点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建楼房成了洪水突袭时农民的“逃生楼”,户用水塔中的水成了被困农民的“生命水”,农家机井成了农民灾后生活的“防疫井”。
    三是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村和谐的稳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兴国县大力推行“村委会+农村社区”的管理模式,通过在农村社区设置“一组两会三站”,即在每个农村社区设置一个党小组,由社区党组织组织村民选举产生社区理事会和监事会,在社区理事会下设政策宣传、卫生保洁、和谐平安三个功能服务站,依法民主管理社区事务。全县512个农村社区、1536个工作站普遍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推行民主化议事决策机制,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农村事务没人愿管、不太好管、管不起来的状况,农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大大增强。景德镇市、于都县在农村社区管理中充分保障农民的参事议事权力,通过民意调查“提”事、公开透明“亮”事、回访调查“审”事、村民表决“定”事、全程把关“管”事的“五步议事决策法”,让村民全程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各地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广泛开展“五好三户”,即好夫妻、好兄弟、好婆媳、好儿女、好邻居、新农村建设积极户、文明户、卫生户等创评活动,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新村”、“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遂川县对全县1000多座宗祠和围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社区文化、农民健身、科技传播的中心,如今许多村都有了自己的小剧团、秧歌队、腰鼓队,巫婆神汉没了市场,风水先生也都改了行。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点共修建各类活动场所近8万个,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广场、图书超市和农家书屋等一批新事物走进了农村社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
    四是以推进“三绿一处理”为深化点,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各地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与“一大四小”工程和“一村一品”相结合,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在各建设点进村道路两侧、村庄周围栽种各类绿化树木。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至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一年来,全省有52153个自然村和564个集镇按照“3+5”模式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鹰潭市在乡村中小学校开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常识课,把学生培养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和小保洁员;九江市印制了10万份以“3+5”模式为主题的新年挂历,免费发给农户;湘东区等地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妇女先行”活动。鄱阳县积极探索将新农村建设融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提出不让垃圾流落到鄱阳湖、不让污水流入到鄱阳湖、不让泥沙流失到鄱阳湖,将沿湖纵深2公里内300多个自然村建设成了生态渔村。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面貌,以前到新农村建设点是走过一批“垃圾村”,才看到一个示范村,现在是走过一村又一村,个个都是整洁村。我们探索的农村清洁工程,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中农办副主任唐仁健专门撰写了《农村垃圾怎么办—对江西“3+5”模式的调研》一文,向全国推介我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经验做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锻炼和考验干部,一大批优秀的干部通过新农村建设脱颖而出。赣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行后备干部离岗驻村抓新农村建设,仅兴国县在五年内就有120多名后备干部因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得到提拔重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以这样说,新农村建设的五年,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最明显的五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的五年;是农村社会风气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深得民心,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
    目标凝聚人心,共识产生力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最根本的是要以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以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做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斗志不松懈。
    一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新局面,着力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坚定性。五年的艰苦努力,为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工作基础:一是思路越来越明。新农村建设从“五句话、二十个字”落实到“五新一好”,从“三清六改四普及”拓展到“三绿一处理”,从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规范到农村清洁工程“3+5”模式,每一次理念的创新,都会带来思路的拓展,每一项方法的推进,都会带来思路的跟进。二是氛围越来越浓。呈现出各级领导亲自抓、各个部门都参与、社会各界齐动手的鲜明特点。各地农村特别是建设点的群众,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干部齐心协力,群众自发投工投劳,社会各界主动出钱出力,改变了“要我建设”的心态,形成了“我要建设”的热潮。三是步子越来越实。到去年底,我们已在4.6万个村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在5.2万个村庄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进度之快超出预料。一些县市还自我加压,主动增加任务,加快建设步伐,争先创优蔚然成风。我们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中,要继续保持好这种良好的工作态势,维护好这种全新的工作格局。
    二要认真吸取各地创造的新经验,着力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创造性。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和一年多农村清洁工程的实践,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四条: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并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省市县三级普遍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了专门班子,抽调了专门人员,采取了一系列超常举措抓新农村建设。市、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主动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深入实地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并形成了一任接着一任干、常抓不懈见成效的工作格局。二是始终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各地坚持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每作出一项决策、每启动一项工程、每采取一项措施,都让农民拿主意,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办农民想办的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搞不搞、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让农民自己做主,有效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三是始终坚持整合资金、协调推进。我们坚持把财政、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性资金和交通、农业、水利、林业、住建、卫生、外专等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合共建、“七个一点”多方筹资的办法,有效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项目资金的补充作用、社会资金的帮扶作用,实现了政府赢得民心、部门做出成绩、社会献了爱心、农民得到实惠的目的。四是始终坚持贴近农民、因地制宜。各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坚决防止超越农民承受能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负债工程”。各地探索出的这些鲜活经验,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生动创造,为我们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提供了最好借鉴。
    三要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着力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主动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寻求江西崛起制高点的战略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规划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护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为全省四大生态工程的品牌工程。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必须在广大农村建起一道安全可靠的生态屏障。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造牛栏猪圈、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开展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必将进一步使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生态保障,使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双赢”。
    四要积极策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着力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自觉性。壮大县域经济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更重要的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年来,我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有效促进了“三农”工作发展,粮食产量连续六年高位增长,农民收入连续六年持续增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初步统计,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以88.34亿元的各级财政性资金,直接拉动了312.91亿元的各种各类投资,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使广大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现实消费需求,拉动了整个经济持续增长。今后我省仍将以每年新建8000—10000个村点的速度,推进剩下的12万多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按每个村点平均投入60万元计算,将直接拉动各种各类投资700多亿元。可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有所降低、热情有所减退,造成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村点的产业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难度较大、办法不多;部分地方还停留在就农村抓农村的工作层面上,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任重道远,农民的主体意识还有待增强、农村垃圾分拣分类处理和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提升。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事关江西可持续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步伐。
    三、再鼓实劲,再谋实效,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线,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五新一好”的目标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握重点,创新思路,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注重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切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着力在谋划全局上有新进展。各地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工作重点和建设内容。要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要求,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等情况,科学编制县域内村镇布局规划,构建县城、乡镇集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四位一体的村镇布局规划体系。着力抓好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规划,确保规划制定得了、实施得好、坚持得下。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做到现在不走弯路、将来不留遗憾、较长时期不会落后;要兼顾规划的配套性,尽可能做到覆盖全面,把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等内容都考虑进去;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立,就要坚决执行,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此外,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力争在项目上对接、在资金上互补、在结果上共赢,实现合力共建的目标。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着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新作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一是要继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平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细化每个建设点的农业产业发展计划,把产业落实到村,把项目落实到户。对特色主导产业要实行一个产业安排一名领导专管、组建一个工作班子专抓、抽调一支科技队伍专助、安排一笔财政资金专扶、制订一套实用技术专用的扶持政策,努力把新农村建设点建设成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发展先行村。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点,要大力兴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把分户的小生产转换成联户的大经营,不断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积极支持农民在农村社区发展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连锁超市等服务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加强农民工培训,不断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依法依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此外,还要大力发掘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的休闲旅游功能,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村镇整治工作思路,着力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上有新突破。村镇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不断推动村镇整治深入开展。一方面,要全力推动村镇联动和联村整片整治。要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卫生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带动农民就业和周边农村的发展。要借鉴兴国县联村整片推进建设点的经验,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帮扶一个组、考核一份表的要求,同步实施路、水、厕、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产业发展,统筹规划社区建设,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发挥功能。从明年开始,全省将启动一批集镇和中心村的整治建设,实行村镇联动、整村推进、一体建设,各地要早做打算,认真安排。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律自为,自觉进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坚决推行农村厨余垃圾沤肥,可利用垃圾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有毒有害垃圾无害封存,其他垃圾无害焚烧等五种垃圾处理模式,抓好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土壤污染和工业矿山污染,着力构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时,要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村旁绿化,提高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文明乡村。
    第四,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上有新成效。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要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突破口,精心打造以和谐文化为主轴,以创业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群众文化和法制文化为覆盖,党群组织较完备、产业较发达、社会功能较齐全的农村新型社区。二是要以完善社区服务为重点,合理建设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教育培训、卫生(计生)服务、文体活动、司法服务、治安管理等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场所。重点建好“一心两栏三室四站”,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宣传栏、党务村务公开栏,综治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救助帮扶站、医疗卫生站、计生服务站、农情农技信息站,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三是要以农村基层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三培两带两服务”和“四议两公开”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泛动员广大农村党员争当“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中考验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抓发展、服务群众解难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四是以完善村民自我管理机制为目标,积极发挥农民理事会在管理农村事务中的作用,引导农民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向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延伸。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水平
    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进思想共识,提升领导能力,强化组织保障,凝集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是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的工作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市、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理念,思想上要更加重视,行动上要更加自觉,工作上要更加主动,措施上要更加有力,决不能因为前进中遇到一些暂时困难,出现认识上的反复、工作上的摇摆。要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的领导体制。市县党政一把手,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多到基础差的地方去,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摸实情,办实事,破解难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制定规划、群众发动、资金筹措、发展产业等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抓紧抓实。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新村办开展工作,各级新村办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加强调查研究。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督查考核,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要健全完善整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于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从来都是用真金白银说话,舍得花本钱,每年省财政5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这在全国也是不多的。各市县也要按要求逐年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投入,确保资金足额配套到位。要加大部门资源整合,做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到哪里,政策资源和项目资金就支持到哪里,相关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前几年,我们先后整合了农村沼气建设、以工代赈、小农水和农饮安全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一村一品”建设等项目资金,今年,又衔接了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这些资金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要继续加大已有项目专项资金的衔接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改厕、农网改造、信息化建设等相关项目对接力度,按照资金使用性质不变、下达渠道不变、管理职责不变的原则,实行各级项目专项资金在县一级的统筹使用,确保更多项目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这些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之所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探索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农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与创造,我们一定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之转化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凡是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的地方,即使基础条件相对较差,新农村建设照样有声有色、效果明显;反之,即使基础条件较好,往往也是陷入被动、效果不好。要继续完善部门单位和干部帮扶帮建考核机制,实行各级领导挂点、部门单位驻点、干部蹲点帮扶帮建。所有在职领导干部,都要挂一个村、联一个点,实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要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企业家、华人华侨、爱心人士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的良好氛围。
    四要紧密结合灾后重建,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在我省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损失最重的是农村,损失最多的是农民,损失最大的是农业。前几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抗洪抢险总结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灾后重建工作。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总平台,要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全覆盖。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灾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农村水毁水利工程、农业田间工程、道路桥梁、水损农村房屋以及农村公共设施的修复。重建因灾倒塌民房,也要根据地质防灾、气象防灾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紧密结合,同步建设,协调推进。
    同志们!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繁重的任务在考验着我们,光荣的使命在激励着我们。各地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勇于开拓、扎实工作、积极创新,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超越、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