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主要责任:能力,思维和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10:51

一 能力,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competencies,能力素质,指在任务或情景中表现的一组行为。 ability,capacity,指能力的大小。 skill,指做事情的技巧。

(一) 详细解释

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吕氏春秋·适威》:“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史记·李斯列传》:“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方纪 《三峡之秋》二:“ 长江 蕴藏着无限丰富的水能; 三峡 形成了天然的水利枢纽。这在我国的建设事业中,有可能变成一种巨大的能力。”

(二)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

也称为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它是由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质”概念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麦克利兰将能力素质(Competency)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分五个层次:

  ※ 知识(Knowledge)

  ※ 技能(Skill)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 特质(Traits)

  ※ 动机(Motives)

  麦克利兰应用冰山理论,把属于海平面上的知识和技能称为通用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而真正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人的深层次因素,是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这些被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三)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2、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与流体智力相对应。晶体智力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只是某些技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变得无用了。流体智力指基本心理过程的能力,它随年龄的衰老而减退。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它与教育、文化有关,并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而创造力则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实验操作能力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成为顺利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

  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紧密地联系着。认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也一定有认知能力。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增长: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说是40岁)。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的发展的研究,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之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1]

 

(六)最新研究

  能力又称为能块。能块包括思块(思维)、行块(行为)和语块(语言)。

  思块分为:思块组合能力、组合速度、思维行为沟通能力、思维语言沟通能力、语言行为沟通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行块分为:模仿能力、灵敏度、力度、耐力、速度、听力、注意力、感知力等。

  语块分为:语言速度、语言运用、字词组合、场合运用、概括等。

  思块、行块、语块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思块在此起主导作用,但是其它两者又可以刺激思块的不断发展。

  能块可以通过专门训练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游泳、体操、绘画、武功等就是一种能力的专业训练,也是一种提高训练。同时,会绘画的模仿能力非常好,会音乐的听力非常好,会武功的灵敏度非常强,长期处于官场的语言概括能力很强,作主持人的语言速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练拳击的力度和耐力比常人要强很远。对能力的研究,可以大大地提高人类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表现方式,从而达到表现自己价值的目的。

能块也可以用“商”来表示,叫做“能商”,它可以说是人体几大“商”之一:智商、情商、能商和钟商(生物钟在人体的作用结果)。智商是社会知识在人类个体的累计,这种累计再还原于社会,使交往的人群都能体会到,就是能商,在别人体会个体的能商时,每个人所搀杂能商的一种偏向,就是情商,比如在美国总统选举的演讲会上的激情表演,不但是智力、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情力的体现,没有高亢激昂外加各种行为的配合,你的演讲不但没人听,你的总统也是难以当成的。在即兴演讲中,你的语言一直遵循一种方向(目的),在大脑中不断提取和产生与这个方向有关的“原料”(在此本文称作“忆块”),能够构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生物钟在起作用。所以,四商构成了一个人除生命特征以外的一切,本文将“生命特征以外的一切”称作“人命”。人命和生命组成人体。人命是智商、能商、情商和钟智商的结合,简称“智能”。

 

(七)如何培养能力:

  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与主动表现的机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及内在需求和人性化的发展,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空,学生追求新目标的动力与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受到遏制,他们的健康发展受到束缚……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如:为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量,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形式、内容等,有的学生选择“二人三脚跳”练习,有的学生采取“三人五足跳”练习,而有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用“兔子跳”练习……这样,学生练习的机会大为增加,创新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又如:上篮球教学比赛课时,我让学生自由组队练习,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中去,并鼓励学生大胆创编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 从“要我练习”到“我会练习”再到“我要练习”最后到“我会练习好”这一过程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达到了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等。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乐于学习,不断进步,它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促进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各种“美”的乐趣。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美的教育,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或生动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当从美学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并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环境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心灵美等,进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及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3、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竞争就是超越自我并战胜别人,比赛中的竞争是体育教学中一个主要形式。公平、合理的竞争,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建立合理竞争,并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娱乐活动需要及体育发展需要,才能施展学生的才能,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尊心及争强好胜、不服输与好学上进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竞争环境,并采用竞赛等方法组织教学。如在进行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练习时,采用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形式。通过比赛,既达到了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效果,又激发学生在快乐学习氛围中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抗挫能力和战胜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情绪状态、态度情况等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挫折,以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如组织开展爬山比赛,让每位学生肩背一定数量的“包袱”,有意让他们跨过小沟、爬上小山、涉过小溪,让学生有“流汗”、“口喝”、“饥饿”等挫折的体验,不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并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战胜困难与挫折。

  4、创设激励氛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就是说,正确的评价,适当的激发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的肯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感激励氛围,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合理地加以选择、运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是师生双边合作的过程。师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合作,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优化。师生间具有良好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心境良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良性的双向反馈关系;相反,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妨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保持乐观的心境,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接受的意愿,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讨论与实践。

  此外,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情绪状况,也是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眼观六路”,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情绪状态,给予合理、适当的激励,使课堂充满融洽氛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对素质或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薄弱,练习时过于紧张,一时掌握不了动作,看到其他同学都学会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太笨了,比不上人家,于是对学习就失去信心和勇气,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帮助他们稳定良好的情绪,树立自信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心和热心,多给鼓励与表扬,少给批评与斥责,哪怕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或是一种安慰的手势,一个满意的微笑,都可能成为这些学生克服困难,扬帆启航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在集体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整体优势,这种优势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集体观念,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环境,不断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并在学习中不断增进相互间友谊,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如:通过“火车赛跑”游戏练习,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重要性及其个人价值。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如:长跑练习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比赛,规定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次序得分,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树立不但要对个人的学习负责,还要为本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的观念,时刻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学生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体验成功乐趣,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成功是指获得预期的结果。在学习中每个人的素质不同,所期望达到的水平也不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在上排球扣球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弹跳力的差异调整不同的网高,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高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主动学习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观下的体育教学,已经不单单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使接受体育成为学生个性的内在需求。这就意味着从过去教学中的“以体育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重点转移。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学习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及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康人格。

总之,为了迎接未来未来的严峻挑战,适应新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确实落实“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每一位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出发,重视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以满腔的热情去接受更大的挑战。

 

(八)职业能力

1 职业能力之行政职业测试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试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某些测试来预测下某人的职业定位以及适合的职业类型还有性格之类。一般这属于一种倾向性的测试又称之为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通过职业测试能更好的确定一个人对其从事职业的综合考量。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例如:一位教师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

  如果说职业兴趣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方面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2职业能力的构成,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2.1、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问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例如:你去应聘教学工作岗位,对方最看重你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2.3、职业综合能力

  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4)个人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3职业能力对职业的影响

  3.1、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一定的职业能力则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因此,求职者在进行择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能力优势以及胜任某种工作的可能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专业职业指导人员帮助分析,根据求职者的学历状况、职业资格、职业实践等来确定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作为参考,在基本确定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选择。

  3.2、职业实践和教育培训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

  1)职业实践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职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例如,计算机文字录用人员,随着工作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录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个体的职业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强化。

  2)教育培训促进教育能力的提高

  个体职业能力的提高除了在实践中磨练和提高之外,另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和培训。像我们所熟悉的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学生通过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以后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3)职业能力、职业发展与职业创造间的关系

职业能力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前面讲到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或胜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没有能力或能力低下,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二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思维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一)思维、思维主体及意识的概念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如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及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这里思维和意识两个词分别代表的不同的事物,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个概念,这种状况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需要注意区分。

 

思维,思维分三种:知觉、回忆和组合。

  当你看到月亮,你就认识了它,这就是知觉。如果记住了它,这时的月亮在你大脑里的投影就是记块,以后你在大脑里回忆起该次月亮的情况,这时在你大脑里所出现的影象就是忆块。你将这次月亮所形成的记块用来思维,那它跟其它记块组合后,所形成的就是思块。比喻“月色宁静、虫鸣沟壑”就是一种思块。

  思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认识,这一过程本文称“知觉”,它是由刺激产生的;二是记块的再现,这一过程现在人们称作“回忆”,它是生物钟唤出的;三是忆块的组合,它可以由刺激和生物钟两者的作用同时产生。

  人能够说话,第一它是忆块的再现,是你小时候学的发声识字在起作用,没有这些再现,就没有人的语言,这种语言谁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在自己的大脑里调取,而是自动出现的,这种自动是和记库的分类储存相关连的,虽然生物钟在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回忆和思维过程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文没有单一的回忆描述,而是将它与思块的产生联系在一起描述。

  流体智力能够衡量一个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与之相对的晶体智力则体现了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水平,比如词汇量、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

知觉

  物事被生命感知,除非感知不到,一般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小孩第一次看到狗,他就会默默地注视着它,第二次看到它,小孩就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了,虽然可能不知道它叫“狗”,这种感知是不需要大人教的,但是,对物品的名称必须别人教才能学会。最明显的例子是小孩学话,到了发声学话的年龄,大人只需要教小孩说“爸爸”、“妈妈”或“狗狗”,并不需要教他们嘴怎么动,舌怎么放,气流多大等等具体的知识,他们就会自己出声了,对此,你不能不觉得生命的伟大!

  感知是器官的一种本能,并且个人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也是与当时的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对气味的鉴别,当你进入公共厕所时,你会感到气味难闻,但是,你自己排出的大便,一般你是闻不到气味的,或者进入你自己的卫生间大便时(蹬式),你就不一定会闻到自己的屎臭;一个狐臭气味很大的人,其他人闻了作呕,他的爱人恰恰相反,说不定没有这种气味还睡不着呢;饥饿时吃到的土菜其味是那么好,富有时再吃是那么难咽;读一篇感人的文章,当时可以使你热泪容眶,多读几遍后你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儿时对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反感,一直可以影响终生,甚至有人对一种东西还有可能产生恐惧感。以上例子说明,感知是感觉器官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直接投影在大脑中,不受其他人命过程的控制。感觉是感到物体的存在,感知是鉴别现在你感觉的是什么,人们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感觉自己病了,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你遇到一个人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面或者叫什么了;一个很普通的汉字,你突然不知道写了。这些都是你的感知阻止了你的感觉,也就是你感觉到了该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该事物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是感觉与记库中已有的该信息对不上号,不能实行“对接”,虽然你的感觉已经明了其对方(上述病、人、字),但你的知觉没有被生物钟的提示事件功能找到,所以在大脑的思维中枢永远是个谜,除非医生告诉你这个病或对方告诉你在哪里,或旁人告诉你该字怎么写。

  人的知觉,也是基因作用的结果。比喻,对大部分男人来说,真正读懂女人的脸蛋的美丽,还是在个人生长发育时,必须伴随着性成熟。男人们自然并且同时产生了“审美素”(这是一种规则素,不是思维素)。对女人而言,也是在生长发育产生第二性征时同时开始对男人的声音等表征进行“审美”。在这里男女是有别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女人爱“帅哥”的,大部分女孩到了这时开始爱男人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也喜欢听男人对自己哪怕是“无中生有”的恭维,从而顺从于任何一个差别很大的男人。这种差别可能存在于年龄、美丑、社会地位等方面。并且,女人择偶标准一般是以自己的父亲为模本,男人就不同,男人对比自己大一天的女人都可能不屑一顾,当然以上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女人还喜欢男人的智慧。男人可不喜欢女人的智慧。

回忆

  记块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被提取出来并放到思维中枢的过程,就形成了忆块,这一过程本文称作回忆。回忆过程是智慧过程的关键,是衡量一个人智商水平的标准。那么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它很简单,它是人体生物钟作用的结果。

组合

  忆块放到思维中枢,按一定规则组合,就形成了思块。先来看看人类是怎么思维的。图四是一种算式,在没规定M是个什么数的情况下,谁也得不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于是你的思维停滞了。

  12345678M

  + 987654321

  ——————

  图四 一种算式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人类那么玄妙的思维在此都无能为力了,出现了思维不下去的场景,这是为什么?特点是人脑没了思维规定,就因为如此,所以人类出现了思维停顿。由此可以看出,非常复杂的高级的人类思维又是多么简单,思维就是一种组合,是多种忆块在一定规则下面进行的组合,规则也是一种忆块,只是按照这种规则忆块去调取其它有用的忆块罢了。就同于食物链,一种动物以一种其它生物为主食,一旦某个食物链被改变或断裂,下面的物种就会出现死亡或灭绝。思维也是一样,没有原块的刺激,大脑内就不会调动必须的规则出来,没有思维规则就没有相应的思维忆块的取出,在思维规则的组合下,忆块不断地组合,于是产生出一种所谓的新思维,这种思维就可以控制人体的行为了,行为是识别动物趋向的第一要素,没有动物的行为的表征,其它动物就不会介意或注意该动物的现实意义,是因为你看到蛇这一原块的刺激,才调动了你大脑内“蛇有毒,咬人后会使人死亡”这一规则,在此规则的启动下,你就会产生很多忆块到思维中枢,比如“该蛇是毒蛇吗?”、“它注意到我了吗?”、“它跟我现在的距离是否可以轻易地咬到我?”以上这些看似思维的东西,其实在这里都是你大脑内的忆块的调取过程(这些忆块不排除在其它地方可以当作规则使用,因为忆块和规则没有严格的区分),最后你才会出现如下真正的思维:离开它还是打死它(总规则是“不要让该蛇咬到我)。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知道,人类有时为什么考虑不到,有时为什么思维欠周,为什么同一件事,别人做得很好,你做得不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某人的大脑里缺少一点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你没有关于做好这事的忆块,没有好的忆块,就没有好的思块,没有好的思块就不会有好的行块(行为)。大脑内的忆块越多,忆块质量越高,生物钟功能越好,你的思维结果就越好,有了一个好的思维结果,就会有好的行为出现。历史上那些名人,那些将军,不就是这么简单地成名的吗?国王交给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287--212)一个金冠,要它检验它的纯度,以便证明金匠没有贪污他的金子,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盆内的水被溢出,这时他想到了金子不也可以这样检验吗?他将同等的金子和金冠放在同等的水里,于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出来了,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阿基米德定律。之所以你没有这些伟大的发现,是因为你没有这种现实或条件,比如,你还没有出名,所以没有国王交给你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你的上司曾经交给你一个较难思维的任务,你也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或有一个明确的规则,你却没有很好的忆块可以被调来实行组合,于是你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思块出现,所以别人就看不到你做好这一事物的行为,所以别人就看不起你。

  思维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第一、思维必须有原块刺激才产生。这就是本文前面所叙述的知觉,它是一级思维。任何思维(包括梦)的产生都是来自于外界的一种原始的刺激,比如作梦时,一般都有刺激的存在,你梦见开枪,是因为在你睡觉的附近有接近枪响的声音存在,梦见自己开车狂奔,是附近有汽车在轰鸣,梦见自己杀人,是因为最近你的心情不是很好,梦见自己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是因为你的肌肉在不自觉地运动,每个梦都可以找到梦源。梦不是无中生有的,梦是一种思维的结果,只是你的这种思维与白日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差别,白日的思维是按照一个规则思考问题,梦中的思维是多规则运行的,是没条理的,是不可靠的。第二、思维必须在一个或多个规则下进行。象棋是在首先设定了一个总的规则“将死对方的将”下进行的,一个规则还不足以运行,还要设定诸如马、车、炮等的走法,这些走法全是一种规则,它们是在将死对方这个母规则下设定的子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思维的基础,再在很多子规则下,就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思维。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在建立各种各样的规则:人类以前不认识太阳系,在众多的科学家的思维和实践下,才找到太阳系的规则,而这些科学家的每一个思维,也是一些规则构成的,不是无中生有的。因此,有了问题就有了思维的基础,有了规则,就可解决问题了。第三、规则必须有大量忆块的参与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任何一种思维都必须有大量的忆块参与,你思考问题,就是在规则的指导下,对忆块的一种定向组合,思考甲问题,大脑就会调取与甲有关的忆块,大脑内能够调取的忆块越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越准。

 

思维的其他解释

  关于思维的解释和说明还有下面的有关资料:

  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②思维是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样两种基本形式实现的。

 

思维的主要特征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其表现为:1、 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2、 思维能对根本不 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3、 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 做出某种预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二)思维定义的缺陷

  然而,上述关于思维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1、该定义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也就是说,思维是一种反映,但这里的反映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然而实际上思维是一个过程。

  2、该定义没有指出人脑是怎样对客观现实产生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的,即该定义没有指出思维是怎样进行的。

  3、在现实生活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都是正确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依据该定义,产生错误反映的认识就不属于思维,那它属于什么?再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现在被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认为它是错的。历史上就有一些理论或观点,最初人们认为它是错的,可后来发现它是对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放射生物学家阿普(T. Alper)将羊瘙痒症致病组织用会导致核酸失活的放射线辐射,发现处理过的致病组织仍有传染性,提出羊瘙痒症的病因可能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但这样的观点有悖于“核酸为中心”的观念,因而当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1982年,美国神经学与生物化学家鲁辛纳在致病因子的探寻方面作了8年研究之后,基于所有实验结果表明,瘙痒病致病因子用灭活核酸的方法不能明显降低致病性,但蛋白质变性剂却能使致病力消失,因而提出该致病因子确实不含核酸,而是蛋白质,相应疾病为朊病毒病。所以说,思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4、该定义没有指出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里对思维的概念重新下个定义

  从广义上讲,思维是指主体能动地,连续性地获取各种环境信息,由特定的组织或组织体系对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得出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案的运动,在这里,运算包括转形、传递、提取、存储、删除、对比、排列、组合等多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

4.1广义思维特点

  4.1.1、思维的本质是思维主体的一种运动。从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思维的主体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单位构成的,分子和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微粒构成,而这些基本微粒只能处于物理运动状态之中。在分子角度上,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为分子和原子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

 4.1.2 、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组成思维运动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体的思维运动一般需要消耗生物体的化学能;非生物的思维运动一般需要消耗电能。

 4.1.3、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为许多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运算。既然思维的本质是运动,那么它当然可以被分解。生物体的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成许多个可以被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控制和操作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运算;非生物的思维可以被分解为许多最简单、最基本的物理运算。

  4.1.4、思维运动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是对新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的综合运算,即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积累的过程,过去思维运动的结果会对现在和将来的思维运动产生影响。

  4.1.5、思维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不一定被思维主体所意识。一些思维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被思维主体所直接意识,另一些思维运动可以被思维主体所间接意识,其余思维运动则无法被思维主体所意识。就像光线一样,人们只能看见其中的一部分(可见光),其余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肉眼是无法直接看见的。

 4.1.6 、思维运动不一定能被思维主体支配和控制。其中一部分思维运动受思维主体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另一部分思维运动不受思维主体意志的支配和控制。

 4.1.7 、思维运动因思维主体的思维组织体系的发达程度不同而有低等思维和高等思维之分。低等生物的思维组织体系较低等,具有低等的思维;高等生物的思维组织体系较发达,具有高等发达的思维。

  4.1.8、思维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思维运动是几乎所有生物共有的一种本能,而不是人类或动物的特能。生物的应激性正是其思维的表现。生物普遍存在着应激性,由此可知,思维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4.1.9、进行思维运动的组织主要是丘脑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不同脑叶、功能区与丘脑的相应核团分别构成功能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每个功能系统分别产出样本点亮丘觉进入意识,各个意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思维。

 

4.2广义思维的分类

  在这里,把思维主体可以直接意识到的思维称为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不能直接意识,但可以间接意识的思维称为潜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无法意识到的思维称为无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意志可以支配和控制的思维称为主动性思维;把思维主体无法支配和控制的思维称为被动性思维。

  实际上,主动性思维和意识思维是同一种思维,被动性思维包含了潜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人类的意识思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思维,意识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潜意识思维是灵感、梦、幻觉等的来源,潜意识思维可以通过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间接地意识到它的存在。此外,人的感情、性格、兴趣、习惯、心情、心理素质、某些技能等都受到潜意识思维的影响。

 

(三)无意识思维

1无意识思维,

也就是主体无法意识到,但又客观存在的那种思维运动。生物体的无意识思维指导着生物体自身的生理,生长发育,创伤修补,疾病抵抗,繁殖和变异等。

  生物的无意识思维先于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出现,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正是无意识思维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生命的许多现象可以表明无意识思维是存在。例如,人类受到惊吓时会出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恐惧是人可以意识到的,但是出汗不受人的意识思维控制,也不受人的潜意识思维控制,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以,它只能受无意识思维控制。或许有人会说,人类受到惊吓时会出汗这是一种生理反应,然而,生理反应本身就是无意识思维的一种表现。

 

2无意识思维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那些产生出来而且由自然产生出来的东西里,是有那种目的的活动存在的。”他所说的目的,不是指神或上帝的目的,因为他所说东西是由自然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就是由生物通过变异和繁殖产生出来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唯物的,也是客观的,只不过因时代所限,他没能指出其中的原因。然而,人们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目的误认为是神或上帝的目的。因此,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误认为是唯心论者。由此可知,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生物的进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即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1809年,法国著名科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学的哲学》,其主要观点包括:1、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对低级生物(植物及无脊椎动物),是由于对环境缓慢变化而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所引起的;对脊椎动物,进化则受到内在意志或欲望及器官使用程度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器官使用法则”或“用进废退”法则,一种构造的使用使它得到加强,反之就会受到削弱,直到消失,例如生活在洞穴中的鱼类其眼睛的退化。2、获得性遗传:后天所获得的进步性状可以遗传下去,例如铁匠的强壮肌肉会遗传给他的后代。

  拉马克所说的植物及无脊椎动物的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正是植物及无脊椎动物自身的无意识思维的表现,只不过拉马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不仅植物及无脊椎动物存在着无意识思维现象,而且其他生物普遍存在着无意识思维现象。“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正是生物变异受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表现。

  虽然“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不被现代科学的主流所接受,但是实际上人们又在许多地方使用这种观点。例如,威利斯顿在解释鸟类飞行的地栖疾走起源说中所用的原理正是“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并且,马什在解释鸟类飞行的树栖攀援起源说中所用的原理也是“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解释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学说都使用了这个原理,现代科学界基本上不是支持第一种学说,就是支持第二种学说。然而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提出或支持的东西与现代科学主流所承认的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是完全对立的!另一方面,如果不用“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鸟类的飞行起源该如何解释?

 

3生物的变异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

  许多事实表明生物的变异是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具有目的和方向性,例如:

  3.1、长颈鹿的长脖子和长腿,老虎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大象长而灵活的鼻子,苍蝇带毛刺的腿,仙人掌和松树针一样的叶子等等。

  3.2、家畜的祖先由于受到人类的驯养,为了适应改变了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个体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而改变自身基因,逐渐进化为家畜。家畜驯化所用的时间太短,无法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来解释。再说,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来解释生物的进化本身就非常牵强,而且根本无法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质变,比如眼睛的起源。

  3.3、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质变,例如,光合作用的起源、呼吸作用的起源、血液循环的起源、性的起源、动植物各大器官的起源、羊膜卵的起源、昆虫和鸟类以及蝙蝠和翼龙飞行的起源等等。这些质变只能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和方向的。

  3.4、人类的进化,体毛的消失正是因为人类学会穿衣服;尾巴的消失正是因为人类不再需要它;大脑的发达正是因为人类经常思考问题;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因为人类经常用声音来交流,此外,直立行走、手的发达、无发情期等都是同样道理。

  3.5、现代人类的先天性近视,蛇类四足的退化,热带人类的黑皮肤,寒带人类的白皮肤, 生活在洞穴中的鱼类其眼睛的退化,鸭和鹅适于游泳的羽毛和爪子,蚂蚁发达的嗅觉器官等都表明存在着“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

  3.6、现代仿生学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一些功能是惊人的,生物体所利用的科学原理甚至是人类所不及的。这只能表明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和方向的,而且生物的无意识思维可以是高度发达的。

  更重要的是,用有目的和方向的变异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中的一切现象,而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只能很牵强地解释生物进化中的少数现象。

  综上所述,生物的变异可以是受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有目的和方向的智慧变异,也可以是随机变异;生物的进化通过自身的无意识思维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4无意识思维进化论

  无意识思维进化论指出:

  4.1、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通过进化而来。进化在生物的结构上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生物的功能上是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在生物的种类上是一个从少数到多数的过程。生物的多样化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变性。

  4.2、生物进化开始于生命的诞生。

  4.3、生物进化包括微进化和宏进化两个方面。微进化指生命物质在种类、功能和结合方式上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生命物质在种类上的增加,生命物质在功能上的增强,细胞在结构上的发展和变化、细胞的分化和遗传机制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等。宏进化指细胞在组织方式上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生物体各种器官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生物体各种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生物种类的分化和发展变化,性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等。生物的微进化先于宏进化开始,之后微进化和宏进化并存,进化的前期以微进化为主,后期以宏进化为主。

  4.4、生物进化的起因是生物的变异,变异可以是受生物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有目的和方向的智慧变异,也可以是随机变异;生物的进化通过自身的无意识思维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4.5、生物进化在表型变化上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4.6、生物进化的过程因生物体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多个阶段,进化在不同的阶段遵守不同的进化法则。生物的进化大致以性的开始为标志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4.7、生物进化的进程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是一个渐变和聚变交替出现的过程。

  4.8、生物进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总述(来源:思维 南丰公益书院 )

(四)思维的属性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如5只老虎,3只山羊,7只猴子,2只猫。这就是一个根据事物的共性使用数量来概括事物的例子。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徵来推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是,通过病人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种病毒。思维的这种能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必去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3超出感性的认识

  以上两种属性赋予思维的能力,已经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识范围。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的。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超出现实

  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在以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4思维的脑机制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集中 (辐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5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思维: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原词条中缺了比较的过程。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的过程。比如,把苹果和梨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都有着水果的特性,但在形状,味道等方面又各不相同。

  思维:有思维的三种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推理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陈出新出新的判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概念是基础,是思维的“细胞”。

  思维: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 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敏捷性是敏锐速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深度。

 

(六)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2、比较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例如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例如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图形无论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三角形。

  思维的定义: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4、具体化与系统化

  4.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就是具体化的表现,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4.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写提纲、列图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和完整。

 

(七)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间接性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事物为媒介,通过迂回曲折的认识路线,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例如,人们想了解明天的气象情况,就要观测今天的气象特征。“蚂蚁搬家蛇过道,老牛大叫雨就到”的民间谚语说明了动物的表现与未来的气象有关。民间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了解气象,现代气象科学则通过卫星云图和仪器检测等科学方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这就是一个间接的认识过程。其他如医生通过各种检测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化石遗迹推断人类的过去等等,也都是间接的认识过程。

  概括性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以集中的思维过程。同类事物是有共性的,归纳共性就是概括。例如,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这是从许多爱滋病患者的得病过程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性认识。一切公式、定律等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对共性的概括。

  间接概括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操作,只有人的大脑才具有这种功能。它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间接概括的认识使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个别事物中找到共性和规律,通过思考过去、分析现状、规划未来,从而作出理性的决策,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心理功能,也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八)信息论假说(思维的本质)

  Materialism

  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人们已经很深入地了解了物质与能量,而对信息的认识才刚起步。那么,信息是什么?它又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它有着怎样的作用?以下是我的猜想,希望对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有一定帮助。

1、信息的定义

  非世界三要素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不含世界三要素的邓宇们的信息定义.

  含三要素的信息定义:

  1.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逆Shannon信息定义;

  1.2.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Wiener信息定义的逆.

  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这只是对于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而言的,信息还有更深藏的本质。那么,难道信息还存在于四维空间(这里所说的四维空间不包括时间,而是空间的四维状态)中吗?是的,但要明确一点,信息只存在于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中的信息只是四维空间中真实信息的影子。信息大量存在于四维空间中,其本质是在四维空间中存在的一种信息子(informer,假想的存在于四维空间的组成信息的基本单位)的规则排布。

  信息是事件(corritor)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将在第三节中细作分析。

2、信息的性质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第四节将具体分析)。同时,信息又是广泛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整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信息还有专一性,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但相似事件的信息也有相似之处,其原因的解释需要信息子种类与排布密码理论的进一步发现。

3、信息论机制

  在平常状态下,信息子杂乱无章地分布于四维空间中。当三维空间中的分子摩擦碰撞时,其中的能量逃逸到四维空间中,启动了信息子的规则排布,排布好的信息子又将能量释放出来,进入三维空间,引起其他分子的摩擦碰撞,如此循环下去。如果被引起摩擦碰撞的分子恰好是决子(decider,决定事件的因子,如引起神经冲动的钠钾离子、引起雷电的电荷),并且有一定物质的量的决子被引起摩擦碰撞时,事件发生。当然,不同分子摩擦碰撞产生的能量不同,其引起的信息子的排布形式的种类也不同,因而决定的事件也不同。

  然而,在宇宙爆炸前只有信息存在,一个决定因素(现在还不了解这个因素是什么)导致了信息子的偶然规则排布,一部分信息子转化为能量(信息子转化为能量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只有在宇宙爆炸前或初期才能实现),能量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并继续转移转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因此,信息子的有序排布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摩擦碰撞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能量的传递是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4、信息论假说的实例

  4.1、思想与记忆:思想是我们一直捉摸不透的东西,而按照信息论假说来讲,思想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分子摩擦碰撞,引起了某些信息子的规则排布,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就是产生电流,引起脑细胞的活动,这便是思想的本质,当然,不同信息表现出不同思想。然而,这不等于我们的思想是早已限定好了的吗?其实就是这样。只不过我们脑中分子数量是庞大的,其能引起信息子的排布形式的种类是极其多的,我们现在的思想不过也只开发了很少一部分。现实中我们所谓的思想还要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需要通过一个完整复杂的调节机制将其表达出来,这个调节机制对于人类来说便是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我们能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出来。记忆是思想的特化,是信息引起摩擦碰撞的分子恰好是以前产生思想的分子(记忆的决子)时,以前的思想便会再次通过特定信息子的规则排布表达出来。这样看来,我们的思想是连续的,前一刻的思想直接决定了后一刻的思想,只是我们并没发觉也没有手段去发现罢了。

  4.2、生命现象:人的生老病死也可以通过信息论假说来解释。人生病其实是不融合分子(细菌或病毒)与体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成长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外界分子(如钙离子)进入人体内与体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衰老与死亡是细胞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其宏观表现为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进而影响人。

  4.3、预感与巧合:预感是思想的一种极特殊的形式,当脑中某些分子摩擦引起信息子排布后,信息并未释放全部能量,而是只将其中一部分能量先释放出来,引起预感决子的摩擦,剩下的能量则在另外的时刻释放出来,并由于与前一部分能量同源,恰好引起事件决子的摩擦,从而印证了预感。巧合也是一种极特殊的现象,其本质是信息释放的能量分为两半进入到三维空间中的不同地点,引发相同分子的摩擦,从而引起不同地点相同事情的发生,这一般出现在同卵双胞胎身上,因为其基因的相似性决定了其相同分子摩擦的几率较大。

 4.4、梦与不实印象(untrue impressions):梦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产生的思想,其本质也是信息。我们平时会产生不实印象,看到某情景感觉以前似乎发生过,可是以前却并没有发生,其实这是因为脑内分子摩擦引起信息,而信息并没有将能量马上释放出来,而是暂时储存起来,当另一时刻又有同样的分子摩擦时,其能量被激活,双倍能量释放出来,其中一半能量使我们思想,另一半能量使我们产生印象,这便是不实印象的本质。

  4.5、化学反应:一切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信息。几种分子摩擦引起特定信息,又引起其他分子摩擦,在摩擦中化学键断裂与形成,完成化学反应。

  4.6、命运与灵魂:古人相信命运,可能是冥冥之中感到在另一空间中我们是早已被安排好的个体,于是出现了人类对灵魂、神的遐想。

  5、信息论假说的意义

  信息论假说将物质与思想相统一,它是唯物主义发展所必经的一步,它用唯物的观点解释了人类一直无法弄清的问题。它自身只是一个假说,需要人类长时间去探索与证明,它自身也存在缺陷,需要人类的不断发现。也许它本来就是个错误,但它是人类成长的见证,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

  用信息论假说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使人类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有助于探索世界更深的本质。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经验,是人类跳出固有思想看问题的典范。总之,不管它是否正确,它都是人类的不朽之作。

思维的更准确概念

  思维是指高等动物及人类对事物反映和认识的能力。

  思维只有在人们反映及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才能加以理解和认识。

  思维对于人类来说有两种形式,(抽象)形式逻辑和(具体)辩证逻辑。

思维的哲学定义

  思维是主体的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

  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主体是有生命的物体,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实行者。生物主体具有行为的需要和能力,行为是生物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变化、繁殖、代谢、进化、应激、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主体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生物主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进化、运动和行为遵循的普遍规律。

  客体是同主体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的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是主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涉及的对象。客体对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是思维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思维行为的指挥者和领导者。思维意识是生物主体的生存意识同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融合产生的结果。

  主体意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神经指挥中枢产生和发出的指挥主体进行活动,以消除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实现生存和发展目标的意向、意念、方法、方案和命令。主体意识不仅包含着主体先天具有的生存意识,而且还包含着主体后天获得的知识。主体意识是生存意识同知识经过思维融合的结果。

  行为一般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

  思维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

  思维是我们从主体的日常行为中分解出来的,具有自身特殊规定的行为。它不仅是主体生存意识主导下的行为,而且是主体思维意识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生存意识和思维意识的共同表现形式。思维是思维命令的执行,是思维意向的实现,是思维方案的落实,是生存意识和思维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展现

  对于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来说,思维是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按照预定的目的、意向和方案,对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寻求和获取通过主体的行为消除客体[2]对自己的现实作用和影响,实现主体生存和发展目标所需要的道路、方法和方案的过程。

  对于低等生物、低等动植物和昆虫来说,思维是生物主体的准思维组织或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下,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和能力,对作用、影响和刺激自己的客体,进行生化、物理的作用和反应以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目标的过程。

  思维可分为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两种类型:

  潜意识思维是主体不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 潜意识思维也被称为无意识思维、被动性思维,它是各种生物普遍具有的原始思维方式,是生物的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中发生和进行的生化变化和反应,它不但遵循生物主体具有的生存意识规律,而且还遵循我们已知和未知的物理学、化学和光学的规律。

  潜意识思维是生物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作出的应激反应和变化,是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自动快速进行分析和处理。潜意识思维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

  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对生物主体的刺激和影响,是潜意识思维发生的外部原因。主体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和自然意识是潜意识思维发生的内部原因,当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激活主体具有的生存意识后,主体消除客体影响的目的立刻就会被确立,于是有潜在思维意识指挥的,有生存意识主导的潜意识思维发生了。

  潜意识思维的结果是主体的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中产生了指挥主体发生某种变化和运动的主体意识。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进化、分泌、自愈、趋光、行为都是在潜意识思维产生的主体意识的指挥下发生和进行的行为,潜意识被动思维是生物进化的秘密所在。具有生命和生存意识的生物主体,如果没有受到并发现来自客体的刺激、作用和影响,自身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就不会被激活,指挥自身有意识思维发生和发展的思维意识就不会被产生出来,生物主体就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各种变化和运动。

  例如,保存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植物种子 ,因为感受不到客体对它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虽然它具有生命和生存意识,但是却表现不出来任何生命的活力。

  对于人类和高级动物来说,潜意识思维除了产生指挥他们的有关组织和器官进行有规律运动的命令外,还产生了指挥他们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以做好处置客体准备工作的思维意识。

  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经过了长期的潜意识思维,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处理感知组织提供的信息知识的能力,升级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它们不仅能进行原始低级的潜意识被动思维,而且还能进行在思维意识指挥下的有目的的主动性思维。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有意识思维也被称为主动性思维,它也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

  指挥主体的思维组织主动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思维目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后,思维组织经过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出来的,指挥主体思维组织正确高效地进行活动实现思维目的的意向、方法和方案。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时总要想一想,然后才着手去解决,我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遇事三思而后行”。想一想、皱眉头、三思、是我们实行处置矛盾和问题前必定进行的思维行为,必须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

  有意识思维是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具有的思维方式之一。据观察和了解,有意识思维在人的全部思维行为中占有的比率大约是百分之十,潜意识思维占有的比率大约是百分之九十。心脏的挑动、肺脏的呼吸、胃肠的蠕动、腺体的分泌都是在潜意识思维产生的指挥命令下进行的。例如,当我们突然遇到惊吓,心跳和呼吸会发生不由自主地变化。

  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有意识思维发生的外部原因,主体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和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的思维意识是有意识思维发生的内部原因,当有意识思维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结合后,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有意识思维便开始了。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生产意识产品的生产活动。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以生存意识为主导、以思维意识为指挥,以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为原材料,以逻辑分析和逻辑推理为生产手段,生产指挥主体如何处置客体的意识产品的生产活动。

  知识原材料同思维生产出的意识产品有着直接的关系。知识原材料的数量和品质,决定着意识产品的的质量和性能。

  

受知识原材料的限制和制约,有意识思维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所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思维意识;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

  思维意识是思维组织经过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的,指挥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以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为主体进一步实施处置客体的行为做好准备工作的意向、方案、方法和命令。

  认识意识是在感知组织提供给思维组织的知识原材料不能使思维组织判明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使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发现正确处置客体的行为意识时,思维组织根据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生产出来的,指挥主体的感知组织主动收集和获取更多的客体知识,以满足思维组织生产意识需要的命令、意向、方法和方案。

  实践意识是在感知组织提供给思维组织的知识原材料足够满足思维组织判明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足够让思维组织经过对已有知识原材料的分析处理,发现处置客体的正确有效的意向和方案时,思维组织经过思维生产出来的,指挥主体的肌肉组织和运动器官进行活动,改造事物、变化环境、解决主体遇到的生存矛盾和问题的命令、意向、和方案。

  受知识原材料的限制和制约,思维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原材料的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有一部分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的行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有一部分不能够通过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预定目的。 根据意识产品能否指挥主体行为取得预期目的标准,思维所生产的意识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

  正确意识是以正确知识为原材料经过思维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是对主体具有正面意义和价值的、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预期目的满足主体需要的意识、意向、方案和命令。

  错误意识是以错误知识原材料经过思维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是对主体生存具有负面意义和价值的、不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目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例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了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思维,我么把主体的日常行为分解为思维、认识和实践三种相互区别各有特点的类型,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主体的思维行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思维、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整体,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后相继交叉进行的同一个行为。他们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完全相同之处。

三 智慧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1 智慧的分类

  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

  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

   1.1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1.2发现智慧,可以发现虽然本来就存在但还没有被认知的东西。有些科学研究,如天文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就主要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另外,新闻也属于发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1.3规整智慧,可以运用现有的规则如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方针、方法等来调整、梳理、矫正、改变已经存在的东西。如司法、会计、教育、培训、出版等都属于规整类智慧产业的范畴。

2智慧相关概念 

系统智慧:智慧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无智慧的质点组合搭构成某种空间结构,在外力场作用下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方向运动,同样质点数的情况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内耗与功效的大小决定了系统智慧的高低。结构越合理,内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统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智慧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局限用于人类,任何物体组成的体系都有智慧,只是高低不同。以沃尔马为例,沃尔马的零售系统相对于和它数量一样的零散的杂货铺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智慧的系统,因为沃尔马有一个各子系统密切互动的高效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产供销流程。

  人的智慧的高低,其本质也是取决于其脑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合理与否、思维方式(精神场的波动属性)优良与否和由精神场引导的行为结果功耗比大小。人的智慧是内精神场与外精神场相互作用内精神场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的结果。在外精神场以及时空的共同作用下,人的智慧的高低可以改变。

3相关故事

  3.1、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见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句话给人不无裨益。在无际大师的开导下,青年终于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等,让自己轻装前进。

  3.2、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感悟: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3.3、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感悟:和整体协调,跟整体移动。这真是对“随波逐流”的全新认识。

  3.4、古时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5、从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顿时心烦意乱,心想:真是晦气死了,这次考试肯定无望了。而另一个见到黑漆漆的棺材,却笑逐颜开,心里念叨着:“棺材,棺材(官才),这次我肯定会高中的。”结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孙山,后一位金榜题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无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情好,阳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畅。

  3.6、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地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感悟:故事中的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则是哥哥,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人生之旅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应当知道,在前进的大道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3.7、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根本不讲求方法,方式,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3.8、有个叫理查派迪的赛车运动,当他第一天赛完车后,抑制不住兴奋地向母亲报告了比赛的结果。“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赛车参加了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妈妈,”理查抗议道,“有这么多的车参加比赛,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这样的成绩难道不算很好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成为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手,他创造的多项记录至今还无人打破。

  感悟:“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理查派迪跑在最前面。如果你渴望更大的成功,那么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高不可攀,没有什么不可超越。无数事实都说明,你确立的目标越高,你最后的收获就越大。我们时时也拿理查母亲的话暗示自己吧:用不着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3.9、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原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无法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集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至力竭气绝而死。

  感悟:老鼠和狐狸的行为应该赢得我们人类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由于自身的原因,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恶感,应该反躬自省。作为自然界的创造物,人应该融入自然、适应自然,而不应该破坏自然、违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