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手机维修学徒:李貢銘老師部落格 | 靜坐的深度探討(七) 疼痛問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2:05
靜坐的深度探討(七) 疼痛問題

脊髓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由于交感神經和部分副交感神經發源于脊髓側角和相當于側角的部位,因此脊髓是部分內臟反射活動的初級中樞。實驗時在脊髓頸部「第五節段」以下離斷的動物,手術后暫時喪失反射活動的能力,進入無反應狀態,這種現象稱為「脊髓休克」(註)。通常若是盤腿容易有疼痛反應者,就得檢查「第五節段」的部位,雙手姆指按住骨節處,然後搖動身體左右,即能具有調節神經系統的功用。

脊髓休克的主要表現為:在橫斷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緊張性減低甚至消失,血壓下降,外周血管擴張,發汗反射不出現,直腸和膀胱中糞和尿積聚,說明動物軀體與內臟反射活動均減退以至消失(註)。以後,脊髓反射活動可以逐漸恢復,恢復的迅速與否,與動物種類有密切關系;低等動物如蛙在脊髓離斷后數分鐘內反射即恢復,在犬則需幾天,而在人類則需數周以至數月(人類由於外傷等原因也可出現脊髓休克)。「反射恢復」過程中(註),首先是一些比較簡單、比較原始的反射先恢復,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然後才是比較復雜的反射逐漸恢復,如對側伸肌反射等。反射恢復後的動物,血壓也逐漸上升到一定水平,動物可具有一定的排糞與排尿反射,發汗反射甚至亢進。這些均說明脊髓可以完成部分內臟反射活動,例如血管張力反射(維持血管緊張性以保持一定的外周阻力)、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發汗反射等。但是,這種反射調節功能是初級的,不能很好適應生理功能的需要;例如,基本的排尿反射可以進行,但排尿不能受意識控制,而且排尿也不完全。所以,內臟活動更完善的調節必須有較高級中樞的參與(註)。

註1:脊髓休克,也常見於靜坐的過程中,那是因為溼氣過重,暫時停留阻塞所致,雖然暫時不妨害身體健康,若不繼續練習的話,也恐怕未來有導致中風的危險。依據密宗的練習法,當學者遇到這樣情況時,可以吸氣,然後閉住氣,觀想著太陽的光熱在心輪處,在忍不住氣時,大力的喝出聲來,即能解開當時的狀態。就類似心臟近乎停止呼吸時,咳嗽能有解救的效益。

註2:血壓下降,外周血管擴張,發汗反射不出現,直腸和膀胱中糞和尿積聚,說明此處脊髓受到壓迫錯位時,即有軀體與內臟反射活動均減退以至消失的症狀。(在密宗練氣法中正在心脈輪的位置)反過來說,壓住此處練功之後,即有改善血壓下降、外周血管擴張、不發汗、直腸、膀胱、大小便囤積等毛病的方法。但西醫學或一般人,就無法深入探究如何是恢復狀態或詳細的過程,對人來說是數週或數月的時間表,大家就得留意脊髓環節與氣的關係,亦唯有修道家方有自行調理的智慧。

註3:這裡就得好好研究,不然修煉到達氣飽不思食或不睡覺的時候,恐怕你就以為快死掉了。這裡說:「軀體與內臟反射活動均減退以至消失!」這是病態,但對於修煉者來說是控制住神經主軸而發生,外邊不懂的人,就以為快死的狀況。

註4:反射恢復,就是神經受到刺激之後的動作,說明靜坐氣動之後,包括所有的身心行為反應。而其影響的範圍,則包括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然後才是比較復雜的反射逐漸恢復,如對側伸肌反射等。反射恢復後的動物,血壓也逐漸上升到一定水平,動物可具有一定的排糞與排尿反射,發汗反射甚至亢進。若有罹患這些疾病者,經過練習練氣之後,自然能無藥而自癒。

註5:所謂較高中樞神經的控制處,就是以腦袋瓜為主軸。當你練習達到心息合一時,即有調節中樞神經的能力。某些器官能以中樞神經的觀想光色來做調動,這是密宗上乘修法中的技術。

以上為其神經痛感的主要特點,但實際上,有的患者疼痛的程度較輕,比如像針刺的感覺,又如像要被拉裂般的感覺,或像燙傷後的那種疼痛感。有的人在發作後,會有尖銳的餘痛,通常以壓痛點產生餘痛的機會較多。但事實上,練習靜坐在人體上發生的痛感,除非刻意施以高難度的行為,不然身體都算是輕微的痛感作用。若是不慎造成損傷的話,就得好好休息,讓身體主動的修復;至於是否需要服用藥物來治療,就得看損傷的狀況而定,千萬不可動不動就找上庸醫隨便吃藥,這樣反而有損傷器官自動修復的機制。這箇自動修復功能,就是所謂的免疫系統,但免疫力往往是在健康的身體上有用,這是大家所要謹慎的。

當有餘痛存在時,皆因病狀或體質的差別,除因病症的輕重之外,也是因為複雜而又相混的各種神經反應作用,傳達痛感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若以靜坐後生理反應來討論的話,各種神經痛感的反應,都算是身體主動修復的健康狀況。

事實上,神經痛概括只有二種類型:具有他種病症的症狀式神經痛,與原因不明的真性神經痛。

過去神經痛是相當重大的病症,若有原因不明的疼痛,多半都以神經痛視之。事實上,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屬於真性神經痛,查不出它的原因。但雖然不明其發生原因,人們仍不放棄尋求之心,繼續研究,因而同時也產生許多假設性的說法。

假說之一,是血管痙攣說(註)。

註:腦血管痙攣(cerebral angiospasm)是指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和出現血流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痙攣而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旋渦減速時症狀消失。但一些醫學家認為由於腦血管結構的特殊性,不易發生痙攣。

因為血管突然痙攣,便會在該處形成貧血現象,組織液的酸、鉀量增濃,並釋出組織胺,於是就造成劇痛的現象。還有因為食物中毒而引起的痛感,使全身紅腫、發癢的蕁麻疹,對神經中的血管也會起相同的作用。有如靜坐時,兩腿交叉雙盤,在受到壓迫之處,就有紅腫或發癢的情形,當體內排水失調或兩腿濕氣較重時,紅腫的部位還會持續的發生,若是有此現象時,就得擦藥治療,並且留意飲食,不可多食海鮮類或躁熱性的食物。

這也就是所謂的「過敏」現象,人的身體若經常受到相同的刺激,就會產生敏感,而引起種種異常的反應;醫學研究顯示,過敏反應會使人體組織產生許多組織胺及乙醯膽鹼等物質,刺激到神經的反射區,可能就是這些物質所引起的作用。所以說修道少吃是有益於健康的,尤其是現代食物多數參雜有化學添加物防腐劑,也有可能造成過敏體質。

某些人易發生過敏反應,這是因為其體質屬於過敏性體質,它與「植物神經」的異常也有密切的關聯。但呼吸道的過敏性情況,多數是屬於呼吸方法的問題,若能從呼吸法上做修正,亦有快速調節的益處。

事實上,發生神經痛者,較多數均是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他們容易感冒,經常下瀉、腹痛、或有不明究理地發燒情形,有的還因得蕁麻疹而引起風濕病,但都不曉得這是身體濕氣較重的緣故。若有此類型的體質者,建議他要多運動,或做局部性的按摩,這樣就能有紓解的效果。

過敏性的體質也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發現病人的親屬也常有神經痛、氣喘、風濕痛的病例。有可能也是生活作息所導致的非遺傳病症。

症狀性的神經痛,多半是神經發炎所引起。

周圍神經病變引起並放射至該神經支配範圍內的疼痛,皆稱為神經痛。

病因不明者稱為「原發性」神經痛,有明確病因者稱為「繼發性」(或症狀性)神經痛。病變部位可在神經根、神經叢或神經幹。常以病變所涉及的周圍神經來命名。其他局部病變刺激末梢感受器引起的局部疼痛和中樞神經系統感覺傳導通路病變所致的軀體痛,一般不屬於神經痛的範疇。

註:神經根①泛指周圍神經與腦或脊髓的連接部。②臨床上常習慣地特指脊神經根。每一對脊神經都有一對前根和一對後根。前、後根在椎間孔處匯合為脊神經。前根屬運動性,後根屬感覺性。故神經根受損後,可出現感覺或和運動功能的障礙。
腰椎疾病的症狀(錄自於http://www.medtronic.com.tw/TW/Therapy/GS/back_symptoms_radiculopathy.htm網站)

神經根病

醫生們使用脊髓神經根病來描述由於神經根疾病而導致的疼痛,以及其他一些如四肢麻木,麻刺感,無力等症狀。神經根是「脊髓束」的分支,「脊髓束」沿著脊柱的每一節段,將信號傳到身體的其他部分。“ Radiculopathy ”這個詞來源於兩個拉丁詞語,一個是“ radix ” , 意思是樹之根,還有一個是“ pathos ”,意思是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是由於突出的椎間盤或腰椎退行性變造成神經根,直接受壓並產生了發炎。脊髓神經根病表現為四肢由神經根感覺神經纖維支配的皮膚的疼痛和麻木感,以及同一神經根支配的肌肉的無力感。通常神經根病患的體力是有虛弱的問題,所以在練習靜坐時,對於生理反應較為敏銳,這是必須留意之處。疼痛涉及到的神經根數目從一根到幾根不等,同時還能影響雙側軀體的感覺。

通過感覺和運動神經實驗,對神經根的分布進行圖示描述,然後就能根據檢查是症狀和反應的分布來對病變神經根進行定位。

症狀

坐骨神經痛是腰椎脊髓神經根病最常見的症狀。這種疼痛能從腰背部放射至臀部,進而下傳到腿部和腳部,通常右腳的疼痛反應較為敏銳。感覺症狀要多于運動症狀,如出現肌無力,則提示神經受壓較為嚴重。疼痛有不同的性質和類型,有的表現為鈍痛,酸痛,「定位不準」;有的則是銳痛,燒灼痛,「定位準確」。脊髓神經根疾病能提高觸覺敏感性,也能使人感到神經根支配區域的皮膚麻木。如果您的腰背部疼痛同時伴有麻木感,麻刺感,尤其是伴有腿部肌肉的無力感,說明您的病情比較嚴重,應引起注意並去請醫生詳細的檢查。

僅此提醒已被診斷罹患神經根之病患,不能直接練習靜坐法門,建議從動功法入手為宜。

註:神經叢 nerve plexus 為解剖學上的名詞。是由分散的神經網的狀態進化而來,是動物體某些特定部位的神經細胞所構成的細胞群。在無脊椎動物中,見於水母的傘內緣。脊椎動物,指末梢神經在基部附近或末梢部,既有分支又有相互吻合,而形成的網眼狀的結構。脊髓神經的前支是以進入鰭和四肢的神經群為中心而形成的。神經叢有頸臂神經叢(由頸神經形成)、腰骶神經叢和陰部神經叢,在神經末梢部的神經叢中,自主神經構成許多神經叢,著名的有心淺、深神經叢(plexus card-iacus superficialis et profundus),分佈到腹部各臟器的腹腔被經叢(plexus soeliacus),進入位於腸管壁內的腸管平滑肌中的奧厄巴赫氏神經叢(腸肌神經叢)和麥斯納氏神經叢(粘膜下神經叢)。腹腔神經叢又稱太陽神經叢(plexus solaris)。在血管上,神經叢亦高度發達。

註:股神經幹痛在臨床上並非少見,尤以中年女性為多發。

除坐骨神經幹外,下肢股神經為最大的分支,起源於腰2、3,4神經,沿腰大肌、髂腰肌下行,自腹股溝韌帶下方進入股三角(位於股動脈外側),再由此分出感覺支和運動支(圖1)。
1.感覺支 有以下兩個分支:
(1)股前皮神經:分佈於大腿下2/3前內側皮膚。
(2)隱神經:分佈於膝,小腿及足部內側皮膚。
2.運動支 主要支配髂腰肌(已在盆腔內發出),縫匠肌、恥骨肌和股四頭肌。

有些人,當洗臉、刷牙或進食時,會突然感覺一側顏面部的劇烈性閃痛,持續約幾秒鐘,難以忍受。靜坐的時候,也會有相同的情況,但那些都是屬於生理上的自然反應作用,除非你沒有勤加練習,或有練習過度時有這樣的生理反應。有些人在吞咽、說話、轉頸時,誘發一側或雙側頸痛,持續數日或數周後緩解,疼痛還可由咽部向後放射。上面兩種情況都是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也叫做神經痛。但以練習靜坐後發生類似的情形,不可一概而論之。然其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都包括在神經痛範圍內。

神經痛是常見的神經症狀之一,它是周圍神經病變引起並放射 107 點至該神經支配範圍內的疼痛、病變部位,可分別從神經根、神經叢或神經幹中傳導。有的神經痛症狀,可隨咳嗽、打噴嚏和用力時激發或加重疼痛,甚至可因持續某一姿勢或體位而加重疼痛,有時由於脊柱結構病變( 如椎間盤突出)引起根性神經痛後,使脊柱活動受限,或活動時疼痛加劇。常見的神經痛為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這就是為何要求學習靜坐者,務必遵守標準的靜坐姿勢,及調節正確的呼吸法,還配合體位法的練習,來協助身體神經系統的正常化。有些外行人還以為靜坐可以隨便的坐,殊不知,若是呼吸及姿勢錯誤,就有可能導致脊柱錯位而損傷神經系統。

三叉神經痛,以第2支疼痛較多見,年齡以40~50歲為多。病人出現一側顏面部驟然發作性閃痛,為時數秒到十幾秒。自述似乎為燒灼樣的疼痛,難以忍受。常於發作時間用手搓揉痛側顏面,以期減輕疼痛。由於經常揉搓,顏面部皮膚變粗糙,有時亦有眉毛脫落的現象。發作時間有間歇,間歇時間長短不一,輕者可數日或數周發作一次,出現較長時間的間歇。疼痛可因洗臉、刷牙、進食等動作而誘發。現代治療法,一般以維生素肌注營神經,或手術切斷神經等等。

講到顏面神經,在練習靜坐或練氣時,若有顏面稍癢或灼熱的情況,其實就是這裡所謂三叉神經痛的現象。

坐骨神經痛,其疼痛發作可沿臀部、股骨後側、小腿外側、足背等呈放射性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下肢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當足拇趾向體側後曲時,減少腰部與患肢活動,或點按環跳(股骨大轉子高點至尾骨連線外1/3與內2/3交界處)。對於靜坐者來說,坐骨神經的部位最重要了。如果姿勢不對,就有可能導致坐骨神經錯位的痛感出現。

肋間神經痛,可由肋骨骨折、胸椎轉移性癌、帶狀疹等引起。因帶狀疹引起的,可見到在此疼痛區域內的皮膚損害,有成堆的簇狀疹,皮疹間皮膚正常,嚴重時可有滲出或紅腫。因此治療肋間神經痛時,應以治其原發病灶為主,其次 可針對疼痛進行治療,以減輕局部症狀。

不論藉何種方式,大部分的神經均能傳達痛感。但這並不表示,全身都可能發炎而產生神經痛。根據醫療統計,神經痛多半發生在臉部、背部、肋骨間、腰及腳等部位。

既然多數人的疼痛均發生在這些地方,可見其中必有某種共同的原因, 自年齡方面來說,多半是進入初老期後,才發生神經痛的病症。這裡就要注意了,不要只懂得談養生,而忽略退化性是造成身體老化的主因,所以更顯得練習靜坐法的重要主旨。

人到40歲之後,即進入所謂的初老期,肉體開始漸漸老化。雖然有因生活環境、天生體質的不同,所造成的個別差異,但日常生活對人們精神上、肉體上的影響,仍會使身體各部組織的機能開始衰退。練習靜坐法,最初也在於講究恢復的功用上,這是學子必須注意的地方。

人類的神經細胞受到精神上的刺激,透過神經系統,影響到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這種精神上的刺激,即成為招致肉體老化的原因。然而,練習靜坐法,卻能穩定周身的神經細胞,還能降低受到刺激的情況,所以自然具有延遲老化及恢復健康的效果。

而肉體上,如神經細胞與侵入之細菌相抗衡,也會減弱組織細胞的代謝與更新功能,結果無法自行防止老化,反而會加速其進行。靜坐具有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這就是所謂陽氣與運氣的效益。

這種神經細胞的老化,馬上形成動脈硬化或血管障礙跡象,由於血液迴圈不良,體內產生的廢物即無法充分地排出,各組織的新陳代謝功能衰減,結果抵抗力也因之降低。在中國養生學中,不斷重複的敘述說明飲食與心性的修養,並且教導各種練習身體的姿勢,就是早已發現如何修復神經細胞的方法,大家不妨勤加練習,自然能促使新陳代謝及增強抗體的效果。

若有神經痛的情形一直重複,那麼身體各部器官,便會產生種種機能障礙與病徵。不過正常的生活習慣及柔和的運動,可以使這些不良影響減弱,即能延緩老化的現象。若是靜坐法門練習能得切,就更能懂得如何消除機能障礙的道理。

血液迴圈不良,不但造成老化現象,迴圈異常也是神經痛最大的原因。

神經痛發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由日常生活中的致病因素,長年累積下造成的。(參考鏈結:http://www.0514zx.com/jbdq/yljb/2009-10-04/jbdq_588037.html)

這樣一連串討論下來,我把摘錄的部分文字給修改,主要不讓專業性的醫學知識給嚇壞大家,那些都是在說明這箇身體的機制,並沒有跳脫身體的範圍,所以大家不必驚慌,而且要有專業化的知識,這樣練習靜坐起來,就沒有那麼困難。

講了半天,不曉得大家已能理解神經痛感與靜坐的關係?或是仍然誤解靜坐是導致脊骨彎曲錯位的緣故。這裡還要提大家,靜坐發生效益時,最大的效應就從神經細胞上做改變的,有關更為詳細的討論,必須具備基本醫學常識及相當的靜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