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正威丸是真的假的: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 陕西一条龙 / 第26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6:43
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共37页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31 20:09  (二)、橙子
  橙子和柑橘是近亲,它形状形状比较圆些。皮比较难剥。果肉呈淡黄色。橙子味道一般比较酸些(当然现在还有比较甜的甜橙)。有些北方人把橙子和橘子分不清,看到橙子也叫橘子,它们虽然相近,但还是有区别的。
  
  橙子皮难剥,却引来一个香艳的故事。北宋周邦彦有一首词《少年游•感旧》:“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橙子用手难直接剥开,于是用上锋利的并州水果刀(并州产好刀,杜甫道:“焉得并州快剪刀”)那时橙子都比较酸些,为了增加甜度,剥开橙子给上面撒些盐,正如俗语说的:“要想甜,加把盐。” 浙江产盐雪白,更衬托的橘子的精美。女子手指纤细把新鲜的橙子破开。床榻上围着华美的帐幕,带着人身上的暖温。兽型的香炉飘出烟,烟中带清香气味。让帐幕中充满蒙胧。一对情人,相对而坐,互相的吹笙,吹出美妙的音乐。接下来本来是男女情事,但是作者认为可能是少儿不宜。于是加上省略号,笔头一转,转向下一情节。
  
  已是半夜,月亮星稀。二人相拥而卧,女子低声问到:“这么晚了,你回去也没处借宿。现在已经是三更了,深秋天寒,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你看现在街上都没有人,多危险啊。我心儿真的放心不下,你现在就别走了。
  
  这首诗里的女子,心细、手巧(剥橙子剥的好)、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语言把一个聪慧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南宋张端义《贵耳集》上说:“民间传说,这词和宋徽宗、周邦彦与李师师之间的艳事有关。
  
   故事说的是:李师师受到宋徽宗宠爱,为此宋徽宗专门设计一条地道从皇宫通到李师师住处,有一天周邦彦先到,突然宋徽宗也来了。于是周邦彦只好躲在床底下。在床下,周邦彦听到下面的情形,徽宗带了一颗橙子,说是江南刚刚进贡过来。李师师剥开橙子,两人分食之。并且二人谈论音乐,风流一时。这个情形就被周邦彦写进词里(周邦彦怎么不嫉妒?)。
  
  后来李师师把这首词唱给徽宗听,徽宗问是谁写的,李师师没注意,随口说出是周邦彦。徽宗大怒让蔡京给周邦彦安上罪名,逐出京城。李师师前去给周送行,回来时,徽宗问师师何去?师师说:“送邦彦去了。”徽宗问有词否,如有,让师师唱出。听到师师唱完邦彦词后,徽宗很受感动,并知师师并不想让邦彦走,于是就撤回命令,留下邦彦。
  
  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并不可信。张端义就在后面写下按语:此系当年传闻,不足为信。”
  但邦彦和师师关系的确密切,二人有着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宋人笔记中就多有记载,邦彦朋友也记有二人之事,可见虽然橙子故事虽不可信,但二人关系应该是事实。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破汴梁,俘徽、钦二宗。金人素闻师师美貌,把她献于主帅。主帅欲占之,师师不从吞金簪自杀,后被慈云观尼姑救活。后来师师流落南方,遇到邦彦,二人想起旧情,忍不住眼泪纵横。《耆旧续闻》中还说“师师欲委身而未能也”,是因为周妻说师师是烟花女子,死活不依。自此师师与邦彦从此分别,天地茫茫再未相见。
  
  李师师后来住居在江浙一带,一日收到邦彦手书一封,拆看一见,是一首充满哀情的词《解连环》,词中言到:
  
  “怨怀无诧,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保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浙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连环是我国自有一种游戏,它把一系列金属器件串联在一起,得要很巧妙的手法,才能把它一个个拆开。能解连环,代表着女子的心灵手巧。夕日两情相悦的一对,现在却天各一方。燕子飞去,小楼空空。锁扣撒满尘埃,床上早已凌乱不堪。当年的甜言蜜语,已经成一种思念。现在我周邦彦只能在此生每日对着花儿饮酒,为伊人落泪。
  
  李师师看过泪流不已,泣不成声。不久以后撒手人寰,香魂飘去。
  周邦彦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词委婉动人。橘子能引发这么多故事,真让人感叹。
  
  最初古人是橘橙不分,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才区分了橘和橙。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中国橙子被引入美国,形成了著名的佛州(佛罗里达州)甜橙。
  
  橙子味美多受文人的追捧,人们常用橘绿橙黄比喻美好的时光。橙子成熟之时还是菊花飘香的季节,为此宋代韩元吉在词中写到:“菊美橙香还封酒。欢情似、那时重九。楼上清风,溪头明月,不道沈郎消瘦。”鲜美橙子加上美酒,还有那美丽景色。让人痴醉在此,人怎能不消瘦那?
  
  橙子成熟之时,蟹儿正肥。吴潜写了一首虞美人,词中写到美貌女子在船上等待心上人,无计消愁情形。词中言到:“橙黄蟹熟正当时。想见双溪风月、待人归。”那个人也是,有美人相伴,加上美食,美景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还不来。真是一声叹息,当然如果此人有家世就另当别说。
  
  橙子富含维生素C是不错的美容食品。在国外它销量在柑橘类水果中居第一,其很大一部分被榨成果汁。橙子汁在美国是重要的农业期货产品,它的价格直接影响着美国国内饮料行业的收益。
  
  现在中国也刮起了饮用橙汁之风,成为一种时尚。如有条件最好自己鲜榨橙汁,这样橙子的营养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买橙汁建议大家最好买大厂家的产品。因为好多小厂家是用色素和香精勾兑“橙汁”。大家要多吃橙子,它是绝对的健康食品。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8-31 20:11  (三)、柚子
  柚子同样是橘子的近亲,柚子个头很大,皮厚,瓤白而晶莹。柚子有的品种一个可以有好几斤重。柚子上丝络苦味很重,吃的时候得要去除干净。柚子气味清香,味道酸甜,带着一股凉润。深受人们的喜爱。
  
  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十分耐储藏,一般可以存放三个月而不失香味。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故此它还被俗称为“团圆果”。它是中秋节的应景水果。
  
  柚子在中国种植的历史很悠久,远在公元前的周秦时代就有种植,由于它和橘子、橙子区别比较大,所以它没象橘和橙那样被混淆,由于它常常和橘子作为南方献予王室的供品。所以它和橘子常并称在一起,汉代古乐府上就有“橘柚垂华”。吕氏春秋上说:“果之美者.云梦之柚(云梦指的是现在洞庭湖,古人称它为云梦泽)”。《列子•汤问》说:“江南有一种大果树,它名字叫柚,它在冬天依然碧绿,味道酸甜,食其皮上汁水,可以治疗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唐代崔湜写过八月中秋的柚子,诗中说道:“曲渚飏(飏通扬)轻舟,前溪钓晚流。雁翻蒲叶起,鱼拨荇花游。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幽寻惜未已,清月半西楼。”
  
  诗中描述这样的场面:“江面上小洲使得轻舟弯曲前行,水面旁陆地上有垂钓的人。大雁从水面飞过让蒲叶卷起。鱼儿在荇花中游动,湘南柚子闪耀着金黄色光芒悬在树上,闺楼外折下火红的石榴。可惜幽静中却没有思念的人儿,此时月亮照亮了半边西楼。”这首诗描述了秋日优美景色,含蓄的描述诗人对佳人思念。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就有“雁宇回时,月满西楼.”。化用了诗中最后一句,表述大雁返回南方,月亮照亮自己住的住处。却不见夫君,同样表达了对人的思念。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有健胃化食、下气消痰等功用”。它也富含维生素C,它和橙一样有着健身美容的功效。柚子受到人们推崇,重要的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有着吉祥的含义。南方有的地方人家如有孩子,就送柚子,以求孩子平安有福。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9-03 12:53  水果系列十五 甜蜜诱人——枣
  农历八月,天早已不那么燥热。老家院子里传来啪啦啪啦的打枣声。人们长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儿”,此时枣已经个个红而饱满,甜如甘蜜。现在枣只是虚挂在树上,用竹竿一划拉树枝,枣就一个个掉落在地上。人们把它们捡起来。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把它们摊铺在院子里,或者房顶上,晒成红艳艳,皱巴巴的大红枣。
  
  关于晒红枣,中国古代诗人有很多描述。唐朝的孟郊与韩愈秋日在一起饮酒联诗,孟郊吟道:“村稚啼禽猩。红皱晒檐瓦,” 这是一幅乡村的画卷,村里孩子在啼闹,房檐上晒着刚刚打下红枣。
  
  与此相同白居易写了一首《闲坐》描述了农家生动的景象:“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秋日里村舍里鸡犬相鸣,儿童嬉闹。我敞开衣服,闲坐在槐树底下乘凉。庭院晒满的红枣,人家问我以何称呼,我说我是田舍的耕种的农夫。”诗人都颇喜农家,因为朝堂上你争我斗,太伤人感情。怎比得上乡下悠然自乐。但是这多是诗人被贬后,自我解脱心里安慰,一但入了朝堂,那奢华的生活让大多人是痴迷的,必定乡间生活过于清淡。真真能做到超脱凡俗人寥寥无几。
  
  枣长被贫民百姓储备用做充饥之物,陆游为此写下一首《自嘲》:“朝餐未破百瓮齑,晚饷犹存两囷枣。舂粳但傋翁作糜,储帛才堪孙裂褓”。陆老先生一天只能吃瓮里腌制咸菜,存着两囷枣以防什么时候断粮,傻老头只能煮粥喝,储存布只够孙儿的小衣服。陆老先生这是在苦中作乐。
  
  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在院子里种了几棵枣树,西邻有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妇人经常来院里打枣,捡枣食。杜甫很是可怜,经常挤出一些粮食周济她。他准备搬离此地,就把院子送给自己的亲戚吴郎。刚刚把院子托付给亲戚,侄儿就在院子里扎起了篱笆。杜甫心中难受就写一首诗劝阻侄儿:“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首诗是杜甫含泪劝阻自己侄儿,他告诫侄儿,人家取枣任人家取,没有吃的没有儿女一个妇人,要不是贫困怎会如此。这样做虽是防止外面来人,但你扎上篱笆这太不好。想到妇人穷困和自己坎坷,诗人不由在马上流泪不止。杜甫悲悯怜人,有一颗博大胸怀。正如他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种植枣历史很悠久,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广泛种植。《诗•豳风•七月》就写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就是八月是打枣,收枣的季节。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王室的庭苑就多种枣树。秦国有一年发生饥荒。丞相应侯就对秦王说:“请把大王家庭苑里收获的枣和栗分发给饥民。”
  
  枣还被人当作毒药媒介。三国时,曹丕刚刚登基为帝,其兄弟曹彰手握兵权。曹丕十分忌惮他的骁勇壮猛。有一次他们就在母亲卞太后住所一起下围棋。曹丕准备了鲜枣,二人一块食用。曹丕之前已经把毒药藏在枣蔕中,自己知道那些没毒,那些有毒。曹丕自己挑没有毒的吃,而曹彰不知道,有毒的,没毒的都吃进去。一会曹彰就中毒发作。卞太后看见后就要水以救曹彰(大量饮水后,让他呕吐,排除毒物)。但是曹丕已经提前下令,毁掉所有的容器。卞太后没有办法只能光着脚跑到井边找水,但是依然没有工具汲水。不久后曹彰就魂归西去。这个故事出之《世说新语》,可信程度令人怀疑。但是曹彰壮年暴亡,的确死的不明不白。
  
  枣自古受到人们欢迎,枣除了鲜食外,常用来做甜点。陕西关中地区,用枣做成甑(zeng)糕,它是用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色泽鲜艳,红白相间,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受到人们特别喜爱。用枣做的甜食很多,如枣粽子、枣年糕、枣花糕、长寿糕等等。
  
  在北京有一种烤枣,,朋友曾经给我带过一些。它用鲜枣烤制,去核,里面放着花生仁。吃起来甜中带着清香,特别好吃。
  北方枣本身甜度大,大多晒成干枣以供食用。南方的枣虽然甜度不大,但适宜做蜜枣。枣还可以做成酒枣,人吃了可以气舒神爽。日常生活中,用红枣饨鸡、鸭、猪脚等,甘美滋补。
  
    河北产一种金丝小枣特别好吃。这种红枣皮薄肉厚,汁多核小,果肉青红色,肉质细而脆,味道甘美,剥开有金黄丝牵连,食之香甜如蜜,故称“金丝小枣”。是生吃枣中的佳品。
  
  枣很有益于身体健康,民间相传有“天天吃三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之说。中医认为枣可以养血、益气、安神、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常将枣用于补气补血的药方中。
  
  枣木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枣树一般生长很慢,碗口粗的树干,需要长上几十年。枣木虫不易蛀,是制作家具和木雕的良好原料。古人还常用枣木做轮轴,白居易在《杏园中枣树》中就说:“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另外古代刻书多用枣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就常说付之梨枣。
  
  秋风之中,鲜艳的红枣给人大多诱惑,让人垂涎欲滴。宋代吴文英曾经写道:“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葱葱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这是一位佳人打下新鲜的红枣,等着意中人来。银河横在天空,繁星点点。但相聚总是短暂的,给人留下更多惆怅。最后词写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相思愁绪怎能一时消解。以鲜枣款待心中所爱之人,可见枣的诱惑力。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1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