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宝: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48:20

中国传世人物画:清代卷(三)

《钱东像》 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钱东字东臬,号袖海,又号玉鱼生,浙江杭州人。他与改琦之间相聚的时间虽不长,但情谊甚笃。此图为1823年改琦寓居扬州时为钱玉鱼的写照。因改琦对钱东的个性十分了解,所以能很好地表现出钱东与凡尘悬隔的“禅定遗照”。画面上人物趺坐于“贝多罗”树丫的“蒲团上”。钱东敛心,参禅,澄性养身,超脱世尘,面壁成佛的形象,反映了玉鱼老居士虔诚于佛心的志向。而旁边石案上放着的贝叶、经卷和灵芝、石磬之物,更是为了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元机诗意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99.3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机诗意图》描写唐代女诗人鱼元机,元机字幼微,为唐代长安的名妓,好读书,聪慧有才思,其诗有名于时,补阙李亿纳为妾,后失宠,遂入咸宜观为女道士。一生饱受挫折,历尽沧桑,然她却是位富有真情才思的女子。画家题“元机诗意”,秋宝老人有此图,今在荛圃处,秋宝老人,即余集(1738—1823)号秋室。改琦是根据秋室画本而作的。画面上鱼元机坐在藤瘿椅上,手执诗卷,似在默默吟咏。

 

《宫娥梳髻图》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88.2厘米 横2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改琦是位善画仕女的能手,他远学宋、元、明诸家法,曾临写李公麟白描,但在总的格调上,还是倾向于唐寅、仇英以秀润飘逸的情致气韵。此画中的宫娥形象清秀而纤弱,敷色清雅。

 

《秋风纨扇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 横37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全图弥漫着清淡静穆、幽冷的艺术氛围,增添了高蹈出尘、超妙欲仙的画面效果,是改琦肖像画中的精品之作。表现了闺秀悲秋等不同的情态,又传达出一种共通的幽怨伤感思绪,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

 

《靓妆倚石图》清 改琦 绢本设色 纵83.2厘米 横27.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一靓妆女子斜欹在青石上,姿容娇柔而美丽,却有一种幽怨哀愁溢于画面,衬以翠竹郁郁,更增加了画面的幽静和清雅。

 

《仕女图》清 改琦 纸本设色 纵33.5厘米 横2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家松江(今上海市),工人物,佛像,仕女,笔意秀逸潇洒,著有《玉壶山房词选》。此轴是典型的清人仕女画风格,人物强调纤瘦、清秀,面庞椭圆,疏眉、细眼、小口。

 

《红楼梦人物图》清 改琦 纸本墨色 纵25.4厘米 横19.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改琦宗法华 ,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弱,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此《红楼梦人物图》描绘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的形象。

 

《平安春信图》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68.8厘米 横4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画风写实,工整富丽,兼具中西绘画之风。虽然并未在清代蔚然成风,却也吸引了很多人竞相模仿。《平安春信图》中人物写实,动作略嫌呆板,却有西画的凹凸感和体面感。画中几案树石参用中国花鸟画法,画风靡丽而略显滞闷。

 

《弘历观画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纵136.4厘米 横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弘历坐在浓荫下凝神聚气 观看丁鹏所画的《洗象图》。画中人物衣纹用笔也似丁氏之《洗象图》一样用战笔流水描,画里画外,达到统一一致。人物脸部用西洋的明暗凹凸法来表现,很有立体感。

 

《大阅读》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 明暗交织,立体感极强。此图的绘画技法以欧洲的为主,但题材内容却纯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

 

《玛斫阵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此图工笔设色,充分体现了西画技法的特点。作者刻画得极其细致,连人物眼睛中的细微明暗变化也表现得很详尽。郎世宁一生差不多都是作为清廷画师而度过的,他的画大多是“进御”而作,均显得精工细描,谨小慎微。

 

《射猎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天主教士。康熙时来中国,工画,以西法参入中国画中,自成一家。于雍正、乾隆两朝供奉“内廷”。在《射猎图》中,郎世宁表现了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很是写实。郎世宁所创造的此类风格的中国画可以说只有他一人为代表,最终也未能蔚然成风,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它过分写实,不是中国画之风。而后世西学东渐时,这样的枝叶改进也不足为训了。

 

《阿玉锡持矛图》清 郎世宁 纸本设色 

    画史上有记载:“郎世宁,西洋人,写真无过其右者”。此幅《阿玉锡持矛图》风格写实,人物描绘精细严谨,用西法参以中法,使描绘对象很有表现力。清代美术史家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记载:“世宁之画本西法,而能以中法参之,其绘花卉具生动之姿,非若彼中庸手之詹詹于绳尺者比。然大致不离故习,观爱鸟罕四骏,高庙仍命金廷标仿李公麟笔补图,于世宁未许其神全,而第许其形似,亦如数理之须合中西二法,义蕴方备,大圣人之衡鉴,虽小道心审察而善终两端焉。”

 

《允礼像》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31.5厘米 横3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擅长人物、肖像、花卉、鸟兽以及历史题材的绘画,以中西画法并用而独具一格。清代的《欧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记载:“郎世宁,供奉内廷祗候,画马兼工人物屋宇,多从西法。张抑山处士藏有小墨马尺幅,装于镜屏,为奉敕画,闻归延树南尚书;又见有五猫相戏大帧,落花满地,嫩草围石,神趣宛真,所写之貌盖西种也,亦奉敕画。”《允礼像》用中西掺合的笔法,使肖像神气生动。允礼,即果亲王,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初封多罗果郡王,晋封亲王。

 

《梧桐仕女图》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134.6厘米 横30.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愫,字存素,号林屋,江苏太仓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山水干墨繁笔,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简淡之法,绛笔竹石尤妙。间作青绿设色,亦卓有原祁风韵。与王昱、王玖、王宸并称“小四王”。此图绘一貌美女子,立于梧桐树下,顾盼生姿。似乎触景生情,面容上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此图写李清照词意,画家似乎想烘托出“窗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

 

《李香君小像》清 陈清远 绢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中国人物画以传神为上,这幅仕女画着笔不多,而神在个中。画中年轻美貌女子,即为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富有正义感的奇女子。

 

《湔裙图》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56.8厘米 横1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仕女的脸庞轮廓线的转折起伏,眉、眼、鼻、唇的大小微变,驱笔着墨都注意到准确性和生动性,这正好与不拘一格、信笔勾写的衣服形成对比。虽然只是塑造了一个人物,却发挥了多向性的艺术魅力。

 

《朝云小像》清 王愫 纸本设色 纵131厘米 横31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朝云是苏东坡在惠州时所结识的一个歌女,温文娴雅而才艺双全。画家以清丽生动的笔触,状写出朝云的纤秀柔弱和温柔多情。

 

《九日行庵文燕图》清 叶芳林 绢本设色 纵31.7厘米 横201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叶芳林,生卒年不详,字震初。吴县(今属江苏)洞庭山人。工写照。此画描绘了马氏兄弟在行庵会友雅集的情景。行庵在扬州天宁寺西隅,由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出资购买。 画中马氏兄弟及其他众人肖像神态各具,很生动传神,由方士庶补景。

 

《姚燮忏绮图像》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姚燮(1805—1864),字梅伯,一字复庄,号野桥,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此画画面将肖像与古装仕女有机地融为一体,姚燮坐在蒲垫上,双手揣袖,凝神思索,似乎从梦中初醒,为其自身的风流韵事做超悟式的忏悔:“始于迷惑,继以悟超,推迷而挽悟,则惟忏为缘起。”在他身旁有几位姿态文雅的女子,人物各有顾盼,或执纨扇,或手执宝剑,或展纸,或握笔,或依树睇视姚燮,把忏悔者衬托得更加醒目,而且增强了画面活泼松和气氛。

 

《姚燮忏绮图像》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金钗图》清 费丹旭 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金钗”此典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为“红楼梦”十二个女子,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这些人物早为艺术家们所重视。“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画面上,数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花谢花飞,黛玉左手拈着鲜花,右手把着花锄,黛玉是愁绪满怀,半为怜春半恼春,黛玉哭得好伤心,侬今葬花人哭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烘托出人物的娇弱、寂寞与哀愁。

 

《十二金钗图》清 费丹旭 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月下吹箫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费丹旭笔下的仕女,面相做鹅蛋脸,柳眉细眼,樱桃小口,富清秀娇媚之容。善于通过人物的不同姿态、神情和环境背景,表现出人物迥异的内心思绪。此图绘一貌美女子,在清幽静谧的月下吹箫,其情其景引人入胜。

 

《罗浮梦景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4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费丹旭笔下的仕女姿容娇媚而清秀。衣纹用兰叶描,更趋流利轻灵,补景取华。

 

《柳下佳人图》清 费丹旭 纸本设色 纵127.2厘米 横30.8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费丹旭笔下众多的仕女形象,大都是典型的鹅蛋脸,柳眉细眼的脸部特征,体态修长,表明出清末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特征。图中的柳树连勾带染,随意抒写,颇有临风摇曳之感。《墨林今话》称其肖像画有“如镜取影,情神酷肖”可见其肖像是很有影响的。

 

《南天雁影图》清 高凤翰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擅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画花卉亦奇天趣。乾隆二年(1737)右臂病废,用左手作书画,自号尚左生。亦工草书、篆刻,富藏砚。此图册共十一页。此选其中两页:之一是两位戴帽文士坐于岸上,谈兴正浓;之二为一老者持杖戴笠,漫步林间,此幅用笔狂放纵逸,简括传神,疏密浓淡,宛若天成;笔气墨韵,荡漾恣肆,是高凤翰后期风格。

 

《设色佛像图》清 金农 纸本设色 纵133厘米 横62.5厘米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画面是在大树下的蒲团上端坐一尊佛陀,面相清矍怪异,颇有宋人罗汉画风,佛陀面部五官刻画得细致、生动、传神,人物动态自然,悠然而善思。佛陀所坐之蒲团,旁边所生之树木,均以作者所特有笔法画风完成,笔力潇洒,线条柔韧刚劲。画之左端题有作者款识:“于无忧林中。”可见这是作者所向往的一种境界。

 

《蕃马图》清 金农 绢本设色 纵70厘米 横55厘米

    此图绘两个服饰、神态、民族各异的马夫遛马交谈的情景。走在前面的是汉装打扮,举止平和;后者满脸须髯,为胡人打扮。两匹马也是一静一动,温驯与刚烈形成强烈的对比。

 

《苏武牧羊图》清 黄震

 

《蹴鞠图》黄慎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15.6厘米 横125.3厘米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写人物,线条顿挫有致,笔力雄健,写中带工,浓墨淡彩相映成辉。此图写宋太祖与宋太宗、赵普以及大臣内侍玩蹴鞠的场面。图中宋太祖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人物用笔细劲削力,顿挫自如,有草笔行书之意。玩者之动态与观者之静态,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笔意奇趣不俗。

 

《捧花老人图》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182.3厘米 横97.8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写捧花老人,长袖曳垂,须发皆白,似醉非醉之态,呼之欲出。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虬结,墨色浓淡相间,面部信笔写出,细笔复线,体现了画家成熟后不拘成法、灵活多变的绘画风格。此图章法颇妙,人物侧面俯顾,恰与右上草书自题构成整体。

 

《渔翁渔妇图》清 黄慎 纸本淡设色 纵118.4厘米 横65.2厘米 南京市博物馆藏

    《渔翁渔妇图》画一渔翁身背鱼篓, 手拈鱼钩, 钩上挂一小鱼, 笑容可掬, 面向渔妇, 似叙家常; 而渔妇则回首目对渔翁, 聆听其述, 渔翁渔妇, 动态生动, 呼应密切, 充满生活之乐趣。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 连勾带染, 洒脱随意, 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 极为自由流畅, 属水墨大写意, 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八仙图》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228.5厘米 横164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黄慎的绘画, 着重于写意, 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郑板桥曾赠诗黄慎, 称“爱着古庙破苔痕, 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情神飘没处, 更无真象有真魂。”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画史上以“八仙”为题的作品很多,这幅“八仙”图没有取常见的“瑶池祝寿”、“八仙过海”等常见题材,而是撷取八仙小憩的场面加以描绘。图中张果老击渔鼓作歌,汉钟离抚掌击节、应声而和,铁拐李、荷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聆听入神。蓝采和听着歌声,拈花出神,连吕洞宾拿麈尾戏抚他的头都没有察觉。

 

《春夜宴桃李园图》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121厘米 横163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画中的人物衣纹作游丝描、铁线描,或连勾带染,挺劲放纵;以草书之笔入画,极具功力。作者虽师法陈老莲、上官周,然又自创新意。此图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诗意。人物情态各异,动静有别,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