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方特二期门票多少钱:输液速度大有学问-滴速的调整与计算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5:15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体(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h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 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h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h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h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液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
    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容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及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 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
   
⒋ 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要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入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度升高为宜,如去甲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min,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min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体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如滴管为20gtt/ml,同500ml生理盐水配成每滴含阿拉明10μg时,需加入多少 mg阿拉明?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需加100mg(10μg×20×500 =100,000μg=100mg)。如需高浓度,将阿拉明加倍或将生理盐水减半,则成每滴含20μg;如需低浓度,将阿拉明减半或将生理盐水加倍,则成每滴含5μg。可依次类推。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h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在静脉输液中应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效果良好。此方法简单、准确、快捷,口算即可。即以15gtt为1ml,运用以常数4乘、除的方法,进行快速换算,得出每分钟滴数或每小时输入量。快速完成输液操作技术并对每个患者的输液速度做到心中有数,使患者顺利完成输液计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已知每小时输入量,计算每分钟滴数。(取每小时输入量除以4,即得出每分钟滴数。)反之亦然。
   注:如果是20滴每分的,就把4改成3计算就可以了哦!

输液时的滴数如何换算
一般是20ds=1ml,每小时输入毫升数=每分钟滴数*3
eg.500ml液体,每分钟40滴,则约需500/40*3=250min滴完。
若为微量泵,以多巴胺为例,以患者体重配液较为方便:
输液速度(ug/kg*min)=xy/3z
z:体重(kg)
y: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ml/h)
x:多巴胺剂量(mg)
令x=3z,即以3倍体重数值的多巴胺剂量配制,则输液速度(ug/kg*min)=y,也就是说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就是输液速度(ug/kg*min)。
eg.体重60kg,多巴胺180mg+NS32ml泵入5ml/h,则多巴胺滴速为5ug/kg*min

正确处理小儿肺炎输液速度   防止心衰出现 小儿发生肺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或心肌炎在进行治疗输液时,如果不注意输液速度会易引起肺水肿、心衰等。因此掌握速度很关键,那么如何掌握呢?
1 不同年龄,速度不同         
    新生儿:3gtt/ kg*min。用‘十滴水’表示                              
    婴  儿:2 gtt/ kg*min。3-4ml/ kg*h           
    幼  儿:1.5 gtt/ kg*min。2-3ml/ kg*h
    儿  童:1 gtt/ kg*min。2-2.5ml/ kg*h
2  输液理论来源
    无论成人或小儿糖的输液速度为(0.4-0.5g/kg/h)=400-500mg/kg*h=6-8mg/kg*min
    一次性输液管:1ml=20gtt(相当于)正确使用注射剂与静滴速度的控制


  注射剂的应用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给药途径仅限于臀部肌肉注射,不得静注或静滴。冻干制剂可用无菌的注射用水溶解。用于预防破伤风,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每次250IU,如创面感染严重则剂量加倍,用于治疗破伤风每次3000~6000IU。使用中若发现浑浊、沉淀、异物、过期均不得使用。同时使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自动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宜分开。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仅限于肌肉注射,不宜静脉注射,冻干制剂可用无菌的注射用水溶解,根据指示的单位数加入注射用水,成为1ml含 100U的溶液。用于预防乙型肝炎,儿童或成人同量每次100U,必要时可间隔3~4周注射1次,用于母婴阻断,可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100U,间隔 1、2、6个月分别注射乙型肝炎益菌30μg。使用中如发现浑浊、沉淀、异物均不得使用,安瓶打开后宜1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人血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的抗体,蛋白质含量为16%。用于预防麻疹,可在与麻疹患者接触后的7天内注射,每千克体重注射 0.05~0.1ml或5岁以下儿童注射1.5~3.0ml,6岁以上儿童最大量为每次6ml,注射1次其预防效果维持2~4周;用于传染性肝炎,可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05~0.1ml,或儿童注射1.5~3ml,注射1次可预防效果维持1~1.5个月,但若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仅限于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有微量沉淀,但可搅匀,如出现浑浊、异物、搅不开的沉淀不得使用,安瓶打开后宜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胸腺肽: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注射时每次2~10mg,每日或隔日1次;用于胸腺发育不良症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1mg/kg,进行长期替代治疗;用于乙型肝炎每次5~10mg,连续3~6个月;用于全身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每次2~10mg,每日或隔日1次。胸腺肽注射前或再次注射时需做皮肤敏感试验,以免引起过敏,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慎用。
  青霉素:用药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24小时内未曾应用过青霉素者,必须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对青霉素有过敏性休克史禁用,有哮喘、枯草热者史禁用。依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较短,疗效与给药方法、时间间隔直接相关,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肌肉注射每 6小时1次,以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混合使用,否则后者失去疗效。红霉素、四环素、磺胺药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性,不宜联合用药。
  红霉素:静滴时先溶于注射用水10ml中,再稀释于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红霉素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但浓度一般不太高,另可大量进入乳汁中,妊娠及哺乳期

妇女应慎用;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其效价可降低15%,不宜与pH6.0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宜在注射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或维生素C注射液有助于稳定;静注或静滴时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致局部血管疼痛、红肿、静脉炎,故药液浓度以0.1%为宜,并注意勿使药液渗透血管外侧,对药液渗出处尽快注射透明质酸酶或血管扩张药以帮助吸收。
  静滴速度的控制
  不同药的滴速不一样,如高渗透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的滴速宜慢;而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时,滴速应快,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滴完 20%甘露酸注射液250ml,否则起不到降颅内压的作用;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谨慎缓慢小滴滴注,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儿童和老年人、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必须慢滴,否则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滴速度要快,如有必要可同时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使病情好转;脑血栓常用药的渗透压较高,输入体内后,会在短时间内使血容量快速增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因此滴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成人4060/分较安全,但最佳滴速应根据用药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和药物性质来控制,患者不宜自行调整滴速。

小儿用药中各种注射剂的快速计算方法


  急救药品时,此方法用起来更加方便,值得推广。
  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加之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为快速、准确按医嘱有效地为患儿给药,在近20年的临床护理中,总结一种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各种注射剂的小儿用量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受益匪浅。
1.计算出本科室常用小儿注射剂的常量
  用该支药液的容量÷该支药液所含总剂量,即得出单位容量中所含的剂量,每单位容量中所含的剂量视为该注射剂的“常量”。

  如现有一支安定容量是2ml所含总剂量为10mg,根据: 容量÷剂量=常量 代入2÷10=0.2 则每支2ml含剂量为10mg的安定的“常量”为“0.2”。故可计算出本科内所有常用小儿注射剂的“常量”。
2.单位换算
  单位要统一,把医嘱开出的注射剂的剂量单位换算为与该注射剂的单位一至

3.准确得出所需注射剂的毫升数
  工作中只要把医嘱开出所需剂量×该注射剂的“常量”即准确得出所需的“毫升”数。如 某患儿需肌注安定3mg ,护士只需用3×0.2=0.6(ml),则0.6ml即为该患儿所需的准确用量。
 4.例表计算出常用注射剂的“常量”
  计算出本科室中常用小儿注射剂 的“常量”,打印在表格中,贴在治疗台前,供护士配液时使用。操作者只需用医嘱的剂量×该注射剂的常量就能准确、迅速得出所要抽取的毫升数。 5.体会
  通过此种方法计算,我们在工作中无一差错,给儿科护理工作解决了一大难题,即节约了时间,又提高药物抽取的准确性。尤其在应用急救药品时,此方法用起来更加方便,得心应手,不易出现差错。无论针剂为水剂还是粉剂,包装大小,只要知道某药成分在针剂中的总含量,粉剂可先稀释至一定量的溶液,然后再按此方法取用。但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要统一,根据需用量选择合适的针管,抽取时,剂量的工具越小越准确,以缩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