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饭店: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55:03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字数:3277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周易运行经济学用中国传统的周易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运行,得出与西方经济学有别的中国经济学体系。周易运行经济学把经济史分成“无极”时期,“阴阳对立”时期,和“太极两仪”时期三个阶段,全球经济的“太极两仪” 时期还未形成,美国的"太极两仪"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关键词: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03-03
  
   周易运行经济学按照中国传统的《易经》运行规律,得出与西方经济学有别的中国经济学体系。本篇论文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周易运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用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对经济运行历史进程的划分。
  
  一、周易运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HTSS]
  
   周易运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易经》里的太极两仪图。《易经》是中国所有学术思想的渊源,博大精深,本文采用太极两仪图来分析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太极为宇宙的创始,太极为万有的根源,一切变化、成长、生灭、盈虚、盛衰皆由太极的演变而产生。”[1]太极是万有的根源,包括经济的一切变化、成长、生灭、盈虚、盛衰能从太极中找到答案。
  1.太极两仪的发展规律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2]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无极到太极,就相当于从无到有的发生阶段,万事万物刚开始就是无极的状态,也就是鸿蒙混沌,阴阳不分,(如图一和图二)但随着太极的运动,动而产生了阳,静而产生了阴,一动一静,分阴分阳开始。阴阳这两个相互对立矛盾的事物不断运动发展,终于形成了太阳太阴两极(如图三)。形成两极之后,它动的极致之处并没有一直运动下去,反而是静了下来,形成了阳中有阴,相对,静的一方,在它静的极致之处反而动了起来,形成了阴中有阳,两仪分立。(如图四)这就是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相辅相成,不断衍生的发展过程。
  
   注:图一和图二无极时期,图三阴阳对立时期,图四是太极两仪时期。
  2.太极两仪的运行规律
  

   如图四,两仪分立时,太阳的重心之中有一部分阴,太阴的重心之中有一部分阳,“此乃则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也是‘阴阳之精,互藏其宅’(《运气类》)之道”[3],这表明阴阳各自内部都潜藏着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太极两仪在运行时,阴阳对立双方相互消长进退,达到平衡。阴阳对立,双方互为其根本,即“阴阳之精,互藏其宅”,使阴阳双方相互限制,事物才得到发展。
   换言之,就是指由太阳不停地运动引起与太阴静的对峙,而太阳的根本却出现在太阴的中心,而太阴的根本却出现在太阳的中心,这样两仪相互对立并制约着,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周易运行经济学就是要用这个分析方法来针对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律做研究,从而揭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理论。
   从无极到太极的形成,本来是浑然天成,协调自然的过程,但是为了方便理解,就将这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三部分:“无极”时期;“阴阳对立”时期;和“太极两仪”时期。
  
  二、周易运行经济学对经济运行历史的划分
  
  1.“无极”时期
   “无极”时期就是指鸿蒙混沌的时期。经济运行发展的“无极”时期就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的雏形,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内涵是从无到有的,因此,这个时期是各种经济要素孕育而生的时期。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活动转向种植和畜牧活动,这种划时代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个结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剩余产品的产生。在此之前,人类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和产权制度的出现,也就为经济的“无极”到“有极”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因此,私有制和产权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无极”时期无序时代的朦胧结束和“无极”时期阴阳模糊对立时代的朦胧出现(图一到图二的转变)。
   剩余产品出现后,“无极”内部开始出现了一个交换需求的“动”的因素,从而生成太极中的太阳,同时交换的供给方作为一个“静”的因素开始生成太极中的太阴,但因为当时的交换是物物交换,所以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区分不很明显,对于交换双方来说对方既是需求方又是供给方。因此剩余产品出现后的经济仍处在经济的无极时期的阴阳模糊对立阶段。但在这个时期,“动”的因素需求是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经济出现的直接原因。这个思想和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学派,还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谋而合。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需求在私有制和产权制度确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准确地说需求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但剩余产品出现前的需求并不能当做经济发展中“无极”时期的“动”的因素,因为此时期虽然有需求,但因那时的生产力不够发达,劳动得来的物资来自自然界而且只用于自用,交换还没有产生。私有制和产权制度确立之后与需求相对的供给才慢慢开始变成人类的劳动产品。这时,形成经济的各种必备条件也就开始不断地产生,就如同太极中太阳和太阴的“动”不断扩大和加速一样。这样,需求和供给才能最终形成太极中的太阳和太阴。
   从原始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商品、货币、利息、交换、分工、债务、劳动力、贸易以及工会、行会等经济学元素形成,这些最原始的经济元素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一一登台。同时,这些经济学元素一经产生,便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它们内部酝酿着更高级的经济元素。在这个历史阶段,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纷纷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有些政策和法规为经济运行的形成扩大提供了一个更完善的经济环境。
   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产生。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引起了商业扩张,市场扩大,加之商品关系和商业组织的发展,都直接引起市场制度的产生。较为高级的初级经济元素也慢慢开始出现并长足发展,如银行、信用工具、清算制度、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英国的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品极大丰富,交换数量剧增,所以英国工业革命是“无极”时代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无极”时期真正结束不仅是因为技术和经济上的革命,也是因为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大变革。这次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阴阳对立”阶段。“无极”时期的结束在西方经济学史中还有一个标志,那就是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即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书对当时的经济规律做出了总结,并适时地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为“阴阳对立”时期开始拉开了序幕。
   2.“阴阳对立”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市场由需求和供给掌控,“阴阳对立”时期就到来了。此时期的经济学就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无论西方还是东方这时都开始发展工业,工业化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歌”,工业化推进了市场制度的完善。
   “阴阳对立”时期,在需求的强大动力之下,也要求供给的无限扩大,因此,各种体现供给的经济中级元素在这一时期出现。虽然这只是经济形成的一个过渡时期,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它巩固了市场制度,丰富了经济的内容,延伸了经济的含义,并为太极两仪也就是经济运行真正的确立打下基础。 

   这一时期出现的中级经济元素主要包括:(1)资源稀缺。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大,生产也随之扩大,从而资源就成为稀缺之物。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因为供给的限制,使对其的获取都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2)资本积累。在工业革命之前,资本积累就已经开始,即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的积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积累并非是以生产为主的积累,因而资本积累被归在中级经济元素里。(3)企业公司的竞争、垄断的出现。人类需求无限扩大,导致生产无限的扩大,造成众多企业的产生,各公司不得不为抢占资源和市场而竞争,有些部门开始形成垄断。(4)市场扩张。不仅指国内市场的扩张,还有国际间市场的相互渗透。体现在国内市场的扩大和新市场的开发,以及国际间贸易的开放化、自由化。
   在这一时期里,因为技术条件的制约,供给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之经济水平,贸易条件和人们财富等等条件的限制,即使有超额需求也不会太大,因此,市场中的“阴阳”双方是相对对立的,即有多少“阳”就会产生多少“阴”,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需求和供给基本趋同。由此可得,在此时期的自由经济条件下,需求和供给主要受经济技术的约束,需求和供给总是能够从价格的调节中达到均衡,即市场能自动出清,这个结果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阴阳对立”时期过渡到“太极两仪”时期是以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到凯恩斯的《通论》 发表为起始和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增加了财富积累,从而增加了需求,也增加了供给。大大地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运行的形成。
   在阴阳对立末期,西方经济学理论界发生了第二次理论上的革命——“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而引发了经济学理论革命。“边际革命”促进了需求和供给的增长,为太极两仪经济态势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凯恩斯的《通论》中政府干预政策的出台是太极两仪形成的标志。
   3.“太极两仪”时期
   “太极两仪”时期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运行时期的出现。在这个时期,两仪分立,太阳的重心之中有一部分阴,这部分阴是太阴的精华。太阴的重心之中有一部分阳,这部分阳是太阳的精华。这个现象应用在经济中就是需求和供给相对立,但在需求中却出现了决定供给的关键因素,在供给中却出现了决定需求的关键因素。这部分阴阳精华对太阳和太阴都有着节制性的作用。
   太阳中存在的阴的精华,在全球经济条件下,这个阴的精华就是一个能统领或协调全球经济的权威性世界经济组织。在国别经济条件下,就是政府。这个权威性世界经济组织可以调节全球的经济需求和供给,比如能确保全球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技术等经济供给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个世界经济组织的有效介入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运行的形成,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天天提到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抛开了国别利益的、纯粹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即地球人类经济的最高境界。 按照周易运行经济学,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自成体系,那么这个国家的政府如果能使全国各地区达到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技术等经济供给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体系形成了。从“无极”时期到“阴阳对立”时期,一直到有一个权威世界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运行的有效介入之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为真正的经济运行的形成做基础的。
   太阴中阳的精华就是自由市场。需求是个很主观性的概念,而这个主观性概念离不开客观世界因素对它的调节和限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太阴中的那部分阳。最近几年,经济学界纷纷争论自由经济好还是政府干预经济好,其实,从周易运行经济学来讲,两个因素缺一不可,都是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正式形成之后,高级的经济元素也就相应产生。(1)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包括货币行为、财政行为和行政行为。政府的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经济运行正式形成之后,政府就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调控该国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2)货币信用的出现。由政府政治强制力作用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以其表示符号纸币出现,并且开始以信用形式,逐渐趋于无纸化、电子化、虚拟化。(3)保险、福利。这些都是高层次需求下,供给的表现形式。保险和福利也是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了一定水平后,自然出现的。(4)信息。在经济复杂化以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像对资源的需求一样,不同的是资源的需求面临的问题就是稀缺,而信息的需求面临的问题是不对称。因此,对两者的需求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一个国家的“太极两仪”时期,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形成期,政府是否有效介入已经成为了关键。自由市场经济最终离不开政府干预的主要原因有:(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已经无力调控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2)各种经济元素错综复杂,经济信息的不畅通和不对称,造成需求和供给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可能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3)企业大量的合并收购造成的巨型垄断公司在需求供给方面的吞吐量上超过了市场自动调节的能力,这也是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宣告自由主义市场体系彻底崩溃,这次危机就是在上述原因综合的影响下产生的。 之后,美国经济运行取而代之的是政府调控的经济,虽然美国已经进入到国家级别的“太极两仪”时期了,但因为政府对经济的信息的了解和使用有些不当,因此,美国的经济波动还没有消失。世界经济运行的“太极两仪”时期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尽管已经有WTO、IMF、WB等国际性经济组织为协调世界经济而努力着,但这些组织并没有收录全球的每个国家,没有能够完全调解世界总供给和总需求,也没有能够实现全球劳动力、资本、技术、生产资料等要素的全球性自由流动,更没有能力真正协调世界经济各国别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真正的世界经济运行态势还没有形成。
   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是一个很没有规则的发展史,中国经济发展的“无极”时期时间长,成就少,也很模糊,笔者认为,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中国“无极无序”时期发展到“无极的阴阳模糊对立”时期的开始。 1978年改革政策的出台,使中国经济的需求和供给剧增,因此,中国经济“无极”时期的结束以1978年为序幕,以1991年小平同志南巡报告的发布为标志。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还没有到达太极两仪时期,应该是“阴阳对立”和“太极两仪”时期的并行。
   周易运行经济学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无极时期;阴阳对立时期;太极两仪时期。周易运行经济学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分成两个阶段:从蒙昧时代开始到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无极无序”时期的结束,也是“无极的阴阳模糊对立”时期的开始。1978年改革政策的出台,使中国经济的需求和供给剧增,因此,“无极”时期的结束以1978年为序幕,以1991年小平同志的南巡报告的发布为标志。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还没有真正到达太极两仪时期,应该是“阴阳对立”和“太极两仪”时期的并行。
  
  参考文献:
  [1]汪忠长.周易六十四卦浅解[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3,10.
  [2]贾耿.太极图解[J].光明中医,2002,(6):11.
  [3]蒋自强,张旭昆,等.经济思想史:1-4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