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招投标:关于文综地理第36题命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08:46
36题现象(命题方式、思路)文综地理试题模式1-11题为单项选择题,分值是44分,难度系数为0.7,一般有两个选项用排除法直接排除,需要选择和判断的干扰选项也就是有两个。今年试题模式不会发生变化,难度也不会再难。分析一个地区自然和经济发展优势和不足是高考方向。以一定的区域作为载体,有一定的学科内综合含地球、地图、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一般地球的运动不作为36题,只作为选择题。考察应用性和当地经济发生联系。时代性,体现时代的特征
学生在做36题时易犯的毛病:
①空间定位不准
②区域特征描述不清
③区域分析方法不灵活
④语言表达不当(对学科术语的运用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近年来文科综合测试卷中的第36题,就会发现考查的知识内容,确实都落实在主干知识上,没有偏题、怪题。具备以下特点:区域性   综合性;应用性   时代性
1.综合性。普通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以及地理技能,往往“综合”在这一道题中,所以知识“跨度大”(空间、时间)、能力要求层次高。
2.区域性。这道试题经常以区域为切入点,可以考查多方面知识,或以原理规律解释区域现象,或用观点方法分析区域特征,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恰恰是一些考生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空间定位能力较差。
3.应用性(实践性)。试题多联系实际,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对某些人类活动进行反思。
4.时代性。试题常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唤起大家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并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予以提示;或以科技前沿、理论前沿的问题来“搭桥”,以提醒大家重视。
一.关于区域性的复习
1.区域定位的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
怎样强化区域定位训练?
(1)选用高考试题训练区域定位。
(2)通过经纬线训练区域定位。Ⅰ: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世界重要地区:
(
通过看表格和对照地图,记牢、记熟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世界及中国重要区域及其相对位置) Ⅱ:重要纬线通过我国的地理事物
2.区域地图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读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对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地理试题有三个特点,了解其特点及变化,对于指导高三复习和备考,增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将有积极的意义。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多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恰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02年文综第36题,中国和中亚地区交界区域;2003年第36题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区域;2003年文综第40题英吉利海峡,实际上是大陆向海洋交界区域。2004年II卷第36题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实际上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区域。其三是05年出现的新特点,即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05年的山东文综卷第36题的出现,就是一个征兆,是一个“热身”和“前奏”。估计今年此类题型会更为广泛地出现在全国文综试卷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区域地图的这三种变化,使得学生对高考文综试题区域地图陌生,造成解题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做相关的空白地图,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单元知识小结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做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区域地图、地区交界处地图、中国和邻近地区交界处地图、地形交界处地图。更重要的是针对虚拟地图的出现,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二要加强选修教材典型区域国土整治的学习,不仅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要通过各类变式图进行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3
.区域对比训练。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的不同特点。
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要将同类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要将比较的内容逐项对比说明,不要把互不相关的内容各说各的。如非洲的热带草原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比较,世界各大洲地形的比较。英国和日本地理事物的比较等。
4
.正确处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
在复习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而复习系统地理,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复习效率低,也不能达到高考复习的要求(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时,联系美国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要妥善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纲举目张。比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综合应用。
二、36题的考察模式与设问方向
归纳近几年来,36题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问:
(1)描述该区域主要地理事实和现象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如该区域内单个地理要素(地貌、气候的气温降水风太阳辐射积温等、水文、土壤、植被)的发生发展、分布等规律。
(2)该区域内的人文经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人口分布、商业、旅游等)产生、分布、原因、发展等
(3)区域发展开发情况
(4)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导原因、解决措施等
三、解题技巧
1、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先读题干-----后图名-------再读图例-------读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在这里注意准确定位,如经纬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地图大胆提取解体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
2、根据设问结合教材、现实回答问题
3、组织相关的、准确的地理语言回答
4、规范书写、注意回答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