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微信公众号: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 / 姜狼豺尽 / 第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5:49
逐鹿天下-----南北朝风云史话共214页 
作者:姜狼豺尽 提交日期:2007-10-09 10:51  
   北朝
  
   北魏 386--534年
   庙号 谥 号         姓 名    生年     即位年 卒年
   太祖 道武皇帝 拓拔珪 371年 386年 409年
   太宗 明元皇帝 拓拔嗣 392年 409年 423年
   世祖 太武皇帝 拓拔焘 408年 423年 452年
   南安王 拓拔余                452年 452年
   高宗 文成皇帝 拓拔浚 440年 452年 465年
   显祖 献文皇帝 拓拔弘 454年 465年 476年(471年内禅)
   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      467年 471年 499年
   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483年 499年 515年
   肃宗 孝明皇帝 元诩      510年 515年 528年
   敬宗 孝庄皇帝 元子攸 507年 528年 530年
   节闵帝 元恭                    497年 530年 531年
   安定王 元朗                    513年 532年 532年
   出帝 元修                        510年 532年 534年(西魏谥为孝武帝)
  
  
  
   1道武帝 拓拔珪
   *
   2明元帝 拓拔嗣
   *
   3太武帝 拓拔焘
   *******************************************************
   4南安王 拓拔余        景惠子 拓拔晃
   * *
   元桢                5文成帝 拓拔浚
   * *
   元彬                 6献文帝 拓拔弘
   * *********************************************************
   章武王 元融             7孝文帝 元宏           彭城武宣王 元勰         广陵惠王 元羽
   * ***************** * *
   12安定王 元朗         8宣武帝 元恪            广平武穆王 元怀       10孝庄帝 元子攸   11节闵帝 元恭
   * *
   9孝明帝 元诩         13出帝 元修
  
  
  
  
   东魏 534--550年
   庙号       谥 号      姓 名           生年   即位年   卒年
   静皇帝                   元善见        524年 534年    551
  
  
  
   北齐 550--577年
  
   庙号         谥 号        姓名 生年 即位年 卒年
   高祖         神武皇帝 高欢
   世宗         文襄皇帝 高澄
   显祖         文宣皇帝 高洋 529年 550年 559年
   济南王                       高殷 547年 559年 561年
   孝昭皇帝                   高演 535年 560年 561年
   世祖         武成皇帝 高湛 537年 561年 568年
   后主                           高纬 556年 565年 577年
   幼主                           高恒 570年 577年 577年
  
  
   神武帝 高欢
   *****************************************************
   文襄帝 高澄        1文宣帝 高洋      3孝昭帝 高演        4武成帝 高湛
   * *
   2济南王 高殷      5后主 高纬
   *
   6幼主 高恒
  
  
  
  
  
  
  
  
   西魏 535--557年
   庙号      谥 号          姓 名          生年         即位年 卒年
   文皇帝                      元宝炬        535年       551年
   废帝                          元钦            551年       554年
   恭皇帝                      元廓            554年       557年
  
  
  
  
  
   北周 557--581年
  
   庙号              谥 号       姓 名   生年      即位年 卒年
   太祖              文皇帝    宇文泰
   孝闵皇帝                      宇文觉 542年 557年 557年
   世宗              明皇帝    宇文毓 534年 557年 560年
   高祖              武皇帝    宇文邕 543年 560年 578年
   宣皇帝                          宇文赟 559年 578年 580年
   静皇帝                          宇文阐 573年 580年 581年
  
  
  
   宇文泰
   ********************************************
   1孝闵帝 宇文觉        2明帝 宇文毓        3武帝 宇文邕
   *
   4宣帝 宇文赟
   *
   5静帝 宇文阐
  
  
作者:姜狼豺尽 提交日期:2007-10-09 12:09   前世
  
   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刚从曹魏末代皇帝曹奂处“禅”走江山的晋武帝司马炎,下诏立皇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史称司马衷为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后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最终南北朝并立杀伐几三百年,与司马衷的被确立为皇太子有一定的关系。
  
   他有两个著名的笑话名垂青史,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一是他继位后某日游华林园,听到池里蛤蟆在叫,司马衷不解其鸣,问左右曰:“这些蛤蟆在说些什么,它们说的公事还是私事?”左右知道皇帝白痴,掩口而笑:“这个嘛,在公家的地里叫是为公事,在私人的地里叫是为私事。”司马衷似懂非懂。
  
   另一个笑话则并不可笑,透露着凄惶和悲凉,后来天下大乱之时,万民饥饿,有人来报:“某地饿死多少人。”司马衷大为悲戚,似哭非哭的告诉左右:“这些人真傻,没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此语一出,左右皆哭。
  
   古代的皇家传承制度极为严格,讲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司马衷太子是司马炎皇后杨氏所生,又是长子,“既嫡且长”,按常理说,司马衷完全有资格做皇太子,但司马衷这副德性,无论如何都不具备日后驭临天下的能力,朝议纷纷。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是继承祖、父之业,乘前人之荫萌,本身并非允文允武之才,但至少也是一代雄主,何以在继承人的问题栽了一个大跟斗?
  
   《晋书.惠帝纪》直言:“武帝不知其子也!”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是否立司马衷为储嗣的时候,司马炎是非常犹豫的,“世祖(司马炎)疑惠帝不可承继大业”。司马炎曾经说过:“统承大业,惧未能光祖宗之遗德,至於建嗣树嫡,非所务也。”说到底,司马炎还是对这个傻儿子不放心。
  
   司马炎曾经征求过老婆杨艳的意见,结果被杨艳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衷儿嫡长子,岂可轻易之?”杨艳是有名的醋坛子,当然不能让皇位旁落他人之子,吹了不少枕边风,软硬兼施,最终才让司马炎不得不讳心的立了司马衷。
  
   最可气的倒不是立了个白痴儿子当太子,如果有个贤内助,在帘子后面摇扇子,晋朝的历史也不至于闹的一蹋糊涂。司马炎给儿子娶妻时,有两个选择:甾阳公卫瓘(干掉邓艾的那位爷)的女儿、鲁公贾充的女儿,也就是著名的贾南风。司马炎本有意于卫家女儿,他也知道贾南风“妒且丑黑”,但他没想到事情居然又坏了他的老婆杨艳身上。贾家为了上位,出钱塞饱了杨艳,杨艳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利令智昏,强迫胸无定见的司马炎娶了贾南风做儿媳。这一年,贾南风十五岁,司马衷十三岁。
  
   在处理了家事后,司马炎开始醉心于统一大业,自曹丕禅汉以来,魏蜀吴各据一方,成王成霸,合纵连横,上演了一出出悲壮的历史大戏。到了司马炎这一代,三国历史已经进入尾声,早在司马炎称帝前两年,他的父亲司马昭就平定了蜀汉,司马家的统一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吴景帝孙休惊死,吴大帝孙权之孙孙皓继位,孙皓是著名的暴君,即位以来,狂悖昏倒,杀人无数,世人皆曰吴必亡于晋。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晋朝用了整整十五年,才使杀人狂孙皓“青盖入洛”,完成统一。相比后来的隋文帝杨坚灭陈,不过八年,宋朝攻灭诸国虽然用了十九年,但因为当时的割据政权比较多,所以耗时较长。司马炎原本至少可以提前十年灭吴,千古名将羊祜屡请伐吴,可惜司马炎内外受制,以致羊叔子有生之年未能亲见孙皓袒臂牵羊,实是憾事。
  
   司马炎费尽牛虎之力完成统一后,本想坐享万世太平,司马一姓,宰制天下。可惜他“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司马炎最大的丑闻就是平吴后将吴女万余人纳入洛阳宫中,供他一人享乐,驭羊行幸,一女得幸万女泣怨。朝中贵戚要么比阔斗富,要么悠游竹林,谈玄说鬼,徒然有一张华经世务实,但终穷敌不过这帮无才无德的老爷,也只能望天兴叹,得过且过。
  
   在晋朝衰亡的问题上,司马炎至少要负三方面的责任,一是误立司马衷为太子,二是惩所谓“魏削宗室而权臣篡”之弊,效法汉高帝刘邦刑盟白马:“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大封宗室,广树兵威,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司马家的天下万世永固。哪知司马炎一死,诸王全不顾血脉相关,自相攻杀,直至闹的不可收拾,白白便宜了早就蠢蠢欲动的“五胡”们。
  
   第三点就是汉朝中叶以来,北、西诸游牧民族大量内迁的问题。魏晋之际,胡人内迁的势头益发明显,这引起许多中原士人的警觉,建议将胡人请回他们的故土,防止万一事发肘腋,酿成大祸,著名的《徙戎论》就是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司马炎觉得这只是书生意气,何如他胸怀宽大,不同意回迁胡人。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江统等人是在“破坏民族团结”,是极端的民族主义立场,是不可取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不可能有现代人的民族意识,从汉人立场上来看问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意识来要求古人,这是不客观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胡之所以能“乱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八王之乱造成的晋朝统治权威的崩溃,客观上给五胡制造了“乱华”的机会。而且把五胡“乱华”单纯归罪于晋朝,也并不公平,正如宋人何去非所论:“昔者五胡之祸晋室,其起非一朝之故也。探其基而积之,乃在于数百岁之淹缓。”
  
   要批判五胡乱华,首先要批判八王之乱,微其乱,中原固若金汤,五胡想乱中取粟,也无从下手。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二百多年后的梁武帝萧衍不顾举朝反对,强行接纳侯景,结果引来杀身亡国的大祸。
  
   司马炎自以为天命有所归,大晋朝将千秋万代做万民的主宰,哪知统一后仅仅十年后,司马炎刚一咽气,他辛苦经营近三十年的帝国基业便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轰然崩塌,只留下一个帝国凄惶的背影,供后人长哭凭吊。
  
   司马衷做皇帝,自八王之乱始,自八王之乱而终,随着四十八岁的呆皇帝司马衷吃下那块掺毒的大饼呼痛而亡,八王之乱始落下大幕,首尾十六年。八王是谓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不过真正引发八王之乱的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贤德”儿媳贾南风,这位国史上貌似最丑的皇后是八王之乱前期的总导演,所以“八王一后之乱”的提法似乎更确切些。比如后世提及“毁佛”,多称“三武法难”,实际上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三武一宗法难”,一宗便是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
  
   八王之乱给中原的社会生产力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人口的大量减少,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在经历了晋武帝时代短暂的缓和之后,以最极端的方式彻底的爆发。周边民族见中原大乱,皆举旗帜,横刀戈,狂呼而进,或取晋赵,或取巴蜀,称王称帝,好不快哉。
  
   司马衷死后,皇弟司马炽苟存七年,也只是东奔西走,累累若丧家之狗,最终沦为胡人囚虏。可怜堂堂中原大皇帝,伏地膝行,青衣行酒,与大金昏德公赵佶父子坐井观天之辱并为国耻。司马炽的被俘,标志着晋朝中央政权在中原统治的彻底崩溃,虽然后来的司马业勉强困守关中数年。晋朝王公贵戚,为避兵祸,纷纷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中有晋朝五位王爷,谚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该龙就是中兴晋朝的琅琊王司马睿。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2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