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礼仪有哪些:作文阅卷中发现的“四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7:49

作文阅卷中发现的“四化”

高伦强

 

以应试为本位的写作活动,由于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热衷于作文“模式”“体系”“套路”的训练,导致学生写作主体性缺失:写作内容空洞无物,写作情感苍白无力,写作思维僵化雷同,写作人格扭曲,空话、假话、套话比比皆是。在本市举行的一次高三质检作文阅卷中,我发现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脑袋的考生,生活经历、情感认知、思维方式、艺术敏感、阅读积淀却是惊人的相似,呈现出作文“四化”状态。

 

审题立意片面化

材料作文和命意作文需要整体感知材料内涵,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重点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上寻找立意的突破口。这次作文的材料是一段叙述许麟庐向齐白石学艺的故事,其中有一些既对立又统一的关键词:学和似,生和亡,寻和破,出和入,楷书和狂草。从逻辑上讲,他们构成了以人为核心的主体在立身处世中的“源与流”“方式与结果”“表象与本质”等关系。在确定主题时,不能顾此失彼,神龙见尾不见首。部分考生用了一些诗文或俗语来表达立意,如: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变则通,通则久。我认为这是切合题意的。

但是,也有些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抓住了材料的部分字眼,就洋洋洒洒地展开议论,这种一元化思维导致立意跑偏。譬如:

“秀出你的个性”(既是立意,也是文章题目,下同)

有个性才够味。个性是一个杀伤力非常强的词语。马土豆(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有自己的个性,他把“土豆”变成了“金土豆”,成为千万富翁。有人说,卖土豆都能赚钱,那我改行去卖西瓜得了。西瓜个儿比土豆大得多,说不定一不小心我就成了亿万富翁了。话不能这样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唯一的一条路,财神爷一个不小心打了个瞌睡,我看你那西瓜指不定得囤到何年何月了。

90后敢作敢为,大玩颓废。他们玩出的非主流的悲伤颓废深得大多数青少年的喜爱。火星文是他们制造的文字帝国;女孩子们瞠起大大的眼睛,鼓起腮帮子,尽自己的全力摆出各种可爱的表情,再将自己的照片处理后放在网上;男孩子们则点上一根烟,再摆上一个寂寞的表情,还要加上一点仿佛对生活丧失希望的文字……将年青人的时尚与个性演绎到让人疯狂。

这两段文字的确“秀出了个性”,但我实在看不出材料要求揭示的“继承与创新”的主题,“个性”应该是继承之后创新而出的“个性”,孤立地谈“个性”是偏题的。

又如:

“不败的香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化生树,群莺乱飞。世之万物各有所长。纷乱不堪的感受,反而给予我们一种万物复苏、“百家争鸣”之景致。(作者接下来就是论述“杂”的好处。)

“杂”也好,“百家争鸣”也罢,与“继承和创新”相去甚远。

其他偏题的立意还有:诗意的栖居(说的是要内心恬淡,懂得放弃);当头一棒(说的是受到师傅的指责后,还是要乐观应对);人要有悟性;胜不骄,败不馁;给自己泼盆凉水;等。

 

作文用材雷同化

写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高中学生在作文选材上应当立足现实的大地,“贴在地面飞行,而不在云端跳舞”,重点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心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但每次作文中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个性弱化的作文层出不穷,选材的雷同化问题依然突出。综合起来,学生容易在五类材料的使用上“撞衫”。

历史类。对于高考作文中千篇一律的“借尸还魂”“录鬼簿”,江苏一特级教师、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对此有幽默的批判:“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上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了。学生一写道李白便是‘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提陶渊明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些作文中,已看不到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只有口是心非的虚伪,连学生自己看着都厌烦了。”

本次作文材料说的是一个学艺的故事,需要探究的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历史元素还是被一些学生生搬硬套过来。如“超越人生”一文:

司马迁超越自己受宫刑而作《史记》;庄子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远居山村,不谙世之污浊;廉颇超越了自己的错误的想法而负荆请罪;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苏轼“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们都超越了自我,到达了人生的另一境界。

娱乐类。如:小沈阳春晚一举成名,是因为他懂得创新,而不是单纯模仿赵本山。春哥(李宇春),尚雯婕走中性路线成名后,很多女孩也学着剪掉头发,誓做“水泥做的骨肉”,但还是被时尚淘汰。还有很多电视台搞起刘德华、周杰伦、阿杜的模仿秀,但不久就风流云散。

体育类。一些考生在文章里先“娱乐界”再“体育界”,什么科比不因袭乔丹,刘翔创新而成为亚洲飞人,马拉多纳超越了贝利等不胜枚举。

游戏类。有篇文章这样写“模仿和创新”:我个人比较喜欢玩游戏,就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大型的3D网游《魔兽世界》是公认的画面做得最好的一个游戏,无数职业玩家为之疯狂。前段时间,某网游公司准备推出又一个3D游戏《永恒之塔》,推出之前,吹嘘画面情节有多好多好,引起了许多玩家关注。可是,等到出来之后,第一天,玩家爆多,排队进游戏得等几个小时,可是第二天,几乎一大半人都不玩了,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它的人物虽然比魔兽做得精美,可是太过唯美,所以反倒没有真实感,画面也是如此;至于剧情,当然和《魔兽世界》的八九不离十,所以它失败了。

学习类。一篇题为“学以智用”的作文这样写道: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平时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学,老师讲什么他都用笔记下来,什么问题他都用笔记下来,什么问题都等老师回答,然后自己认真听,但最后还是考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同学们只知道听老师说的,而不去思考老师这样说的出发点和得出答案的过程。就拿物理来说吧……所以说,学以致用,做题神通;死学不用,做题不动。

这些雷同化材料要么味同嚼蜡,要么浅表幼稚,要么冥顽不灵。歌德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细雨下、微风中、蓝天里,衣食住行、谈话聊天、投亲访友、读书欣赏、网上冲浪,这些学生生活经历处处充满诗意。家庭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凄惶、今朝欢快,学生只要留意生活中的细微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见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们,积叶成章,往往就为日后作文的成功提供了“酵母”。

 

文体形式议论化

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到了高中,大部分学生只要写作文,就是满篇议论?我们这个国度并不像德国那样富有理性,也不像美国那样幽默,我们是诗歌的国度,是唐风宋韵灿烂辉煌的国度,特别是楚地繁盛的浪漫主义创作源远流长。湖北高考业务组历年都强调“回归记叙”“从理性回到感性,从感性中升华理性”,但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改变。

高中生阅读的数量和范围是不断地扩大了,接触生活的面是广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是提高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各种意识形态是在逐步地形成,但不可否认高中生仍然不是完全成熟的群体,他们的情感、心智和认识等等都处在一个特殊阶段,对种种问题和现象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判断。在各种表达方式中,议论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把议论文写好,没有记叙文的功底是不行的。指导高中生写作,首先要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观察和体会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原汁原味的素材,而不应该让他们把一些古人和死人玩弄于笔和纸之间,这样多让他们写写以记叙和抒情为最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正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而这也是“真实写作”的要求。

 

语言表达口号化

在阅到一篇《貌异神合》的作文时,我做了如下摘录:

中国的崛起,消逝了近代的屈尊,逐渐走向了成功,但接下来的路途却更加艰难。

台湾的回归问题、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警醒国人不能掉以轻心。经济危机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我们既不能照搬国外,也不能闭关自守。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一个目标——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千古的君主和才华横溢的文人,虽然在用不同的方式,却只为了一个目标——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而奋斗。

这位考生很关心国家统一、主权尊严、经济民生等重大问题,很像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在训示属下,爱国之心卓然可鉴。但这位考生对以上问题缺少近距离观察和亲身体验,加上想象力缺乏,写这些宏大的主旨,如和平、统一、民族、国家等,已经脸谱化、口号化、概念化了。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底色和生活本色的个性作文,当学生说着大话、套话,说着成年人要求他们说的话时,这种“群性话语”抹去了学生的个性色彩,他们的写作也就不具备托尔斯泰所说的艺术感染力三个条件——独特性、准确性、真实性,他们的写作也就很难感动自己,也很难感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