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消火栓成套价格:关于死亡~基督教如是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7:46

关于死亡~基督教如是说

根据《圣经》的叙述,亚当之子亚伯被其兄该隐杀死,乃是人类在世间的第一次死亡。

但是,死亡在人世间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呢?

“上帝创造的人是永恒的。他按照自身的本性创造了人”,但是,“由于魔鬼的嫉妒,死亡也降临了人间:一些注定是魔鬼命的人在尝试死亡的滋味”。身居天堂的头两个人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前是长生不死的。上帝事先警告他们不要偷吃树上的禁果,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然而他们违禁了,而且因为他们,上帝最后愤怒地对亚当说道:“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在《诗篇》第103篇中,我们能够读到:“你掩面,它们便惊惶;你收回它们的气,它们就死亡归于尘土。你发出你的灵,它们便受益;你使地面更换为新。”

在《诗篇》和各预言书中,对死亡的理解是:“静谧”、“寂静”、“忘记之地”、“尘土”、“深渊”、“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什么益处呢?尘土岂能称赞你,传说你的诚实吗?”“因为在死地无人纪念你,在阴间有谁称谢你?”“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吗?你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吗?你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吗?”“死人不能赞美耶和华,下到寂静中的也都不能。”“原来阴间不能称谢你,死亡不能颂扬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诚实。”

在这些引文中很突出地表现出《旧约》对于死亡的态度。先知者们对死亡的阐述,首先就是不再有任何行动的可能——甚至赞美神。不过复活的希望还是有的,对此,《以赛亚书》、《约伯记》,特别是《以西结书》都有叙述。但以理说:“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

但是对于基督教徒说,对死的理解并不纯粹局限于肉体的含义,局限于回归尘土。侈士大司祭尼基福的《东正教神学大百科辞典》(1891年版)写道:“死亡分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两种含义。肉体死亡,指肉体失去了使它具有活力灵魂;而精神死亡,则指灵魂失去了以最高精神生活使其具有活力的神赐。灵魂也可能死亡,但它与肉体的死亡不同。肉体死亡时,要丧失感觉并且不复存在。而灵魂因罪孽死亡时,它丧失的是精神世界,是快乐和愉悦,但不会湮火,而仍存在于黑暗、悲哀和痛苦之中。由于我们祖先的罪孽,死亡来到了人世。所有人都是蒙罪的亚当的后代,他们自己也有罪。好似从污染的源泉自然流出污染的水流。从蒙罪并因此会死去的祖先那里,自然也会产生出蒙罪并会死去的后裔。”

修士大司祭基普里安考虑了东正教对死亡认识的特征后,在《论为死亡者祈祷》一文中写道:“除开地狱的痛苦和威慑,死亡还有一件事使我们不安。那就是对我们死后的生活不甚清楚。在肉体死亡那一刻,灵魂并不会中断,灵魂既然存在到尘世生活的最后一刻,也会存在到最后审判。……在东正教中不存在死亡,因为死亡只是在现在的生与将来的死之间一道狭窄的界限,死亡只是灵魂与肉体的暂时分离。任何人都不会死亡,因为基督为大家复活了。基督那里有永恒,有永恒的安宁和上帝身边及溶于上帝的永恒的回忆。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穆斯林天女纷飞的乐园,不是暗淡寂寞的涅槃境界,不是令人厌恶、枯燥乏味的重塑新身,而是天堂里的宁静寺院,是基督的天国永远光明的地方,是永远享用快乐之餐,是永久的弥撒,那天使的颂歌不是凡人的声音唱出来的,而是天使们自己在欢唱。”

——以上摘自(俄罗斯)拉夫林《面对死亡》第二章片段

 

一些天主教徒将基督与佛教作了委婉的对比,如G·切斯特顿在《正统思想》一书中说:“我们越是高度评价佛的超脱,就越明白它与基督教拯救世界事业是对立的。基督徒是离开世界而进入宇宙,佛教徒则离开宇宙跑得比离开世界还要远。一个是回到上帝那里去,回到造物主那里去,另一个则是将自身消融掉。”

从佛教、基督教以及所有的宗教对待死亡的观点来看,人类的现实世界是苦难的,堕落的,人们之出生在这个世界中,就是来受罪的。因为人们的任何生活都需要快乐,需要愉悦。然而现实世界却是残酷的,它需要人们自己动手才能获得衣物和食物,而自己动手则是很劳累的,是要遭受苦难的。所以,人们首先不择手段地来寻求物质生活愉快与舒适,在使身体感官都能舒适后,人们才来寻求精神生活。既然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和烦恼,人们便把希望——快乐而愉悦的生活环境——放到来世、放到天堂、放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因为,舍此而外,没有其它方法。其实,佛教说的有一点很对:“当下成佛”、“当下即是佛土”,因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我们是能寻求到快乐和愉悦的,只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原则,生活就是美好的。正因为我们会死去,所以我们这一段生活才精彩。如果永生不死,哪一段生活才精彩呢?想来都会活得很疲惫的。